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80. 做学问须“会问”

  中评社北京4月19日电(作者汪毅夫)有台湾青年朋友要我谈做学问的经验。作为进步迟缓的老年学生,我在学习过程中最主要的体会是:做学问须“会问”。

  在《朱子语类》第一百一十九,朱子夸奬他的弟子陈淳,说是“漳州陈淳会问,方有可答,方是疑。”在课堂上会提问,老师可答则答、不可答则存疑待考,由此实现师生共同进步。课余读书,或做田野研究,也须善于对自己、对报告人提出问题,学问方可长进。

  譬如,读婚姻习俗的报告时,我曾自问:假若迎亲的花轿遇上了出行的官轿当如何是好?存疑多年,终于在《金门县志》得到答案,娶亲结婚谓之小登科,新郎倌也是“官”,官轿遇上花轿、出行的官轿队伍遇上迎亲的花轿队伍,官轿、官员须礼让于道旁方是正理、方显得良善亲民。

  再譬如,近日看中评社有关“大甲妈绕境”的“中评镜头”,我便设想:假若迎神队伍遇上另一支迎神队伍会有“什么情况”?很快在胡朴安《中华风俗志》收録的《闽人侫鬼风俗记》读到:“闽省赛会,无一定之机关。当七八月间,城乡各集皆奉神出巡。有时途中,神与神相遇,有一定之仪注,及问答之信语。神不能自言,以香头代言之。香头戴羽缨之凉帽,衣葛衫或夏布之开启袍,束紧扣带,追随舆神之旁。当神道相见时,香头不啻神道之代表也。如省城城隍遇瘟部尚书,则城隍之舆停于路旁,尚书则停舆于路之中央。于是此城隍之香头代表本神,趋前行三叩礼,乃跪启云,卑神不知圣驾到此,接驾来迟,罪该万死,要求殿下恕罪并赐教训。斯时,瘟部尚书之香头,挺胸凸肚而言曰,免罪,今日本爵出巡,到贵城隍辖境之内,家家户户,信奉神圣,一路之上,祥光拥护,疫气全无,所有散疫小鬼,早已逃避外国。足见贵城隍办事认真,可喜可嘉。本爵明日面奏玉皇,还要保奏一本。城隍香头跪云,谢殿下栽培。尚书之香头云,这是本爵应分之事,不消谢得,以后务益加勉力不负玉皇万岁为要。去罢”云云。这是多么搞笑的“什么情况”呀!

  又譬如,我在台湾嘉义某宫庙听得当地老农说“公家牛使得剩下一把骨,公家某(妻)养得肥碌碌”。这民谚反映了台湾移民社会阶段里,用于垦田的耕牛稀少,几个移民只能共用一头耕牛,以及由于移民多是单身的男性移民,几个移民只能共有一个妻子的历史情况。我记下这一民谚后追问,“公家某”若生了孩子,如何认定“孩子他爹”?老农说:这有何难,须有约定,“公家某”一个月事期间只对应一个男子。追问使得田野研究更加深入。

  (2018年4月19日记于北京)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