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第一节 台湾一贯道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

   综观历史,一般发轫于民间的宗教,都摆脱不了给自己寻一个正当缘由作为承袭衣钵的路子。台湾的一贯道也莫能例外。其来自于大陆并得以在台湾最终发展成为仅次于佛、道两教力量的事实,需要我们密切关注并以认真求实的态度,梳理其产生发展壮大的脉络走向,从中得出对研究工作有裨益和深具现实意义的启示。

    一、研究一贯道值得关注的几个节点

   (一)道统源流接续时间节点。一贯道认为,真理的觉者是道统的开端,古往今来,时有天生大智慧觉者降生人间,开悟道理,教化众生。伏羲出,仰观俯察,究天穷地,创八卦,显乾坤奥妙,乃大道降世之始。继由轩辕氏得遇广成子指点,大道始有阐明,之后尧舜禹,汤文武,周公接续,心法相授,一贯相传。周时老子降世,发扬道宗,东渡孔子,孔子传曾子,再传子思、孟子,孟子后道脉西迁,心法失传,儒脉泯灭,盘转西域,释门接衍,真法传大弟子摩诃迦叶为禅宗初祖,单传至28代达摩尊者。梁武帝时,达摩东来中土,真机妙法,复还中国,是谓「老水还潮」。达摩单传至六祖慧能,六祖之后至清初黄德辉掌道,赖全真道明师承传。

    一贯道设计这样一个融儒释道圣贤于一体的道脉统绪,前述已揭示,乃意在显示该道历史悠久和宣扬三教合一教义,但在几个师师相接的时间点上,显然与真实历史有误,是传者无知吗?似乎不至于。还有,为什么道统设置东土失传的时间是在孟子之后?为什么道统「老水还潮」是在梁武帝时代?为什么是六祖慧能之后释终儒兴与「道兴火宅」?研究一贯道统,还要关注上述起承转合的几个关键节点。

   (二)王觉一创教节点。清初黄德辉继任第9代教主,所谓天地神明赋予其大任,其教传身份乃「元始天尊化身」,秉持所谓儒释道三教合一和全真道修炼金丹的核心教义,倡导「明传教,暗传道」的方式,始于江西庐山鄱阳化渡众生。康熙中期,随着黄氏寿终正寝,该道呈式微弱势。乾隆年间,吴紫祥受命为第10代祖,重整道风,暗自发扬。光绪三年,山东人王觉一继任15代祖。经过七年努力,其格物致知、涵养心性的思想广为人知,道力遍及大江南北,尤以四川、湖广等地炽盛,达到一个高峰期。期间,取孔子「吾道一以贯之」思想,成就一贯道教义、教名,是为一贯道脉的真正开创者。王觉一创道,是研究一贯道历史的重要节点。

   (三)张天然大开普渡节点。1930年,山东济宁人张天然继任18代祖师。此前几经清廷追剿和道内分裂,其时一贯道仅局促于山东一隅,与同出一源的同善社、先天道等此时已发展为全国性大教团相比,一贯道小巫见大巫,是一个很不起眼的小教派。是张天然掌道后,凭藉他对传道的极端热忱、出色的组织能力以及个人魅力,在短短十几年间,迅速将一贯道发展成为徒众遍及全国的最大教门。特别是在抗战期间,张天然利用与日伪政权的良好关系,推进一贯道在沦陷区大建佛坛,广取名号,大肆发展,传道如火如荼。在山西大同、河北宣化等地区,甚至出现举村皆皈一贯道的现象。在天津,这个时有200万人口的大城市,信奉一贯道人数竟占四分之一。张天然现象,是研究现代一贯道发展的重要节点。

   (四)大陆取缔一贯道节点。1947年张天然亡故。这年中秋节,其妻孙慧明续掌道盘,操持和办理「收圆」大任。孙慧明以成都、重庆这些国民党影响根深的地方为基地,在全国各地大都市举办忏悔班,培植战后隐蔽力量。1949年3月,孙慧明至香港开班,渡江战役前夕返回大陆,由上海往重庆、成都,试图与诸弟子「共存亡」。大陆解放后,孙氏仍潜往各地活动,进行所谓「面授机宜、以应时局」和稳定道场的最后动作。1951和1952年间,被日本学者称为中国陆上爆发的一股「游击武力」 反抗新兴政权,它就是一贯道。当然,危害新生政权势必遭到严厉镇压,这也是历史必然。人民政府于1951年底开展的坚决取缔一贯道斗争,是研究一贯道在大陆覆灭的重要节点。

   (五)一贯道在台湾传播的几个重要时间节点。从1946年一贯道传入台湾至今,一贯道在台湾的历史只不过60多年的时间。但这60多年一贯道在台湾所走过的路,仿佛是一贯道发展的历史缩影。道传台湾的艰难、争取合法化的努力、合法化后的弘展……期间有几个重要时间节点值得关注:

    1945年台湾光复后,是台湾本省人陈文祥、杨倚文夫妇率先自大陆渡海回台传播一贯道,并于次年1月在台建立第一所一贯道佛堂,标志着一贯道传入台湾。

    1951年2月,台湾当局第一次密令在台查禁一贯道。

    1953年,台湾当局依照所谓《查禁民间不良习俗办法》,将一贯道定为邪教饬令取缔。

    1954年,孙慧明移居台湾,整饬战后由大陆各地坛口传入台湾的一贯道各组线,以巩固台湾道场。

    1960年,台湾当局再发查禁令,重申对一贯道严加取缔。是年6月10日,台湾一贯道多个组线领袖分别在台北、高雄等地发表共同声明,表示自当日起,絶对遵从当局禁令,切实停止活动,自动解散一贯道。

