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展陈——以柳州工业博物馆建设为例



  (于广生,柳州博物馆,馆员。)

  【中文摘要】本文以柳州工业遗产的保护龢利用出发,重点介绍柳州博物馆在建筑特色展陈手段的构想,探索建设一座专业的工业历史类博物馆。

  【关键词】柳州 工业遗产 博物馆 保护与展示

  Abstract:In this paper, starting with the protection and use of Liuzhou’s industrial heritage, the auth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concepc to constuct a professional industrial history museum in Liuzhou.

  Key words: Liuzhou industrial heritage museum protection and exhibition

  

  工业遗产是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业历史是柳州城市的记忆,是柳州这个历史文化名城诸多文化符号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工业遗产保护的加强,全社会对工业遗产认识水平的提高,如何保护龢利用工业遗产成为文化遗产保护新的研究课题。纵观国内外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的成功经验,大体存在四种模式:1.博物馆模式;2.公共游憩空间模式;3.与购物旅游相结合的综合开发模式;4.区域性一体化模式。本文试以柳州工业博物馆建设为线索,探讨博物馆模式的工业遗产保护龢利用。

  一、背景与紧迫性

  柳州市位于广西中部,是山水景观独特的历史文化名城、中国西南地区的工业重镇和交通枢纽广西最大的制造业基地,在全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柳州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中柳州典型的、重要的老企业、老旧厂房和代表性设备已由普查人员记録在案,至2009年12月,工业普查组调查询访了130处工矿企业,包括:柳北区21处,城中区4处,鱼峰区38处。对市区87家(个)工业遗产旧址及附属建筑、设施进行了较为详尽普查、测表、登记;拍摄照片800多幅,初步确认保存较完好的、有较高文物价值工业遗产旧址、附属建筑及设施有24个(处)。柳州工业遗产丰富,其特征为数量大、类型多、范围广,相对多分布于城区。随着社会产业转型城市化的加速推进,国企破产改革,城市工业实施“退城进郊”,有些企业本身的技术改造过程中由于对工业遗产的认知不足,没有制定保护的方案和采取一些措施来保护,大批工业遗产当作落后的生产力大多被毁灭、消失怠尽,如柳州锌品厂因全厂搬迁,该厂的所有老车间、老工业设备全部拆毁处置。柳北区跃进路一带原柳州袜厂、针织厂、搪瓷厂等大中企业由于城市建设而荡然无存,一些传统的大型工业企业也面临着即将搬迁的或改造的可能,如柳二空老机床、柳空大型车间设备、柳州水泥厂老车间、柳钢二号高炉等等。它们是柳州重要的文物组成部分,这些遗址和老设备详细地记録了柳州工业发展的艰辛历程,以及曾经的光荣和梦想。遗憾的是,许多的工业遗产在普查之后,由于企业的改制或发展,大量的代表性老设备被回炉或流失异地,工业遗产保护工作变得十分的紧迫,如不加强保护,许多工业遗存文物将很快消失,其损失将不可估量。这些工业时代的城市记忆是柳州城市发展的重要见证,其保护问题迫在眉睫。而目前柳州对工业遗产的保护还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一个工业遗址保护单位或博物馆形式的工业遗产展陈单位,现在以博物馆形式特别是科学、技术、铁路博物馆等形式保护了大量的工业文物,吸引了部分具有特殊兴趣的人们的旅行和观光。同时博物馆作为文物的保护专业单位,可以利用自身的专业资源对大量的工业遗产遗迹进行登记、测量,将大量的被淘汰的机器设备、产品、文献资料等收藏于一个以工业遗址保护为基础的具有现代和收藏功能的博物馆之中,更好地保护龢利用工业遗产文物。

  柳州拥有深厚的工业底藴和人文基础。城市工业氛围浓厚,工业文明根深蒂固,工业意识深入人心。工业成为柳州的标志和名片,提起柳州让人首先想到的是工业柳州有着厚实的工业基础,柳工、柳钢、五菱、金嗓子、两面针等国内知名企业。柳州的汽车、机械、冶金三大支柱正在集群,国家已把柳州列为汽车及零部件出口生产基地等等。柳州在国际上的影响越来越大,建立一个工业博物馆,有助于让人们瞭解柳州乃至中国工业发展的艰辛历程,以及曾经的光荣和梦想,也有助于人们更好的瞭解柳州。

  二、条件与优势

  工业遗产是人类工业文明、历史文化资源的重要载体,也是城市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柳州古有柳江人、白莲洞人的石器、骨针等手工制品,今有清末以来,特别是近现代以来,制糖、轻纺、日化和汽车、机械、冶金等支柱产业发展迅速,使柳州成为了广西及其西南的工业重镇,至今积累下了大量的不同时代,不同类型,不同规模,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工业遗产。这些历史悠久和门类齐全的工业遗产,是一宗无比珍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无疑给我们建馆提供了充足的资源条件。

