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初级阶段”之探究

  现今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最基本特征为,两岸关系“不稳定、不确定”。主要源于“台独”分裂势力依然存在,不正常的台湾“本土意识、主体意识”逐渐上升,幷逐渐扭曲为“分离意识”。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初级阶段”是“和平统一”的必然阶段,无法跳过,无法绕开,符合事物发展螺旋式上升的运动规律。“初级阶段”主要矛盾是“中华民国”定位问题,始终没有上桌谈判,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

  两岸结构性、深层次的历史原因和现实民意及外部因素,决定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初级阶段”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要认清长周期“初级阶段”的现实,研究如何适应幷寻找新的发展“动力”和新的“增长极”。

  两岸关系渐进式地步入和平发展时期,从“对抗、对立”,走向“交流、交往”,已经有60多年。大陆冷静、客观地分析、总结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艰难曲折的历程,在中共十七大政治报告中首次提出,“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这一重要论述;中共十八大政治报告进一步强调,“全面贯彻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重要思想,巩固和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基础,为和平统一创造更充分的条件”。如今的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到底如何定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周期”有多长?本文试作探究。

  一、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初级阶段”基本内涵

  依笔者观察,现今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还相当脆弱,最基本的特征是“不稳定、不确定”,520后民进党执政,可能更加严重,未来还可能趋向常态。因此,可以判断现今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表现为如下三基本内涵:

  一是历史遗留问题根深蒂固。两岸过往“老死不相往来”,及互称“共匪与蒋匪”、长期隔绝的历史,已经一去不复返。两岸人员、经贸、文化等交流交往,成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大格局、大趋势,已经涵盖多个领域幷逐步向深度融合。但是很遗憾,国民党执政,历史遗留的两岸深层次问题连碰都没碰;现今的交流交往仍因诸多人为的障碍也受到干扰。虽然2300万台湾人民,每年有数百万到大陆,但是有些是重复或经常往来,却有三分之二没有机会到大陆。大多数台湾民众隔海看大陆,对大陆基本上还是陌生的。已经来大陆参与交流交往的,也幷不都认为两岸是“一家人”的交往。甚至有不少台湾民众认为,“两岸是有些联系的两个国家”。

  二是两岸“敌对状态”没有结束。两岸当局即国共之间以“九二共识”为共同政治基础,突破障碍,共同努力,实现了最高领导人历史性的“习马会”;两岸官方授权的海协会、海基会接触管道,早已建立20多年幷展开协商谈判;国台办、陆委会沟通平台及热线,也于2015年底正式贯通。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作为两岸共同政治基础,应该讲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两岸迄今没能上桌谈判“结束敌对状态”,也没有签署“两岸和平协议”。两岸政治互信严重不足,“深水区”结构性重大政治分歧仍然是无解。民进党执政,两岸政治问题可能更加复杂,解决问题的困难度将会更大。

  三是两岸交往已有成果难保持续。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所签署的20多项协议,大部分已经落实或正在落实;两岸交流交往所取得的重要成果,正在逐步融化为“血浓于水”的亲情;所形成的大交流、大发展、大格局,正在逐渐深入人心。但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初级阶段”道路曲折,时有反复,尤其是台湾“本土意识、主体意识”,正逐渐被扭曲提升为“分离意识”,不得不令人担忧。而且,台湾政党轮替趋向常态化,民进党执政,过往两岸和平发展所取得的进步,幷不保证能够持续下去;过往两岸官方已经建立的沟通管道,幷不保证能够继续存在;过往建立起来的两岸同胞之情,如果再次被政党蓄意操纵,恐难巩固深化。

  二、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初级阶段”主要成因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初级阶段”的时间幷不长,之前还因李登辉、陈水扁冲撞“一中”原则,推行“两国论”和“一边一国”,台海局势弩张剑拔,濒临战争边缘。依笔者分析,界定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为“初级阶段”的主要因素有:

  一是历史因素。“和平发展”是两岸主流民意,支撑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最重要的是,两岸民众心中深藏着的“中华民族”之根。但是,台湾3.6万平方公里土地,曾被荷兰、日本殖民统治88年,加上两岸分离60多年,共长达150年以上。历史的伤痕造成台湾民众心里与大陆的“疏离感”,根深蒂固。而国共内战延续的两岸敌对,迄今没有完全结束“敌对状况”。由此不难看出,台湾民众的“中国记忆”,不仅受到外国侵占和殖民统治所形成的历史断层,迄今还没有完全弥合。而且长期受西方教化与“反共、反中”混合教育所留下的负面痕迹,迄今也没有完全除尽,这就是造成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的历史原因。

