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95. 闽南语歌仔册的记忆

  中评社北京5月14日电(作者汪毅夫)近日,有青年学者问起闽南语歌仔册。这一问引起我一连串的记忆。

  闽南语歌仔是流行于闽南语复盖的闽南地区、潮汕地区、台湾地区及部分海外华人聚居区的讲唱文学,闽南语歌仔册则其文字创作稿或文字记録稿也。闽南语歌仔册作为唱本,可以唱和听;作为读本,可以阅或读。闽南语歌仔册可以抒情、叙事,甚至名物(如《十二碗菜歌》通篇唯一事,介绍菜名也)。叙事类闽南语歌仔册可一人讲唱或男女对讲对唱,代言其事,同搬演其事的戏剧(包括歌仔戏)有所区别。同一母题(motif)的闽南语歌仔册往往有多种版本,就不同地区的流传而言,“曾二娘”故事的原本是福建本,其台湾本则是传本;“张秀英”故事的流传则是从台湾本到福建本。闽南语歌仔册在台湾曾用于学习日语(有闽南语对应日语的歌仔册)和学习国语(有《国语对台湾话新歌》)。

  2004年,我曾写《闽南语歌仔册〈台省民主歌〉之研究》和《1826——2004:海峡两岸的闽南语歌仔册》(收拙着《闽台缘与闽南风》,福建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那时,颇费了一番“动手动脚找材料”(学术大师傅斯年语)、到处访求闽南语歌仔册的功夫,过眼的闽南语歌仔册有百数十种。近读福建收藏家和研究者郭明木的《听见厦门历史的声音》(中国戏剧出版社2013年版),读到关于闽南语歌仔册的精辟论述(见该书第133页),很是感佩!我已年老,再不能到处“动手动脚找材料”了,I'm 2 old 4 this,盼望青年学者有研究闽南语歌仔册的卓越成就。

  (2018年5月10日记于北京)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