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海洋社会学研究的三大突破

  《人民网》2012年4月26日编发的书评:
  
  【内容提要】 学者们认为,《海洋社会学》一书从三大方面实现了社会学研究的突破:一是突破了当前盛行的“小社会”范式,从马克思大社会系统观出发研究社会问题,回归了应有的大社会学研究范式;二是突破了既有的人类社会研究空间,从大视野的角度将海洋社会置于人类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具有开放性的子系统来进行研究;三是突破了社会学研究的区域或国别范畴,从大世界的维度凸显了海洋社会学研究价值的普适意义。

  最近,“中国(广东)文化强国、海洋强国与《海洋社会学》首发论坛”在素有思想解放和理论创新传统的南国鹏城隆重召开。广东社会学界和精神文明学界联合撰写的新著《海洋社会学》引起了国内150位专家学者的强烈反响,其中的焦点是该书的三大理论突破。

  大社会:应然回归的大社会学范式

  与会学者指出,当前海洋社会学乃至中外社会学研究,主要是“小社会”范式。所谓“小社会”范式,是指在同经济、政治、文化和生态等处于并列地位的“社会”范畴内研究问题。近10年来已有代表性的海洋社会学研究成果,如杨国桢教授最先界定的“海洋社会”概念范畴,庞玉珍教授对海洋社会问题的探讨,崔凤教授研究海洋社会学的产生背景、核心概念、主要内容,以及相关学者对海洋社会学有关问题的探讨,大多是以“小社会”为研究范式的。这种研究范式对于海洋社会学的初步探索具有一定的意义,但这种研究范式无助于认识海洋社会整体的系统结构,难以对海洋社会全局问题作出宏观把握。所谓“大社会”范式,是范英先生首次明确提炼出来的全新概念,是指从马克思的大社会系统观出发研究社会问题。许多学者认为,以范英为领衔的广东研究团队主张回归“大社会”的研究范式,即把马克思的大社会系统观作为统帅海洋社会学研究的核心灵魂和根本方法,不仅包含了“小社会”研究的问题,而且对海洋环境、海洋经济、海洋政治、海洋文化、海洋军事、海洋外交、海洋法规等“大社会”范畴内的问题也进行了专门和互动的探索,对于海洋社会学的学科建设以及中外社会学研究的深入拓展,具有重大的理论变革、突破和超越。

  大视野:人类社会研究的空间扩张

  有学者指出,一门学科越是具有解释力,它所能研究的领域就越宽广。换言之,一门学科的研究视野越开阔,能研究的领域越宽广,它的解释力就越强。相对于以往中外社会学仅研究陆地社会的局限性视野,《海洋社会学》则把社会学的研究视野从传统的陆地社会扩展到了海洋社会。此举实现了重大的学科研究边际拓张。不少学者认为,该书虽重点研究海洋社会问题,但并不是顾此失彼、孤零零地研究海洋世界,而是运用马克思大社会的系统观,从海洋社会与陆地社会的依存关联中把握海洋社会的特性,从而揭示了海洋社会与陆地社会之间兄弟缘分、唇齿相依及共同进退的互动关系。还有学者指出,人类社会是一个非常宏大的范畴,除业已成熟的陆地社会和日渐成型的海洋社会以外,将来还可能包括天空社会、太空社会。因此该书采取“大视野”的研究框架,将海洋社会置于人类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具有开放性的子系统来进行研究,既符合自然、社会和人三者统一的机理,又符合与时俱进、实践发展和战略需求,堪称科学思维的理论之花、智慧之花。

  大世界:学术研究价值的普适意义

  学者们一致认为,《海洋社会学》作为理论粤军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秉承了广东原创精神文明学(意识社会学——钱学森语)的扎根实践、学用结合、开拓创新、独特自由的学术品性,展示了善为人先、开放兼容、求真务实、敬业奉献的广东人精神,并以中华文化品质和时代特征的理论视野、治学态度、价值取向、实践使命和令人信服的恢宏气概,彰显了海洋社会学探索注重本土化,尝试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而作为一部有价值的著作特别是一门世界性新兴学科的《海洋社会学》不仅是区域特色浓重的著述,它的世界性价值相当明显。这种世界性价值正是通过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来凸现的。学者们认为,该著作突破立足一省或一国视野框架的束缚,站在人类一般的方位来考察海洋社会及构建海洋社会学,决定了它的学术价值具有世界性高度。另有学者进一步明确指出,该书出版的世界性价值,还体现在由中国学者于海洋社会学研究上较西方先行先试,填补了西方社会学在海洋这一全新领域的研究缺口,体现了人类共有的精神价值和环球大同的孜孜追求。

  (黎明泽:广州行政学院讲师、社会学硕士)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