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海洋社会学》这部崭新的力作是广东省社科界近年来出现的又一个重大成果,填补了国内外理论学术界在同一领域的空白,它通篇透出的创新思维是一束束耀眼的强光,让人倍感欣喜,无论从全书设计的架构、写作体例和主要观点的界定,以及精心规划的全新的概念范畴,乃至于各章的章名以及每章前面的别出心裁的引联,等等,都折射出广东社科界精英们在新时代背景下不断进行科学探索的创新精神,留下了他们不懈努力的辛勤足迹。
由广东省社会学学会及其下设的海洋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和省精神文明学会的36位作者历时3年创作完成的《海洋社会学》这部“从社会学的角度探讨海洋奥秘的体系性专著”,终于油墨留香地问世了,它不仅成功地初步创建了海洋社会学这一“向海洋进军的崭新学科”,构建了其比较完整而严谨的理论体系,更是填补了国内外学界在这一领域的空白,可喜可贺!“这虽则是初步的”,但已足以令作者们“内心颇涌几丝欣慰”。
正如作者所指出的,这部洋洋66万多字的鸿篇巨制“是范英等长期主编的中国精神文明学(意识社会学)大型丛书的第43部”,仅就这一看似简单的数字而言,就足以让人对几十年如一日活跃在南粤理论学术界的范英们肃然起敬了!明眼人都知道,以范英会长为杰出代表的一批广东的学术精英们,是在没有政府财政一分钱扶持的条件下,长期以来自觉自信地从事着在商品经济相当发达的环境中很多人已经厌倦甚至放弃了的枯燥的理论学术研究工作,且一直坚持“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持续不停歇地在众多崭新的科学领域披荆斩棘著书立说,硕果累累著作等身,成为国内理论学术界光彩夺目的“弄潮儿”,确实“甚为可贵、甚为难得呵”!
下面,本人仅从《海洋社会学》的章引《蓝色的奥秘》出发来谈一谈其写作的特色,以及在整部巨著中处处流光溢彩的创新思维。
一、全书架构及体例的创新思维
熟悉范英会长的人都知道,他之所以能取得今日在理论学术研究方面的辉煌成绩单,离不开他以自己卓越的学术人格与学术品位聚集了广东各学科各层次的理论精英持之以恒地长期进行集体攻关,更是与他一以贯之的创新思维有着直接的关系。而创新思维在《海洋社会学》新著中更是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运用和展示。
(一)创新思维是学术成就的致胜秘器。
“创新思维”是由“创新”和“思维”组成的热门词组。
什么叫“创新”呢?笔者在百度上搜索,上面给出的界定是“创新是包括我国在内的当今世界出现频率非常高的一个词,它又是一个非常古老的词,英文叫Innovation,它起源于拉丁语,原意有三层含义:更新;创造新的东西;改变。”而现在,“创新”这两个字已经扩展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经营创新、技术创新、教育创新、分配创新,等等。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创新的历史,一部创造性思维实践、创造力发挥的历史。创新作为一种理论还是在20世纪的事情。1912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熊彼特第一次将其引入了经济领域,认为“创新就是要建立一种生产函数,实现生产要素的从未有过的组合”。而“思维”则是“指向理性的各种认识活动”,它有多种形式,如:抽象思维、概念思维、逻辑思维、形象思维、意象思维、直感思维、社会思维、灵感思维、反向思维、相关思维,等等,创新思维只是其中一种形式。
