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四论瑶族源于中原

  【中文摘要瑶族是中华民族的一员。瑶族先民起源于中原,经过长时间的迁徙,在南岭南北形成了今天大分散小聚居的局面。

  【关键词瑶族中原起源迁徙

  Abstract: the Yao Nationality is a member of Chinese nation. The ancestor of Yao was from the central plains and nowadays to form the situation of large distribution but small inhabitation in the south and north of Nanling by a long time migration

  Key words:Yao NationalityCentral plainsOriginMigration

  2011年“五一”期间,我偶尔读《决战长治》一书获得灵感,今的长治即古的上党。当读到古代上党的有关神话的传说时,几乎激动得拍案叫絶,这些材料不正是我日夜以求的瑶族源于中原的得力证据吗?瑶族源于中原。历来支持者很少,本人力主源于中原。长治市位于东经111°58′~113°44′与北纬35°49′~37°08′之间,地处山西省东南部,是连接晋、冀、豫三省的重要通道,此地平均海拔1000米,最高处2453米,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这里建立了上党郡,郡府即设在今长治市。

  长治市古称“上党”,位于山西省东南部,旧府志曰“据太行山之颠地形最高与天为党也。”《荀子》称为“上地”、“上党”的意思,就是高处的,上面的地方,这里高山流水、钟灵毓秀、屹立万古、阅尽沧桑,积淀着古代民族优秀文化的无尽内涵。长治城东北7公里处,老顶是五顶之最,海拔1378米,是太行山西南部的主峰之一,老顶上原建有玄天大帝庙。长治市南35公里的长治县南宋村,矗立着一座元代高耸参天的古代建筑,名曰“五凤楼”。五凤楼记载着一个古老而又美丽的传说:古时候,玉皇大帝生了五个姑娘,依次起名叫金凤、银凤、玉凤、彩凤、翠凤。这姐妹五人,一个个如花似玉,她们不甘心过天庭那种寡淡无聊的神仙生活,就相约下天与凡人共居,当他们走到此处时,被守天神发觉,天神立即报告玉皇大帝,玉皇大帝传令要她们五姐妹立即返回天宫,五凤始终抗令不从,玉皇大帝恼羞成怒,传令天兵天将强迫她们回天宫,五姐妹相抱成团,宁死不返。玉皇大帝再次传令,以天庭律条治罪派出雷神闪电将五姐妹击死于此。五凤姐妹当即化作一架山脉,故称凤凰山,五凤之魂居于山首,又因其父是玉皇大帝,所以后人为纪念五凤姐妹,故在此处建筑了五凤楼,把大殿叫做玉皇观,表示吉祥如意。据说,像这样结构错综复杂,形体壮伟高大的五凤楼,世界上只有三座,其余两座在中国的北京和日本的东京〔1〕。传说是一个漫漫长夜历史的缩影。传说对研究上古民族的起源与迁徙是一个很好的历史资料,它像一把钥匙往往能解开人们意想不到的历史谜团。例如,瑶族的水陆画里面就有玉皇大帝的传说。这些传说刚好印证了瑶族早期蒙蒙眬眬的历史。神话传说与早期历史如影随形,不可割裂,它时时寄托的是一个古老民族的梦想。从神话资料来看尤其从犬的图腾崇拜谈起——世界上崇犬信仰的民族很多,以犬图腾为例:在世界各地区的民族中,以犬为图腾和崇奉的祖先的民族有:印度尼西亚的卡郎人;托列斯海峡西部的居民;新几内亚岛东部的尼西氏族,萨摩亚人;日本北海道与库页岛的虾夷;琉球岛人;澳州中部的阿伦他族;中非东部的巴甘达人;班加索人;西非黄金海岸的芳梯人;北美阿尔共民族的麻斯卡人;美诺来尼人;奥基白瓦人;古代秘鲁的宦卡族。现在所知道的世界各地以犬为图腾的就有十多个民族。在中国境内,除盘瑶外,还有畲族,苗族、黎族和台湾东北大路柯属的太么族等〔2〕。

