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书法艺术摆盛宴

  我喜欢书法,这种嗜好从小就烙下了,而大学生活中恰好也不缺这种让人痴迷的书法活动。学校组织了一场全校大型学生书法展览活动,可以说是喜爱书法艺术的学生的一席盛宴。

  说“盛宴”,因为地点就设在操场边一个宽敞的学生阅览室内,这个地方在我们刚进校时还是一个学生食堂,那时我们每天拿着餐劵,在这儿排队打饭菜,定量供应,一人一勺。不久,学校新食堂建起来了,我们才改变了这种集中打饭的生活,开始自己买饭菜票,想吃什么就能买什么。

  本来我们77级的学生都是一些经过“文化大革命”洗礼和上山下乡磨练、第一批通过高考步入大学殿堂的青年,对知识与理想的渴望是超乎想象的,对参与社会和表达自我的热情,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的青年群体中也是少有的,这次学生书法展览竟成了书法佼佼者展示才华、表现自我的一次絶佳机会。

  我还记得,宽敞明亮的大阅览室内,桌子被分隔摆放成大大小小的书案,在这些临时搭起的案几上,堆满了形形色色、五花八门的书法必需的毛毡、宣纸、笔墨、砚台及各种古香古色的笔架、镇纸、印章、印泥盒,俨然是一次大型的书法现场竞技赛。前来参赛者和观看者把临时展厅挤得水泄不通,每个案几周围都里三层外三层,分不清谁是书者,谁是观者,人声鼎沸,喝彩声此起彼伏。这场别开生面的书法展览,作品都当场书写,是骡子是马,都当众遛一遛,写好的作品当即挂在临时扯起来的绳子上。开场没多久,整个展厅四周书法作品高高低低、大大小小,有厚重、豪强而充满霸气的作品,也有隽秀、柔美而充满韵律的作品,琳琅满目,蔚为壮观。如果说只看单幅作品,那么的确有一些作品不尽人意,但在这种环境和气氛中,正是这些稚嫩而又率性的书法作品,展现出了这一代人的精神世界和时代风采。当然,在这种自由和理想、传统与现实、传承与创新的时刻,我也毫不犹豫地融入到这股热流之中,挥挥洒洒写了好几幅行草作品,真有开怀畅饮、不醉不归之感。

  说起对书法的喜爱,可以说是我天生的一种嗜好。从小我就对文字的线条有偏好,喜欢摆弄那些文字符号中的线条变化。刚刚启蒙学习汉字时,我就特别喜欢把字写得方正工整,一丝不苟,为此,我从很小就开始习柳。后来王羲之那种飘洒自如、充满韵律感的行草书法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能自由畅快地表达自己的心声正符合我的喜好。在早年那种书帖还并不太多的时候,我曾将仅能弄到手的郭沫若和毛泽东的书法手迹用硬笔描摹成一个个空心字,看着那些好似游龙走凤的空心字体,在我儿时的心灵中曾激起无限的羡慕和遐想。上中学后,我的字似乎也有人羡慕了,在同学中我会写字似乎得到公认。文革时期我也像书法家启功那样借抄大字报而使书法得到锻炼。后来,在农村,在工厂,每每搞宣传、出板报,办宣传栏,我的字总有亮相的地方。应该说,不管有没有家学渊源,兴趣和勤奋终究是最好的老师。

  上大学时我不假思索地就报考了中文系,其原因除我喜欢文、史、哲外,还有一个潜在的心理因素就是认为学中文就是舞文弄墨的,报考中文系恰好与我喜欢书法一致,似乎当上一个文人墨客将是一件非常惬意的事情。殊不知,大千世界,我当时本可以还有其他的选择,但我却只认定了这个理儿。当然,做成文人墨客否尚不可知,而我庆幸的是书法艺术却真正成为了我的终身伴侣。在大学期间,老圣人孔子的“日三省”一直为我的座右铭,办事忠心,为人诚信,学而时习。在孔圣人精神的沐浴下我愉快地度过了大学生活,与我的大学同学结下了理不清的情缘,而我则有意无意将这段情愫深深化入到我最喜欢的书法之中。记得临近大学毕业的时候,我与大学挚友刘海清一起为赠送书法作品给同窗四年的同学,我们自己办起了书法制作、装裱的小型作坊,实际上也就是在我们住的寝室里把桌子拼起来当成书写、装裱的案桌和工作台,每天先写作品,然后自己操刀裱、托、上墙、晾干。现在回想起来,在当时我们住的宿舍楼中间走廊的两面墙上密密麻麻贴满了我们写的书法作品,也可算是大学生活中一道不可多得的风景线。

