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2016年11月11日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的演说中说:“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最忠诚的合作者、最忠实的继承者。”他强调,孙中山先生毕生奋斗,就是期盼中国成为“世界上顶富强的国家”、“世界上顶安乐的国家”,中国人民成为“世界上顶享幸福的人民”。今天“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孙中山先生致力于建设的独立、民主、富强的国家早已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
孙中山说:“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这一点已牢牢地印在我国的历史意识之中,正是这种意识才使我们能作为一个国家而被保存下来。”他强调:“‘统一’是中国全体国民的希望。能够统一,全国人民便享福;不能统一,便要受害。”今天海峡两岸均成功实施孙中山的计划,但中国犹未统一,这应该是未来全体中华儿女努力的目标。
二、孙中山思想精要
研究孙中山思想,可以自主义、方略、目的三方面来讨论。孙中山自言:“余之从事革命,建主义以为目标,定方略以为历程,集毕生之经历以赴之,百折不挠。”而革命的总目标则在“以建民国、以进大同”。
(一)民族主义
民族主义可以说是孙中山革命的根本原因,他的民族主义其内涵有几个方面:
1.中国的自求解放及完全的融合统一
根据孙中山所言,民族主义有两层涵义:一为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一为中国境内各民族自由平等。第一个意义在求中国能摆脱强权的束缚与压迫;第二层意义则在对内求各民族之间的平等与团结。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就职宣言》。
2.发扬传统伦理道德恢复民族地位巩固中国
孙中山认为中国统一了,在世界之上仍有不足。还要发扬中国固有的伦理道德思想,这样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3.行王道济弱扶倾以进大同
孙中山民族主义的目的在于以和平为基础谋求世界大同,他认为中国人酷爱和平,这种特别的好道德,便是我们民族的精神。孙中山:《民族主义第六讲》。在国际间主张和平,进一步还要能够济弱扶倾才是尽我们民族的天职。
(二)民权主义
民权主义是中山先生对建立中国政治制度的主张,其主要内涵则是象征主权在民的“权能区分”,与贤能政治的“五权分立”。
1.权能区分
孙中山说:“国家的政治,根本上是要人民有权;至于管理政府的人,便要付之于有能的专门家。”也就是说,在一个国家之内,主权是属于人民的,由人民来管理政府;而政府则享有管理众人之事的大力量来为人民服务,需要交给专家来管理。
2.五权分立
五权分立重视政府的分工、合一,它与三权宪法不能混为一谈,五权“分立之中,仍相联属,不致孤立,无伤于统一。”至于五权宪法就是将中国古时政治制度中的考试权与监察权加入三权宪法中。
3.均权主义与地方自治
均权主义构想的内涵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基本原则:权力的分配,不应以中央或地方为对象,而应以权的性质为对象。第二,所均者是治权而非主权。第三,地方自治是均权的前提。
(三)民生主义
孙中山说:要建设新中国除了要在民族、民权两个主义之外,同时要主张民生主义,“因为这民生主义,是建设二十世纪以后新国家的完全方法。这三种主义并行,真正共和的基础才能够稳固。”民生主义主要内涵则如下:
1.平均地权
孙中山研究近代欧美的社会问题,认为工业革命后所产生的贫富阶级,主要原因乃土地集中于少数富有阶层,致平民无立锥之地。因此,孙中山首先认为土地应该归之国家所有,但是“土地国有之法,不必尽收归国家也”,也就是说土地国有而民用、民享。
2.节制私人资本
孙中山认为:“中国实业之开发,应分两路进行:(1)个人企业,(2)国家经营是也。凡夫事物之可以委诸个人,或其较国家经营为适宜者,应任个人为之,由国家奬励,而以法律保护之。”
民生主义主张私人资本之有利于国计民生者,应加以扶植与保护。但是私人资本有害于国计民生时则应适度的干涉、限制。
3.发达国家资本
所谓“国家经营”是指“国营实业”而言,也是“国家资本”。孙中山说“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道、航业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
4.利用外资
民生主义的主张中鼓励举借外债、引用外资,可以说是中山先生超越时代的见解。“借用外资,从事生利的事业”,就是利用各国共同的外债外资来发展中国工业的具体说明。至于外资的引用需有原则:(1)主权操之在我;(2)必须用于生产;(3)必选最有利之途;(4)要得到人民的同意;(5)投资建设尽量利用外国人才,同时也要训练本国的相对人才;(6)政府本身要安定、修明,并有信用。
