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第十讲  和平协议需能促进大陆民主化

  一、前言

  不论从领土面积、人口数量、经济规模、军事力量或是国际地位等各个面向来看,台海两岸的差距都相当的大,因此几十年来中共向来是在两岸中采取主动的一方。近年来,中共号称崛起,相应地也加大了对台湾统战的力度,两岸签订和平协议的呼声已然隐隐响起。面对这个不容回避的问题台湾应当如何回应?本文试图自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中共对台政策回顾、两岸僵持的原因、“和平协议”之性质及可否由台湾来主道统一等。文中所提许多观点已经突破了海峡两岸相关思考的禁忌,至盼对于现阶段的两岸互动乃至未来的双边关系能带来正面的影响。

  二、 中共对台政策回顾

  1949年国民政府退守台湾后,中共的兵锋步步进逼,毫不留情。其间虽然于10月下旬的古宁头之役略尝败绩,但是后来在登步岛及海南岛的争夺战中仍然获胜。就在毛泽东打算略事休息再行攻台之际,韩战的爆发打乱了他的战略构想。等到朝鲜半岛的情势再次稳定,北京准备重拾原来攻台的计划时,才懊恼地发现台湾已经和美国签订了军事同盟协定,成为美国围堵共产主义的一环,中共“武力解放、血洗台湾”的策略暂时是没有实现的可能了。(胡为真,2001:9-20)

  这时毛泽东转移目标,改向一江山和大陈两地动手。此举有二考量:一方面是为了扫荡来自沿海小岛的国军威胁,另一方面也想试探美国对台湾的防卫范围究竟延伸到何处。在两处都得手后,1958年狂炸金门的八二三炮战是为毛泽东时期对台湾的最后一次大规模军事行动。

  中共向来相信和战两手并用。在战争无法达到目标时,就改用“和平”的手段。1963年周恩来提出了一个所谓“一纲四目”的招降方案,亦即是:台湾必须统一于中国是所谓的一纲;而四目则包括:

  “一、 台湾统一于祖国后,除外交上必须统一于中央外,台湾之军政大权、人事安排等悉委于蒋介石。二、台湾所有军政及经济建设一切费用不足之数,悉由中央政府拨付(当时台湾每年赤字约8亿美元)。三、台湾的社会改革可以从缓,必俟条件成熟,并尊重蒋之意见,协商决定后进行。四、双方互不派特务,不做破坏对方团结之举,毛泽东一再表示,台湾当局只要一天守住台湾,不使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大陆就不改变目前的对台政策。”(周恩来, 1963)

  此方案后因台湾方面不予回应致无疾而终。1979年,中共趁着国际局势于其有利时成功与美国建立邦交,更图趁此时一举收回台湾,遂发表“告台湾同胞书”,首次宣布争取和平统一。台湾方面当然亦未做正面回应。其后,北京先后推出过多个版本的统一方案,例如1981年由全国人大委员长叶剑英所提出的“九点台海两岸和平统一方案”(俗称:“叶九条”) 、1983年邓小平所提出的“一国两制”、1995年江泽民所提出的“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俗称:“江八点”)以及2008年底胡锦涛所提出的“胡六条”。其中,邓小平所提出的“一国两制”后将详细讨论,此处暂略。至于江泽民的八点提议则包括:

  (一)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主张“分裂分治”,“阶段性两个中国”等等,违背一个中国的原则,应坚决反对。

  (二)对于台湾同外国发展民间经济文化关系,不持异议。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下,台湾已经以“中国台北”名义参加亚洲开发银行,亚太经济合作会议等经济性国际组织。反对台湾以搞“两个中国”、“一中一台”为目的的所谓“扩大国际生存空间”的活动。

  (三)进行海峡两岸和平统一谈判,是我们的一贯主张。在和平统一谈判的过程中,可以吸收两岸各党派、团体有代表参加。双方可先就“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下,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进行谈判,并达成协议。

  (四)努力实现和平统一,中国人不打中国人。我们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决不是针对台湾同胞,而是针对外国势力干涉中国统一和搞“台湾独立”的图谋的。两岸均应坚持以和平方式解决一切争端。炎黄子孙须先互示真诚,不再骨肉相残。我们不愿看到中国人再受内战之苦,希望化干戈为玉帛。

