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高雅潇洒的明代青花梅瓶仕女婴戏图

  【中文摘要桂林博物馆共藏有各类桂林出土明代梅瓶三百余件,被誉为“梅瓶之乡,桂林一絶”,其数量之众多,品种之丰富,器型之多样,纹饰之纷繁,在国内外均属罕见。其中的人物纹样梅瓶更以其活泼独特的艺术特色倍受人们的关注。本文以桂林博物馆藏明代梅瓶为例,简述明代青花梅瓶仕女婴戏图的艺术特色。

  【关键词明代青花梅瓶仕女婴戏图艺术特色

  Abstract: There is a collection with more than 300 pieces of unearthed Mei vase of Ming dynasty in Guilin museum.  And the artistic characteristic of that kind of Mei vase with active figure pattern is well concerned. This article takes the collection of Mei vase of Ming dynasty of Guilin museum for example to sketch out the artistic characteristic of lady-baby-play picture on blue-and-white Mei vase of Ming dynasty. 

  Key words:Ming DynastyBlue-and-white Mei vaseLady-baby-play pictureArt characteristic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分封的静江王建藩桂林,前后历经二百八十余年。历年来,在静江王陵区出土了大量的各类梅瓶,其中,有300余件集中收藏于桂林博物馆,其数量之众多,品种之丰富,器型之多样,纹饰之纷繁,世所罕见,倍受瞩目〔1〕。被誉为“国之瑰宝”,“梅瓶之乡,桂林一絶”。这是桂林乃至全国一笔丰厚独特的文化遗产,它反映了明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掠影,展现了华夏古代陶瓷文化迷人的风采,揭示了桂林这座中国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深邃、博大的内涵。

  桂林博物馆所藏明代梅瓶烧造时代横跨明初、宣德、嘉靖、万历、天启、崇祯等六个时期。造型富于变化,釉色绚丽多彩,大致可分为十二类器型,十二种釉色。纹饰亦丰富纷呈,可分为龙纹、凤纹、龙凤纹、花鸟鱼禽纹、人物纹等五大类三十种纹样。其中又以人物图最为引人注目,而仕女婴戏图更是别出心裁,把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表现得淋漓尽致。本文试以桂林博物馆藏青花梅瓶为例,试述明代青花梅瓶仕女婴戏图的艺术特色。

  一、高贵典雅的仕女图

  图一明宣德青花仕女蕉叶题诗图梅瓶

  明宣德青花仕女蕉叶题诗图梅瓶与明宣德青花仕女扑萤图梅瓶是两件为数不多,别具特色的仕女图梅瓶,其主题纹饰的共同特点是取材于唐诗。明宣德青花仕女蕉叶题诗图梅瓶(图一)高302、口径6、底径112、腹围58厘米。造型庄重厚实,典雅大方。瓷质洁白细润,釉色艳丽,略泛青。唇口短颈,丰肩圆腹,腹以下渐敛,至足稍外扬,平底沙足,足底略上敛。整器图案共分四层,每层间用弦纹分隔。颈部环绘青花卷草纹。肩部绘青花折枝牡丹及茶花纹。胫部绘青花变形莲瓣纹。胎体厚重,典雅大方,瓷质洁白细润,釉色艳丽。图案共分四层,肩部绘折枝牡丹及茶花纹,胫部绘变形莲瓣纹,腹部主纹饰绘仕女蕉叶题诗图。唐代有个韩夫人红叶题诗的传奇爱情故事,委婉动人。而这件明青花仕女蕉叶题诗图梅瓶上的图案也是一种类似的题材,富丽高雅。图中场景宽阔,远处山峦起伏,挺拔峻峭。近景园林美色,栅栏蜿蜒,危石耸立,古松婆娑,蕉林婀娜,花艹点缀景色,天空祥云片片,随意自然。蕉林下,一仕女正轻握笔管在蕉叶上题诗,一女仆手捧砚墨侍立,风雅自如。此图根据唐代诗人韦应物《闲居寄诸弟》诗意而作:“秋草生庭白露时,故园诸弟益相思,尽日高斋无一事,芭蕉叶上独题诗。”〔2〕表达了一种思念亲友的悠悠之情。构图疏密有致,笔法精炼,兼工带写,极富诗意。