所谓“创新思维”是相对于“传统性思维”而言的,是“创新实践”(即创造力发挥)的前提,它是指“不受现成的常规的思路的约束,寻求对问题的全新的独特性的解答和方法的思维过程”,其最大特点就是相异性、差异性。常言道“思路决定出路,格局决定结局”,诚哉斯言!要想发挥“创新思维”,必须打破“思维定势”、“思维惯性”(习惯性思维,传统性思维)和“思维封闭”三大障碍。假如你站的层次太低了,没有站得很高,思维封闭了,当然就不能创新了。在发挥“创新思维”时,专家提醒还要避免“霍布森选择”。就是说,假如你的思维和精神境界只有这么大,没能打开、没能上层次,怎么办呢?就要采取“多向思维法”,包括:顺向思维(即按照逻辑、规律、常规去推导),逆向思维(也叫反向思维,即倒过来思维),转向思维(包括前向思维、后向思维、由上而下的思维、由下而上的思维),还要“借脑思维”(借人家的大脑来思维),以上这些都属于“创新思维”。
(二)新著体例架构独树一帜。
“俯瞰环球,唯见蓝色,即海洋是也。海洋与海洋社会的诸多奥秘,如强大的磁铁吸引着人们去探究。试看今日之世界,海洋强国之美梦,已成人心之所向。是故,近作海洋社会学之新说,旨在为世人求福而尽微力。”打开《海洋社会学》新著,作者在《章引:蓝色的奥秘》中以如此这段简约而美妙的文字开始了自己的论述,这种新颖的开篇手法不仅开宗明义且令人耳目一新,读之仿佛你不是在读一部深奥艰涩的理论巨著,而是在听一位饱经沧桑的智者,即将向你讲述一个悠远的神奇故事。这种手法在以往的理论书籍中是鲜见的。此后,作者将这一创新思维像一条无形的红丝带贯穿全书,处处流光溢彩。
但要新创一门学科谈何容易!作者深知:“人们对海洋方面的学术理论研究,总体上还处于发展中状态,尤其从社会学视角探讨海洋奥秘的体系性专著,国内外至今仍为空白。”尽管如此,人们欣喜地看到,自称“写作此书确系‘逼上梁山’之举”的范英们,呕心沥血最终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新著,却已经勾勒了海洋社会学比较完整的学科体系,全书的设计架构和写作体例独树一帜。
全书由五个部分共22章组成,每章均有3节,每节4目,下设4子目,这种“3-4-4”的体例整齐规范别具一格,并非常具有穿透力,而且由于“眉清目秀”,极大地方便并提高了读者的快乐阅读指数!作者解释说,之所以做出“这种体系架构及具体形式的安排”,是想“试图表明本书既是一部海洋社会学的学科性著作,又是一部海洋社会学的实验性教材”。为了出色地完成这一使命,作者匠心独运,使五大部分环环相扣紧密相联,第一部分(1至4章)着重解释了创立海洋社会学的时代背景、研究对象、研究意义及研究方法;第二部分(第5至第7章)则分别阐述了“海洋社会的内在变迁、外在关照、人类属性及其互动关系”;第三部分(第8至第14章)分别研究了海洋环境、海洋经济、海洋政治、海洋文化、海洋军事、海洋外交和海洋法规及其互动关系;第四部分(第15至第18章)分别对海洋个体、海洋群体、海洋组织和海洋社区及其与海洋社会的互动关系做了深入探讨;第五部分(第19至第22章)侧重论述了海洋资源、海洋价值、海洋生态和海洋建设等内容,全书由“时代呼唤海洋社会学”切入,而落脚点却放在“海洋建设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原则上,洋洋大观收放自如浑然天成,充分体现了作者精巧的构思和深厚的功力,令读者甘之如饴荡气逥肠。
二、全书各章名的创新思维
《海洋社会学》各章的题目也非常讲究,浸透了范英们的心血和智慧。
通常情况下,理论作者们在拟定文章节目和标题时往往只重“达意”,对其“形制”却不那么重视或在意。而《海洋社会学》一书各章的“名堂 ”却明显追求“形意兼佳”的效果。
