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ECFA与台湾民意浅析

  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签署后,胡锦涛总书记于2010年7月12日下午在北京会见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时强调,“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是一份为民谋利、互利双赢、影响深远的好协议。协议的签署标志着两岸经济合作进入新的阶段”。那么台湾民众怎么看待ECFA?民意取向中的台湾当局因素是什么?我们如何准确地把握未来台湾民意?本文试作浅析。

  一、两岸完成签署ECFA,其中台湾民意的理解、认可、支持是最重要的基础

  6月29日,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完成签署ECFA,之前和之后,台湾各民调机构公布了民意取向。总体看,台湾多数民众是支持两岸签署ECFA的。以下三个民调,包括反对两岸签署ECFA的民进党所做的民调,可供参考:

  1. 6月18日,ECFA签署之前十天,民进党公布民调显示,有66%的受访者支持签署ECFA。其中包括21%支持尽速签署,45%认为有完整配套后再签署。调查中也显示,有超过60%的民众不相信两岸签署ECFA后,台湾可以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签署自由贸易协定(FTA)。

  2. 7月6日,ECFA签署之后一周,国民党当局“行政院陆委会”委托民调中心,共调查一千多位20岁以上民众对ECFA的看法,有61%的民众满意ECFA协商成果,有79%支持两岸以制度化协商方式处理两岸的交流问题,有63%认为ECFA有助于与台湾其他国家或地区洽签FTA。

  3. 7月12日,ECFA签署之后不到两周,国民党当局“行政院研考会”民调显示,有47%的民众满意马英九的表现,45%不满意;有55%的民众支持马英九,32%不支持;有50%的民众对未来一年国民党施政有信心。
上述三份民调显示,无论是积极推动签署ECFA的国民党民调,或极力反对签署ECFA的民进党民调,都显示台湾多数民众对两岸签署ECFA持正面看法。签完ECFA后,马英九及执政团队的民意支持度也有所提升。当然,北部、都市区的民众赞成ECFA可能多些;南部、尤其农业区的民众赞成ECFA相对少些。尤其,与“多数”赞成、 

  “大多数”或“绝大多数”支持、满意,还有一定的距离。
不用怀疑,两岸经济交往与合作从点滴开始,走到今天有近万亿美元的贸昜和数百亿美元的投资,规模如此巨大,无疑台湾民意的支持是重要的基础。因为,两岸经济合作带来的“红利”,台湾民众获利,已经尝到甜头。这次台湾的“石斑鱼”列入ECFA早收清单,让屏东养殖业者“看到希望”,燃起“石斑鱼王国”的期盼,废弃的鱼池也再度抢手。台湾“石斑大王”龙佃海洋生物科技公司董事长戴昆财说,签ECFA后整个产业供应链都会受惠。仅仅一个项目的清单,就这么简单的一个例子,可见,民意是多么的重要。

  二、台湾民意决定两岸政策,但对解决错综复杂的两岸关系仍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

  过去二十多年,台湾民意迫使当局开放两岸政策有许多实例,以下举3个典型的例子给予佐证:

  ——1987年11月,蒋经国先生晚年开放老兵回大陆探亲,简单讲这一政策之所以出台,是当时执政的国民党当局作出了顺民意、合潮流,深得人心的正确决策所致。但更重要的是,当时国民党当局有着巨大的民意压力。据1987年8月台湾《自立晚报》报道的一份民调显示,民众认为前往大陆探亲“早就应该开放了”的比例达到64%。此一数据显示,当年数十万退踞台湾的国民党老兵的诉求,已成为一股强大的民意,无法阻挡。当然,如果当年蒋经国有压力,没行动,那今天两岸关系会是何种状况,不得而知。   

  ——2005年4月,连战先生毅然、决然地赴大陆展开“和平之旅”,实现自1945年8月28日重庆谈判国共巨人握手后的再次握手,这是国共两党作出顺应两岸和平发展主流民意的正确决策所致。同时,这与当时台湾民意的支持也是分不开的。连战行前国民党曾委托民调机构多次做民调显示,有近50%的台湾民众支持连战到大陆参访,其中年轻、高学历的受访者对连战此行持正面肯定态度的比例较年长、学历低的民众明显要高。当然,如果没有连战果断的行动,何来今天两岸关系翻天覆地的历史巨变。