  柳州是一座具有人文景观独具特色的山水古城,青山环绕,流水抱城,山青、水秀、洞奇、石美,人杰地灵。柳州还是一座历史文化浓郁的名城,柳州博物馆、白莲洞遗址科学博物馆、柳侯祠、胡志明旧居陈列馆、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抗战活动陈列馆、美国飞虎队陈列馆、三江侗族生态博物馆、融水苗族生态博物馆、柳州票证博物馆、柳州铜鼓博物馆、柳州桥梁博物馆、柳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以及正在筹建的柳州沙塘农试基地博览园等,政府及社会各界对建设一座工业博物馆越来越重视,有建设国内一流、富有特色的工业博物馆的坚定决心和广纳贤才的宽广胸怀,已将地理位置优越的第三棉纺织厂作为柳州工业博物馆的选址。同时,通过多年的培养和锻炼,柳州文博还拥有了一批建设、管理国家重点博物馆的高素质的干部和技术骨干力量。这就为建设一个国家一流的工业博物馆提供了组织上和人才的保障。这些都为柳州工业博物馆的呼之欲出提供了浓郁的氛围。

  三、方略与构想

  目前柳州工业博物馆是“柳州文化建设十大工程”之一,要实现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目标,打造国内一流、富有特色的工业博物馆的建馆方略,就要在建筑特色、展陈特色、展陈手段、运行管理模式上形成柳州特有的风格,形成独树一帜的形象,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影响力,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一)定位。柳州是一个工业文化和工业文明熏陶出来的城市,个性鲜明。建设柳州工业博物馆,1.确定一个特色鲜明的主题。主题是展陈的灵魂,展陈的主题决定展陈的结构。在研究、确定主题时,要把柳州置身于中国、世界范围,以柳州工业历史与发展为脉络,对城市精神、工业精神进行总结,提炼出有别于其他工业城市工业类博物馆雷同的主题,以此为主线,通过一系列的展区和恰到好处的展示手段,展现柳州辉煌的工业史和灿烂的明天,展现工业发展造就的美丽城市风貌,彰显柳州工业发展过程中折射的独特的人文精神,折射出中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2.从地域上,它不应该仅仅是个柳州地域性博物馆,应该具有全国性、世界性,整个视野要开阔,影响力要扩散到全国乃至世界;要以小见大,以物传神。3.在博物馆风格上,在“特色”和“最具影响力”上做足文章。特色应该体现在建筑特色、展陈特色、展陈手段的多样化和先进性,体现在展品的“柳州特色、”“中国特色”、“世界特色”,体现在文物背后精彩的故事,体现在精神内核表现的特色,体现在互动项目的新颖独特,体现在建筑风格、展陈内容、展陈手段与不同时代步伐的合拍,体现在各功能区相互之间自然和谐的衔接与文化氛围的匹配。4.从功能上,它不单纯是个博物馆,依照常规地展示历史、体现精神,还应该是一个富有特色的互动体验、各个不同年龄的人们情感得到充分释放的平台,是一个激发不同年龄的人创新创意创业激情的地方;它不仅是一个教育的阵地,还应该是集旅游、休闲、商业服务于一体的综合体;它还应该是城市的会客厅、企业名流的聚会首选之地、款待亲朋好友去向的最佳选择;5.从适用性来看,它不仅是一个展现历史开展教育的窗口,同时也是一个寓教于乐、激发兴趣的地方,是一个玩的世界,是一个不同身份的人都愿意去的地方,是一个给人惊奇,给人以启迪、愉悦的地方,是一个常看常新的地方。6.从运行机制上,它不能仅仅靠政府财政支撑运行,还应该进行成功的文化产业开发,博物馆衍生产品的开发,增加稳定的收入,增强造血功能。

  (二)整体规划建设。1.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水平建设,把柳州工业博物馆与周边的窑埠古镇景区、市民广场、阳光100等建筑以及柳江水景山景相协调、互补,使不同的历史元素、文化信息层次递进、连贯交融,增加整体感、纵深感,形成相互呼应的格局,把工业博物馆建成柳州历史文化的新名片、新亮点。2.在建筑外观上,根据主题需要进一步强化工业元素特征,对原有的锯齿型厂房进行艺术处理,对现有的其他建筑外观进行体现工业特色的改造、装饰,另外,可在室外展区安装国内或世界名家的巨型工业塑像,突显工业博物馆大气、厚重、雄魂的环境特色,给人以视觉的诱惑和愉悦的享受,再配以设计巧妙的灯光,让柳州工业博物馆无论在白天还是黑夜,都成为百里柳江的美景之一。3.可以突破柳州工业博物馆现有的选址范围,在其西面附近沿江的河堤,修建一个工业博物馆码头,沿码头至工业博物馆西门,建造几组反映清末、柳州民国时期柳州现代工业发展特点的塑像,将展区外延至码头,这样既可以引起大家的关注,将游客的注意力由工业博物馆码头引至柳州工业博物馆,另外也为今后工业博物馆作为柳江水上旅游景区线路安排做好准备。4.在建筑的布局方面,要考虑多功能性,区域分布可分为主展区、互动区、会议中心、创意区、商业服务区、办公区、库房等。功能区要超前考虑同时满足五A景区要求的功能要求。使人们到博物馆,白天可以看展览、互动体验、接待贵宾、召开会议,晚上可以来此休闲、餐饮、欣赏高层次文艺演出、影视作品等。5.室外展区建设方面,应以緑色、开阔、简洁通透的现代园林特色为主,结合大型机器设备、大型室外雕塑的展示。建议要精心设计、慎重选择大门方位和朝向,根据需要,可适当拆除一些现有的如办公楼、仓库、宿舍等建筑。

