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序二

  作为流昌的导师,我首先应感谢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一贯道硏究专家张新鹰先生为流昌的博士论文作序,他的序文十分准确地指出了流昌博士论文的学术价值和文化意义。

    我尽管是流昌的导师,但是对一贯道自身的发展历史乃至宗敎主张毫无硏究,因此对流昌的博士论文本没有置喙的资格,然而当初流昌确立这个选题时,我却毫不犹豫地表示支持。为什么?理由有三:

    一、流昌多年从事对台工作,对台湾的政治经济文化都有深入瞭解。在这个背景上硏究台湾一贯道的发展,在背景把握、材料搜集、学术联系等方面,具有雄厚的资源和独到的优势。

    二、一贯道作为一种宗敎现象,它的基本诉求、价值取向、文化内涵乃至活动方式都典型地体现了中国民间宗敎的某些特质,通过对它的硏究可以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所谓「小传统」的某些重要特征,具有宗敎文化学的重要价值。

    三、一贯道作为一个宗敎团体,它的活跃、衰落、复兴,它在台海两岸的历史命运和两岸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态势具有微妙复杂的纠结。因此,从中华民族的一体性乃至祖国统一大业来看,对台湾一贯道的硏究是一个十分独特的不可替代的切入点,它不仅具有宗敎的文化的意义,对于两岸的政经联结,也具有重要的启示。

    流昌的博士论文在答辩时得到了高度评价,相信它的出版对中国民间宗敎硏究,对两岸文化交流都会发挥有益的作用。
是所望焉!

                                                                                                   赵士林   
                                                                                               2011年2月24日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