(四)建国方略
1.建国三程序
根据建国大纲宣言:“夫革命之目的,在于实行三民主义,而三民主义之实行,必有其方法与步骤;……分革命建设为军政、训政、宪政,其余循序渐进,以完成革命之工作。”孙中山比比较政治学还早提出,从传统的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国家的办法。
2.以党建国、治国
孙中山认为政党是推动国家政治进行的原动力,其目的是在“为国家造福,为人民谋乐利。”孙中山演讲:《党争乃代流血之争》。因此必须让政党正常发展。他对于政党政治的重要主张约有:政党是实行民权的基础、政党应具备一定的条件、以党治国。
(1)政党是实行民权的基础
“国家之有政党,原以促进政治之进行,故世界文明各国,无不有政党以维持之。”孙中山演讲:《解决民生问题》。“若无政党则民权不能发达,不能维持国家,亦不能谋人民之幸福。”
(2)政党应具备一定的条件
党纲
党纲可以说是政党奋斗的目标,“国民之所以赞同者,信仰吾党之人乎?非也,以吾党所持之政纲能合乎公理耳。”孙中山着:《国民月刊出世辞》。
党德
孙中山谓:“党争有一定之常轨,苟能严守文明,不为无规则之争,便是党德。”党德又关乎政党的发展,“政党的发展,……全视乎党人智识道德之高下,以定结果之胜负。”
党纪
孙中山曾言:“凡人投身革命党中,以救国救民为己任,即当先牺牲一己之自由平等,为国民谋自由平等,故对于党魁则当服从命令。”为了维持党纪,孙中山特别重视入党的宣誓,党员一旦宣誓后,即必须服从党的领导。
(3)以党治国
孙中山主张要用政党来治理国家,教育人民。特别是在训政时期,“现在……还要用革命的手段去建设,所以叫训政。”孙中山演讲:《训政之解释》。然而,以党治国,“并不是用本党的党员治国,是用本党的主义治国。”孙中山演讲:《党员不可心存做官》。
三、国共对孙中山思想继承的竞争
中山先生身后,国共第一次合作终止,随之国共斗争,1949年底战事结束,大局底定。国民党败退台湾,大陆则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双方隔着海峡分治以迄于今,两方面皆以孙中山先生为宗,并皆以孙中山追求国家统一的理想为目标。
(一)国民政府与中山思想
孙中山生前即规划北伐,指日统一中国,但壮志未酬。其后蒋介石继志北伐,初步统一中国。旋依中山先生所订方略,推行训政、组织五权政府、实施地方自治。1946年底,中华民国宪法制定,并在1947年开始行宪法之治,完成孙中山建立民国的宏愿。该宪法前言谓:“中华民国国民大会受全体国民之付托,依据孙中山先生创立中华民国之遗教,……制定本宪法。”
国民党退到台湾后,蒋中正在第七次全体代表会议上,把“保卫中国文化”、“实行民主宪政”、“平均社会财富”作为“光复大陆”基地建设的工作重点。同时提出了几个未来努力的方向。
1.民族主义方面,以复兴传统文化、恢复民族正气精神为首要工作,“忠孝仁爱信义和平”、“礼义廉耻”四维八德,从小学教育做起。1966年更提出中华文化复兴运动,来年成立推行委员会,让民族主义在台湾地区发扬光大。
2.民权主义方面,宪法公布施行后,全国性的民意代表及总统选举分别于1948年完成,并组成五院政府,落实了五权宪法。而地方自治选举,则自1950年开始实施,台湾地区地方自治粲然大备矣。
3.民生主义方面,孙中山的经济建设构想,是以建设中华民国成一个现代化的国家为总目标。国民政府除积极解决人民生活问题,更重要的是真正做到求富又求均的理想。其间采取的措施包括了:平均地权的改革、公私营企业并进的节制资本、实施计划经济、利用外资外援建立本土工业。
(二)中共与孙中山思想
中国共产党之诞生与中山先生的思想、行动,以及统一方略是有密切相关的。1922年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第二年,在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决定与中国国民党组成联合战线。来年1月,越飞(Adolf A. Joffe)代表共产国际全权代表到上海与中山先生商谈,双方发表了共同宣言,从而促成了第一次国共合作。
早期毛泽东瞭解到孙中山在近代中国的历史地位,先后发表了《新民主主义论》等论著,把中共跟孙中山联系起来。1956年发表《纪念孙中山》,肯定孙中山为近代中国革命的“伟大先行者”,肯定他在各个历史时期的丰功伟绩,以及对后世的影响,并称中共为孙中山革命事业的继承者,从而使中共的革命事业与孙中山思想得以接合。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对孙中山建国、治国思想的研究更是蔚为风潮。林家有:《孙中山研究评述》,人民日报2001年4月28日。
中共对孙中山之三民主义的实践,可得而言者:
1.民族主义方面:在建政后中共成功地整合了国内各民族,达到了民族统一的理想。“两弹一星”、韩战、越战与苏联老大哥及印度的边境战争,在在显示出中国已无惧于世界强权。实现了孙中山追求民族的自主独立、在列国之间平等的地位的理想。而一带一路的提出更是和平精神与济弱扶倾的表现。
