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黄金十年、国家愿景”最后一场记者会涵盖“和平两岸”与“友善国际”两项愿景。“和平两岸”包括“两岸关系”与“国防安全”;“友善国际”则包括中华民国对外关系的各个层面。
有关“和平两岸”部分所涉及之“两岸关系”与“国防安全”乃政府施政的重心。我们今天可以在过去1个月,侃侃而谈“黄金十年、国家愿景”,最主要的前提是因为现在两岸处于和平状态,也是基于我们对推展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信心,才能做到这一点。两岸和平是必须要确立的前提,才能有其他的发展。
我们就任3年以来,在中华民国宪法的架构下,推动两岸“不统、不独、不武”现状,一方面捍卫中华民国主权,坚守台湾主体性,同时也促进民众福祉。行政院陆委会历次民调显示,此种作法符合台湾地区民众的主流意见。在未来的10年,我们当然还要继续“巩固中华民国主权”、“壮大台湾实力”、“引领两岸关系良性发展”及“建构台海长期和平稳定”,做为两岸关系的施政主轴。
其中,致力“两岸和解的制度化、增进台湾对国际发展的贡献,以及外交与国防”是国家安全的三道防线,我们将以此做为基础,确立台海的永续和平。
在“两岸关系”方面,我要提出的具体作为包括:
第一,发扬台湾的核心价值,即“自由、民主、人权与法治”。换言之,在与大陆互动时,不论是两岸当局或人民的互动,我们都希望这些核心价值能够逐渐变成双方的共识。
第二,两岸政策有一些基本理念,即强调在中华民国宪法架构下,维持台海“不统、不独、不武”现状,其中很重要的一项互动原则为:双方“互不承认主权、互不否认治权”,有瞭如此良性的互动后,双方才能放心向前走,两岸关系才能够真正和平发展。
至于具体想法也包括进一步稳定两岸关系,将互动模式制度化,并循序推动两岸互设办事机构,使双方在处理两岸事务时更为得心应手。事实上,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在“九二共识、一中各表”的基础上恢复两岸协商后,双方协商的频率、深度及业务都大为增加,因此双方互设机构的需求逐渐浮现,希望未来能够就这一点加以规划。
另外,我们推动两岸关系一向有个重要原则——“循序渐进”,即“先急后缓、先易后难、先经后政”,经过3年多的运作,我们现在也在思考,未来10年中,应该对两岸在循序渐进的情况下,审慎斟酌未来是否洽签“两岸和平协议”,此一作法的前提是:第一、国内民意高度支持;第二、国家确实有需要;第三必须在国会监督情况下,才会踏出这一步。
其次,两岸经贸显示愈来愈可以互补,而如何互补?我们必须有一套布局全球的经贸策略,并将两岸关系纳入其中。目前政府正紧锣密鼓与大陆协商“两岸经济协议”(ECFA)早收清单以外的数千个项目,我们会一步步规划双方关税减让、排除非关税障碍等,适时放宽两岸金融往来。目前已踏出第一步,未来要思考如何在循序渐进的情况下进一步放宽。同样地,就陆资来台而言,我们开放的步伐并非很大,未来的“黄金十年”亦会逐渐扩大,因为过去陆资来台后,约有80多位大陆干部进入台湾工作,创造出超过3千个工作机会,相对而言对台湾有利。ECFA签署后,一方面台湾可以成为世界各国进入大陆的门户;另方面,台湾也可以成为大陆企业与台湾合作共同开发国际市场的门户,台湾若能扮演这样的角色,将来在国际经济的版图上就更有立足空间。
台湾还有一项特色,就是自由、民主的环境所藴育出的多元化与多样性,以及相对成熟的公民社会,因此,我们也鼓励台湾的民间团体与大陆的民间团体往来互动,以发展“具有台湾特色的中华文化”。两岸人民同属中华民族,都是炎黄子孙,应该可以找出相互合作、彼此协助的领域,让双方的公民社会都得到最充分的发展,包括陆生来台及文化交流等,都是未来10年中双方非常重要的合作项目。
“和平两岸”的第二个部分即是“国防安全”。我多次强调,中华民国在国际社会要扮演的角色,第一是“和平的缔造者”,但是和平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必须努力争取、营造,因此我们建军备战的目的是“预防战争”,而非求战。我们在建立两岸制度化及和平关系的同时,仍要展现自我防卫的决心,这样才能使民众有信心让政府与大陆进一步深化并改善关系。因此对于周边的国家,包括美国、日本,还是会维持双方密切的关系,尤其与美国在国防与安全的合作仍会继续。最近美国同意协助我国升级F-16 A/B型战机,我们也会继续请美方考虑出售F-16 C/D型战机及柴油潜舰,我们再三强调,所采购的武器是“国内无法生产”、“防卫性”,同时用来“汰旧换新”,这3项原则不会改变。