  (三)展陈设计思路。展陈是主题先行的综合艺术,文物是文明的碎片,展陈是透过文物所藴涵的科学、艺术和历史价值的信息,来解读历史的精神与本质。展陈的特点就是突出主题,彰显个性,深度解读,内外结合。国内许多博物馆的展陈大多根据历史脉络、历史线索来设计,并把行业(企业)的发展置身于国际、国内的大环境之中进行展示。柳州工业博物馆的展陈总体设计要高起点、高质量、高品位,尤其是展陈内容要深入挖掘柳州工业精神、柳州城市精神的深邃内涵,以充分展现柳州工业精神、柳州城市精神为主线,突出展陈的主题,串联起历史,以物述事,以物传神。要在充分吸纳青啤馆、招远馆“全景展示”,成都馆、纺织馆“环境烘托”,上海红纺馆、M50园区“时尚创意”等办馆经验的同时,勇于开拓创出具有我市地域(含广西、西南、中国)特色的工业遗产保护模式、“地域+传统+记忆+工人(居民)”生态式展陈手法、能充分反映柳州工业发展风貌与社会发展轨迹一致的“一馆多点”的办馆目标。在强调以物述事以物传神、突出地域性和国际性结合的基础上,展陈内容设计可以考虑几种形式:1.历史线索式。根据柳州工业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 有重点地展示柳州工业发展的历程、重要事件、重要人物,展现柳州工人阶级个性鲜明的特有精神。特点是时间顺序强;2.突出主题式。强调人文内涵,以展现柳州工人阶级的特有精神为主线贯彻始终,围遶主线,突出主题,分为若干展区,在展区内按时间顺序组织展陈,挖掘其中的文化价值和精神内核,特点是主题鲜明。3.门类展示型。分别设立冶金馆、机械馆、汽车馆、轻化馆等工业门类馆,分门别类展示柳州工业发展的历程和行业的特点、突出成就、重点事件,特点是行业个性鲜明。4.设立故事馆。围遶柳州工业精神的定位,以在柳州工业发展历史上对柳州、广西乃至中国、世界经济社会发展(过去、现在、未来)有重大影响或是发展缩影的典型事件、人物、物品(工具、设备、产品)为例,以丰富的展陈手段将史料、实物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或是请当事人现场介绍、诉说,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让每一个到现场的人都能感受到柳州历代工业人对社会的贡献、理想的实现。5.考虑到柳州工业博物馆的全国性、世界性(与东盟交流增多)的特点,建一个世界工业品展览区,展示世界最早的代表性工业产品、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产品、最新的专利产品和富有创意的新产品等。要把常年展、特色展、精品展相结合,使展览更加有亲和力、冲击力和吸引力。6.考虑到柳州工业发展历程的曲折性,工业门类的多样性、丰富性,在以上各馆的基础上,还可增设柳州工业名人堂、劳模馆等等,来缅怀前辈,激励后人,进一步体现柳州工业、柳州工业人的精神特质。7.设立工业资料馆(档案馆),将有关工业柳州的所有资料均收藏于此,打造柳州工业历史收藏与研究的权威机构,形成名副其实的专业类综合性工业博物馆。

  (四)展陈形式手段。1.要力求把高水平的设计理念与国际先进展陈手段接轨,体现展陈内容、地域环境、建筑形态、展陈空间的有机集合,同时也要避免过分强调使用高技术的声、光、电手段,展陈手段要服从展陈的目的。2.要以工业文物展陈为主体,以艺术方式展现和现代技术手段渲染为辅助,建成尊重历史、尊重史实,形成人与历史对话的良好氛围,防止过多的艺术展陈手法冲淡文物本身应有的展示效果。3.建议突出典型实物、文献,精致而不罗列;突出情景再造,适当使用三D影视手段、全息影像技术,丰富多媒体展示,配合以珍贵的历史照片、影片、高品位高质量的雕塑、油画等。4.注重创新、创意的结合,充分考虑与观众互动,增加操作的区间、设施,增加游客感兴趣的体验项目,如加工操作、创意设计、DIY及比赛等,让参观者在博物馆里既可闻、可听、可看,还能够亲自动手参与操作和制作。

  

  参考文献:

  〔1〕单霁翔:《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文化建设》,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年:《从“文物保护”走向“文化遗产保护”》,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8年。

  〔2〕刘伯英、李匡:《工业遗产的构成与价值评价方法》,《建筑师》2006年第9期。

  〔3〕张松编:《城市文化遗产保护国际宪章与国内法规选编》,上海: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7年。

  〔4〕张庆波:《展示艺术——张庆波设计作品集》,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年。

  〔5〕《柳州市志》第二卷《工业志》,南宁:广西出版社,2003年。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