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是大陆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达成九二共识20周年。1992年10月,两会在香港举行会谈,双方达成九二共识。海协会的表述是:“海峡两岸都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努力谋求国家统一。但在海峡两岸事务性商谈中,不涉及一个中国的政治涵义。”海基会的表述是:“在海峡两岸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的过程中,虽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但对于一个中国的涵义,认知各有不同。”即“一中各表”。九二共识对两岸关系有何重大影响?九二共识更深层次的内涵是什么?九二共识与未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乃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何关联?笔者试作解析。
一、九二共识是国共两党大智慧、大战略的结晶
1949年国民党迁台后,两岸关系有30多年处于相互隔绝、互不往来的状况,当时也没有可开启接触交往的时空与条件。30年后的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同日解放军停止炮击金门,其对台湾的影响巨大。尽管当时台湾仍处于戒严期,但台湾民众还是透过各种管道,了解到大陆正释放出富有善意、诚意的希望缓和两岸关系的资讯。1987年蒋经国在台湾民意的强烈推动下,开放老兵赴大陆探亲,紧接着台商开始赴大陆投资寻求发展,之后两岸各个领域的交流逐渐展开,一发而不可收。此时,两岸民间涌动的巨大推力,人民的力量已无法阻挡,台湾民众从心底里急需要改变长期“紧张、扭曲”不正常的两岸关系。
从1987年至1992年的五年里,两岸民间经贸、人员交往已有一定的基础,随之衍生出的各种问题也浮上台面,两岸当局为此摸索如何创造条件,更加方便两岸民间的交往正常开展,幷为此作出不少努力,出台了相关政策。但由于两岸严重的政治对立,双方缺乏互信,官方没有任何实质性接触,更谈不上协商如何解决民间交往中的实际问题,使得交流停留在刚起步阶段,规模不大,障碍不少。不过有一点值得肯定,此时国共两党都“以人为本”,希望启动两岸关系向好的方向发展,故1990年11月台湾方面成立了“海峡交流基金会”,1991年12月大陆方面成立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作为两岸官方无法直接协商谈判的白手套,目的以两会为平台,打开僵局,展开协商,推动交流,解决两岸民间交往交流中遇到的困难。这段时间里,国民党坚持“一个中国,反对台独”的立场,显示出国民党理智的原则性、爱国的民族性。同样,这段时间里中国共产党从国家、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努力发展经济,维护主权领土完整。因此,国共两党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立场是基本一致的。
但是,由于国共两党在一个中国的政治内涵上长期存在的严重分歧,根深蒂固,错综复杂,难以解决,双方对代表中国主权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或是“中华民国”,各自定位,没有交集,尖锐争锋。这样的分歧,使得两岸关系不可能走得顺畅,两岸经贸、文化等各种交流常受到这一政治因素的严重制约。即便有两会接触,也仅限于民间性、事务性、经济性范围,只要一碰触政治问题就会“搁浅”。在这种情形之下,两会于1992年赴香港进行协商,双方最终达成了“海峡两岸都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努力谋求国家统一。但在海峡两岸事务性商谈中,不涉及一个中国的政治涵义”的九二共识,这个共识的最关键点,是把“一个中国原则”与“一个中国内涵”分开处理,先就“原则”取得共识,暂时搁置“内涵”分歧。双方的本意是,从两岸现实和大局出发,立足当前“抓机会”,求同存异“向前看”,可谓创造性模糊。这段历史充分说明:1992年10月在香港举行会谈达致的九二共识,是国共两党运用中国人的大智慧、大战略的结晶,它顺应了历史向前发展的滚滚潮流,符合两岸关系发展的客观规律,得到广大台湾民众的肯定与支持,这就是九二共识产生的历史背景与现实。九二共识是稳定台海大局的“定海神针”
