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柳州“拱真岩功德铭”摩崖石刻研究



  (潘晓军,柳州市文物考古队,馆员。)

  【中文摘要】本文以通过对柳州陆道岩“拱真岩功德铭”摩崖石刻进行考古调查,根据调查的摩崖石刻文字记録,研究摩崖石刻的历史价值。

  【关键词】柳州 摩崖石刻 调查 历史价值 

  Abstract:Based on archaeological investigations of LuDaoYan’s cliffside inscription Gongzhenyan Zhscription of Merit, and with the writing records about chiffside inscription, this paper try to study historical value of chiffside inscription.

  Key words: Liuzhou cliffside inscription investigation historical value

  

  陆道岩位于柳州市郊柳东乡独凳村北面,为一座石灰岩小山,山上东南侧一洞穴内存有摩崖石刻6件,其中宋代4件,无年款2件。从陆道岩中的宋代碑刻来看,最早一块应推“淳佑七年岁次丁未孟秋朔日”所刻的“拱真岩功德铭”,刻立时间为淳佑七年(1247),碑刻高0.97、宽0.94米。行数46、每行字数4-26、总字数784、楷书,字体长0.03、字体宽0.02米。这块南宋时期的重要石刻,没有历史资料对其有记载,一些现代未公开发表的资料对其记载也仅限碑文,更没有人对其进行深入研究。为了研究好这方石刻,本人多次到陆道岩进行调查,详细钞写碑文详细记録,发现原有碑文记録存在很多错误,有些是文字上的错误,有些是漏掉了一些文字,有些是断句上的错误。该石刻碑文主要是记録在拱真岩捐款捐资塑造神像者的功德,现将最新调查钞録碑文公布如下:

  拱真岩功德铭

  拱真岩昨蒙劝首众信施钱米□

  匠塑造三清诸真斗像今已□成忏

  杨军木岩须至刻石碑列御始后

  一独山到水就□都劝首甘宁舍钱伍贯足米塑

  玉清元始天尊宿老甘庆施钱伍贯足米塑

  上清灵宝天尊宿老甘安舍钱三贯足米塑

  北斗禄存星君文曲星□士女甘十四娘施钱柒贯足□塑

  北斗天尊士女甘十二娘施钱肆贯足米塑造

  右白虎君信士甘文舍钱壹贯足米塑

  月孛星君信士甘政□钱一贯足米塑

  九刖社令洛容岸山头坊信女蒋氏七娘施钱伍贯足米五□塑造

  南柱大地司命司禄室君延寿益等星君

  士女甘三娘舍施贰贯足米塑

  南斗度厄上生星君士女甘八娘施钱二贯米塑造

  南斗火铃将军六星童子

  土岩坊信女黄氏二十一同男唐寿施钱伍贯足米塑

  太清道德天尊信士蓝潺蓝揖施钱肆贯伍百米塑

  左龙虎君信士蓝楫施钱三贯米塑比拯右圣□□石

  信士蓝妙施钱二贯米塑右□花主士女信士蓝职施□

  壹贯米塑造紫气一尊信士草郑施钱壹贯足米塑造

  太阴一尊信士蓝庇施钱壹贯贰佰足米塑造

  后土皇一尊信士□裾施钱壹贯贰佰足米塑造

  紫微注生大帝女信韦氏五娘施钱壹贯米塑造

  中六赦罪地官士女唐七娘施钱壹贯足米塑造

  上元赐福天官士女唐二娘施钱一贯足米塑

  下元解厄水官信女陈氏八娘施钱一贯米塑造

  太阳天尊士女莫三娘施钱一贯米塑造

  罗喉天尊士女蓝十七娘施钱一贯米塑造

  火德天尊信士蓝昌施钱一贯足米塑

  金德天尊含水坊信女谢氏一娘施钱一贯足米塑

  土德星君士女甘十三娘施钱一贯一□塑

  水德星君

  龙竹坊信士蓝议同卷周氏六娘舍钱贰贯

  三百足塑正一天师士女蓝十三娘舍钱壹贯足米塑

  水德星君大利坊梁昶同春马氏一娘舍钱二贯

  贰佰足米塑三清□真人又施舍米塑

  九天大圣右信士蓝泰同春陶七娘口二贯二□

  信士甘同春梁氏十一娘□三贯米塑造

  三捧香正女信士梁文庆施舍壹贯伍米足米塑造

  紫微天皇大帝信士蓝□施舍壹贯伍米足米塑造

  昊天玉皇上帝信士莫夏施舍一贯足米□塑造

  计鄣星君道土秦道□将□□塑造

  里□真官□小钟一□
  
  (石刻左上角:)

  一于辛丑岁冬季□砌正殿基座阶道(1241年,淳佑元年)

  一于丙午岁□砌两边石台(1246年,淳佑六年)

  时淳佑七年岁次丁未孟秋朔日

  一、石刻与柳州道教历史

  唐代崇奉道教,尊祖老子,封老子为“玄元皇帝”、“圣祖大道玄元皇帝”、“大圣祖高上大道金阙玄元天皇大帝”,老子庙遍及天下。宋代是中国道教的又一个繁荣时期,主要因为宋代帝王对道教大力提倡,宋政府加强道教管理,这一时期新的神被大量引进。宋太宗喜好黄老,宠信道士张守真,开宋帝崇道之先河,开始了有计划地补充和更新唐代的道教管理制度。真宗“天书”四降,崇奉圣祖,大搞神道设教,宫观创建制度、紫衣师号制度、宫观土地赋税制度逐步完善。徽宗兴立“神霄大教”,自任教主,遍建宫观于全国,道官制度得到全面地发展,与行政官吏制度具有同等地位。高宗以“孝”为幌子,修建宫观,奉祀崔府君,神化皇权,巩固帝位,不仅继承了祖先的衣钵,还把紫衣师号等制度系统化、精致化,成为其巩固政权的有力工具。孝宗、理宗则鼓吹“三教合一”,倡导伦理道教以维系民心,实际上放宽了庵院创建的条件,为道教的下层传播提供了合法场所。两宋先后掀起四次全国性的崇道高潮,颁布了一系列诏书、诏令和律令与规定,为道教管理制度的确立、完善及道教在宋代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中央集权的政府内设立中央道録院,地方道正司,加强对道教的管理,设立宫观内部管理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加强了对宫观设立的审批与限制。设置了道冠职官制度。宋代是道冠职官体制最复杂,最完整的时期。规定入道的要求:第一是符合年龄,第二是家长同意,第三是不违法背俗,第四是必须礼师。又规定了道教的等级即紫衣师号等级制度。规定真人只用于封神,金门羽客,高士是指志行高尚之士,炼师是指一般道士。师号是政府代表皇帝赐给僧道的称号,它具有赐的政治特征,道号是为学道或好道之人的别称,自行随意而取的称号。综上所知,宋王朝采取是既利用又限制的政策,限制宫观数量,防止社会直接生产者减少。构成了中国封建社会道教管理制度的基本框架。

  道教受到皇帝的推崇,并在政府体制内设立道冠职官制度,大力推行道教,道教在宋代繁荣发展。南宋时期建设道观的活动一如既往,在一百多年中,仅杭州一地便建了三十多处道观。在这种背景下,处于西南民族地区的柳州,道教也获得了发展,拱真岩功德铭有详细的刻立时间即南宋淳佑七年岁次丁未孟秋朔日(1247年阴历七月初一),碑上记载塑造道教神像东南西北中五斗星君、至尊三清及诸尊神等共计42尊,捐助者41人,捐款数额总计捐米值钱82贯。信徒来自不同的地方,性别有男有女。

