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第一节 以传授中华文化为己任

  一贯道与其他宗教最大不同点,就是将宗教信仰追求与人生理想追求紧密相连。一贯道信仰无生老母,相信无生老母降下道来拯救人类灵魂,但一贯道的人生追求却是宣扬儒家思想和实践儒家伦理,宋光宇将这一特点概括为「生活儒家」。①最典型、最有说服力的论据就是一贯道规定其宗旨是:

    敬天地,礼神明,爱国忠事,敦敬崇礼,孝父母,重师尊,信朋友,和乡邻,改恶向上,讲明五伦八德,阐发五教圣人之奥旨,尊四维纲常之古礼,洗心涤虑,藉假修真,恢复本性之自然,启发良知良能之至善,己立立人,己达达人,挽世界为清平,化人心为良贤,冀世界为大同。②

    可见一贯道的基本教理还是是儒家忠孝仁义、五伦八德一类的思想。它要求信徒实践儒家思想,做仁人君子,为国家、为民族、为全人类的福祉牺牲奉献。一贯道对儒家文化的弘扬主要表现在:一、通过扶乩飞鸾等宗教仪式,大量地将儒家学说移植到一贯道训文中,借由宗教的神圣性对信徒进行儒家思想教育。

  如一贯道借其法律主关帝临坛,直接宣扬儒家的三纲五常、五伦八德,关帝的训文大段如是说:

   「愿诸生遵守三纲五常、五伦八德,以为进修之基础,大道之不难也。……三纲者,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君臣有忠爱之义,父子有天性之亲,夫妇有和顺之义,此三纲之道也。」

   「仁者,人之心德也,心德就是良心,良心即是天理,乃推己及人之意也。

   「义者,宜也。则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之意也。所当做就做,不该做的就不做。

   「礼者,说文: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礼,体也,得其事体也,人事之仪则也。进退周旋得其体,乃是正人生之法也。

   「智者,知也,无所不知也。明白是非、曲直、邪正、真妄,即人发为是非之心,文理密察,是为智也。

   「信者,不疑也,不差爽也,诚实也。就是言出由衷,始终不渝。信字从人言,人言不爽,方为有信也。

   「孝者,肖也。孔圣以善继亲之志,善于述亲之事为孝,又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悌者,顺也,顺于兄也。对尊长不敢并行,不敢对坐,有问则应之,有命则趋之,不敢怠惰放肆,皆悌之道也。

   「忠者,内尽其良心,而不欺也。谓言出于心者,皆忠实也。忠者,七正之心也,至公无私,一其心而已矣。

   「信者,人言而成,乃立人之言也。人言能立,则不失其道,所以为信。

   「礼者,以表达人之恭敬心也。人以礼来我以礼答,则人我之间,能和谐相处也。

   「义者,宜也,谓做事之宜也。做事合乎正道谓之义也。

   「廉者,清白也。人有清廉之心,则耻被污渎,自能洁身自爱,虽贫不贪非分之财物。

   「耻者,人之本性也。因人之性本善,心灵不昧,则知奸恶之可耻也。」①

    一贯道宗旨说要阐发儒、释、道、耶、回五教圣人奥旨,但据一贯道训文研究专家林荣泽考证,以阐发、诠释儒家经义内容的一贯道训文,占全部训文60%以上。②除了三纲五常、五伦八德之外,儒学经典《大学》中的所谓「三纲领」明德、亲民、至善,「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以及《中庸》、《论语》、《礼记》等,都是一贯道训文常予阐发的对象。这也印证了一贯道「儒运应白阳」的说法,意即儒家思想学说,在一贯道中占主要地位。

    二、通过举办各种研究班、法会等进行五教经典研习。

    举办研究班是台湾一贯道的一大特点,这种形式是在大陆时期所没有的。林荣泽认为,注重社会教化工作的推展,是台湾一贯道的一项主要特征。一贯道能快速崛起,并成为台湾近年来最大的新兴宗教,即表示它能不断吸收新的教徒,且能有效加以栽培,使人留在道场成为虔诚信徒,它所凭藉的就是社会教化工作。

    台湾一贯道的社会教化形式丰富多样,各组线都在搞社会教化事业。以发一灵隐支线为例,这个组线长年开设研究班,不定期举办法会,对信徒进行道义和经典教习。研究班又分普通班和提高班,据林荣泽介绍,发一灵隐的普通研究班是指一种在家庭佛堂内进行的小型讲道班,主要由新近入道者参加,通常每周利用一个晚上举行一次,每次一个主题,由讲师讲解基本道义。这种普通班非常普遍,每个家庭佛堂都可以进行,没有什么限制。提高班则不同,依据入道层次不同,分为「明德班」、「新民班」、「至善班」、「宣德班」、「弘道班」、「经典班」等。一般情况是,新加入的信徒,只要参加了三天法会,即所谓「民德新民进修班」后,就可升至「明德班」就读。「明德班」是一贯道正规经典教育的开始,每周一次,为期5个月,结业后可依上述班次排序升班继续培训,目的是培养道内讲师。①

  法会过去在大陆时期也叫炉会,当今台湾一贯道,凡是开班一次时间在一天以上,而且是在佛堂或大庙举行,有经过请坛开班的礼仪者,都有可称之为法会。过去的法会一般都要进行仙佛借窍批训仪式,道中之人深信其为真实仙佛临坛,所以称为「天人共办」的法会。台湾一贯道现在的法会形式也比大陆时期多多了,据林荣泽研究,发一灵隐道场的法会就有:以新近入道者为主要对象、分三天讲授的「明德新民进修班」(简称「三天班」),以参加过三天法会者为主要对象的「三天法会实习班」(简称「实习班」),以及专门性的坛主班、清口班、全家福班、干德班、忏悔班等等。①

    一贯道教化的内容除了基础道学外,主要是经典国学,特别是层次更高的「弘道班」和「经典班」,基本上是以研习《孝经》、《孟子》、《庄子》、《法华经》、《六祖坛经》、《论语》、《道德经》、《大学》、《中庸》、《礼记》、《诗经》、《易经》、《心经》、《古兰经》等儒、释、道、耶、回五教经典为主,其中又以儒家经典为最主要,占全部经典内容的43.3%,道教经典占23.1% ,佛教经典占24.0%。②

    ①宋光宇《超越国界的「文化中国」正在形成》(《天道传灯——一贯道与现代社会》自序

    ②《一贯道疑问解答》第99页,光明国学出版社1993年版

    ①《一贯道天书训文》,编号AL600900,转引自林荣泽编着《台湾民间宗敎硏究论集》第240-241页,台北一贯义理编辑苑2007年版

    ②林荣泽《民间宗敎天书训文初探》,见《台湾民间宗敎硏究论集》第63页,台北一贯义理编辑苑2007年版

    ①林荣泽《一贯道与成人敎育——以「发一灵隐」的社会敎化为例》,见《台湾民间宗敎硏究论集》第249-250页,台北一贯义理编辑苑2007年版

    ①参阅林荣泽《一贯道与成人敎育——以「发一灵隐」的社会敎化为例》,见《台湾民间宗敎硏究论集》第251-252页,台北一贯义理编辑苑2007年版

    ②参阅林荣泽《一贯道与成人敎育——以「发一灵隐」的社会敎化为例》,见《台湾民间宗敎硏究论集》第246-274页,台北一贯义理编辑苑2007年版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