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45. 台湾的“避债戏”

  中评社香港2月18日电(作者汪毅夫)顾颉刚教授尝谓:“以风俗解释方言,即以方言表现风俗,这是民俗学中新创的风格,我相信其必有伟大的进展”。在我看来,台湾学者徐福全教授的《福全台谚语典》正是其“伟大的进展”之一。该书收録宏富,解释精审,简直是“台湾民俗大全”和“台湾方言语彚”的合订本。一册在案,嘉惠学人。

  春节里读台湾进士许南英进士诗“本来国宝自流通,每到年终妙手空。海外无台堪避债,大家看剧水仙宫”,想温习旧时台湾有关“避债”和“避债戏”的民谚和风俗。打开《福全台谚语典》,翻撷未了,一连串的词条引起我一连串的记忆,真是妙不可言。

  “剃头剃一边,欠钱不爱还”和“有借有还,再借不难”是对避债者的讥讽和劝告;“借钱时你是阿公,讨钱时伊是阿公”和“站着放债,跪着讨债”是对债权人的同情和对避债者的批评;“人怕老,债怕讨”说的是债权人和债务人都有的难处;“皇帝也欠库粮钱”是对避债的宽容或自我宽慰。至于“避债戏”,“十二月戏没人请,只好学补鼎”说的是“每到年终”,戏班子多是赋闲,但不排除“人请”就演、尤其是在台南水仙宫前老戏场有戏演的可能也。

  临末说说“避债台”。齐如山在《年关》里写道:“‘避债台’这个名词早已有之,又名‘逃债台’。如《汉书·诸侯王表》的序中有‘逃债之台’。注:‘服虔曰:周赧王负债无以归之,主迫债急,乃逃于此台,后人因以名之’云云。”

  (2018年2月17日记于北京)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