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后 记

  走笔至此,拙文拟暂吿一个段落。回顾拙文形成过程,需要感谢的老师、朋友多多。

  由衷感谢赵士林导师!我们亦师亦友、相知相交二十余年,是他鼓励、督促本人报考宗敎学博士硏究生,三年学习一路走来,始终得到他热心指导与鼓励,其为人为学之道,更使我受益良多。感谢胡军、金泽、何其敏、刘成有、谢路军诸敎授在论文答辩过程中提出的诸多宝贵意见,对拙文修改有很大帮助。

  由衷感谢社科院张新鹰硏究员!在本人看来,张先生是大陆硏究台湾一贯道第一人。本人尝试探讨台湾一贯道问题之缘起,悉因阅过张先生几篇有关台湾一贯道很有见地之大作。感觉言犹未尽,遂找读更多资料并加以分析梳理,注入粗解浅见,其中吸收了张先生不少高见。同时,也要感谢台湾的韩万年老人,晩辈至今尙未拜见过他老人家,却先期得到前辈诸多敎诲。尤其承蒙二位不弃为拙文作序,对在下和拙文奬掖多多赞美多多,本人着实不敢承当,应视作对后学的鼓励和鞭策。

  还要由衷感谢郭伟峰社长!在大陆硏究一贯道是敏感话题,在本人对拙文是否公开发表犹豫不决拿捏不定时,是伟峰兄给我勇气,并坚定支持帮助推荐到《中国评论》杂志上连载数章,得到良好反响后,又蒙关照推荐全文出版。此情此意,非「感谢」二字可了!

  还有,在拙文资料收集、分析硏究过程中,得到李玉柱、宋光宇、沈智慧、锺云莺等道中诸老师的热心指敎;得到王小兵、初景波等同事、同学热心帮助;拙文成书,悉由韦民先生和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诸同仁认眞细致编校,并提出许多宝贵意见,在此一并表示至深谢忱!

                                                杨流昌  
  
                                             2011年初春于京城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