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倾心家乡教育事业的江兆文

  香港永定籍企业家、永靖同乡会会长江兆文先生,近年来他的名字是日益在永定人民中广为传播了。他爱国爱乡,热心支助家乡经济建设和公益事业。尤其是连续捐资,使金丰中学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有力地促进了这所山村中学教育质量的提高,那事迹更为人们所称道。

  江兆文,1924年11月诞生在永定偏僻山区高头乡高南村“渐鸿楼”。父亲江举祥,是一位勤劳、敦厚的庄稼汉子,祖上世代以农为业。母亲卢开莲,也是一位吃苦耐劳的农家妇女。他们俩在栽稻种烟之余,还在家熏制牛皮。这是又脏又累的活计。但为了多赚点钱补贴家用,还是没日没夜地干。这样,家境总算勉强过得去。

  举祥虽然没有多少文化,却恪守老祖宗“养子过学堂”的训诫。兆文长到七八岁,举祥便送他上了小学。入学后,先生都夸他聪明勤奋。小学毕业,举祥又倾家中所有,送他进著名的厦门双十中学读书,希望他大有出息。可是当时,日本已占领厦门,双十中学内迁到平和小溪,借当地一所私立学校校舍上课,各项设施极为简陋,学生连开水都喝不上。兆文就因喝生水而染上了肠炎,学校又缺医少药,于是不得不中途辍学,回家治疗。兆文后来回忆这段经历,还深深惋惜没能在双十中学完成学业。

  病愈之后,转眼到了1940年春。兆文得到消息,厦门大同中学迁到离高头不太远的南靖山城。他忙跟父亲商量,征得同意,便又进了大同中学。不想学校经费拮据,师资流失,教学秩序很不正常,不过苟延残喘而已。兆文大失所望,勉强读了一学年,第二年(1941)春,就又跟高头、古竹、湖坑的几个学生一起,辗转到广东大埔中学继续读书。在那里,他比以前更加刻苦用功,不仅功课成绩优异,而且阅读了大量的课外书,为他日后从教从商打下了良好的知识基础。

  1943年春,他中学毕业了。历经苦难颠沛,他对勤劳善良的双亲,对跟双亲一样日夜辛劳挣扎的广大父老兄弟,更加同情、热爱了。他努力寻求改变他父母和广大父老兄弟苦难命运的方法。而这几年读书和思考的结果,使他深深感到,人的素质,可以决定个人、家庭乃至国家民族的命运,而素质又主要决定于教育。为了改善亲人和父老兄弟的命运,回想自己求学的艰辛,他立志回乡办教育,当教师。于是尽管待遇微薄,他还是在家乡南山村国民小学当起一名教书先生来,以至1946年,去香港探亲,亲戚要为他在香港找个差事,他还是割舍不断教书情缘,依旧回到南山国民小学一心一意当他的“孩子王”。

  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结束,但幷没有带给人民太平日子,国民党蒋介石又重新发动内战。解放战争开始了。永定国民党军政当局加紧对活动在全县各乡村的人民武装进行“清剿”,但人民武装却越“剿”越多越强大。1948年2月,中共永和埔靖县委负责人江岩组建了永和游击队,在金丰一带活动。江岩是高头南山村人。回高头开展工作,有时就住在渐鸿楼。楼里的两户人——举祥一家和江契山一家都是老接头户。有一回,江岩的脚负了伤,就住在渐鸿楼里治疗,兆文的母亲精心服侍他,还特地设法买牛奶来给他补养身体。兆文也就不时有机会接触江岩。在江岩的影响下,他提高了对社会对人生的认识。于是他也参加地下工作,支持江岩的活动。一次,江岩在村子后面的树林里开会,他为江岩送饭和放哨。1948年初,江岩决定让他以国民小学教师的身份去兼任“保长”,以便于掩护革命同志和革命斗争。