自从有了九二共识,两岸关系一路走来基本稳定、趋于和缓,而且取得多个积极而重要的进展。仅从两岸高层领导接触交往看,其中影响最大、引起世界关注的要数:
(1)1993年4月汪辜会谈。会谈地点虽然选择在新加坡,议题局限于民间性、事务性、经济性、功能性。但那次会谈,毕竟是国共两党隔绝了48年后首次派出代表的高级别会谈,其重要性和深远的意义在于,汪道涵与辜振甫会谈为两岸高层领导人的首次公开接触,打开了一条充满希望的通道,给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带来一个令人振奋的积极信号,显现九二共识发挥的“神力”多么关键和重要。
(2)1998年10月汪辜会晤。时间相隔5年,辜先生与汪先生又在上海会晤。值得回味的是,会晤的地点安排坐落在上海外滩著名的和平饭店的和平厅。这次两老见面已无需到外国,而且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江泽民在北京亲切会见了辜先生,两岸关系融洽、良好的气氛一下子上升许多,两会沟通管道随之顺畅许多。原因也是,双方坚持九二共识立场一致,共同维护两岸和平发展大局的意愿一致。
(3)2005年4月胡连会晤。时间进入2005年,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跨过海峡赴北京访问,当中共总书记胡锦涛与连战主席的手紧紧握住时,两岸关系出现了历史性转折,世界各国的主要媒体都聚焦这历史性的一刻。这一重大事件,其重要政治基础仍是双方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分裂。到了国民党马英九上台,两党在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分裂的基础上,两岸关系有了快速、全面发展。这段历史脉络清晰表明,只有坚持九二共识,才能稳定两岸大局。
当然,自达成九二共识后两岸关系也幷非完全一帆风顺,曾几经反复。1996年李登辉自认为已坐稳“位子”,开始暴露其“台独”本质,赴美宣扬“两个中国”;1999年7月李公然提出“两国论”,使得原本被看好的两岸关系急转直下。另一个严重破坏两岸关系的就是民进党2000年执政后,以陈水扁为首的少数极端“台独”分裂势力,明知不可为,却硬要挑战一个中国原则,抛出所谓“一边一国”论。最终,台湾民众用手中选票终结了民进党8年的执政权。如今,以蔡英文为代表的民进党,怀疑、否定、不接受两岸达成的九二共识,从根本上讲,一是民进党“台独”本质末变;二是顾忌“台独”基本盘铁票流失。
其实,更危险的是否定九二共识将严重冲击两岸和平发展。2011年7月29日国务院台办主任王毅在美国指出:否定九二共识,会产生三个“难以想象”,即难以想象两会如何继续协商解决问题;难以想象两岸如何建立互信良性互动;难以想象两岸如何为深化合作提供良好气氛。现在岛内有一部分人认为,民进党是否承认、接受九二共识已不重要,九二共识是大多数台湾民众的公约数才是最重要的。此话有一些道理,民意为天,人民为大,大多数台湾民众知道,否认、拒绝接受九二共识,只是民进党为反对而反对的藉口;大多数台湾民众不会认同、也不希望两岸关系重走老路、重蹈紧绷、僵持的覆辙。但是,作为未放弃“台独”党纲的民进党,如果不承认九二共识,将可能是两岸关系逆转的最重要因素。
台湾民众对九二共识可能幷无太深刻的了解,要一般民众回答九二共识所包含的深刻内涵是什么,的确有困难。但九二共识给台湾人民带来的红利是有目共睹的,有些更是直接受惠的。简单讲,一是民进党主政时期,疯狂冲撞一个中国原则,两岸关系几乎走到战争边缘。有了九二共识,两岸关系改善,人民生活更有安全感。二是过去20多年台商在大陆做生意,往来要绕道香港,或第三地,耗时、费力。有了九二共识,两岸现实直航,台商往返两岸不再受劳顿之苦。三是台湾旅游业接待多年徘徊在3、4百万人左右,旅游产业发展遭遇瓶颈,无法拓展。有了九二共识,开放大陆游客赴台,国外游客也随之攀升。四是台湾属外向型经济,面临全球经济“一体化”激烈竞争。有了九二共识,两岸签订《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定》(ECFA)等16项协定,经济交往领域更宽,经济获利更佳,两岸过去无法想像的期望,正逐渐得以实现。
