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自然历史类博物馆展览设计艺术初探

  【内容摘要】本文着重探讨了自然历史类博物馆展览的设计艺术,并归纳出八点设计艺术的原则和八点设计艺术的审美意识。这对于自然历史类博物馆展览设计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自然历史博物馆展览设计艺术

  Abstract:Abstract:This article inquire into design art for  natural history museum,and sum up 8 point principal,and  8 point appreciation of the beautiful in design art.This article have a practical of immediate significance for natural history museum in design art.

  Key words: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ExhibitionDesign art

  一、前言

  自然历史类博物馆主要包括:自然历史博物馆、地球历史博物馆、地质博物馆、恐龙博物馆、古生物博物馆、古人类历史博物馆等等。例如中国地质博物馆、中国古动物博物馆、北京自然博物馆中的自然历史馆、北京大学地质历史博物馆、北京周口店古人类博物馆以及各省(市区)的地质博物馆,都属于自然历史类博物馆。在国外,自然历史类博物馆是随着17世纪西方文艺复兴和西方科学兴起而相继出现,最着称的有英国亨特瑞安博物馆(Hunterian Museum)、伦敦自然史博物馆(wwwnhmacuk)、美国华盛顿国家自然史博物馆(收藏矿物和化石标本多达124亿件,堪称世界之最)以及新西兰博物馆(Museum of New Zealand)等等。

  近几年,笔者参观了国内一些自然历史类博物馆,也通过网络信息注意到了国外一些此类博物馆的展示和设计艺术诸多方面的情形,还亲自为金山地质博物馆和凤凰自然历史博物馆进行了陈列设计及其艺术制作,这使笔者对此类博物馆的设计艺术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并愿意继续探索下去,以便为我国目前正蓬勃发展的博物馆事业尽微薄之力。

  随着我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和完善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发展,鼓励文化创新并把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而不断加大投入力度,这使独具文化特色的自然历史类博物馆成为国内目前各地城市普遍受到青睐的文化现象。因此,探讨自然历史类博物馆的展览设计艺术具有现实意义。

  二、自然历史类博物馆展览的内容对展示设计的要求

  归纳起来,自然历史类博物馆有三大内容:一是宇宙的起源和地球的形成;二是地质历史与生命演化(包括古人类演化历史);三是奇妙的矿物世界。

  1.宇宙起源和地球形成

  主要是以各种陨石标本解说宇宙起源、天体运行规律以及展示爱因斯坦的宇宙大爆炸理论模型。再就是以陨石的年龄和化学成分类比地球的年龄和地球各个圈层的化学成分等等。

  2.地质历史与生命演化(包括古人类演化历史)

  主要是以各个地质时代所产出的古生物化石标本来解说生命演化的全过程。到目前为止,人类有关生命和人类自身的演化方面的最可靠的信息,几乎全部来自于化石(人类遗迹)。因为科学家要建立从远古至今的自然历史,只有依靠生物进化从低级到高级的不可逆性的自然法则。在生命进化过程中又产生几次生命大絶灭和生命大爆发,由地层中化石的增减来恢复和揭示地质历史事件和地质原始环境以及大陆板块漂移等等。古人类的化石和各种石器则是恢复和揭示古人类历史的最好证据。

  3.奇妙的矿物世界

  来自地殻中的各种形态和各种颜色的矿物,不仅是矿物世界本身变得奇妙和深奥令人着迷,而且由于各种矿物的性能和作用使人类社会变得丰富多彩:如铁矿、铜矿、锰矿、钛矿、镍矿等金属矿物使人类能够利用制造各种金属工具以生产和发展工业;由于发现了钨矿纔可能有电灯发明,因为人类如今还找不到一种既发光又不熔化的能代替钨丝的物质;石英矿物使人类能够发明石英钟、石英表、半导体和计算机;金矿和银矿不仅能够制造首饰还能作为货币左右各国的经济贫富;钻石、红蓝宝石、碧玺等等宝玉石矿物可装饰人们生活更光彩夺目……

  因此,一种矿物的发现与利用对人类社会起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综上所述,正因为这些展示内容的特殊性,所以对展厅、展板的设计有着特殊的要求,必须要场景空间设计大、设计要追求环保以及更多的保留自然材料,让标本展板能置身于一个大自然环境中。

  三、自然历史类博物馆展览设计艺术的审美意识

  经过实践与研究,笔者认为自然历史类博物馆展示设计艺术的审美意识可以归纳为以下八个方面:

  1.模拟无穷科学幻想的审美意识

  这方面包括模拟太阳系、模拟银河系、模拟河外星系以及整个宇宙,模拟地球内部结构,模拟大陆漂移,模拟生命最早的第一个原始单细胞的产生,模拟阳离子与阴离子在温度和压力条件下的跳跃并结合形成矿物晶体的微妙过程,如此等等。经过绘画和动漫制作的3d、2d动画在展厅的播放和布置,人们可以模拟无穷的科学幻想,从而产生美感。