  1948年底,兆文又应邀赴香港探亲。留港期间,还到《星岛日报》社工作,先当校对,后当记者。第二年春天,不幸生了—场大病。病愈回乡,仍旧在南山国民小学任救,这时他常给香港《文汇报》写通讯。1949年6月,永定和平解放,7月国民党胡琏败兵窜扰永定,刘永生将军指挥的闽粤赣边纵队屡予痛击,兆文当即写稿报导,刊载在《文汇报》上。他被该报聘为驻闽粤赣边区特约记者。同年9月,永定县人民民主政府在湖雷成立,他随即采访首任县长江岩,报导了采访经过和县人民政府成立盛况。

  1950年春节期间,高头、古竹一些有识之士倡议在高头开办“金丰中学”,得到江岩的大力支持,一向钟情于教育的兆文自然也是发起人之一,幷立即投入筹建工作。现今仍保存在金丰中学的建校档案资料,其中便有许多关于江庆人(兆文原名)参加筹建工作的记载。

  金丰中学成立后一年,1951年5月,他应在香港的弟弟启文的请求,第三次到了香港。

  到香港后,兆文先仍回星岛日报社工作,后来亲戚林其茂请他跟弟弟启文一起协助经营“一心搪瓷厂”。林其茂是永定洪坑人,曾留学美国,获博士学位。兆文的到来使他得到有力的臂助,他非常高兴。可惜到了50年代中期,香港的搪瓷业受外国搪瓷产品的冲击,渐渐不景气,林其茂的搪瓷厂只好结束。

  1956年,兆文兄弟商议,决定由弟弟回家乡奉养年老的双亲,兆文则留在香港另谋发展。

  林其茂一时还没有决定经营方向,而原星岛日报社社长、同乡林蔼民,当兆文在星岛日报当校对时,就很赏识他那一丝不苟、勤劳认真的工作态度,这时,林蔼民自办《循环日报》、《正午报》,便请他担任管理人员,以至工务总管。这段时间,他跟香港社会各阶层有了广泛的接触,对香港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都瞭解得更为深刻。遇到产生了新鲜见解的时候,也写一些文章发表,深受读者欢迎。见到有好做的生意,他也干些“业余经营”,增加收入。做得比较多的是房产交易。慢慢地,他积累起了一批资金。

  1970年代,香港制衣业崛起,不久便成为世界最大的服装生产地之一。1972年,兆文不失时机地创办了“南康织布厂”,主要生产人们普遍喜爱的美式牛仔服装的布料。他管理企业,紧抓两项,一是产品质量精益求精,一是对工人精诚宽厚。南康织布厂工人工资比同行业其他工厂都高,加上兆文与职工联系密切,融洽无间,因而全厂同心同德,业务蒸蒸日上,产品不仅畅销香港,还远销美国、欧洲等地。接着他又办起了“美德廉制衣厂”和“康年浆染厂”。这样,他的企业便成为从原材料生产到成品制造和市场销售一体化经营的企业,效益大为增进。

  1980年代,新的科技革命浪潮在发达国家和地区一阵阵兴起,掌握高科技、采用新技术,成为经济竞争最重要的手段。兆文当机立断,及时更新了生产线和其他设施,生产能力大大提高,经营效益一再攀升。

  香港是著名的国际商业大都会。兆文靠他的聪明才智和艰辛拼搏,在竞争激烈的香港市场中,赢得了他事业发展的一席之地。

  兆文始终深情地注目家乡,心系家乡。

  1963年,他还是《循环日报》的一个职员,家乡有个乡亲写信告诉他,村里扫除文盲,办起了民校。3月14日,他立即回信说,得悉家乡情况,尤其是得知民校办得很出色,非常高兴。“以后如果认为我可以帮助的话,对文娱福利事业,我当会竭力支持。”1979年,大陆刚刚开始改革开放,他就作了他首次回乡探亲之行。其间,他瞭解到古竹、高头的茶农,由于自制茶叶的工艺简单粗糙,产品档次低,价钱少,收入微薄。1980年,他立即与人合作投资3.5万美元,以补偿贸易形式创办了“金山茶叶精制厂”。通过精制,高头茶叶提高了品位。他把它销售到香港、东南亚等地,价值大增,声名远播。高头茶风头俏了。古竹、高头农民种茶积极性大振,茶园面积大增,几乎家家户户都种了茶,成为古竹、高头农民的一项重要财源。

