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广西历史文化资源的图景式再现



  (周长山,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教授。)

  【中文摘要】对广西历史文化发展的基本轴线进行梳理,从发生学的观点出发,将历史文献、出土文物、文化遗产等各类信息载体者中所包含的广西历史文化信息用地图语言表述出来,使其直观、形象,以此反映广西这片土地上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互动历程。《广西历史地图集》的编绘及其数字化,就是这项工作成果的集中反映。

  【关键词】广西 历史文化 数字化

  Abstract:Our job is combing out the elementary thread about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Guangxi, according to the viewpoints of phylogeny, collecting the information about the historical culture of Guangxi that is contained in many kinds of information vehicles, such as historical documents, historical relic, cultural heritage, etc. and displaying it directly and vividly through the form of maps to reflect the reciprocal course between the society of human being and natural environment. The description and digitalization of The Collection of Guangxi Historical Maps reflects the achievement of the job comprehensively. 

  Key words: Guangxi historical culture digitalization

  

  广西地处祖国南疆,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几十万年以前,人类就在这里繁衍生息,拥有秀甲天下的山水及丰富的人文资源,历史发展源远流长,文化积淀深厚丰满。自古以来,广西吸收了全国各地域、各民族包括周边国家民族创造的文明成果,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也对全国产生了多方面深刻的影响。如何将广西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包括丰富的地上地下文物资源以地图语言形象生动地呈现在人们面前,是我们多年来研究、思考并尝试实现的一个愿望。有鉴于此,广西测绘局联合广西师范大学、广西地图院和桂林理工大学,启动了《广西历史地图集》(以下简称《图集》)的编制工作,以期从时间与空间两个维度再现广西社会历史发展过程、特点和规律,科学、全面地反映广西的历史文化资源,为风生水起的北部湾经济区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文支撑。以下将就《图集》的构成以及其中的文化资源部分,谈谈自己的设想与体会。

  一、《图集》的基本内容构成

  历史地图必须反映历史时期的地理面貌。其中,既包括历史自然地理方面的内容,也包括历史人文地理方面的内容。《图集》初步计划由序图、政区、自然、人口与民族、经济、文化、城镇、军事、附録、图组索引等十大部分构成。

  1. 序图。包括中国与广西周边国家图、广西行政区划图、广西交通图、广西地势图、广西卫星影像图等。

  2. 政区图组。依时间顺序,编绘上至先秦、下至1949年的政区图,反映广西历史发展过程中不同时期的政区沿革。

  3. 自然图组。主要包括古地理、古生物化石、历代植被、地质灾害、气象灾害、疫病分布、水系变迁、古代海岸线变迁等自然地理要素。

  4. 人口与民族图组。主要编绘上自西汉、下至1949年的各个时间断限的人口分布及人口密度特征,以及几个重要时期的少数民族分布、移民迁徙路径与分布、土司分布情况、华侨祖籍分布情况等。

  5. 经济图组。主要编绘历史上不同时期农业(含土地垦殖率、人均耕地、农作物传播路径、民国时期新兴农场等)、水利工程、工矿业、鸦片战争后新兴产业分布状况、交通(含陆驿、水驿、海上丝绸之路、安南贡道等)路线、桥梁建造、钱庄会馆、区域开发与经济交流、特色经济带等内容,展示广西历史上经济的发展状况。

  6. 文化图组。包括旧、新石器时代文化遗迹,青铜时代遗址,古建筑遗址,宗教建筑,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铜鼓、悬棺、壁画分布图,语言/方言分布图,民俗分布图,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布图,举人、进士分布图,明清各级学校和书院分布图,古代著名文人入桂示意图,大专院校分布图,桂籍人士著述分布图,广西和周边地区文化关系示意图等内容,主要反映广西历史文化的区域特点。

  7. 城镇图组。主要编绘古城分布图、古镇分布图、明清以来圩市发展示意图、主要古城轮廓图等,展现广西各级城镇的发展与演变历程。

  8. 军事图组。表示历史上不同时期的战场、战事等,尤其注重用地图语言再现历史上诸如大藤峡起义、太平天国起义、抗法战争、百色起义、红军湘江战役、昆仑关大捷、桂柳会战等历时久、范围广、影响大、战况惨烈的著名战事。

  9. 附録。包括广西历史大事记、广西历史地名对照表等。

  10. 图组索引。

  二、《图集》中的历史文化资源部分

  《图集》中的“文化图组”,将涵盖广西各历史时期创造的主要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广西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附图:百色盆地旧石器发现地点)

  广西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   广西古代铜鼓分布

  广西出土先秦秦汉时期铜器             广西出土东周至唐时期铁器

  广西出土金器银器玉器                 广西出土新石器时代至南朝时期陶器、瓷器

  广西出土隋至清时期陶器、瓷器(附图:宋代瓷窑)