  ——2008年12月,两岸“三通”历经30年之久后终于实现,这是在我自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告台湾同胞书》的强烈呼吁和台湾当局在强大的民意压力之下,最终作出顺应民意、符合台湾经济发展客观需求的正确决策所致。根据2008年12月“陆委会”公布的民调显示,有高达近90%的民众认为,应该有条件地开放两岸直接通航,创下历来调查最高纪录。但民意的压力只是其中重要因素之一,关键执政当局要以民为本,有所作为。

  从上述三个案例看,解决两岸之间的任何问题,没有民意做基础,是难以解决的。同时,单有民意,执政当局的决策与民意脱节,也办不成大事。如今,台湾民意是推动两岸和平发展的重要力量,两岸签署ECFA得到台湾多数民意的支持,有理由相信,未来的台湾民意,总体趋势会循序渐进地向着“认同中华民族、共谋振兴中华”的大方向发展。因为,以人为本,人民为大,民意不可违。

  但是,如今台湾的政治现实又告诫我们,对签署ECFA后台湾民意的走向,不应简单而过于乐观;解决错综复杂的两岸关系,仍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

  一是两岸签署ECFA后,台湾民众对国民党当局施政能力的质疑幷未改变。前面讲到7月12日国民党自己所作民调显示,仍有45%的民众不满意马英九表现,与47%满意相比在伯仲之间;仍有50%的民众对未来一年国民党施政没有信心,与50%有信心也在伯仲之间。国民党自己也没想到,两年前马英九的气势如日中天,幷获得760多万选民支持当选“总统”。如今国民党重新执政才两年多,马的民意支持度一路下跌。客观上讲,马上台即遇全球金融海啸,八八水灾,加上民进党火上加油,地下电台大肆负面报道。主观上看,马执政团队施政欠佳,党内权争激烈,朝野政党恶斗,民众眼里的国民党在“立院”的表现好像是在野党。年底的“五都”大战,国民党的选情几乎无人敢给予乐观评价。所以,以目前台湾的政治、经济状况和发展趋势看,两岸签署ECFA后岛内的不确定因素仍很多,ECFA还要等到2011年才实施,大多数民众对ECFA还需加深认识,国民党落实ECFA的效果还有待实践检验。

  二是两岸签署ECFA后,台湾民众对两岸关系和对岛内社会的不满情绪未改变。1987年两岸人员交往至今的23年里,虽有数以千万计人次的往来,相互的了解和彼此的理解有很大的增加,但必竟仍有约三分之二的台湾民众尚未踏上祖国大陆,这部分人对大陆不甚了解,甚至很陌生。更重要的是,由于历史的原因,台湾民众,尤其南部民众,悲情意识还蛮严重。台湾受荷兰人38年殖民统治、日本人50年殖民统治,以及50多年国民党所谓的“外来”政权统治,民众对130多年这些统治阶级的认识,可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更突出的现实是,生活在台湾的民众,贫富悬殊等社会矛盾不会因一个ECFA而减低;民众对社会的不满情绪不可能因一个ECFA而消失;台湾整体社会环境幷未因一个ECFA而发生根本变化。而两岸签署ECFA后,总有部分业界和民众受到冲击和影响。要使台湾民众真正得到ECFA的好处而支持ECFA,要通过落实ECFA使未来更多的台湾民众支持两岸经济更加紧密的合作,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和加倍的努力。

  三是两岸签署ECFA后,民进党仍会反对ECFA,但同时往中间路线调整极具欺骗性。马英九上台执政,国民党维护两岸和平,推动两岸交流,开放两岸直航和陆资入岛,允许大陆居民赴台观光,直至签署ECFA,受到多数台湾民众肯定,这是民进党不愿见到的。故判断,民进党对两岸签署ECFA后的策略与做法:一方面会继续与基本教义派保持联系,推动“公投”,反对ECFA,不能让马有政绩,藉监督两岸关系为名,操纵舆论攻击马“亲中卖台”,以巩固民进党的铁票。另一方面会继续带领民进党向中间靠拢,利用国民党的施政失误,扮演所谓“认真监督”当局的角色,诱导民众反对马执政团队,以争取中间选民选票。蔡英文知道,要实现2012年重新执政,现时拿掉“台独”党纲或修正“台湾前途决议文”,都属操之过急,适得其反;疯狂的“急独”必重蹈台海紧张,不可能得到中间及浅蓝选民支持。当然,两岸和平发展的主流民意,民进党不会完全熟视无睹,像民进党籍台南县长苏焕智、云林县长苏治芬到大陆推销农产品、观光业,民进党不会阻挡,也难以阻止。7月20日高雄县长杨秋兴也公开表态支持ECFA。因此,民进党的两面手法应予揭露,要让民众看清民进党反对ECFA的政治企图。

