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243. 冒籍的疑似事例之求证

  中评社北京11月30日电(作者汪毅夫)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概括清代“正统学派”的10个特点,其一是“孤证不为定说。其无反证者姑存之,得有续证则渐信之,遇有力之反证则弃之”。我在中评新闻网写《台湾进士冒籍的疑似事例》后,继续留意于相关续证和反证。近读朱仕玠《小琉球漫志》所收《额定乡试中式》,其文谓:“台地冒籍者多,中式多非土著。予查台湾自干隆癸酉至壬午凡五科,共额中十名内,惟癸酉科中式谢居仁一名系凤山人,余俱属内地”。王克捷中举的科年恰是干隆十八年癸酉,与谢居仁为同榜举人。显然,王克捷名列朱仕玠认定的“俱属内地者”即冒籍台地者之第一名。朱仕玠以人在当时(干隆年间)、地在当地(台湾)、所任者当地教职(台湾凤山教谕),他的考查应该是准确的。当时,王克捷已中为干隆丁丑进士,朱仕玠未点明其名,给他留了情面和余地。当然,对于台湾进士王克捷冒籍的疑似事例,还应进一步求证,还有待更多令人“渐信之”或者终“弃之”的证据。

  (2018年11月28日记)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