对大陆人民来讲,九二共识确立的一个中国原则,幷不陌生。中国只有一个,中国是祖国、是母亲,这没问题,也很正常。从台湾民众来讲,九二共识达成的一个中国原则,可能尚未普及。有段时间,台湾民调喜欢提问“你是哪里人”?出生在台湾,生活在台湾,回答当然是台湾人。有人认为这不正常。其实,对一般民众来讲,不在一定的政治场合、不考虑面对的是政治提问,是不会答出含有政治意涵答案的。台湾民众回答自己是台湾人,我们不能简单地把他划为支持“台独”,更不能把他定性为“台独”分子。生长、生活在台湾的同胞,与大陆同胞语言相同、文化相通、血脉相连,怎么能改变根是中国呢?著名学者章念驰认为:两岸认同下降的问题,是一个反映过去的情况的民调。而两岸有了九二共识这一共同政治基础后,新的民意正在产生的过程当中,新的认同也在产生的过程当中。
毫无疑问,事实足以证明是九二共识给两岸关系带来了和平发展的曙光,是九二共识给台湾人民带来了实际的红利。这些事实,是老百姓看到、听到,甚至是直接的受惠者,它已成为台湾人民心目中无法撼动、无法抹去的共识,台湾任何政党、政客,无力、也无法改变这一铁的事实。两岸经济上的三通(通商、通邮、通航)已经实现,更深处的三通(文化、情感、心灵相通)正在进化。因此,无论你、我、他,无论是北京人、上海人、台湾人,或哪个省份人,都不会改变龙的传人的本色。中国人血脉相连,难以割断。
二、九二共识需要巩固更需要发展
九二共识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重要基石。两岸高层接触已不存在障碍,两会协商已建立制度化,两岸和平发展带来的红利已经获得绝大多数台湾民众的肯定。但未来的路还很长,要做的事还很多。笔者认为:
一要巩固九二共识。国民党重新执政近四年来,其大陆政策以九二共识为基础,使得两岸和平发展比较顺利,应该讲,所取得的重要成果来之不易,要热心呵护、倍加珍惜。但目前的两岸关系还较脆弱,和平发展期尚处于初级阶段;九二共识还没有成为台湾各政党的共识;民进党为达到选举目的不仅拒绝,还要诋毁;离成为台湾民众的共识也有不小的距离。如何解决这些问题,除了从政策宣导、认识理解上,厘淸九二共识的真正意涵外,根本的解决办法和途径是,在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实践中,不断凝聚和扩大九二共识;不断加强和巩固九二共识。在这个进程中,要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中的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成果,更加惠及台湾人民,尤其是南部基层普通百姓,从而使得九二共识更加深入人心。当然,在这个进程中,要努力避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少走或基本不走弯路。如果九二共识不存在了,后果必然是两岸关系陷入不确定性,甚至停摆。
二要发展九二共识。国共两党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立场一致,坚定不移。但对一个中国政治涵义的严重分歧依然存在。现时大陆坚持“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的16字方针,台湾坚持“正视现实,开创未来,搁置争议,追求双赢”16字主张,双方共通之处都把“先易后难、先经后政、循序渐进”作为推进两岸和平发展的重要思路,完全切合实际。然而,历史总要向前走,不应停留,更不应倒退。现时双方坚持九二共识,应视为“两岸和平发展期”的一个阶段性共识,长远看,应该不断深化、发展。因此,我们应该用积极的姿态和实际行动,以九二共识为共同政治基础,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更应该有足够的信心和决心,通过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拓展两岸经贸、文化、人员交流,特别是两岸人民心灵的沟通,促使九二共识产生新的飞跃。到那个时候,两岸最终在一个中国的政治涵义上达成共识。到时,振兴中华,就不再是中国人的口号;民族复兴,就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复兴。
总之,九二共识对两岸关系发展举足轻重。笔者曾在《中国评论》1999年7月第19期上撰文写道,推动两岸政治关系的新发展,最有效的办法是积极地“促”,而不是消极地“等”。无论当前是坚持九二共识,还是未来发展九二共识,都需要两岸共同努力,这是两岸人民的共同使命和责任所在,也是两岸人民共同的期待和民族复兴的关键所在。
(原载香港《中国评论》月刊2012年1月号)
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