  道教自汉代就传入广西:“博白紫阳观,在城西南六十里。”“丹灶山,县五十里,在白霞浮云山旁,相传汉张道陵炼丹于此。”〔4〕晋代,相传葛洪曾在广西炼丹,“勾漏山,去县城东十里许……相传晋葛洪修炼处也。”〔5〕在清理柳州融安、鹿寨南朝墓的过程中,发现两件滑石买地券。 买地券是中国古代以地契形式置于墓中专供阴间使用的一种土地凭证,是土地私有制买卖的一种表现,为死者阴间所持,以保证对墓地的所有权不受侵犯,其内容有很高的艺术和史料价值。内容为:“中大通五年太岁甲寅三月甲申朔十四日丁酉,老君神苻敕道路将军禁防地下二千石豪里父老丘承墓佰,今日大化除道民象郡新安县都乡治下里没故女民周当易,醉酒命终今归里豪,置宅在本郡县殇里。来会对上付到部吏营卫,皆令如法,敢有志诛有犯者,先诛后奏。当安隧迁者使千年万岁不得于犯生人,明承奉行如太上老鬼律令。”〔6〕“太岁已亥十二月四日,齐熙郡□中县都乡治下里潭华薄命没归蒿里,今买宅在本郡骑店里,纵广五亩,立冢一丘。自葬雇钱万万九千九百九十九文。或之内生根之物尽属死人,即日毕了。时任李定度、张坚固以钱半百分券为明如律。”  〔7〕广西出土的南朝滑石买地契都为长方形,其中融安和桂林出土的买地券文都有“李空度,张坚固”的人名,这二人在江西的宋墓买地券的券文中也有出现,反映了这两个人物并不是真实的,而是两个虚拟的主持阴间土地买卖关系的人,而“太上老君” 、“老君神”、“太上老鬼”则是指道教中的老子,反映了道教鬼神信仰在当时的盛行。由此可见,道教在汉代传入广西东南部,南北朝时期传入广西中部和北部。至迟在南朝时期,道教已经传入柳州,并与柳州当地民间信仰进一步融合。而在柳州修建道观,时间则不晚于南宋时期。

  二、石刻与宋代柳州城市的发展

  石刻中共记録了洛容岸山头坊、龙竹坊、含水坊、土岩坊、大利坊等5个坊。先秦以来,我国古代城市的基本结构,是一种严密封闭的街区模式。居民区—坊,商业区—市,被严格分开,用围墙各自封闭起来,白天开放,黄昏关闭,形成我国城市传统的市坊制度。到了宋代,随着城市经济文化的发展,封闭性的市坊制度正式宣告崩溃。北宋都城汴京(今开封),商业区“市”与居民区“坊”已没有严明界限,到北宋中期,开封城的街路变迁,已完成了从坊内店肆-临街店肆侵街店肆-夹街店肆的演变过程。宋代一些较繁华的城市,中都是设厢的,如淮南东路楚州即设西北两厢,温州城外有“四厢八界”。靖康以后,各城市中厢的设置更为普遍。《宝庆四明志》载宁波罗城有四厢:东南厢、东北厢、西北厢、西南厢,厢下有坊。《宝庆续会稽志》载绍兴分为五厢。《严州图经》载严州有右厢、左厢,厢下设坊。《至顺镇江志》载镇江府,“宋分左右厢官,以任郡事,旧志弗载,其详不可得闻”。这一切,大致反映出宋代城市中厢坊制的普遍推行。南宋临安城的东、西、北三处,各数十里,“人烟生聚,市井坊陌,数百经行不尽”,是居民区和商业区错杂的地方。与此同时,夜禁地被完全取消,宵禁的古老传统已成为历史。石刻中所列的坊为城市的标志,也是最早关于柳州厢坊设置的记録。石刻中龙竹坊、含水坊、土岩坊、大利坊所处的地理位置因缺乏史料记载,无法考证。而洛容岸山头坊可能在今天柳州市鹿寨县雒容镇附近,两者相距20公里。雒容,汉属潭中县地,唐贞观中年分象地置洛容县,属柳州府,地处洛清江畔。