  大学毕业以后,我有幸跻身于高等学府当上了一名中文系教师,然而书法依然是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专业计,我必须努力做好我从事的的大学教学与科研工作,但我仍将大量业余时间投在了书法上。书法是一门需要日日苦修的艺术,而我则常常会因情境所迫而不得不中断或停顿。我是这样一种人,干一行则爱一行,因为我在每干一件事时总是尽量拿出最大精力力图把事情做好,那么如果花了很多精力却又轻易将其丢弃岂不太可惜了。我把专业从文学引到比较文学,又从比较文学引到比较文艺学乃至原始文化学,我曾试图像尼采那样把人类的文明和历史都重新拷问一遍,只可惜我没有尼采的那种天赋和超人的能力,深感力不从心,无法如愿以偿。虽“为人谋”耗掉了不少精力和时光,但我对书法的情感却从未消减,而是与日俱增,我极力深入到中国书法艺术的历史土壤中去吸取更多的营养,我努力参加各类书法展览和书法协会、书画研究院等组织。2009年和2011年我的书法作品被收入当年的《中国当代书法绘画年鉴》,打开“中国书画信息网”的主页,在中国书画名人堂栏目点击进入,就能在英文字母y栏中看到鄙人的名字及相关习作。书法让我更深地触摸到中国历史文化的脉搏,感受到中国人心灵中对书法所寄予的民族情缘。当我游历在当代中国书坛之上时,我才深深感到书法已不单单是其自身,实际上它已融化在每一个中国人的血液之中,书法已成为中国人的符号,我们每个人都会情不自禁地感到自己是这种符号的一部分,甚至就是符号本身,书法就是我们每一个人。

  叶绪民自述:

  鄙人祖籍湖北鄂州,1950年生于武汉市武昌都府堤一栋庭院式的瓦房之中,算是一个老武汉人了。小学和中学都是在离家最近的学校就地入学。1966年赶上“文化大革命”,没能顺利升学,1968年年底就随革命大潮下到湖北荆门县插队落户。1970年回城到工厂当上了一名工人。

  在“工人阶级领导一切”的年代,我却一直想圆升学梦。1977年终于有瞭高考上大学的机会,我苦苦复习了一个月就参加了考试,竟奇迹般地让我迈进瞭高等学府。时代让我们这一代人经历了太多的人生颠簸,时代也回馈了我们最宝贵的东西。大学四年是我人生的重要转折点,毕业后我再也没当“领导阶级”了,而是开始了我30年的教师生涯。1982年毕业后来到中南民族大学,从此不得不随先师们走授业之路,从助教开始一步步挣扎前行,直至教授。

  其间在教学上主要是讲授外国文学和比较文学,有时间也做点学术探讨,主要是从事比较神话学方面的研究,曾出版了《原始文化与比较文学研究》、《比较文学理论与实践》等多部学术专著,主编了上十部有关文学、历史学方面的著作和《图腾崇拜与人类文化之初分》、《中国上古神话中神族谱系探源》等文化溯源方面的学术论文。至今已带了几十位文艺学研究生。曾担任湖北省比较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理事,中国少数民族比较文学学会秘书长、国际比较文学协会会员和英国剑桥大学世界传记中心研究员。在校内,先后曾担任过中南民族大学女书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南民族大学教务处副处长、科研处副处长和图书馆馆长等各种管理职务。

  30年光阴一晃而过,一个人一辈子做不了什么事,能做到无愧于心足矣。我是30岁出头才成家,夫人也在中南民大任教,因教授年龄所限还要再干两年才能退休。儿子学计算机软件专业,留美回国,也有了他自己的事业。有房有车,也算衣食无忧了。现在我每天坚持打乒乓球,练练书法,偶尔打打斯洛克台球,也算是对过去那种只知工作而不顾身体的不健康生活方式的一种修正吧!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