以第一章为例:“第一章 时代呼唤:海洋社会学应运而生”点出了海洋社会学这一“向海洋进军的崭新学科”诞生的时代背景,言简而意赅,白描却不乏优美。接着,它非常整齐划一地列出了各节的内容分别是:“第一节 海洋社会学孕育的时代背景”、“第二节 海洋社会学探索的前期准备”和“第三节 海洋社会学架构的初步思考”,向读者全景式地展现了海洋社会学诞生的“前世今生”。而在每一个节目中,又分别制作了非常漂亮的4个子目,这些子目继续深入地向读者勾勒出了其中的全部重要的学科信息和内涵,如:“第一节海洋社会学孕育的时代背景:1.涉海行为的久远;2.海洋世纪的到来;3.海国图强的追求;4.社会之学的春天”,“第二节,海洋社会学探索的前期准备:1.相关学科的准备;2.相关队伍的准备;3.问题意识的准备;4.发展思路的准备”,“第三节,海洋社会学架构的初步思考:1.基于客体的学科架构主张;2.基于系统的学科架构主张;3.基于行动的学科架构主张;4.基于回顾的学科架构主张”,它们把“时代背景”浓缩在“久远、到来、追求、春天”8个字中,将“前期准备”概括为“相关学科、相关队伍、思想意识、发展思路”4个方面的准备。同时它还清晰地告诉读者,他们在设计海洋社会学的学科架构时,是基于“客体、系统、行动和回顾”这几个方面来考虑的,这些都一方面忠实地贯彻了作者精心设计的“3-4-4”的架构原则,同时也让读者对本书的重要学术主张有了一个提纲挈领的深刻印象,并使这一切在无形中滴水不漏地实现了。
这样,作者便精巧地将其全部的重要学术思想即“意”通过近乎完美的文字组合方式即“形”传递出去了,而读者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21世纪将会成为海洋的世纪”的思想理念的辐射。
三、全书各章引句的创新思维
《海洋社会学》新著最令人叫絶之处恐怕首推它在每一章的章引都精心制作了紧扣主题、对仗工整、平仄传神、意藴灵动的联句,这些联句本身就是一首首水平絶对上乘的楹联或文言律诗。从这一角度上说,《海洋社会学》新著彻底颠覆了以往人们总是觉得理论著述那种呆板艰涩、故弄玄虚的传统印象,极大地拉近了理论典籍与读者之间的时空距离。
如,第一章引联:“宇宙洪荒,天地混沌,百科不分为一体;干坤运转,大势趋求,崭新学说初长成。”读之,人们浑然不知自己正置身于高深得有些冰冷的理论研究的象牙塔内,反而如同置身于《红楼梦》中的大观园里一般诗意盎然。在这里,作者不仅揭示了宇宙之初陆地社会与海洋社会是浑然一体的,而且那时人们对自然界和社会的认识也处于初级阶段,不如现在分得那么细的学科;如今时移势转,一门崭新的学科——“海洋社会学”已经灿然问世,幷且强调这是“大势所趋”的事情。
又如,第十一章引联:“云蒸霞蔚,五彩斑斓,虹浪连地开艳葩;风奇俗异,渔歌悠扬,信仰精神寄海魂。”多美的诗句啊!人们在这里突然发现,原来做理论研究的学者们并不全是只懂得吟诵之乎者也的学究,他们也可以是飘逸潇洒、诗兴大发的才子佳人!理论著述不一定非要写得让普通读者敬而远之,然后束之高阁,它们也是有可能让读者爱不释手的。这一章是论述“海洋文化:海洋社会的智力聚焦”,而这一引联本身已经是作者的“智力聚焦”,成为创新思维的又一束强光了。
再如,第十八章引联:“红日沉西,满船丰喜,渔翁戴月舞归途;炊烟漫户,鼎铛飘香,百鸟敛翅暖爱巢。”多么撩人心扉的奇妙意境啊!这一章是论述“海洋社区:海洋社会的栖息家园”。学者们意外地施展自己的如椽妙笔,将读者带入了人海和谐、幸福社区的想象之中,这种与时俱进的创新思维让人叹为观止。
四、全书新观点界定的创新思维
如前所述,《海洋社会学》新著可谓处处“新风扑面”:架构新、体例新、章名新、引联新、手法新,等等,更重要的还在于它的许多主要观点也是全新的。例如,它提出陆地社会与海洋社会有如兄弟手足的关系,海洋社会当之无愧地成为了海洋社会学的研究对象,而研究海洋社会学的意义在于达到“共创和谐”,其研究方法只能运用“兼收并蓄”等。而更让笔者印象深刻的是,它首次引入了像“主轴”、“维度”、“关照”等这些全新范畴和概念。