  中国瑶族以犬为图腾,笔者前些年提出犬的图腾源于太行山腹地带。其实弄清犬图腾文化起源,也就是弄清中国瑶族先民的起源,这一哲学命题的概念与民族迁徙的史实是相辅相成的。犬图腾文化起源于太行山腹地,一直是笔者二十年来我的思维信仰。笔者去年底与今年初,两次有机会到河南,特别留意犬文化起源的山形地貌。太行山,跨山西、河南两省,尾接燕山支脉,确实是延绵上千里巍巍太行。我们从《瑶族经书》神秘文化来探索:《瑶族经书》是一套全书,全书分有《盘王书》、《师歌书》、《合盘书》、《清醮书》、《五谷书》等35册,大约35万字,桂平县木山瑶这支系当中也有保存《瑶族经书》多则7~8册,少则1~2册,《瑶族经书》使用的是当地的稻草、树叶、山竹等原料做成的土造制纸,经久耐用,提到《瑶族经书》中的咒语、符号等,这本身就是一个谜。传说中奇就奇在念一念咒语,难产的妇女就顺产;奇在瑶族一些重大节日活动中,烧烧香祭祭神,就可以上刀山下火海人脚无伤。奇在念一念经书,人碰上火伤刀很快会愈合;奇在念一念经书,即使有人被鱼刺卡在喉咙,不用多久就吞下肚里。还有一点更奇特,《瑶族经书》其中的咒语有事才能用,没事最好不看,更不能乱读,乱读的人也会神经错乱。这样的一个谜,也是一个民间现象,正是这民间现象而使《瑶族经书》具有神秘感〔3〕。保存《瑶族经书》这支瑶族是桂平县紫荆乡木山村瑶族始祖以大分散小集中生活在山区,木山瑶这支几经辗转,进了广西金秀大瑶山,双从金秀大瑶山迁出来,到了桂平金田镇的上瑶,下瑶等地,后来又从上瑶、下瑶迁到紫荆乡内。

  中原是中国神秘文化的源头、八卦、周易、也是先在中原发起的。《瑶族经书》的咒语是否也是中原神秘文化有关呢?如果有,也反过来进一步论论,瑶族渊源确实是起源于中原。

  笔者于2007年曾捐献广西某博物馆25幅自清嘉道年间到民国初年的宗教画,宗教画其实也叫“水陆画,”水陆画是以画像遗存为特点的物质文化遗产,其中藴含着涉及历史、民俗、艺术等方面丰富信息,水陆画是中国古代寺院或私人某些民族举行水陆法会时悬挂的宗教画,是水陆法会不可缺少的圣物之一。其上绘有佛、道、儒的诸佛菩萨,各方神道,人间社会各色人物。中国的最早水陆法会始于南朝梁武帝萧衍时期,据宋宗鉴《释门正统》卷4记载“所谓水陆者,因梁武帝梦一神僧告曰六道四生,受若无量,何不作水陆大斋以普度之……遂于今镇江金山寺修设。”梁武帝所创的水陆法会,经周隋动乱而衰落,在唐代时又兴起〔4〕。到了宋代水陆法会仪轨,经过不断的增补,日趋完善,水陆画中所绘的内容十分宠杂,包括了天、地、人三界中所有神佛仙。一幅完整的水陆画以佛教诸佛,诸菩萨,诸神为主。唐宋之后,随着儒、释、道三教融合。道教诸神,儒神诸神,民间诸神逐步进入水陆画,其中“四神”题材较为常见〔5〕。 

  以下我们从《盘瓠的故事》梗概细节来看瑶族确实源于中原。

  相传在上古的时候,位于洛阳东南的偃师二里头村一带,曾是高辛王的王都。

  ……

  小尨狗可喜欢人了,因为它是从盘子下的葫芦里变出来的,所以,王后给它取名叫盘瓠。

  这样一来,远近的部落都知道高辛王有只宝贝尨狗了。

  这一年,戎吴又要大举进犯中原。国家的危亡和百姓的苦难一下子涌上瞭高辛王的心头。他思虑了很久,这天悬下重赏,诏告天下:“谁能得到戎吴族头目的首级,赏赐黄金千两,封城邑万户,幷且,可娶公主做妻子!”

  盘瓠很快来到戎吴族头目盘踞的大营,见了头目摇头摆尾表示驯服。

  半夜时分,头目与臣僚们都呼呼入睡了。盘瓠悄悄地来到头目的床边,猛扑上去几口便咬下了头目的脑袋,用口衔着出了大营。

  高辛王听说了这件事。就对盘瓠说:“盘瓠啊盘瓠,你为国立下了大功,却整天闷闷不乐,莫不是想要我履行诺言,将公主嫁给你为妻吗?”

  高辛王正在左右为难,只见公主引着盘瓠来到了他的面前。公主还没等父王问话,便说:“父王当初许下诺言,谁能得到戎吴族头目首级的,赏黄金万两,封城邑万户,将女儿我许配给他。父王这么做是为了国家的安危、百姓的存亡。如今,戎吴族这个有勇有谋的头目被盘瓠所除,他们对中原的威胁就不大了。眼下国泰民安,全凭盘瓠的功劳。父王岂能为怜惜女儿弱小的身躯而违背诺言呢?这样,一旦国家再有危机的事,谁还能再相信你的诏书呢?”