    1987年,经过30多年的不懈努力,一贯道获得台湾当局批准合法化。


    1988年3月15日,「中华民国一贯道总会」正式成立,同时获台湾当局颁发社团法人证书,标志着从此一贯道无论在事实上还是法律上,都是台湾的一个合法宗教团体。 

    二、台湾一贯道发展境遇

    一是台湾光复促使一贯道传入台湾。日本投降,抗日战争取得胜利,台湾重回祖国后,才有一贯道信徒渡海至台传道,且很快站住脚跟。一贯道得以一进入台湾就迅速发展,根本原因是一贯道所抱持的宣扬中华传统文化和伦理道德理念,符合当时台湾人民痛恨日本殖民统治「皇民化」教育和对自己民族文化的仰慕与渴望的心理需求,而且一贯道教义与台湾原有的明末罗教后裔教门性质相近,遂即很快融为一体。解放战争以及解放初期大陆严厉取缔一贯道斗争,迫使大批一贯道骨干转往境外并渐次转往台湾,是台湾一贯道初期发展的组织基础和人才基础。到台湾去的道徒,有的狂热开荒传道,但也有一些人放弃了一贯道信仰,还有的人因生活拮据,为生存忙碌而失却传道兴趣。

    二是孙慧明到台对一贯道发展的思考与布局。孙慧明经过深入瞭解,深感台湾本地民众以闽、粤移民居多,民风淳檏,对神明礼敬有加,一般民众笃信释儒道三教,正与一贯道教义有共取共通之处。她抓住这个难得机会,教导各组线顺利切入,广行宣导。由于神秘灵异传教方式很容易引发底层民众好奇心理,所以,即使没有寺庙,传道在私人住宅进行,蔓延速度仍然超乎想象。然而,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这样的私人聚集,很容易引起台湾当局的治安猜疑。况且一贯道是自抗战沦陷区发展起来的教门,曾经有与汪伪政权勾连的一页,蒋氏父子对其并不敬重。查禁一贯道的「官考」在这时接连出现,道场屡遭闯毁,当局操持的社会舆论也对其大加攻讦,诋毁侮辱,使其在公众面前很难抬起头来。

    三是严酷的现实环境促使笃信者激发出超常的热情。曲折艰困,各种不利环境,被道徒们看做是信仰道路上的必然考验。他们更加焕发出忍辱负重、柔性平和和守望相助的传教理念,以低调的「以德服人」主张,身体力行地做事,使得他们经受住了长达30多年的被禁止、被取缔「官考」,以柔克刚地延续着自己的衣钵香火,最终将自己蜕变成极为重视传统伦理道德,讲求身体力行的「道德复振」教派。加上其商教并重、强调自力劳动生存、不靠供养的理念,使他们既区别于其他教派徒众,又对一度功利主义盛行的台湾社会,进行着实际上是一种积极意义的教化支撑。

    四是解禁合法化之后的一贯道更加蓬勃发展,成为台湾当局稳定社会、巩固统治所倚重的力量。1987年一贯道合法化后,各组线继续分化出更多不同的支线,每个支线独立办道,信徒激增,遍及社会各界,有诸多当局党政军警高层人士和知识分子也加入其中。并将触角瞄向大专院校学生,吸引他们入门求道。为了扭转以往不利于自己的公众舆论,也为了回报国民党解禁之恩,其在慈善事业、文教事业、社区建设等方面,也投入巨资,以配合当局的社会发展计划。其打着宣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旗号,推崇儒家思想伦理道德,钻台湾社会世风日下、人们思想矛盾、灵魂空虚的空档,抚慰人心,有效地改变了原有的社会形象,赢得官方补助和高层政要赞誉。台湾宗教组织关心时事,介入政治更是一种潮流,由于台湾一贯道信徒众多,周遭影响并被熏染的群体数量更大,所以一贯道信徒已成为不容忽视的庞大票源,更成为蓝緑政党竞相争取的人群,一贯道已经成为台湾政治选举生态里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

    五是一贯道从台湾出发向海外播撒。一贯道入台不久即开始向海外发展,现已在8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有佛堂上万座,信徒数百万之多,其中华侨华人占絶大多数。不过,一贯道在海外传教形成规模也只是近30多年的事。一贯道对外发展膨胀,得益于近年一贯道经济实力增长所带来的超地域传教能力的增长,得益于海外华人在多元族群环境中民族文化自觉意识随着经济地位和政治诉求的升高而提升。宗教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对增强海外华人的群体聚合力和个人归属感作用巨大。一贯道坚持忠孝仁义的宗旨、群而不党的外在面貌、五教兼容的信仰形态、分散灵活的传道方式和人皆可为圣贤的现世许诺,非常符合华人的口味,一贯道的到来,给广大海外华人提供了一个以宗教的形式接续中华文化道统的平台。随着更多海外政商人物的加入和主导,同时也随着一贯道已初步具备的跨文化、跨族群传播能量的释放,相信未来一贯道在海外具有更大发展空间。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