  广西先秦时期墓葬(含岩洞葬)         广西秦汉时期墓葬(附:合浦汉墓群)

  广西六朝至宋元时期墓葬               广西明清时期墓葬

  广西古代窑址                         广西古代岩壁画(附图:左江岩画)

  广西风雨桥(附图:三江程阳风雨桥立面图、平面图、剖面图)

  广西鼓楼(附图:马胖鼓楼立面图、平面图、剖面图)

  广西古塔                             广西古戏台

  广西摩崖石窟造像                     摩崖石窟个案:桂林西山石窟

  广西西汉至元时期碑刻                 广西明清时期碑刻

  广西古代关隘                         恭城文庙、武庙

  佛教传入广西路线                     广西唐宋时期佛寺

  广西明代佛寺                         广西清代佛寺

  广西历代道教宫观                     广西元至民国时期清真寺

  广西近代教堂                         广西历代民间信仰祭祀场所

  广西古近代祠堂牌坊                   广西古近代传统民居

  广西清代会馆                         广西唐宋时期歌圩

  广西民歌分布区域                     广西明清民国时期戏曲剧种分布

  广西少数民族语言分布                 广西汉语方言分布

  徐霞客游历广西                       古代著名文人入桂

  广西宋代进士                         广西元代进士

  广西明代举人进士                     广西清代举人进士

  广西明代以前著名学者                 广西明代著名学者

  广西清代著名学者                     广西民国著名学者

  广西东晋至唐代书院学校               广西宋元时期书院学校

  广西明代书院学校                     广西清代书院学校

  广西清代教会学校、医院               清末广西新式学堂

  广西民国时期学校                     广西民国时期医院

  汉至元代桂籍人士著述                 明代桂籍人士著述

  清代桂籍人士著述                     民国时期桂籍人士著述

  广西明代地方志                       广西清代地方志

  广西民国时期地方志

  三、个案介绍分析

  在此仅举两个案例,供方家评判。

  一是广西清代会馆。

  会馆是明清时期发展起来的一种地缘或业缘性传统社会组织。南宋以后,中国加快了经济重心向南转移的步伐。明末至清,大量的移民来到了广西,其中以商人为主体的经济移民占据重要地位。他们在桂江、柳江、西江、左右江等流域设立了大小226个商业会馆(据现存文献资料或实地调查统计,实际数目当不止此数)。平乐府城的粤东会馆,是广西最早的商业会馆之一。清代以后,随着外省商人大规模地进入广西经商,以商人为主体的同乡会馆纷纷建立,在东起戎圩、梧州,西至靖西、隆林、南丹的絶大多数城镇,均可发现会馆的踪迹。据统计, 以广东籍会馆最多,有109个;湖南籍会馆42个;江西籍会馆34个;福建籍会馆10个;其它省籍会馆35个。利用这些商业会馆,商人在边疆地区构筑起越来越发达的市场网络,传播了先进的商业文化,融洽了各民族的关系,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在农业生产力条件下,商业会馆大都建立在水陆交通要道或商业资源比较丰富的地方。因此,会馆的分布,体现了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及特点。会馆是移民运动的产物,是边疆地区商业文明的载体,是重要的历史遗产。

  二是广西古代关隘。

  关隘,亦称关口、关卡,是古代置于边防地区或区域交界处的出入要塞。广西山川瑰丽,多崇峰峻岭,关隘的分布所在多有。清朝嘉庆年间谢启昆主修《广西通志》,其中专置“关隘略”一门,记载当时广西省内设有102关、440隘、178堡;还有一批为数不少的镇、寨、站、汛、卡、峒等。如将时属广东的廉州、钦州的关隘统计在内,数量更应有所增加。从空间分布看,广西关隘大致表现为两种情况:一是处于桂越边境线上,作为沿自然天险而修筑的军事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法战争爆发前,清政府在桂越边境沿线共设置有三关、一○九隘、六十六守卡。它们与后来修建的大小连城等要塞、炮台一起,共同构筑了一道颇为严密的边境军事防御体系,有力地维护了国家主权。这些关隘,因地处交通要道,有很多至今仍作为和平时期的边贸口岸,在发挥着互通有无的作用,如平而、浦寨、水口、平孟、龙邦等。 二是广西腹地高山大川间的要害处,也分布有不少关隘。广西位于云贵高原东南边缘,山岭连绵,丘陵错综,河流众多,众多的深涧峡谷往往成为区域间交往的天然孔道。历代遂于此据险设关,以为要塞。昆仑关、龙虎关、谢沐关、黎明关、都狼隘、工尧隘等,莫不如此。