  图二明宣德青花仕女扑萤图梅瓶

  明宣德青花仕女扑萤图梅瓶(图二)与明宣德青花仕女蕉叶题诗图梅瓶造型相似,高31、口径6、底径115、腹围585厘米。该瓶造型庄重典雅,胎体厚实凝重,胎质细腻匀实,釉色艳丽。圆唇口,短束颈,丰肩圆腹,腹以下渐收,至足部稍外撇,糊米底,底略上敛。整器图案用弦纹分隔为四部分,颈部绘青花卷草纹;肩部绘青花折枝牡丹及茶花各二组;胫部绘青花变形莲瓣图案。腹部图案则绘青花仕女扑打流萤图。花园中一仕女端坐凳上,一婢女执扇追扑流萤,另一婢女手捧古琴,姗姗而来。图中景色宜人,奇石古松,栏栅逶迤,蕉叶婆娑,群山险竣,祥云渺袅(图三)。此图意取自唐代诗人杜牧诗《秋夕》:“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3〕描绘了贵妇夜景下百无聊赖的孤寂之情。构思精巧,极富诗情画意。

  图三仕女扑萤图

  二、母爱如海的教子图

  图四明万历青花仕女教子图梅瓶

  明万历青花仕女教子图梅瓶(图四)的题材给人一种温馨至诚的生活气息。此瓶高27、口径51、底径93、腹围45厘米,造型雅致端庄,釉面莹润。其图案很有韵味,其肩部绘青花龟背钱纹锦地如意三开光,三开光中各绘花鸟纹一组。其中一开光内绘梅花喜鹊图,另二开光绘折枝花鸟及密蜂,三开光合起来有“喜上眉梢”“封官晋爵”之意。腹部主纹饰绘两组仕女教子图,意味深长。中国历史典故中有许多动人的教子故事,如“孟母断织”,“芦荻教子”等等,都反映了我国古代妇女的博大胸怀及良苦用心。为人母者,无不希望儿女成才,故在各种不同的仕女教子的题材中,无不藴含着伟大母爱的一腔情怀。此图庭院中巧石玲珑,雕栏玉砌,蕉叶婆娑,松针滴翠, 丽日当空,祥云缭绕。其中一端坐仕女正指点一稚童扑蝶,小童回首顾盼,憨态可掬,似乎正向母亲请教扑蝶窍门。另一组为站立之仕女正指点两小童正追捉蜻蜓,神态天真活泼〔4〕。主题纹饰与肩部“封爵”图案相补相成,体现了人们对教育后代成才的一种渴望,寓意深刻。笔法娴熟,线条流畅,具有较高观赏性。

  三、童趣盎然的婴戏图

  1.生动有趣的婴戏弈乐图

  婴戏图在唐代始见于长沙窑器物,宋代以后盛行,沿用至今。画面以稚童为主要角色,描绘儿童钓鱼、戏莲、玩鸟、踢球、赶鸭、攀花、摔跤、放炮等嬉戏玩耍场面。画意生动,情趣盎然。画面中唐代儿童形象面目圆润,身驱丰满。宋代儿童五官紧凑,小鼻小口,神情甜美。明代儿童头大身小,前额后脑突出,造型丰富。各据图案赋以吉祥谐意,强调娱乐性,趣味性,图案既有对弈时寂静安宁,肃穆庄重,也有稚童的天真无邪,活泼潇洒 。

  这两件青花婴戏弈乐图梅瓶(图五、六)高28、口径54、底径96、腹围47厘米。造型典雅,釉色莹润,青花艳丽。共有四层图案,腹部主题图案绘二组青花婴戏图。其中一瓶图案一组为二童对弈围棋,四人围观;另一组六童则玩陀螺游戏。比赛者专心致志,围观者手舞足蹈。另一瓶图中二小童对弈围棋,二小童对弈“区”形棋,每组各有四小童围观助阵。庭中栏栅绵延,奇石危立,緑蕉滴翠,祥云缭绕,人物形象生动,手法简炼流畅。其中的区形棋很有趣味性,现在农村的一些小孩都还会下这种棋,简单易懂,大家随便在地上画个“区”字就能玩,古檏中又有几分新颖。可见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