  (五)面向二十一世纪世界经济的发展,要大力发展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以利于两岸经济共同繁荣,造福整个中华民族。两岸直接通邮、通航、通商,是两岸经济发展和各方面交往的客观需要,也是两岸同胞利益之所在,完全应当采取实际步骤加速实现直接“三通”。

  (六)中华各族儿女共创造的五千年灿烂文化,始终是维系全体中国人的精神纽带,也是实现和平统一的一个重要基础。

  (七)两千一百万台湾同胞,不论是台湾省籍还是其他省籍,都是中国人,都是骨肉同胞、手足兄弟。要充分尊重台湾同胞的生活方式和当家做主的愿望,保护台湾同胞一切正常权益。

  (八)我们欢迎台湾当局的领道人以适当身份前来访问;我们也愿意接受台湾方面的邀请,前往台湾。中国人的事我们自己办,不需要借肋任何国际场合。(江泽民, 1995, 0130)

  简单的说,江泽民看出来台湾根本不愿意接受一国两制,所以提出了这么一个方案。其中最关键的就是第三点,呼吁台湾针对“结束敌对状态”来与北京进行谈判。其背后的思路很明确,如果台湾方面还没有准备和大陆进行“终极安排”的谈判,则不妨诱使台湾在两岸现状的基础上向前跨一小步,进行“结束敌对状态”的谈判“并达成协议”,在江泽民看来就是这个一小步。台湾方面副总统连战以及总统李登辉都作出了回应,双方为此进行了焦唐会谈;但是两岸后来的互动加上美国的介入,竟然道致了1995年第三次台海危机。江泽民拉近两岸关系的努力以失败告终。

   2008年12月31日, 胡锦涛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30周年座谈会”上,提出俗称“胡六条”的新时期六项对台政策方针:

  1. 恪守一个中国,增进政治互信;

  2. 推动经济合作,促进共同发展;

  3. 弘扬中华文化,加强精神纽带;

  4. 加强人员往来,扩大各界交流;

  5. 维护国家主权,协商涉外事务;

  6. 结束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胡锦涛,2008, 1231)

  大体而言,台湾方面的回应并未令中共方面受到鼓舞,是故这个问题就被暂时搁置了。

  三、 两岸僵持的原因

  中共对于台湾的冷淡当然感到气馁。大陆的官员、智库以及学者们有很深的疑惑;他们常常表示:“我们这些方案对台湾都已经很慷慨、很大方了。如果你们还不接受,那么你们究竟想要什么?”换句话说,从大陆的角度来看,他们无法理解台湾为什么始终在“抗拒大陆的善意”。

  正如本文起首处所言,两岸的差距极大、强弱悬殊,所以在面对大陆时台湾较无安全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然而这只不过是部分的原因。中国大陆的经济起飞是最近一、二十年的事情,在过去较长时间内台湾的经济比较繁荣;是故大陆有些人就会怀疑,台湾是不是“嫌贫爱富”以致不愿意统一。这个也只不过是一小部分原因。因此,大陆从官方到民间有许多人相信,台湾就是为了追求独立而反对与大陆统一。例如,前述胡锦涛于2008年底提出“胡六条”的前言中就有这么一段话:“30年的实践还充分证明,“台独”分裂势力及其分裂活动违背两岸同胞共同利益,损害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拂逆中国发展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是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最大威胁,必然遭到两岸同胞共同反对。任何人、任何势力把台湾从中国分割出去的企图都是注定要失败的。”(胡锦涛,2008, 1231)

  其实,这些疑惑都没有触及到问题的真正本质。是的,台湾有些人没有安全感,有些人或许是“嫌贫爱富”,有些人真的想追求台湾独立;但是问题的核心其实在于两岸间制度的差异。台湾在前38年当中固然并未民主化,但是政治参与的空间并未完全消失;更重要的是,台湾一般人民在经济及其他一般的社会领域中都仍然享有一定程度的自由。相对于大陆残酷严苛的一党专政,这还是比较好的。等到1987年蒋经国总统解除戒严、开放党禁,台湾正式踏上民主的道路后,两岸在政治上的差距愈来愈大,就使得大陆所开出的任何的统一条件吸引力愈来愈小。