  公主的一番话,使王后和大臣们无言以对。于是高辛王便选择吉日,准备为盘瓠和公主举行婚礼。

  婚礼搞得很隆重。尤其是人们听说公主与一只尨狗成婚,百姓们也围到王宫的门前看热闹。

  说也奇怪,就在公主与盘瓠拜堂的时候,盘瓠就地一滚,却变成了一位十八九岁的小伙子,这小伙子长得精明能干、相貌堂堂,王宫里的男子汉谁也比不上。高辛王、王后和大臣们见了都非常高兴。当天,在高辛王的主持下,盘瓠与公主举行了隆重的婚礼〔6〕。

  这个故事给人们这样一个信息:一、地点确实是在中原腹地;二是小尨立功娶妻;三、突变美男子;四、婚配繁育后代;这就是与瑶族有关的来源。盘瓠文化历史确实十分悠久。二十多年前,笔者在永福县堡里乡进行瑶族调查,盘瑶人叫祖母为“盘瓠”。“盘瓠”的称呼透射出瑶族的远古来源信息,这来源地的确就是中原。

  千家峒是瑶族先民的原始聚居地。在中国以及从中国迁徙到东南亚、欧美等世界各地的瑶族同胞中,都长期保存并流传一份记録着本民族的重要文献史料《千家峒》或《千家峒源流记》,世代流传。传说因为上峒有333家瑶人、中峒有333家,下峒有333家,还有一只守洞的神狗,故取名千家峒〔7〕。

  传说瑶族的祖先是一只名叫盘瓠的龙犬,此犬有功于皇帝,被招为驸马。这就是说,瑶族的历史就是从招夫开始的。龙犬与公主结婚后,因臣民讥笑,被送进一个四面高山、当中一个小平原、仅有一个石洞通外界的地方。夫妇俩初到没有房屋,就住在一个大溶洞里。这一对恩爱夫妻开荒种地,繁殖后代,共生下六男六女。皇帝听力很高兴,赐十二个子女十二姓。为了保持十二姓,六个女儿必须招夫上门,丈夫改姓,子女随母,这就开了招夫改姓的先河。

  正如我国著名的民族学家宫哲兵教授指出:公主与龙犬的后裔发展到几千户的时候,此地命名千家峒,生活很富裕。元代时此地被官府发现,大兵围剿。瑶民把一个牛角锯成十二节,每姓保存一节,悲愤离去。头人们发誓,五百年后,子孙后裔不管天涯海角,一定打回千家峒团聚〔8〕。

  5000年前,涿鹿曾发生过令人荡气逥肠的涿鹿大战,阪泉之战,曾见证了中华民族的三大人文始祖炎帝、黄帝、蚩尤及其部落和部落联盟的“合符釜山”共建中华文明的辉煌史实。涿鹿是龙的诞生地,是中华文明的开源地,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和中华儿女寻根祭祖的圣地,汉代司马迁在《史记》的开篇《五帝本纪》中对炎帝、黄帝、蚩尤在涿鹿的政治,军事,文化活动作了更为详细的记载,其中最引人注目是黄帝于涿鹿的阪泉之野打败了炎帝,炎黄联盟又通过涿鹿之战打败了蚩尤。其中有黄帝城,黄帝泉,黄帝合符结盟地——釜山,《史记》记载黄帝崩葬地——桥山,黄蚩之战时蚩尤部落安营扎寨地——南,中,北蚩尤三寨。此外,还有上、下七旗、涿鹿山、蚩尤坟,温泉行宫等遗址集中在以黄帝城为中心的30平方公里范围内。其密集度、丰厚度、原始度及历史文化环境风貌的完整度相当难得〔9〕。

  瑶族祖先的起源为啥喜欢叫“龙犬”?龙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形成,龙象征着中华民族的祖先,龙标志着中华民族的文脉,龙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精神,那么瑶族为啥为龙犬呢?龙犬的精神核心其实也是龙。龙的文化系红山文化南下才形成的。加之,犬神话传说的起源于太行山腹地,由于红山文化的南下,汇合了太行山文化的犬的神话传说,所以才形成了龙犬文化。龙犬文化其实也就是瑶族先民文化的象征,结合涿鹿的历史传说确实在涿鹿发生了战争。蚩尤部落被战败尔后逃散四方,一支往东到泰山腹地,然后到会稽山;一支继续南下到南阳盆地,然后形成五溪蛮,这就是龙大文化的分散成两大支、然后逐分到南方形成“千家洞文化”。作者原学的是考古,数十年来专攻民族史,所以看问题能够通过考古遗址某些细微现象以及神话传说一些脉络能判断出一些民族的蛛丝马迹、晚商时期也是一种青铜器也叫“犬伯斝”、这犬是否与瑶族起源有关?不可得知,但是可以证明那么一点,叫“犬”也是中原文化喜欢的心态吧!