  2.超大型震撼的审美意识

  例如用泥塑或纤维钢或树脂等材料,制作出仿生态的大型恐龙、猛犸象、剑齿象、剑齿虎、披毛犀;用沙土、水泥以及塑料草木制作出仿生态的超大型的广阔草原、原始森林、超大型的山脉和岩层、以及超大型裂谷;用乳胶电光及水仿造巨大型活火山爆发,巨大型瀑布飞泻等等。使观众立于巨大恐龙和猛犸象、披毛犀等远古野生动物及活火山和飞泻的瀑布前,更觉得心灵的震撼感和人的渺小,从而达到艺术效果。

  3.时空变迁—跳跃的审美意识

  地球历史从20亿年前的藻类时代跳跃到3亿年前的鱼类时代;从6亿年前三叶虫生活的海洋几步之间就到达了大陆遍地火山喷发、陨星撞击地球、巨大恐龙絶灭时的一片悲惨景象;移步之间,又出现了剑齿象、大唇犀生活的原始森林;转身之时,又看到了早期直立人类追捕野鹿的情景……时空的巨大变迁和跳跃使观众感受到由时间快速流逝而展现的无比惊奇!时间移动的空间画面是如此的鲜明和突然!从而认识到时间的魔力!

  4.色、形、光俱佳的审美意识

  晶莹剔透的水晶、萤石、冰洲石以及鲜艳的红蓝宝石、緑柱石、紫尖晶、橄榄石、黄玉、火欧珀、变彩碧玺、翠緑孔雀石、天蓝石、天青石、紫晶、粉晶……各种各样的矿物在光的透射下所呈现出的五颜六色的无与伦比的魅力!这种美感就要求设计师根据各种矿物的性能和聚光照射的精确角度去设计灯光。例如哪种矿物适宜用透射光,哪种矿物适宜用反射光,是使用聚光灯还是漫射光?是使用哪种色彩的光去照射来提升该矿物的特性,这些都是有讲究的,都需要实验和分析研究才能解决。

  5.身临其境的原始环境氛围的审美意识

  设计和塑造原始环境氛围是非常重要的,要让观众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能亲身体验远古时代大自然的美;穿越时代,体验自然。如:在细节装饰设计时候,凶猛的剑齿虎捕食斑鹿的情景,直立人群在草原上追杀野牛的场景,泥土青草散发的香味却让假景更加真实,观众更能通过视觉、嗅觉能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关键是设计要做到遵守客观事物的规律性和塑造物体的准确性,二者是不可缺少的。

  6.独具个性的审美意识

  自然历史类博物馆展览的目的是科普,因此设计艺术应尽可能的彰显其独有的个性化特征,避免千篇一律的形式和模仿。要通过不同的内容载体实现科普为目的,要用独特的标本设计出独特的展览。因为,每一块化石或每一块矿物标本都属于自然遗产,都是地球留给人类的宝贵财富,是不可多得的,也是不可复制的。因此这种展览的艺术设计也应该是个性化的,独特性的,不可复制性的。

  7.全环绕背景音乐的审美意识

  要根据展馆各厅室展览的内容,设计出适合环境氛围的全环绕背景音乐。这种背景音乐能帮助观众很快进入梦幻状态;远古苍茫大地生命的兴盛与凄凉;寒风冰雪的严酷,弱小生命的挣扎;自然界的优胜劣汰,弱肉强食;火山喷发,陨星飞落,生命涂炭;钻木取火,石器发明……不同的场景可以设计出不同的背景音乐,给人听觉和视觉的双重美感,正所谓耳目一新。

  8.科学与艺术相互融化的审美意识

  要把深奥的科学知识融化于感观艺术中去,使观众能在轻松的观赏中获得科学知识和艺术享受,这是自然历史类博物馆展览设计永恒的研究课题。要通过个性化的托架、展台、展柜、展窗以及图画、音乐、灯光等等艺术手段,高度艺术化的展示和解读深刻而丰富的科学内涵。这就克服了过去信息量小、解读程度低、解读手段单调等等问题。科学与艺术融为一体,能够给人以理性美(内在美)和感性美(外在美)的双重美的感受。这种双重美感比单一的外在感性美感无疑更强烈、更美好。

  四、自然历史类博物馆展览设计艺术的原则

  经过实践与理论分析,认为自然历史类博物馆展览设计艺术归纳有如下八大原则:

  1.自然性原则

  由于自然历史类博物馆展示的均为自然界矿物和化石标本,属于自然遗产,因此在这类博物馆的展览设计时一定要坚持自然性原则。要遵守自然客观规律,不可以人为改变其颜色、形态、大小规模。只能利用最新科学研究成果解读,不能随意解读或无根据的人造附加。高度的遵守自然标本,高度的遵守自然规律,高度的遵守科学。

  2.历史性原则

  由于每一块自然标本都记録了一段自然历史,因此标本的历史均很古老,都带有过去遥远的历史信息,在解读过去历史信息时一定要尊重历史,不能人为改变历史事实。例如15亿年前的侏罗纪鱼化石不能用来解读35亿年前的泥盆纪鱼类时代的生物事件。

  3.学术性原则

  由于矿物和化石都是科学家研究的标本,因此每一块标本都带有科学涵义,学术性较强。某些标本还带有学术争论问题,因此在解读时或艺术展示时要把学术争论问题如实曝露出来,以利于学者们研究,还可以引起观众浓厚的兴趣,有时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文化效果。例如,产自辽宁的中华龙鸟标本就存在学术上的争议:中华龙鸟是“龙”还是“鸟”?这个争论问题一度备受世人瞩目。

  4.科普性(知识性)原则

  自然历史类博物馆展览的目的是科学普及,是科普教育。其设计不仅要让观众在室内就能欣赏到自然界中各种令人叹为观止的宝藏和自然奇观,更要让观众知道这些宝藏的形成和自然奇观背后的自然规律,以及它们与人类的关系。这些地质遗产藴含的科学信息及其知识是人类当代和未来所需要的。还可以设计一些针对未成年人的活动。比如古生物化石的挖掘和修复,矿物标本的采集和鉴定,让青少年学生参与这个科学技术的工作过程,体验探索未知的乐趣,从而获得了科学知识。

  5.可观赏性原则

  不仅展览的标本在其大小和形态等方面要具有可观赏性,而且在设计图解绘画和仿生态方面以及在设计各种天体运行及地球模型等等诸方面都要具有可观赏性。可观赏性是衡量设计艺术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准。如果这种设计没有可观赏性也就没有艺术性。

  6.趣味性原则

  趣味性是自然历史类博物馆设计中的又一重要原则。有趣味性展览就能引起观众驻足和参观兴趣,就能引来更多的观众。例如,我国常州中华恐龙园,馆内设计了一个景观,展示了科学家在野外挖掘恐龙化石的瞬间。几位与真人同大的蜡像“科学家”正在野外工作,有的在细心的从岩层中剥离化石,有的在给标本拍照,有的在修复破损的化石,还有的在认真记録。他们的手上、衣服上、鞋上均沾满泥土,但个个神情专注,一丝不苟。这逼真的场景和惟妙惟肖的蜡像人,使观众在看到了科学家探索自然的艰辛及严谨的工作作风的同时,又感到蜡像艺术的趣味和科学工作的趣味。幷且在展馆内增添3d投影远古时代动画短片、flash恐龙拼图游戏等,让青少年能在学习的过程中增添更多趣味性。

  7.多媒体互动性原则

  多媒体互动性是科学发展到今天的一种先进的设计需要。在各个场景的适当处要设计多媒体电脑触摸屏。如在化石展厅可设置有古生物进化史的程序动画的触摸屏,在矿物展厅可设置矿物分类及各种矿物用途知识的动画触摸屏。触摸屏操作简单,少年儿童可根据界面提示就可独立完成,动画、图片以及游戏一体化,使深奥的专业知识更加通俗易懂。

  8.新奇性原则

  新奇性是一个展览设计艺术的灵魂。可以想象,如果一个展览没有新奇性,看客数量就会大打折扣。相反,如果一个展览很具有新奇性,就会被观众传为佳话。因为人们对新奇事物总是感兴趣,这是由于人们普遍都是具有好奇心所致。例如,哪个博物馆里展示了一具全国最高大的恐龙化石标本,哪个博物馆里展示了一粒全国最大的蓝宝石或钻石,哪个博物馆里又展示了一颗世界最大的朱砂王矿物,这些都会被人们作为新奇事物而传颂。

  五、总结

  本文在归纳了自然历史类博物馆的三大内容之后,着重论述了二个问题,即自然历史类博物馆展览设计艺术的审美意识和设计艺术的原则。设计艺术的审美意识归纳为八点:即模拟无穷科学幻想、超大型震撼、时空变迁——跳跃、色——形——光——俱佳、身临其境、独具个性特征。设计艺术的原则也总结出八个原则:自然性、历史性、学术性、科普性、可观赏性、趣味性、互动性和新奇性。这八大原则和八大审美意识可作为自然历史类博物馆展览设计艺术的评价标准。

  刘丹青(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教师。)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