  四、“和平协议”之性质

  前面的历史回顾点出了一个重要的观察:经过战争、僵持以及交流后,两岸关系至少在表面上出现了相当的变化。海峡双方也都认识到,若要消除敌对状态,真正走上正常化,那么两岸间签订某种形式的和平协议似乎是有必要的。

  和平协议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协议、协定、和约、君子协定或是基本法等等,不一而足。然而不论采取何种形式,其本质不外乎两种类型:中央对地方的不平等关系或是两个主权政府间的对等关系。如果是不对等关系的话,那么截至目前为止,中共方面所提出来的最具体、最“宽大”的条件莫过于邓小平的一国两制。在1983年6月下旬,他在接见华裔外宾时提出了以下的说法:

  (一)台湾问题的核心是祖国统一。和平统一已成国共共同语言。

  (二)制度可以不同,但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共。

  (三)不赞成台湾“完全自治”的提法,“完全自治”就是“两个中国”,而不是一个中国。自治不能没有限度,不能损害统一的国家的利益。

  (四)统一后,台湾特别行政区可以实行不同制度,可以有其他省、市、自治区所无而独有的某些权力。司法独立,终审权不须到北京。台湾可以有自己军队,只是不能构成对大陆的威胁。

  大陆不派人驻台,不仅军队不去,行政人员也不去。

  台湾的党、政、军等系统都由台湾自己来管。

  中央政府还要给台湾留出名额。

  (五)和平统一不是大陆把台湾吃掉,当然也不能是台湾把大陆吃掉,所谓“三民主义统一中国”不现实。

  (六)要实现统一,就要有个适当方式。建议举行两党平等会谈,实行国共第三次合作,而不提中央与地方谈判。双方达成协定后正式宣布,但万不可让外国插手,那样只能意味着中国还未独立,后患无穷。(邓小平,1993, 30-31)

  从表面上来看,邓小平的条件的确是比较宽大,那么台湾方面为什么仍然不愿意接受呢?一个原因当然就是我们上面所提到的制度问题。其次,大陆方面在宣传所谓的“宽大”时,还有人这么说:“我们这么做,其实说明我们对台湾同胞比对大陆同胞还要好。”说话的人原来是想证明他们的善意,殊不知这种话听在台湾人的耳里反而是极度的刺耳与可怕。试想:在全世界的民主国家当中,有哪一个国家的政府敢宣称它对其他国家的人民比对本国人民要更好?如果真的这么说了,那么它必然要下台。进一步说,这句话很难不让台湾人产生更大的疑惑:那么中共究竟想从我这里得到什么?再次,不论表面的条件多么有吸引力,接受一国两制意谓着台湾方面要放弃它最珍贵的主权,但是所换来的却是对于未来的不确定性。对台湾来说,这絶对不是现阶段最明智的选择。更何况邓小平本人对于一国两制以及中共本身的体制也都还很心虚,所以怎么能责备台湾人呢?

  就在上述讲话发表三个月后,他在一篇名为“保持香港的繁荣和稳定”的演讲中,还对人们对于一国两制的质疑作了一番苦口婆心的解释:

  现在有些人就是担心我们这些人不在了,政策会变。感谢大家对我们这些老头子的信任。今天我要告诉大家,我们的政策不会变,谁也变不了。因为这些政策见效、对头,人民都拥护。既然是人民拥护,谁要变人民就会反对。联合声明确定的内容肯定是不会变的。

  我们中央政府、中共中央即使在过去的动乱年代,在国际上说话也是算数的。讲信义是我们民族的传统,不是我们这一代才有的。这也体现出我们古老大国的风度,泱泱大国嘛。作为一个大国有自己的尊严,有自己遵循的准则。

  我们在协议中说五十年不变,就是五十年不变。我们这一代不会变,下一代也不会变。到了五十年以后,大陆发展起来了,那时还会小里小气地处理这些问题吗?所以不要担心变,变不了。”(邓小平,1993:58-61)

  于此,我们要提出一个有趣的观察。到目前为止,絶大多数人在谈到“一国两制五十年不变”时,往往会认为这“五十年”是给香港的。但是如果我们细读邓小平讲话的重点,当他说“到了五十年以后,大陆发展起来了”时,他其实是在说到时候大陆会进步,会赶上香港!所以准确地说,这“五十年”不止是给香港的,更是给大陆的。这不就很清楚的点出了邓小平对中国大陆现行体制的看法吗?