最后,谈到外交。过去推动的外交,我们总称为“活路外交”(viable diplomacy),主要是保持务实与弹性本质,3年多来,23个邦交国都没有减少,另方面增加了70个给予我国免签证或落地签证的国家与地区,证明我们所采取的外交政策是正确的、是受到国际社会欢迎的、是应该持续推动的。我们在国际社会所扮演的五个角色:“和平的缔造者、人道援助的提供者、文化交流的推动者、新科技与商机的创造者,以及中华文化的领航者”,是未来外交努力的方向,也是外交官戮力以赴的目标。现在我们与大陆的外交官,不需要进行争取邦交国的恶斗,但在其它领域,应该共同为国际社会奉献力量。尤其台湾民众非常具有爱心,不论在慈善或公益活动,愈来愈受到世界各国注意,这是台湾非常了不起的软实力,希望能够透过“台湾书院”与其它的文化中心加以展现。
同样地,我们也会大力推动观光,观光其实是文化交流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台湾已经有很好的起步,希望在未来的10年,除观光人数能够大量成长达到1千万人次外,更重要的是要提升品质,让游客会想再来,幷且能够进行深度的旅游,台湾有非常好的内涵可以让国际社会瞭解,这是一个最好的窗口。
总而言之,我们的“黄金十年、国家愿景”,是政府信心与务实态度的展现。很高兴能将整体构想的全貌呈现在国人面前,让我们一起为国家奋斗。
总统总结内容为:
感谢在过去5次记者会中,听取我们说明“黄金十年、国家愿景”的8大愿景与31项施政主轴。
这一段时间以来,我们听到来自各方的意见,归纳有3个问题。首先,为何提出这么多的国家愿景、政策?再者,“黄金十年”与其他人的十年规划有何不同?最后,提出这么多愿景与政策,如何执行?所以,在今天第5场记者会结尾,我想正面回应这些问题。
首先,何以提出“黄金十年”的愿景?各位都知道,我是中华民国总统,我必须有远大的眼光,我所提出的政策不是为了下一次的选举,而是为了下一代的幸福,因此我所指的时间不是只有4年,而是有10年。
其次,我在去年5月19日就任两周年前夕就已发表“黄金十年、大步向前”演说,那时就已经在思考这些问题。一年多来,我们思考清楚,幷且有了具体规划,所以提出来向大家报告。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为何这么做?各位看看周边的世界,客观的挑战如此严峻,我们必须要有责任感,面对这些挑战并提出我们的政策,才能让民众瞭解,总统要把国家带到哪里去?很多人问:国家应该往哪里走?这3年多各位已经看到了,我们的方向非常正确,不论是国防、外交或两岸政策,我们都能提出明确方向,让民众知道,例如在经济发展方面,我们的明确目标就是在10年内加入“跨太平洋经济伙伴协定”(TPP),我们目前不具备加入的条件,所以必须赶快创造加入条件。然而,我们不能只注重经济发展,还要关怀全民生活,因此,我们列出人民生活指标,努力达到“经济合作暨发展组织”(OECD)的标准,这是国家领道人应有的高度与视野,并让国人知道要将国家带往何处。
至于我们的“黄金十年”与其他人所提出的十年规划有何不同?我们的十年规划一方面延续过去政策,更重要的是我们提出新构想。实际上,我上任后到目前为止所完成或推动的政策,有些并不在我当初的政见里,我提出的400多项政见已完成91%或展现阶段性成果,而不在政见中的包括:二代健保、十二年国教,以及当初提出三都,后来修正为五都等。为何有此发展?因为时代在变、环境在变、潮流也在变,我们必须采取务实及前瞻的态度来推动政策及因应变局;又例如我上任后没多久就发放消费券,我们并无法预期此种状况发生,但在当时发放消费券对社会及经济均有帮助,事实上也证明这一点。
我们之所以这样做是希望能够有清楚的选择让人民思考,所以我也肯定民进党候选人提出“十年政纲”,让各界辩论焦点回到公共政策,这是民主社会应有的常态。而在过程中也可发现,不论朝野间有多大的距离,在有些问题上大家还是有共识,这是非常宝贵的经验,透过理性思辩达成共识,是台湾民主非常重要的价值。
