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11日,港英时期的“末代港督”彭定康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称“香港现在唯一缺乏的就是选举自己政府的权利,这种权利迟早会有”,“想要阻挡这种趋势将是白费力气”,这是近几个月来美英等国的涉港事务官员又一次谈及香港当前的政制改革问题。有港媒称彭定康“贼心未死”,其实更准确的说法似应是“外部势力干涉香港事务之心不死”。
一、为什么干涉?
从美英等外部势力的角度来说,是利益所在。单就经济或商业利益而言,目前,美国大约有1400家公司驻港,主要经营贸易、银行、金融等业务,英国有1000家,其中有许多公司的地区分部设在香港。如是可以理解美英等国对香港事务的“关注”与“兴趣”,毕竟,他们需要判定香港的未来发展对其经济利益的影响。但这种“关心”与“兴趣”一旦逾越了本分,变成了怀有某种政治目的,如为支持民主而试图对他国国内事务施加影响,那就违背了国际交往的准则,变成需要扺制与反对的“干涉别国内政”了。恰如外交部驻港特派员公署发言人在13日的表态中所强调的,“坚决反对外国人士就香港政制发展说三道四、指手画脚”。
从香港自身角度来说,虽然特区政府还没有就2017年行政长官的普选问题正式开始谘询,但社会上有关政制发展的讨论已经很“热”。香港内部对如何进行普选,参选人应具备什么条件等诸多问题存在争议,这本身就为某些别有用心的外部势力“浑水摸鱼”提供了“机会”。
众所周知,香港2017年的政改将是香港政制发展史上的重要一步,方案若通过或将改写香港政治生态,重新划分利益格局。在这样的关键时刻,各种力量都竞相发声,美英等外部势力自不甘“落后”。于是,就有了美国驻港总领事夏千福、英国外交国务大臣施维尔等谈论香港政改的官方声音,在遭到批驳后,半官方或民间的声音开始登台,彭定康作为香港的前总督,第一个被拉出来“接受媒体访问”似“合情合理”。可以预计,在今后一年多的时间里,在香港完全走完政改“五部曲”之前,再有美英等国的学者、商人或国际机构等就香港政改问题“说三道四”亦“不足为奇”。
二、如何应对干涉?
“打地鼠”式的批驳是需要的,但若要真正做到“防范和遏制外部势力干预香港事务”需要更开阔的思路和更具战略性的眼光,无论是从心理上还是从机制上都要做更多的准备。
心理上,最重要的是不害怕。这里的不害怕(外部势力的干涉)更多的是一种心胸与气度,从容、淡定,有自信。这种自信是建立在对香港独特的历史及现实情况的瞭解之上的,一方面,香港是一个多元社会,利益混杂,“一国两制”的实施还有待在实践中进一步发展、丰富,这样的香港必然是中国一个容易“生事”和“被拿来说事”的地方,我们不应一激就怒,一点就着;另一方面,香港絶大多数的市民是爱国爱港的,是希望香港繁荣稳定,祖国强大民族复兴的,在坚信港人“有智慧、有能力、有办法把特区管理好、建设好”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把这种“信念”传递给每一位香港人,切实帮助港人树立起“当家作主”、“自己的事自己解决”的心态,从根本上消除部分港人对外部势力的介入“无所谓”、“不反感”甚至持欢迎态度的土壤,真正做到“人心回归”。
体制机制上,刚刚结束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以更有效地维护我国的内外安全。香港作为国内境外之地,恰恰是我内外安全的一个结合点,也是容易发生碰撞、冲突的一个点。在香港出现的问题,有时不仅涉及到香港自身,涉及到内地,还可能涉及到国际,处理时也需要多个部门的统筹协调。因此,要从国家层面入手,更好地带动各方面力量,通过行政协调、立法规范、社会环境塑造等多种方式妥善处理涉港议题,防范和遏制外部势力干涉的同时,更好地维护港人利益、国家安全。
2013年11月
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