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130. 林纾与台湾

  中评社北京7月10日电(作者汪毅夫)我在中评网写了《北大学人陈衍与台湾》,有台湾青年学者告诉我,她们上高中历史课时知道,陈衍在1895年起草、同林纾等人联名上书都察院扺制《马关条约》、扺制割让台湾。

  林纾也是吾闽先贤和早期的北大学人。林纾(1852——1924),字琴南,号冷红生、畏庐居士等,福建闽县人,著作有《畏庐诗存》、《畏庐文集》、《畏庐琐记》、《畏庐漫録》、《闽中新乐府》等多种,他用文言翻译的外国小说以“林译小说”为名风行一时、流传至今。

  林纾于1882年中举后,先后参加光绪十二年丙戌科(1886),光绪十五年己丑科(1889),光绪十六年庚寅恩科(1890)、光绪十八年(1892)壬辰科、光绪二十年甲午(1894)恩科和光绪二十一年(1895)乙未科等7场会试,均报罢而归。他和陈衍等联名上书批制《马关条约》、扺制割让台湾的故事,当发生于他们参加乙未科会试期间。这年五月,林纾在为亡友周莘仲(亦吾闽先贤,曾任台湾彰化县学教谕)的诗集撰写的序文里说:“嗟夫!宿宼门庭,台湾今非我有矣,诗中所指玉山、金穴,一一悉以资敌,先生若在,徒能为伯翊之愤耳,究不如其无见也”,“感时之泪,坠落如溅”。

  1867年,林纾16岁时就到过台湾,那时其父林国铨在台经商;1878年,又有“奔耀(林纾胞弟林秉耀)丧于台阳”之行,两度到台,居住了三年多。其作品有多种事涉台湾,如《和尚入幔》、《钟声辩晴》写其赴台、在台亲历的故事,《台湾蛊毒》、《谢兰言》、《腰斩》、《台湾林文察兄弟》、《阿脂》记其在台亲闻的故事,《叔父静庵公坟前石表辞》则语涉“二刘(刘璈与刘铭传)交恶”的史实。

  (2018年7月6日记于北京)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