  二是现实民意。“和平发展”是两岸主流民意,没有一个台湾百姓希望重蹈历史,兵戎相见,血流成河。但是,现今台湾民众对“中国”的认同,出现传统与现代的“撞击”,认同“台湾”多,认同“中国”少,年轻人更加少。从台湾民众诉求变化中也可以看到,蒋介石、蒋经国年代民众“争民主、要自由、反独裁”;李登辉、陈水扁年代民众“要求当家作主,出头天”;马英九主政以来,“台湾主体意识”随着两岸交流交往不断上升;自感在国际社会的“孤独”与被孤立的“新悲情”,也随着大陆快速发展和强大而上升。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初级阶段”中,大多数民众认同“维持现状”幷支持“台湾前途由2300万台湾人决定”。

  三是岛内政局。“和平发展”是两岸主流民意,台湾不论哪个政党执政,都要面对现实,选票不会投给可能冲击两岸和平发展、影响台海稳定的政党或候选人。今年“立法院”首次开议,重返执政的民进党不得不放弃“两国论”版本的“两岸协议监督条例草案”;蔡英文不得不叫停、制止个别“绿委”打着“民主”旗号提案废除“国父”孙中山遗像;蔡不得不表态否认李登辉“钓鱼台列屿不归属台湾”之说。但是,原本属于岛内的政治议题,已深刻、明显地影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尤其,政党操纵两岸议题,成为台湾选举特殊的政治现象。国民党坚持“不统、不独、不武”维持现状的“三不”政策,原因之一是怕被“抹红”丢选票;民进党死守“台独党纲”固住深绿,“维持现状”争取中间。蓝、绿都被铁票所“绑架”。未来岛内政党政治斗争,拿两岸议题连接的状况不改变,也不可能改变,将会长期影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初级阶段”进程。

  四是外来因素。台湾问题受外来因素的影响,随着大陆强军实力提升、经济后盾增强,而变得越来越小,世界上任何一国,都不敢小视中国而轻举妄动。因为大陆今非昔比,对涉及敏感的“国家主权”这一核心利益,决不会妥协,也绝不允许“法理台独”,否则必定“地动山摇”。但是,解决台湾问题仍受到外在因素的牵制。不用怀疑,美、日即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最终迈向统一的主要障碍。问题不仅仅如此,无论是国民党执政、还是民进党执政,都以美国马首是瞻,寻求武力保台,幻想“挟美拒统”。民进党执政,不排除比国民党更加倾向依靠美、日。当前,最值得警惕的是慎防民进党迎合、配合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和日本“新安保法案”搞小动作,这也是未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初级阶段”,相当复杂艰困的问题。

  三、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初级阶段”主要矛盾

  正确认识现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所处的历史阶段,准确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初级阶段”中的主要矛盾,正视它、研究它,而不是忽视它、回避它,才是解决问题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

  一是“中华民国”问题。毫无疑问,从20世纪九十年代起,两岸当局交手至今,极为复杂敏感的“中华民国”政治定位问题,始终没有正式摆上桌谈判,双方都认为是一块相当难啃的“硬骨头”。“九二共识”,求同存异,只是暂时搁置、回避了“一中”政治内涵。两岸事务性、经济性、功能性等一切谈判和所签协定,都避开“中华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敏感的问题。但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初级阶段”中的诸多问题,皆因“中华民国”定位未解,步履维艰。而且,“中华民国”已是岛内民众最大公约数,蓝、绿政党对此“政治解读”也逐渐靠拢。“中华民国”问题,已成为制约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最大“政治瓶颈”。这一主要矛盾,一天不破题、解决,其它问题都会受到影响。

  二是台湾“国际空间”。两岸关系发展这么多年,世界各国奉行一个中国原则的大格局,始终没有改变。李登辉、陈水扁执政20年,推动台湾拓展“国际空间”,“公投入联”,试图在国际上唱响“中华民国”,搞“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结果当然是失败的。但是,“国际空间”与“中华民国”相关联,一名普通的台湾学生,或者一名年轻的台湾艺人,在国际场合举起“中华民国”的旗子,却会引发轩然大波,甚至影响到台湾的民意及政治选票。“国际空间”对台湾当局来讲,是想着政治上得分,以谋求“台湾问题国际化”;对台湾民众而言,应该是希望求得身份上的“认同”,或称之为“尊严”。如此矛盾,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初级阶段”,的确很难解决,而且困难度还在不断加深。

  三是大陆“导弹对台湾”。中国广袤的960多万平方公里大地,面对国际及周边严峻的形势,拥有导弹(台湾称“飞弹”)、部署导弹;捍卫主权、保卫领土;理直气壮、理所当然。当然,包括部署导弹针对“台独”,防止国土分裂,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有什么好奇怪。但是,台湾蓝、绿政客借题发挥,操纵“导弹”话题,每逢选举更是大肆宣染,使得台湾民众对大陆部署导弹的认识,被严重扭曲,误认为大陆导弹对着台湾,就是想用武力“威胁、吞幷”台湾。近日甚至有个别不知“天高地厚”的民意代表,拿大陆在南海部署导弹做“文章”,还口喊“台独”,鼓噪民意与大陆对抗。殊不知,难道中国不需要导弹,不需要强军,让历史悲剧重蹈,任外人宰割、欺凌,任“台独”势力分裂中国?如此矛盾,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初级阶段”,需要艰难地去化解。