  1988年,兆文先生又与游尚群先生指令他俩合资的“香港国技开发公司”来永定考察林业生产资源,与县林化厂合作兴办了“三林化工有限公司”,总投资300万元,主要生产洗洁精、发型定型剂等日用化工产品。当时有人劝兆文,这种农林型的投资周期长、利润低,不合算。兆文先生斩钉截铁地说,能够帮助家乡经济发展,即使不赚钱,也值得!同年,他还赠送价值30万元的一套织布机器给永定县,由此办起了“永康织布厂”。1995年,他“再接再厉”投资800万元,购买了永定百丈漈水电站80%的股份,有力地支持了永定的电力建设。

  他的心不仅有家乡,还有整个祖国。他与友人合资,在杭州兴办了大型的藤器企业,又鼓励、支持他的儿子江全孚在山东等地投资房地产业,为当地的经济发展作出了宝贵贡献。

  兆文先生始终不忘情——应该说更钟情于家乡的教育事业。尤其是对曾参与创办的金丰中学,更是“一片痴情”。

  早在1954年,他到香港不久,便开始资助金丰中学了。当时,他的收入还很微薄。1984年以后,他或自己捐资,或在香港、澳门、台湾及海外积极筹募资金,连续为金丰中学建筑了教工宿舍楼、学生宿舍楼、礼堂、运动场、校门、校道、厨房、学生膳厅……还置办了许多教学和生活没备,如教学用缝纫机、课桌椅、膳厅饭桌等等。他个人捐资总额达200多万元。金丰中学的面貌因此焕然一新。他不仅重视学校的基础设施,更关心学校的教育质量。为了鼓励教师不断创造佳绩,特地设立“奖教基金”。最近几年来,每当得到金丰小学教学质量提高的喜讯,他都兴高采烈,立刻另外拿出一定的资金,奖励那些辛勤工作的教师,或让教师们在暑假期间到外地参观旅游,开阔眼界。

  1995年至1997年,他单单奖励教学成绩突出的教师就用了10万元。1996年暑假,还邀请五位教师到香港旅游。老师到港时,他正重病初愈,却坚持亲自到火车站迎接,又亲自安排好老师们的食宿和游览事宜,才回家去。他表示以后将定期邀请教师去香港游览。1997年暑假,他听老师们说,其他乡镇不少学生都慕名到金丰中学就读,他十分欣慰。由此谈到学生增加了,老师相应增多,教师的住房也就不够用了。校长提议把旧教师宿舍升高一层。兆文先生问,这样能解决问题吗?校长坦率告诉他还有困难,但增高一层只需约5万元,新建一座却要35万元。他毫不犹豫地说:“那就新建一座吧。现在立即动工!钱我来想办法。”

  兆文先生还为金丰中学的持续发展深谋远虑。持续发展需要大量源源资金作保证,为了增辟这源源资金之源,他在1997年11月,拿出150多万元买下下洋多水电站,将此后该站利润充作金丰中学和高南小学的一项常年收入。他为金丰中学设想得如此周全,这一片“痴情”,谁能不为之惊叹不为之深深敬佩?除金丰中学外,他资助过的学校还有闽西大学、长汀职业中专学校、永定一中、古竹中学、侨南中学、侨光中学等。他又曾捐30多万元,为出生地高南村的高南小学建了一座教学楼。“德莫大于为善,功莫高于育人。”这是他常说的话,也是他时刻实践着的人生信条。 

  1994年永定县人民政府聘任他为金丰中学名誉校长。到2007年,在短短十几年间,兆文先生单单为金丰中学就捐助了1400多万元。除捐资兴建了学校的基础设施外,还购置了大量教学设备,使金丰中学成为“省三级达标学校”。他还用100万元作为学生奖学助学基金,分别奖励考上名牌大学、本一、本二的学生5000元、3000元、2000元,对于农村贫困学生予以免费入学。他关心教师的生活,金丰中学教师奖励基金,使高中教师每月增加200元工资,初中教师每月增加100元工资,还让教师到港、澳、新、马、泰及国内旅游,春节送上慰问金,使教师安心在这山区中学任教。

