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几年的艰苦笔耕,陈源顺同志撰写的《霞山英烈志》一书,终于脱稿。
源顺同志来电嘱我作序,我诚惶诚恐,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序言久久难以落笔。
面对沉甸甸的书稿,我含泪拜读。59位霞山籍的革命烈士,仿佛是座巍峨的丰碑矗立在我面前,他们用滚烫的鲜血染红热土,他们用伟岸的身躯撑起蓝天,为新中国的建立写下悲壮的史诗。
我的家乡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岐岭镇下山(霞山)村,是被誉为“小井冈山”的闽西金丰大山著名的基点村。牛牯扑是下山的一个自然村,位于金丰大山最高峰“天子岽”腹地,毛泽东在此战斗生活了28天,它与共和国命运血脉相连,是《古田会议决议草案》的起草地,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乡亲们忠心护卫毛泽东,用鲜血和生命诠释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
大革命前,下山全村220多户,人口980人,经过历次革命斗争到新中国成立时仅存90余户480人。全村在册烈士59人(尚有8人未认定)。在那激情燃烧的岁月,下山村几乎全部青壮年都参加了革命,他们有的被敌人逮捕杀害;有的在战斗中牺牲;有的倒在长征路上。在腥风血雨的年代、枪林弹雨的烽烟战场,或在敌人的酷刑、枪口屠刀面前,下山人民都毫不畏惧,他们揩干了身上的血迹,埋好战友的遗体又继续战斗。英雄烈士们的精神值得歌颂,代代薪传。
《霞山英烈志》作者陈源顺同志,出生在金丰大山柑树下,成长在霞山村,工作起步在岐岭乡。曾任乡人民政府和区公所文书,1953年秋按照上级指示,执笔撰写《伟人毛泽东在牛牯扑》(见第22页注)以第十一区公所的名义逐级上报中央。1955年,源顺同志调进县直机关工作后,大部分时间在党政机关做文秘工作,经常担任老首长的随行秘书到基层采访。1959年4月与厦门大学学生合着《岐岭三十年》(苦难、辉煌)。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源顺同志在中共永定县委工交政治部任秘书时,曾亲聆张鼎丞、伍洪祥、魏金水、刘永生、罗炳钦、邱锦才等老革命家的教谕,他们都称赞下山人民英勇斗争的革命精神。源顺同志退休后念念不忘老首长的指示,提倡编辑《巍巍金丰山》(下山人民革命斗争史),将这些宝贵资料编入书内,从历史重要人物活动和英烈风范中,让人们得到启迪与激励。
2011年,源顺同志80岁时,应中共永定县委党史研究室的聘请,担任《县委史》编写组第一副主编。期间编辑出版《风雨历程》《红土丰碑》《中共永定县委大事记》(1926-2009)等书。还用4年时间编着出版35万字主线鲜明的《中国共产党永定历史》(二卷)。中共龙岩市委党史研究室将此书作为标样推广全市各区县,并受到省委党史研究室的表彰。已有67年党龄的源顺同志是非常值得后辈学习和尊敬的,今年90岁还浓墨精笔撰写《霞山英烈志》,歌颂烈士们的丰功伟绩,为薪火相传提供珍贵史料。
收入本书的第一位烈士陈兆祥同志,是永定早期的共产党员之一,是岐岭党组织的创建者,历任中共岐岭支部书记、中共金丰区委书记、中共永定县委书记、中共永定县委书记兼县赤卫总队政委。1928年6月他与陈笃卿同志一起率领岐岭农军参加金丰暴动,1929年6月主持建立岐岭乡苏维埃政府,实行土地改革。1929年毛泽东在牛牯扑居住期间,时任金丰区书记的陈兆样,又是牛牯扑人,怀着赤胆忠心,具体安排毛泽东的食宿事宜,更主要的任务是做好毛泽东的安全保卫工作。可惜这位年轻的县委领导人罹难于闽西苏区“肃社党”事件中……
“北有刘胡兰,南有陈康容”。陈康容同志是下山村人,出生于缅甸。1937年陈康容在厦门与中共厦门工委接上关系,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春受党组织的委派回家乡永定岐岭,任党支部宣传委员,公开身份是小学教员,以岐岭小学为阵地在校内外建立抗敌后援会,在金丰地区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抗日活动。1940年8月18日被国民党顽固派逮捕,顽军以荣华富贵劝降失败后,则施以酷刑,扬言3天内写出自首书就放她与家人团聚。陈康容面对死亡威胁,面无惧色,毅然以诗句回答敌人:“青春价无比,团聚何须提。为了伸正义,何惧剥重皮。”恼羞成怒的敌人,残忍地将她杀害。陈康容同志牺牲时,年仅25岁。陈康容烈士已列入全国《永远的丰碑289》书中,是一位忠勇为党的女英雄。
烈士们的英雄事迹,读之泪眼婆娑:59位烈士中有2对是夫妻,4对是父子、母子,5对是亲兄弟。母子同时就义,兄弟共处刑场,英雄被杀头示众,挖心钩肠。敌人残忍至极,令人义愤填膺。亲情、兄弟情、战友情融于斗争中,英雄是民族的脊梁,是时代的杰出代表,是人民利益的创造者和悍卫者。
烈士长眠埋忠骨,青松翠柏显忠魂!
岁月如梭,70多年过去——随着时光流逝,这些为新中国的建立,为今天幸福生活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们,大家还记得吗?
今天是昨天的继续,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庆幸的是《霞山英烈志》就要出版了,我很荣幸地为这本书作序。衷心感谢源顺同志付出的艰辛努力!
陈远台
2021年春于北京
(陈远台,任中国华电集团科学技术研究总院副院长)
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