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204. 闽南文化研究的经典

  中评社北京10月11日电(作者汪毅夫)1979年,《欧洲汉学会不定期刊》第二辑在法国巴黎出版。该辑收文三种,施博尔、饶宗颐、龙彼得教授分别用法文、中文和英文发表对闽南语皮(纸)影戏本的研究成果。三位教授里,施博尔和龙彼得是汉学大师,饶宗颐则是国学大师。 

  施博尔发表的是《中国皮(纸)影戏本的收藏和编目》,全文分《介绍》《目録》《分类目録》和《附録》。施博尔报告他于1968—1969年间在台湾从高雄弥陀乡蔡龙溪和阿莲乡陈贮两个皮(纸)影戏世家收集的皮(纸)影戏本,并公布戏本的目録。施博尔介绍说:“本目録介绍的198本皮(纸)影戏本,是我在1968—1969的两年时间里收集到的。它们原来是台湾南部高雄弥陀乡和阿莲乡的两个皮(纸)影戏世家的戏本,其中共有100多种不同的戏目。但具体有多少种很难估算,因为每出戏的算法不同。所有这些钞本都是用很接近潮州话的闽南语写的,年份最早的钞本是1818年的,其他大部分是清光绪年间的钞本,还有一小部分是二战以后抄的。它们的书法很差,剧情也被简化了”,“本收藏的来源有两个,一个是弥陀乡的蔡龙溪,一个是阿莲乡的陈贮。不过,我从他们两位得到的钞本都是他们久已不用的本子。这些破烂的老本子,被放在竹篮里吊在屋顶的屋架子上慢慢霉烂。我得到它们时,有的本子已经破烂不堪。皮(纸)影世家不再使用这些脚本的原因之一是,它们大部分是文戏本,大家都喜欢看武戏的闹场”。施博尔教授收集和整理文献、公布并与其他学者共同研究,这是对学界的贡献。他从民间收集文献、也收集口碑,他报告的观众兴趣的转移使得文戏式微的状况也有学术价值。

  饶宗颐教授的研究成果名为《钞本〈刘龙图戏文〉跋》。他就施博尔所收闽南语皮(纸)影戏本《刘龙图》和《刘昉骑竹马》里的主角刘肪,以及《萧端蒙打死江西王》(55页本和77页本)、《江西王》和《萧端蒙》里的主角萧端蒙之籍里和身世略加考查,并讨论闽南语之方音和方文。饶宗颐教接侧重于潮州文化的研究。他的研究相当重要,须知,潮州文化乃闽南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 

  当然,由于饶宗颐教授的研究侧重点是潮州文化研究,不涉及比较研究、也不能过度推论,但在实际上他的某些论断也适用于闽南文化的其他分支。例如,饶宗颐教授谓:“刘龙图写本别字垒垒,……如太行山做太降山,唐山做长山,……皆为潮音沿讹”,实际上漳音亦是“太行山做太降山,唐山做长山”也。

  龙彼得教授发表的《〈朱文〉:一个皮(纸)影戏本》分《导言》《闽南语皮(纸)影戏〈朱文〉校本》《校勘记》和《词彚小録》。龙彼得教授为学精细,言必有理。例如,他相当注意潮音和漳音的区别,指出:“由于证据不足,认定我们的戏本(《朱文》)采用的是两个主要方言中的一种是武断的。还有可能的是,该剧采用了中立的舞台语言:早期的潮州方言,或是如今潮安、云霄方言这样的过渡方言。据说潮州语音和音乐在这些地方影响很大”。又如,龙彼得提及嘉庆二十四年腊月勒石的《善济殿重修碑记》时,准确地记其年代为1820,因为嘉庆二十四年(1819)腊月初一为1820午1月26日,其时已是1820年也。

  闽南文化研究非小道,大师与有力焉!我们当追步大师,好好儿做学问才是。

   (2018年10月8日记)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