  图五青花婴戏弄乐图梅瓶图六青花婴戏弄乐图梅瓶

  2.形象天真的婴戏竹马图

  图七明万历青花婴戏竹马梅瓶

  明万历青花婴戏竹马图梅瓶(图七)是一件很有风趣的梅瓶。瓶高27、口径49、底径10、腹围47厘米。其瓶体是肩部内侧凸起,形成一台阶式肩,胫部外扬较明显,肩内侧凸起部分绘青花连贯如意纹,腰下部绘青花卷草如意纹。腹部主题图案绘两组婴戏图,每组四人。图中怪石耸立,花艹芬芳,栅栏蜿蜒,场景广阔(图八)。李白有一首《长干行》的诗大家一定很熟悉:“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李白诗中提到的竹马是什么样子?恐怕还没多少人知道。现在我们终于看到了古代的竹马。原来,古代的竹马就是用一节竹子,上端做个马头样,下端装上两只轮子,跨在胯下,既简单又形象。在这几件梅瓶图案中,我们仿佛又读到了李白这首千古传诵的诗篇。图中每组戏婴构图相近,其中一人胯骑竹马,扬鞭疾赶,一人执荷叶作华盖为其遮阳,一人持小旗在前开道。另一人持莲花作权杖随行。整图有“连生贵子”之意,也包含了典故“青梅竹马”的内涵。

  图八婴戏竹马图

  3.积极向上的一路清廉图

  独具特色的明崇祯青花云肩“一路清廉”婴戏图梅瓶(图九),是明末青花梅瓶的经典之作。瓶高31、口径52、底径105、腹围50厘米。造型实用简檏,瓷质细润,釉色艳丽典雅。小盘口,颈略长,肩略溜斜,直长腹,腹以下至足渐收,矮圈足。整器图案共四层,各层间以弦纹分隔。颈部绘青花蕉叶纹;肩部绘青花如意云肩纹,云肩中为留白纹折枝莲花;胫部一件绘青花缠枝莲花,另一件绘青花折枝桃花。腹部主题图案绘青花群童戏耍场面,因图中一群小童在路上嬉游,且戏弄之物多与荷莲有关,故取意“一路清廉”、“连生贵子”等,与传统“一路清廉”的构图有所不同。每瓶图案中人物分为两组,小童中有人扮装帝王将相,有人扮装随从侍卫。有的持刀弄棒,有的弯弓射箭。有的持荷叶当帝王华盖,有的持莲花为仪仗。其中一小童所捧之瓶内插着三支小戟,隐意为“平升三级”。画面中怪石或隐或现,蕉叶迎风舞摆。晴空丽日,其乐无穷(图一)。整图线条流畅,人物造型生动,构图精巧,场面博大而不显冗繁。其画意除期盼儿童长大成材,封官晋爵之外,还有明示做人基本原则的积极向上的道理。教育儿童从小就要奋发向上,不但要平步青云,更要清正廉洁,才能使百姓安康,天下太平。

  图九明崇真青花婴戏图梅瓶

  图一婴戏图

  此外,该图绘画风格具有明末向清初过渡之特点,在青花画法中融入了中国画的技法,墨分五色,青花色调有浓淡深浅之别,在众多的明代青花梅瓶中独树一帜〔5〕。在瓷画中能达到如此丰富的画面层次实不多见,尤如一幅精美絶伦的水墨人物画。

  四、结语

  综上所述,桂林出土明代青花梅瓶的仕女婴戏图是中国古代瓷画艺术中的一枝奇葩,是劳动人民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它既有人们在日常社会活动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也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高超的艺术水平,是我国古代陶瓷艺术永恒魅力的真实体现。

  唐奇岭(桂林博物馆,副研究馆员。)

  注释:

  〔1〕葛华、唐奇岭、唐春松:《桂林博物馆藏梅瓶综述》,《中国古陶瓷研究》第六辑, 2000年11月,页1。

  〔2〕《全唐诗》第六册,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页1919。

  〔3〕同注〔2〕,页6002。

  〔4〕同注〔1〕。

  〔5〕同注〔1〕。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