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224. 开澎进士蔡廷兰

  中评社北京11月4日电(作者汪毅夫)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乙巳恩科是“太后七旬万寿恩科”。蔡廷兰和他的学生施琼芳于是科同榜中为进士。蔡廷兰名列三甲第61名、施琼芳名列三甲第84名,一前一后,合于师生之礼也。

  科举制度规定,会试取贡士,贡士经殿试分三甲録取,一甲为赐进士及第、二甲为赐进士出身、三甲为赐同进士出身。蔡廷兰、施琼芳同榜幷且同是同进士出身也。

  蔡廷兰是开澎进士、是澎湖的第一个进士,其实也是澎湖惟一的进士。蔡廷兰中为进士前,知名度已是爆表。1831年,澎湖遭到风灾,蔡廷兰以《请急赈歌》受知于来澎勘赈之泉永道周芸皋;1835年,蔡廷兰赴福建参加乡试,归途遇风,随船漂至今之越南,乃就遇险经历写成《海南杂着》,当道诸公为之序跋;1834至1845年,蔡廷兰曾任台湾引心、崇文、文石等书院讲席,为一代名师。

  蔡廷兰进士后来游宦江西,曾任峡江、丰城知县和南昌水利同知,1859年以劳瘁卒于任。

  曾有台湾友人问,为什么台湾进士不能在台湾当官?为什么在内地也当不了大官?台湾进士不能在台湾当官,是因为清代职官制度有一规定,督抚以下、杂职以上均各逥避本省,即非本省,500里内也不得为官(武职和学职可以放宽)。至于在内地当官,蔡廷兰出道很晚,可以说是大器晚成,他45岁才开始当官,却也当到五品官。另有在广东任职的台湾进士陈望曾,他官至二品,是很大的官呢。

  (2018年11月3日记)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