2.民权主义方面: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让国家的权力掌握到人民手上,落实了权能区分的主张。1980年以来推行的“村民自治”,实施基层民主;《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则由村民自行选举村民委员会,实施民主评议村干部制度。亦可视为孙中山主张的地方自治的具体的实践。
3.民生主义方面:1978年开始实施的改革开放政策,大力发展经济。先后在深圳、珠海、厦门成立经济特区,大胆对外开放,吸引侨外资、技术,短短二、三十年间,经济发展迅猛。继而大量投资公共交通建设,高速公路、高速铁路、港口、桥梁,水利、能源,让经济发展持续不挫。论者每谓,中山先生的实业计划已然实现。
四、习近平的四个自信
自邓小平以实用主义的精神采取改革开放的政策以来,经过40年的发展,如从前述孙中山建国方略的角度来看,可以说在各个面向,均取得了重要的成就,也因此习近平很有自信的说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最忠诚的合作者、最忠实的继承者。
2016年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人要坚持“四个自信”,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此后习近平不断在各个重要场合,一再重申四个自信在新时代的意义。
(一)道路自信
所谓道路自信,是对发展方向和未来命运的自信。邓小平早就指出要:“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习近平在十九大的报告中自信的说:“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我们不能……照钞照搬别国的发展模式。”
(二)理论自信
理论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性、真理性、正确性的自信。坚持理论自信,就是要全党和全国人民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正确性、真理性的信念。
(三)制度自信
制度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制度优势的自信。十九大报告中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我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把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优势和特点充分发挥出来,为人类政治文明进步做出充满中国智慧的贡献!”
(四)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习近平多次强调文化自信是根源于中华文明五千多年发展中孕育的优秀传统文化。因此,所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首先就应该就是对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理想的继承与自信,唯有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
五、中国统一的道路
习近平最近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中指出:“中国不输入外国模式,也不输出中国模式,不会要求别国复制中国作法。”他还提出“四个努力”,希望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一个远离贫困、共同繁荣的世界;一个远离封闭、开放包容的世界;一个人与自然共生共存、营造和谐移居的人类家园。这些说法真正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而不同”以及“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絶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社会意义与个人理想和人文精神。
然而反躬自省,在两岸之间,我们应该有甚么样的中国道路呢?吾人以为,海峡两岸应该可以从孙中山的故有思想、主张上,寻求创新,谋共同的解决方式。拿三民主义加上共产主义,合为三共主义,即以“共有”、“共治”、“共享”解决两岸之间的问题是可以思考的;另外“一国两制”亦实足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两岸)统一的道路,虽然以往“一国两制”的说法在台湾有许多不同看法,不过新时代来临,应该积极研讨这个问题。
晏扬清:作者系义守大学通识教育中心&财金系副教授。
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