  但是问题还不只是这么简单。因为人们普遍的观察是,自从1997年到目前这15年来,香港后退了,或者说一国两制已经变化了。例如:言论自由、终审权、立法会的角色、法轮功的活动空间等等,都出现了紧缩甚至是自我设限的现象。更令人忧心的是,邓小平当时信誓旦旦所承诺的“港人治港”也遭到背弃,目前刚刚上任不久的特首梁振英就被人揭发具有共产党地下党员的身份!总而言之,香港这15年来的变化一次又一次的强化了人们的忧虑:中共是絶对不会守信用的,所以台湾接受一个不对等关系的安排是不明智的。

  第二种可能性就是,让这个和平协议架构在大陆与台湾两个主权政府间的对等关系上。乍看之下,中共目前是絶对不会接受这种安排的。但是站在真正为中华民族考虑的基点上,对这个课题做个较有深度的探索絶对是有其必要性。

  同样的,真正的对等关系大概不外乎两个中国或是一国两府。虽然实质上二者存有一些差异,不过此处只讨论政治意涵较窄的一国两府就足矣。一国两府下的对等关系可以分为国际与两岸互动两方面。先论两岸互动。此处一个可以参考的模式就是1970年代以后的东西德关系。首先是大陆与台湾的关系全面正常化,消除敌意而且互相不以武力威胁对方。其次,双方互相承认或是至少不否定对方的主权与治权,也不私下进行会伤及对方的行动。第三,双方像世界上其他友好国家间一样,进行志愿的、正常的、全面的来往交流。在国际层面部分,首先是中共不但不能阻挠、甚至要积极协助台湾重新参加联合国,取得完整的会员国身份;并进而取得其他相关国际组织的会员国身份。其次,台湾可以与全世界所有国家以及所有国际组织正常往来。第三,中共不在国际上从事任何打压或伤害台湾的行为。当然,台湾在国际上也应该秉承上述原则而行事。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大陆与台湾间的关系就是和平共存、和平竞争、和平过渡。至于最后会过渡到一个什么样的关系,那必须等到这种互动模式运作一段时间之后再做最后的决定。

  相信有不少大陆朋友看到这种一国两府的安排后,必然会大吃一惊。我们听过最直接的反应是:那样台湾不就跑掉了吗?对于这个疑问我们的回答是三个问题:第一、这样大陆是不是应该想一想,台湾为什么还要跑掉?第二、如果大陆各方面真的很好,那么台湾为什么还要跑掉?第三、最近一、二十年来,大陆许多有钱的、有办法的人都在拼命向国外移民,也就是说大陆自己人都在大量地向外跑,那怎么还能责怪台湾人想跑掉呢?

  其实,如果希望台湾不要跑掉,斧底抽薪之道就是改变大陆的制度:废除中国共产党一党专政、推动大陆民主化、接纳台湾的各种政治力量在大陆公平参政。

  五、 可以由台湾来主道统一吗?

  目前看来,以上的设想似乎已经超出了许多人的想像。但是我们不妨问一句:台湾同胞,或者大陆同胞,最后能接受一个仍然是一党专政的中国政权吗?或者说,有人认为中共的一党专政还能够、或应该继续下去吗?再或者说,中国大陆就永远不会民主化吗?我们相信,稍有头脑的人必然会得到相同的答案:中国大陆未来必然会走上民主化的道路。既然如此,那么由台湾来主道统一就不是一个不可以想像的问题了。

  说到这里,一定会有不少大陆人士跳起来幷且大呼荒唐:你台湾面积这么小、人口这么少,不论是经济实力、军事实力、综合国力甚至奥运奖牌都远远不及大陆,凭什么来吃掉我们大陆?!这种惊怒我们完全可以理解。但是我们要问:如果中国要统一,那么统一的本质是什么?难道说只是单纯的领土的合并与主权的一元化?在我们看来,这种统一仅仅是机械的统一,它是无法可大可久的。因为这种统一就只是大吃小、强吞弱;统一于一个完全过时的中共一党专政的体制之下。不只是中国人,连当今世界上多数人都会明白中共的一党专政完全无法有效地回应世界潮流的挑战,它迟早要被淘汰的。