  三、石刻与地理名称的变迁

  “拱真岩功德铭”所在的陆道岩位于柳州市城区5公里处,陆道岩所在的山高100米,洞口距山脚50米。从拱真岩摩崖石刻可以瞭解到,该山洞在宋淳佑七年(1247年)叫做拱真岩,至宋景定二年(1261)开始改称“陆道岩”,可从“拱真岩摩崖石刻”旁有三处石刻可以印证。第一首刻于宋景定二年(1261)季春:“判府大将军王公诗翰,游陆道岩,席间赋呈、命推诸僚友,口 皇恐——阎浮海上驾山来(注),谁为岩前凿石开。 海饮丹池平地水,寒飞金鼎旧时灰。相逢腾喜当晴昼,弃醉何妨卧緑苔。笔画龙蛇任飞走,蓝村陆洞记传杯。”第二首也刻于宋景定二年(1261)季春:“勉继□府,赵和□韵——瞥眼还惊三月春,呼童载酒快追寻。来游陆道岩多古,聊记溪翁柳种今。风细簪峦云漠漠,月明刁斗夜沉沉。欲求千古神仙事,谁是知心为发明。

  第三首可从内容探知,同样刻于宋景定年间:“陆道真岩不厌行,道高岩古几阴晴。笑看野鹿衔花去,卧听孤猿叫月清。世事悠悠浑梦幻,神仙寂寂记芳名。苍生自此无兵劫,景定年年保太平。——涢溪主人重来,门下僧飞兴上石”。从拱真岩摩崖石刻和以上三首宋代律诗,可以知道此处山洞宋淳佑七年(1247)叫做拱真岩,至迟在宋景定二年(1261)已改称“陆道岩”。“拱真岩摩崖石刻”中提到有蓝姓信徒10余人,而“判府大将军王公诗翰”里也有“蓝村陆洞记传杯”的诗句。陆道岩附近现有一个村庄叫“蓝家村”,村里以蓝姓居多。蓝家村和村里面的蓝姓人有可能是宋代一直延续下来的古村落和族姓。

  四、 结语

  “拱真岩功德铭”摩崖石刻刻于淳佑七年岁次丁未(1247)孟秋朔日,是柳州现存时代比较早的摩崖石刻,也是重要的历史材料,具有重要的价值。

  1.  此方摩崖石刻记録了道教在柳州的一些情况。是柳州关于道教的最早的记録,并记録了柳州最早的道教信奉场所。信徒有男有女,来自不同的地方,捐款数额较大。反映了南宋时期道教在柳州的盛行,民间对于道教的崇拜,也说明此处道场名气较大。

  2.  此方摩崖石刻记録了柳州的龙竹坊、含水坊、土岩坊、大利坊等城厢,是柳州城市建制最早记録。反映了南宋时期柳州随着经济发展、人口增多,城市规模进一步扩大。

  3.  此处摩崖石刻反映了陆道岩及周边地理名称的变迁。从最初的拱真岩,到后来的陆道岩。信徒中众多没有标识来自何方,推测可能应是陆道岩附近的众,来自其他地方的信徒,都标明瞭住址,如龙竹坊、含水坊、土岩坊、大利坊。这些姓氏在今天陆道岩附近还常见,有些聚村而居,如蓝家村。这些可以作为探寻古村落和族群重要的线索。

  

  注释:

  〔1〕唐代剑:《宋代道教管理制度研究》,北京:线装书局,2003年。

  〔2〕傅勤家:《中国道教史》,东方出版社。

  〔4〕(民国)《钟山县志》卷之一《地理·古迹》。

  〔5〕(清) 徐作梅修《北流县志》卷之三十《艺文》“勾漏洞记”。

  〔6〕 鹿寨文物管理所1987年清理。

  〔7〕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工作队:《广西壮族自治区融安县南朝墓》,《考古》1983年第9期。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