  三、两岸签署ECFA后,如何准确把握未来的台湾民意走向尤为重要

  两岸签署ECFA,从经济角度讲,重点不在于早收清单开放多少项目,不在于台湾可获多少大陆让利,不在于台湾有多少企业就有更多机会进入大陆市场,或更多外国企业愿意赴台投资。而在于ECFA是两岸经贸正常化开始运作的起点,对如今台湾的经济提升绝对是一个契机,对未来的台湾经济发展更具有重要意义。如从民意角度看,它的意义更加宽泛、更加深刻,它将有助于台湾民众加速消除对大陆的误解、加速正确认识大陆、加速凝聚中华民族的认同。因此,ECFA是潜在的加速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的“推进器”;是国共两党和两岸努力落实“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 的重要成果。但同时不应忘记,决定台湾民意走向的内因是在台湾。台湾社会现实是,民意左右政策,选票决定政权。两岸签署ECFA后,台湾当局大陆政策,总体上没有新的变化,马英九已经再三宣示,对两岸关系的定位是“不统、不独、不武”。非常清楚,在这一定位下,要改变现今绝大多数“维持现状”的台湾民意,要台湾当局短期内走到政治谈判桌上,要美国放弃长期“以台制华” 的战略,幷不简单,也不可能。当然,两岸应积极为破解政治难题创造条件而不懈努力,台湾当局如果人为的消极应付、拖延,实不可取。

  从大陆方面看,依个人浅见,未来台湾民意的工作:

  一是避免误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已成为台湾的主流民意,而且继续深入民心,不断巩固。但两岸关系发展至今日已进入“深水区”,政治上深层次、结构性的矛盾依然存在,成为影响两岸关系向纵深发展的重要障碍。这个障碍背后有着台湾内部复杂的政治因素,有着台湾复杂的民意因素,有着美国等复杂的外来因素。这三个方面的因素,最重要的是台湾复杂的民意因素。两岸任何难解难分的障碍,只要民意理解、认同、支持,就会迎刃而解。因此,切勿误判民意。

  二是防止急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所取得成果越来越丰厚,而且潜力巨大,无可限量。上海东亚研究所所长、著名台湾研究专家章念驰说:“难得的历史机遇”,“要爱惜,要呵护”。同样,两岸和平发展所产生的成果,也要珍惜、呵护。因此,我们切不能为今日无法解决的问题,而犯下急于求成的毛病,也不可因暂时不能解决两岸政治问题,就怀疑“和平发展”方针的正确性,更不该为最终解决问题而失去耐心和信心及努力。相信时代变了,基础变了,台湾民心变了,只是还需要时间。星云法师曾说过:“山不转路转,路不转人转,人不转念转”,一念之间,豁然开朗,水到渠成。

  三是切勿躁进。对台工作决策要符合实际,其中最重要的是要符合民意,决策如果贸然躁进,结果必然适得其反。国台办主任王毅在胡锦涛总书记“12.31”重要讲话周年座谈会上强调,共同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是两岸双方建立政治互信、加强对话合作的重要基础;“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是两岸双方实现良性互动、解决复杂问题的基本思路;先易后难、先经后政、循序渐进的做法是推进两岸协商不断向前迈进的有效途径。不难看出,坚持“九二共识”、共同“建立互信”、遵循“先经后政”的做法推进两岸和平发展,民意是最重要的基础。 总之,ECFA是民意所归,和平发展是人心所向。未来的两岸关系即使有曲折、反复,幷不可怕。只要能准确地把握真实的民意,只要是符合实际、深得民心的决策,都会得到台湾民众的支持。     
             
  (写于2010年8月3日)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