  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初级阶段”重要基础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初级阶段”,是两岸“和平统一”的必然阶段,无法跳过,无法绕开,也符合事物发展螺旋式上升的运动规律。目前看,“初级阶段”作为一个“过渡期”,可审慎乐观,不必过于悲观。但离不开三个重要基础,从而方可稳定台海大局,为迈向未来的两岸“和平统一”创造条件:

  一是政治基础。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初级阶段”,双方以“九二共识”为共同政治基础,认同“两岸同属一中”,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发挥着积极而重要的作用,迄今仍然不可动摇,否则会“地动山摇”。但“九二共识”毕竟是“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幷没有解决上述“三个”主要矛盾。台湾多数民众对“九二共识”认识不清,或者是根本没有认识到其重要性。况且民进党执政,对“九二共识”仍持拒绝、回避的态度。尤其是,蓝、绿政党对“中华民国”定位这一核心问题与大陆有严重分歧(岛内政党本身对“中华民国”定位有区别、有趋同)。但如何冲破阻力与障碍,适应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状态、新变局,研拟推出能让大多数台湾民众认同与支持的新版“九二共识”,让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初级阶段”进入“中级阶段”,或“中程阶段”,最终进入商谈“和平统一”阶段,这才是解决核心问题的关键。因此,“九二共识”需要“巩固”,更需要“发展”。如同两岸关系需要“和平”,更需要“统一”一样。

  二是经济基础。两岸经济融合,连结海峡两岸,促进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从台商投资大陆第一天算起,累计台资项目逾9万家,金额达600亿美元。但台湾投资占大陆吸引外资比例仅5%左右,幷不算过高。两岸贸易总额累计达2万亿美元,依存度约40%。但台湾与美、日等国家贸易占台湾对外贸易总额60%以上,台湾对外经济幷未都把“鸡蛋放到一个篮子”里面。事实上,大陆庞大市场、优惠政策给了台湾,投资方面,解决了岛内台企劳动密集型的困境;贸易方面,仅去年台湾顺差就赚大陆钱700多亿美元。但是,两岸经济交往与合作衍生出来的幷不等于全然正面,其中融合中有些带来了相反的结果。比如“反服贸”的“318太阳花学运”,要找主要原因应该是,台湾经济低迷,物价高涨,失业率上升,贫富差距拉大。可是年轻人却把不满国民党执政的情绪,发泄到有利于台湾经济发展的两岸议题上。比如一些赴大陆投资失败的台商,不找自身原因,片面地把责任推卸到大陆“缺乏法治,官员腐败”上;再比如两岸经济越融合、依存度越高,别有用心的政客鼓噪台湾会被大陆“掏空、统战、吞幷”,等等。这些都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初级阶段”,需要纠正、克服的重要难题。

  三是社会基础。台湾社会长期形成的具有“本土”特色的政治运作方式,是在蓝、绿政党恶斗,尤其作为反对党时恶意歪曲、攻击及民粹当道的氛围下形成的。而社会上往往理性的思维,敌不过政党为权力之争煽动民粹,加上一些不负责任的媒体操作和舆论导向,及意识形态至上,从而造成族群高度的分裂,形成所谓的蓝、绿两大阵容,也冲击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正能量”的传播。因此,从根本上讲,改变台湾社会舆论和民粹氛围,使之回归理性,主要靠台湾自身努力。目前,台湾多数民众已厌恶社会的撕裂和政党的蓝、绿之分,希望社会融合与稳定,希望政党关心经济和民生,这是好现象。而大陆要做的是,强化两岸“心灵契合”,构建两岸“命运共同体”。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初级阶段”,最重要的应该是加强两岸人民“心灵契合”。心灵相通了,“认同”问题会逐步解决,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才能向前飞跃,才能从“量变”迈进正向的“质变”。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初级阶段”各领域民间交往,切不可取“短期功利,利益至上”。

  总而言之,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本身是两岸和平统一的“初级阶段”,这个阶段已经取得重要成果和成功的经验,但距离我们“和平统一”的目标,还有相当远的路程。因为,两岸结构性、深层次的历史原因和现实主流民意及美、日外部因素,决定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初级阶段”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2015年3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出席全国政协民革、台盟、台联委员时指出,“从根本上说,决定两岸关系走向的关键因素是祖国大陆发展进步”。邓小平先生曾指出,“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习、邓都不约而同地洞察到,解决国家统一问题的“关键”所在。我们要一切从实际出发,认清无法超越的这个进入长周期“初级阶段”的现实,研究如何适应幷突破这个“初级阶段”,努力寻找“初级阶段”新的“发展动力”和新的“增长极”。笔者认为,未来两岸当局首先需要把握好“初级阶段”的大方向,共同担负起历史的责任,巩固与发展两岸共同的政治基础,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进程。同时,两岸智库、学者可以先就存在的“主要矛盾”进行探索,尽早为当局决策提供解决之道。

  (原载香港《中国评论》月刋2016年5月号)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