但双方还是有些不同,例如“社会正义”中的“居住正义”,我们提出来的,实际上都是3年来政府已经在做的,从奢侈税、土地与房屋移转时以实价登记,以及土地征收以实价课税等,这些不仅现在要做,未来也会继续往前推动。另外,我们的“黄金十年”是以世界为范围,以亚太地区为核心,再以中华民国台湾为主体,即我们常说的“壮大台湾、连结亚太、布局全球”,这是4年前的格局,大格局不必调整,只要将内容做些改变。
我记得去年与蔡英文主席辩论时,她说“国民党的方向是经过中国大陆到全世界,我们是从全世界到中国大陆”,其实我们不需要在这两者中做选择,而是可以同时进行,例如我们与中国大陆签“两岸经济协议”(ECFA),也与新加坡及其他国家洽签经济合作协议,不一定要有先后之分,我们可以同时做。事实上,两岸签订ECFA后至9月底为止,我们对大陆的出口贸易,就比例而言,与3年前相较并无明显增加,而尽管贸易额增加,但比例却没有增加,为什么?因为其他地区成长更多,这代表对外分散出口地的政策是成功的,这也是我们希望看到的。我们絶对不会偏于大陆或偏于国际,两者可以调和,因为中国大陆也是国际社会的一员,从这点来看,我们反而比较没有意识型态的羁绊。
有关10年的规划到底何者比较务实、前瞻、有自信与有勇气?各位读内容就非常清楚了,就是因为我们有过去3年多的历练与经验,发现哪些事敢说、敢做,因为我们知道我们做得到。我们在3年中的努力也获得国内外的肯定,但这不代表我们已经满意现在的作法,经过3年多,我们也学到很多教训,不论是经济、灾害防救或流行病的处理,我们一步步建立更好的政策执行面,因此对未来充满信心。
最后,未来如何执行这么多政策?其实这是我个人多年来的从政风格,从第一次竞选台北市长时就列举政策白皮书,当时大概有17、8本小册,第2次也一样;我一上任就请研考会将之列管,由政见变成政策,逐项执行,虽然没办法完成每一项,但是大部分都可以完成。有人问:你为何讲那么多政见?我说:这是对选民的负责态度,我不能够只讲些空洞言论、画一个大饼,然后不告诉民众如何做到,这不是我的风格,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提出“黄金十年”就是这样的理想。
我是一个公仆,我在这里的工作都是为了这块土地与土地上的人民,我必须告诉他们,我要把国家带到哪里?这是一个做领袖的人最起码的要求。这3年来,国家的方向相当清楚,但是未来10年呢?这个方向需不需要调整呢?我还是要借“黄金十年、国家愿景”的简报来向大家说明。
这3年多以来,国人与政府共同打拼,确实可以创造许多我们过去不曾想到的成果,尤其是,尽管朝野立场不同,对政府有很多批评,这是民主的常态。我希望让大家知道,我真的是“欢喜做、甘愿受”,我希望能够把后半生奉献给这块土地与这块土地上的人民,让未来的子孙有更好的生活环境。
10月10日晚间,我到台中“圆满剧场”观赏赖声川编写的“梦想家”,这是关于一个喜欢跳舞的年轻人,被父母认为不务正业、得不到其谅解的故事。这名年轻人的祖父告诉他,他的曾祖父母是黄花冈第73和74名烈士;祖父回忆,自己出生时尚年幼,所以他的父母种了一棵树给他,尽管长大时父母亲都已不在,但这棵树可以陪伴他继续努力。这位祖父告诉孙子,去实践你的梦想吧!因为你的曾祖父曾经用生命创造一个环境,让你可以实现梦想。
我看了相当感动,因为我们现在做的也是一样,我们努力打造一个让下一代能够做梦、能够实现梦想的环境,这不就是我们的祖先在100年前所努力的方向吗?我们何其幸运,在过去的60年当中处于一个相对和平的环境,能够很平稳地完成所有教育。在场每一位所受的教育几乎都比各位的父母多,如何做得到?这是靠他们牺牲青春、甚至于生命,所创造出来的,这是一种无尽的感恩过程。今天我担任总统,还是要让大家知道,我们的下一代应该拥有比我们更好的环境,而这个环境要靠我们创造。所以“黄金十年、国家愿景”主要就是告诉大家,让孩子们也都有做“梦想家”的机会!
包括萧万长副总统、行政院院长吴敦义、总统府秘书长伍锦霖、国家安全会议秘书长胡为真、行政院副院长陈冲、秘书长林中森、政务委员朱敬一、尹启铭、总统府副秘书长高朗、外交部部长杨进添、国防部部长高华柱、交通部部长毛治国、陆委会主委赖幸媛、新闻局局长杨永明、海巡署署长王进旺及经建会副主委胡仲英等人均出席记者会。
![](https://hkpic.crntt.com/cbspub/images/cbs_005.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