  春风化雨,满园芬芳。兆文先生的无私奉献,使金丰中学教学质量不断提高。1994年以来,连续十余年中考成绩名列全县前茅,1999年复办普高后,高考成绩斐然:2004届上省专线328人,其中本科163人;2005届上省专线362人,其中本科190人;2006届上省专线490人,其中本科265人。学校先后获得“福建省第八届、第九届文明学校”“福建省先进教工之家”“福建省实施素质教育先进学校”“福建省绿色学校创建活动先进学校”等荣誉。目前,金丰中学向“省二级达标学校”迈进。

  兆文先生还热心于慈善事业和其他公益事业。

  日常生活中的善举,如为内地赴港乡亲排忧解难,对素昧平生的同胞扶危济困,都难以一一尽述。这里且略举近年来对永定家乡的一些慈善捐助,以见一斑。永定中医院建综合大楼资金不足,他闻讯马上慷慨捐出20万元给予帮助;甘棠楼发生火灾,立即寄给3000元表示慰问;看到报上报导永定有4位百岁老人,随即给每位老人寄上1000元表示庆贺,祝愿老人健康长寿……。最令人难以忘怀的是,1996年8月8日,永定发生历史罕见的特大洪灾,损失惨重,消息传出,他立即拨电话回乡询问受灾情况。灾情使他心急如焚,除马上捐出7万元赈灾外,不顾年高体弱,亲自到各处呼吁、劝募。他担任会长的香港永靖同乡会,在灾后十天里就筹集了33万元救灾款汇回永定灾区。此外,他投资的百丈漈水电站也受到洪灾袭击(损失近100万元),他当即另外筹出2万元来慰问电站职工。

  上文提到的香港永靖同乡会,也是兆文先生服务乡亲公益事业的一项令人钦敬的业绩。为了密切联系广大旅港同乡,集中大家的智慧和力量来为香港同乡谋取福利,以及为大陆故乡的建设作出更有成效的贡献,早在1983年,他就与游尚群先生等一起创立了香港永靖同乡会。由于他的崇高威望,出色的工作成绩和高尚的服务精神,从第一届到第四届,他连续被推选为理事长。1993年,他被选为第五届理事会会长。这年正值同乡会成立十年大庆,他筹备和主持了盛大的庆祝活动。永定、南靖两县都应邀派出代表团赴港参加庆典。这次活动,密切了两地与香港的交往,增进了相互瞭解,加深了乡亲情谊。1997年,兆文先生已73高龄,他本打算辞去同乡会领导职务,但大家仍一致推举他担任会长。此外,他还担任香港闽西同乡联合会第一副会长多年。

  兆文先生为家乡做了那么多好事,捐献了大量金钱,自奉却很俭约。到过他香港住地的人,简直不敢相信眼前所见竟是捐资时动辄数万的人所住的地方——十几平方米的房间内,一张床,一副普通的桌椅而已。装修是朴素到不能再朴素了,与平常人家毫无二致。他又非常谦逊,例如他牵头组织了诸多捐资项目,不但在联系、动员方面做了大量繁重的工作,而且或首捐巨资使之启动,或负责收尾竟克全功,而谈起来,却总是说,“这是大家出的力,大家的功劳”,从不提及自己所做的一切。

  2004年3月,福建省人民政府为颂扬港胞江兆文先生先生恋祖爱乡、投身公益、回馈社会的功德,在永定县金丰中学建造功德亭,设立功德碑,碑文载:“香港同胞江兆文先生,祖籍福建省龙岩市。情系桑梓,慷慨捐资,兴学育才。为了颂扬功德,激励学子奋发进取,特立此碑。”

  兆文先生有一个温馨幸福的家。一子九女,都各有所成。其中博士一人,硕士二人。

  2007年10月于永定凤城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