  四、《图集》的数字化

  在编绘纸质本《图集》的同时,还将进一步构建具有时间和空间坐标的开放式基础地理信息库——“广西历史地理信息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缩写为GIS),是20世纪后期飞速发展起来的利用计算机技术采集、贮存、管理、分析和描述地球表面与空间分布有关数据的空间信息系统。在这项技术支持下发展起来的电子数字地图(DIGITAL MAP),较之传统纸质地图,在信息量的涵盖与处理、深层空间关系揭示、动态演变的表现等方面有着巨大的质的飞越。在我国,历史地图数字化的工作也已展开。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与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学社、澳大利亚格林菲斯大学亚洲空间数据中心等,联合开展“中国历史地理信息系统”的研发,其阶段性成果已经部分公布。为顺应时代发展、技术进步和社会服务的需要,《图集》的数字化工程即“广西历史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也将同步启动。

  1. 广西历史地理信息系统的技术路径。广西历史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模型涉及时空数据模型的问题,即在原有空间三维数据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时间维度,形成四维的空间。由于时间在表达上与空间不同,给数据管理和数据库结构都提出了新的问题,这个问题目前在GIS学界仍然是比较前沿的课题。广西历史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在时间维度上采用离散时间表达方式。同时,在数据库的设计上拟采用渐进的方法,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基于MapInfo的查询格式,编制数据集。该阶段的研究工作具有试验性质。按1:100万的底图精度,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范围内编制各县及村镇的点位置,所有记録均有相应释文。数据格式具有工作表的形式,每一个行政单位直接列出所有的行政隶属关系。这个阶段的数据库结构将在以后的阶段中仍然保留为基础工作数据库的形式。

  第二阶段:将按数据记録的GIS属性编制到相应关系数据库中,利用每个记録惟一的KEY_ID号与空间数据相联结。此阶段数据模型将加入表达地理要素时间变化的新数据。

  第三阶段:将建立完整的历史地理信息编码系统,并建立关联数据库连接该项目的研制数据(包括空间数据、属性数据和文本数据),以及其他相关的其他来源数据。还将开发基于互联网载体和基于光盘载体的用户工具,方便用户从任何需要角度,查询广西历史地理信息系统数据中的任何部分。

  2. 广西历史地理信息系统的技术优势。广西历史地理信息系统是按照数据库结构设计,将广西历史时期各类历史自然地理和历史人文地理数据分层标记;并使地图与相关属性资料链接,初步创建一个资源共享与网络学术研究的应用平台,来满足专业研究者和一般公众不同类型的需要。较之传统纸质地图,它具有以下更为明显的优势:

  ① 采用计算机数据库处理方法,将收集、综合、分析、辨伪后获得的历史文化信息与数据展布于广西的地理数据空间之中,将卫星图片、地图、文献资料、遗址、遗物等信息按一定的格式化要求予以编排,展现多样化的可视效果,建立起历史地理数据库。数据库的动态特征,决定其可以更新版本以及变更数据的特征属性、空间形态以及有争议的数据,便于随时修订,增补新的研究成果。

  ② 运用机助制图(CAM)等制图专家系统,配合地理信息系统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使制图系统具有自动分析功能。在地学对象数据经过先期数据挖掘手法处理后,历史地理学者可直接在数据可视化界面窗口中显示和分析地学对象数据。以明代广西人口耕地资料的统计与分析为例。可以利用嘉靖、万历时期的广西地方志所在的户口资料,创立明朝时期(洪武、弘治年间)广西府级数据库,建立府州户数、人口、每户平均人数、行政面积、人口密度等几个属性项;同时利用《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七分册(元·明时期)等资料对此期间的人口耕地数据、行政面积资料建立府县两极数据库,选取行政面积、人口密度、人均耕地等几个属性项,最后用Mapinfo将数据图形化形象直观地显示到地图上,以此反映出当时广西各地人口数量、人口密度和土地利用状况的差异。

  ③ 读者与地图之间构建的互动关系,也是纸质《图集》所无法比拟的。历史地理信息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由其编制而成的数字地图本身并不是一个絶对的终极成果,而是一个可以延伸的系统,是可以进一步拓展的工作平台。用户在下载数据后可以创建特定时间、特定地域的电子地图,进行选择性或重组性阅读;也可以加入用户自己的数据进行空间分析、制作专题地图;或按照自己的需求建立特定的统计模型。真正实现从信息载体、查询检索的功能,转向强化空间分析和知识发现的功能漂移。

  附说明:本研究为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桂科自0728097)、广西哲社规划项目(06FZS003)之部分成果。其中的“广西清代会馆”部分内容,蒙唐凌教授研究提供,特此致谢。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