  我们可以暂时不谈第三波民主化、颜色革命或是茉莉花革命,但是我们必须严肃的思考下列问题:民主为什么是世界潮流?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与工业革命及资本主义的出现有密切关系。十八、十九世纪以来,工业革命以及资本主义的浪潮席卷全球,全世界所有的国家与民族都无法幸免,都被迫迎上前去接受挑战。其结果是:比较成功的国家顺利的从传统的农业社会转变成为今日的工商社会。但是凡事有利必有弊。和传统的、纯朴的农业社会相比,工商社会十分复杂,十分多元;其中经济、政治以及社会各个面向利益冲突尖鋭无比。为了调和这种尖鋭的利益冲突,人们在各个领域当中经过多年的努力才发展出一套又一套的游戏规则。简单的说,这些游戏规则在经济领域中表现于对私有产权的尊重、市场化以及严明的法治;在政治领域中,表现于主权在民、三权分立、政党竞争以及选举民主。任何社会符合了这套游戏规则就有较大的存活机会,违背了这套游戏规则就是违背时代潮流,就会被淘汰。

  我们絶对不是狂妄到说:台湾完美无缺,应为表帅!我们成长于台湾,生活于台湾,所以我们深知台湾的体制仍然存有缺点。但是,如果将台湾与自己、或是与中国大陆作个历史上的纵向比较,则我们可以明白无误的说,台湾的成就是瑕不掩瑜的,是惊人的。而且如果我们将台湾与世界各国作个横向的比较,则我们可以看出,在经济、政治、社会以及文化的综合发展上,台湾在全世界200个国家当中仍然可以说是名列前茅。即以政治部分而言,台湾的民主政治是华人社会中所仅见,而且它是在自己原本的文化基础上所建立的,其难度我们絶不可以低估。经过六十年来无数次的选举,透过选举确立政党或是政治人物合法性的原则已经被确立;台湾的反对运动经过多年努力,成为了合法的政党,而且还击败了执政多年的国民党,最后一度掌握了国家的最高权力;在选举中被击败而失去政权的国民党,在历经八年的痛苦后终于再度获胜,重回执政宝座;这两个政党间的胜负造就的是台湾政党政治史上的二次轮替。这些现象在台湾人看来是理所当然,但是在全世界大约有150个国家不但无法走到这一步,甚至其人民每天都必须在动乱或内战的枪林弹雨中挣扎存活。

  所以我们说,台湾在经济和政治上的成就是合乎世界潮流的,是可大可久的。

  六、结论:和平协议的角色

  以上的分析告诉我们,中国大陆今天的体制已经走到一个不改不行的关键点,而且民主化也已成为必然的目标。所以,两岸之间所要签订的和平协议就不应只是单纯的为了终止敌对状态,避免战争。它应该有更为积极的意义。

  在我们看来,和平协议必须能发挥三大功能:从根本上消除两岸间的敌意,稳定两岸关系;进一步促进两岸间的交流,特别是政治思想及政治运作方式的交流;促使台湾继续优化其民主运作,同时促进大陆认真参考台湾经验,正式启动迈向民主化的进程。唯有能做到这一步时,两岸间的和平协议才有真正的意义。否则,所谓的和平协议不过是将目前存在于两岸之间的矛盾向后推延,甚至是加以掩盖,而根本的问题并未解决。等到矛盾累积过大全面爆发时,台海两岸就可能同遭祸害了。

  明居正(台湾大学政治学系教授) 

  参考书目:

  \[1\]江泽民, 1995, 0130, “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新华网,(2012, 0816 检索)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3-01/24/content_705100.htm

  \[2\]周恩来, 1963, 周恩来将我党对台政策归纳为“一纲四目”, 新浪网,(2012, 0816 检索)http://news.sina.com.cn/w/2004-12-18/04395254564.shtml

  \[3\]胡为真,2001, 美国对华“一个中国”政策之演变,(台北:商务印书馆)

  \[4\]胡锦涛,2008,1231,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30周年座谈会”上讲话,中国网,(2012, 0816 检索)http://www.china.com.cn/policy/txt/2009-01/01/content_17045563.htm

  \[5\]邓小平,“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