作者在《前言》中提到:新著将海洋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区分为主轴的历史维度、主轴的重心维度、主轴的主体维度、主轴的实用维度等四大层次”,把海洋社会学的研究对象表述为“主轴维度”这样一个全新的分层次的共同体,这再次浓烈地散发出范英们创新思维的强烈气息。那么“主轴”、“维度”等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主轴”在百度上的解释是“指从发动机或电动机接受动力并将它传给其它机件的轴”。 主轴亦称“光轴”,是“主光轴”的简称,在光具组中具有对称性的直径。如球镜的主轴是通过镜面中心与镜面垂直的直线;透镜或光轴光具组的主轴是各透镜面中心的连线。
“维度”(又称“维数”),是数学中独立参数的数目,也是“一个衡量空间的概念”。在物理学和哲学那里是“指独立的时空坐标的数目”。零维是一点,没有长度;一维是线,只有长度;二维是一个平面,是由长度和寛度(或曲线)形成面积;三维就是“二维”加上高度形成的体积面。我们现在能体验到的是一个四维度的空间——长度、宽度、高度以及时间。在物理学上时间是第四维,与三个空间维(上下、前后、左右)不同的是,它只有一个,且只能往一个方向前进。值得一提的是,空间维度其实还不只四维,比如组成物质的基本单元夸克和电子等,它们就在一个“高维度”的空间里做运动,可惜目前人类还无法发现这种高维度。
《海洋社会学》将“海洋社会”这一研究对象描述成“主轴”,下面有“历史、重心、主体、实用”四个维度(层次),这不能不说是一大创新,为我们从马克思主义“大社会”及社会学的立场和观点来审视“海洋社会”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因为“维度”是一个衡量空间的概念,每个维度本身又可以自成体系,这就为海洋社会学今后的深入研究发展预留了广阔的空间。比如,主轴的第一维度(层次)“主要研究海洋社会的内在变迁、外在关照和人类属性等及其互动关系”,主轴的第二维度“主要研究海洋社会与海洋、海洋经济、海洋政治、海洋文化、海洋军事、海洋外交和海洋法规等及其互动关系”,主轴的第三维度“主要研究海洋社会与海洋个体、海洋群体、海洋组织和海洋社区等及其互动关系”,主轴的第四维度“主要研究海洋社会与海洋资源、海洋价值、海洋生态和海洋建设等及其互动关系”;在每一个主轴维度下面又可衍生出更多的“子维度”,如“海洋文化”又可分为“海洋物质文化、海洋精神文化、海洋行为文化”等;以另外一个标准来区分,还可以将海洋文化看成是由“海洋文化元素、海洋文化丛、海洋文化层、海洋文化圈”等构成的。
而“关照”在汉语中是“关心照顾”的意思,英文则是“ look after;keep an eye on”。《海洋社会学》新著引入这一概念,并将它运用于海洋社会与陆地社会的关系论述中,意在提醒人们,海洋社会与陆地社会有如“兄弟手足”的关系,两者“同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同源而生),并“承担着相同的社会功能”(同责之身),也“经历了同样的发展过程”,它们之间存在着先天性的无法割舍的“同胞般的情谊”,并共同“折射出彼此的时代气息”,因此,人类在关注和开发海洋社会或者陆地社会的同时,絶对不应忘记应给予对方必要的“关照”,因为它们“唇齿相依、互荣互进”。
由于时间和篇幅所限,本文对《海洋社会学》新著中所展现出来的创新思维的每一束强光,无法做到逐一关注和鉴赏。总起来说,每一位首次打开《海洋社会学》新著的读者,相信都将不由自主地受到其新颖独特的编排所吸引,而耐心地读下去,又必将为其中丰富的内容、严谨的表述、创新的理念、流畅的美文所打动。这是龙年伊始广东社科界的一批精英们为建设“文化大省”、唤醒国人“海洋意识”所作出的重要贡献,它必将会在广东乃至全国的社科发展史上留下厚重的一页。
(林福益:《羊城晚报》茂名记者站站长)
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