  瑶族龙犬图腾龙是主题、是核心……龙犬就是上天下凡的神龙,因为历史资料《过山榜》上就是这样记载。这个龙犬在图像艺术表现上要有龙的形态。这个龙犬不能等同于狗。它是艺术化、神化在瑶族古人心中的图腾崇拜,王孟义同志还搜集到一座“龙犬”的青铜铸像,尽管铜像已铜锈斑斑,但那种凄厉,威猛的形象,仍然让人震撼〔10〕。

  在当代研究民族学的学者中,“瑶族先民在远古时期是一个以犬为图腾的氏族部落。盘瓠传说反映的就是盘瓠犬图腾崇拜” 〔11〕。瑶族学者赵廷光在他的《瑶族祖先崇拜与瑶族文化》一书中就指出了几个“盘瓠非犬”的例证:盘瓠是有名有姓的,其姓名和由来古书上说法很多,大体有:黄帝第四代孙所生,名叫白犬;顶虫变成,名叫盘瓠;东海龙王所生,名叫龙犬。第一种说法,黄帝第四代孙弄明所生,名叫白犬。第二种说法是顶虫变成,名叫盘瓠。第三种说法生于东海龙王家,名叫龙犬,还有一种说法是生于一般百姓家,名叫盘瓠〔12〕。其书中还指出盘瓠是神不是犬,书中第140页有瑶族龙犬图腾图样。龙犬在我国古代文化是博大精深的,例如我国古代的星象说就有摸骨看相,有些人是属于龙首犬身的;例如唐代有玉佩就雕有坐犬式的龙首的图像,所以龙犬文化在我国古代文化影响其极深远的。

  从上党郡地理位置的发现,从玉皇大帝神话传说以及瑶族水陆画内容的发现,从古代的蚩尤、犬的图腾的崇拜、盘瓠的传说以及龙犬的传说的历史与考古学文化即红山文化的南下,在太行山腹地古文化的汇合形成了颇具特点的先秦文化以及后来的瑶族祖先的形成,其形成了一条神话传说的文化带。这条神话传说的文化带就是瑶族先民的文化。龙犬的文化核心就是龙文化。也说明瑶族是中华民族的一员。他历史文化形成确实相当久远。证实了瑶族先民的的确确起源于中原。尔后有一支往东折而南下到了会稽山,然后又继续南下;有一支直接南下通过南阳盆地纔到江汉平原形成了五溪蛮,然后又到广西灌阳等地的千家洞,然后又往湖南江永、江华、粤东、广西各县迁徙,才形成今天大分散小聚居的局面。

  何英德(桂林博物馆,研究馆员。)

  注释:

  〔1〕林可行:《决战长治》,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6年,页327。

  〔2〕李文柱:《中国国家名家·李文柱代表作品集》,华夏国学出版社,2010年,页6~7。

  〔3〕李华:《传奇手钞本〈瑶族经书〉》,《广西日报》2004年5月24日11版。

  〔4〕苏金成:《水陆法会与水陆画研究》,《南京艺术院学报》2006年第1期。

  〔5〕王国建:《水陆画的“图像学”意义》、《中原文物》2010年第5期。

  〔6〕徐金星:《河洛通览》,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8年,页592~595。

  〔7〕李少明:《千家峒传奇》,《南国早报》2011年1月9日28版。

  〔8〕王琛发、黄震编:《亚洲华人文化研究与族群互动》,马来西亚孝恩文化—欧亚大学出版公司、中国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联合出版,页59。

  〔9〕李阳:《涿鹿——点然中华文明的薪火》,《中国文化报》2010年4月22日第5版。

  〔10〕李祥红等:《瑶族盘瓠龙犬图腾文化探究·后记》。

  〔11〕奉恒高主编:《瑶族通史》,页24。。

  〔12〕李祥红、王孟义:《瑶族盘瓠龙犬图腾文化探究》,北京:民族出版社,2010年,页128~129。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