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地震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设计:刘未

  【教材分析】

  在课程标准中,安全教育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引导学生正确瞭解、认识灾害,并懂得如何自救、互救。学生们对地震都有一定的认识而且对地震都有较深的恐惧心理。但是由于学生避震的知识不够全面,所以一旦突然发生地震,大部分学生不能选择正确的避难方法保护自己。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AGO)

  态度:提高地震来临时的安全保护意识,体验地震灾害中人与人之间互相救助的可贵精神,珍爱生命。能力:学会地震发生时的正确避难方法,懂得如何自救和互救。知识:瞭解地震的巨大破坏性,知道面对地震时的避难方法。

  二、备课构思(图1)

  图1教学构思

  三、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看图思考

  图2地震被埋

  图3官兵施救

  思考:武警官兵能找到幸存者吗,哪些地方最有可能存在幸存者?

  答:他们可以用CAF工具分析对可能存在生命的地方进行快速的营救。

  承转:那么,地震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二)小组合作、原因探究

  探究一:地震发生的原因?

  思考:结合课本和所学知识,阅读以下几组图,你认为哪些因素能引起地震?

  形式:小组合作学习,运用CAF工具分析归纳地震产生的原因。

  意图:培养学生从图表和材料中提取信息、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火山爆发

  喀斯特地貌

  库区地震

  人为破坏造成的地震

  2.归纳原因(CAF工具):

  学生归纳的原因有:1.构造地震;?2.火山地震;?3.塌陷地震;4.诱发地震;?5.人工地震等。

  参考提示(图4):

  图4地震发生原因

  设计意图:CAF工具可以运用与行动、决策、计划、进行判断和原因的推断等等方面。地震原因可分为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其中,自然因素是首要影响的因素,可用上FIP工具。

  承转:“地震的破坏力很大,在地震发生时人人都想逃生。你们知道地震发生时我们的逃生时间有多少吗?(仅有10秒)所以就有了“小震不用跑,大震跑不了,惊慌出意外,就地躲避好”的道理。那么在地震发生后我们应该如何避难呢?”

  探究二:地震发生后我们应该如何避难?

  紧急避险需要遵循的原则是:1.就近躲避;2.因地制宜

  专家指出:如果突然发生地震,应该要紧急避险,这对是否能幸免遇难非常重要。紧急避险的重要性。经验表明,破坏性地震发生时,从人们发现地光、地声,感觉有震动,到房屋破坏、倒塌,形成灾害,有十几秒,最多三十几秒的时间。这段极短的时间叫预警时间。人们只要掌握一定的知识,事先有一些准备,又能临震保持头脑清醒,就可能抓住这段宝贵的时间,成功地避震脱险。 

  有人调查过唐山地震幸存者中的974人,发现其中258人采取了紧急避险措施。这258人中有188人成功脱险,占72.9%。说明只要避险方法正确,脱险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思考:我们不妨让大家打开思维,用上OPV工具,讨论一下地震发生时,你在不同的场景中的人应该怎么样实施躲避。

  形式:小组合作学习,各成员各抒己见,运用OPV工具以不同角色进行思考。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和资料,分析地震发生时实施自救的有效方式。

  参考提示(图5):

  图5不同人地震自救方式

  设计意图:OPV多种角色扮演,在不同的场合中对地震应该做出适当的反应。

  探究三:地震发生前有无前兆?地震发生前可能会出现哪些异常现象?

  前兆指地震发生前出现的异常现象,伴随地震而产生的物理、化学变化(振动、电、磁、气象、水氡含量异常等),往往能使一些动物的某种感觉器官受到刺激而发生异常反应。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资料,讨论分析,地震之前,可能会出现哪些异常。

  老师总结:如果遇到有地下水异常、动物异常、电磁异常、地光等现象,说明有可能地震来临。

  参考提示(图6):

  图6地震异常现象

  【教学后记】

  自然灾害在地理学中虽然只是选修部分,但是往年的考试中自然灾害和城市规划总是涉及到一道题,对于自然灾害的形成原因和应对自然灾害需要采取的措施都是我们考试的重点。结合实际情况,所以考题会有很多的变化。CAF工具在自然灾害的教学中是运用得比较多的。但是考虑因素时往往还应该有侧重点,所以FIP工具也会经常用到。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