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居乐业,安居才能乐业。在国人心中,能拥有属于自己的房产,一颗心才算是真正踏实了下来。所以,置业,在某种意义上就是置安心。当香港特区政府开始推出其“置安心计划”时,无论是名称还是内容,都让中等收入居民看到了拥有自己房产的希望。带着那么一点安心,等待至今,置安心计划进展得如何?在房价一路飙升的今天,能否真正解决普通港人的置业难题?
置安心资助房屋计划(My Home Purchase Scheme)是香港特区政府于2010年推出的公共房屋(公屋)计划之一。它由政府提供土地,由香港房屋协会具体执行,兴建“实而不华”的中小型单位以市价租给合资格的人士,租期最长5年,期间不会调整资金。当租户在指定时限内以市价购入承租的单位或计划中的其他单位(包括私人市场上的单位,即私宅)时,可获返还租住期间所缴的一半净租金的置业资助。首个置安心项目位于青緑街,将提供约1000个单位,最快2014年入住。听起来是个不错的方案。特区政府也希望通过“先租后买”这种缓冲措施,协助想置业的人士达到置业的目的。这项计划定位为月收入四万港元或以下的家庭,在香港属于中等收入的群体。2011年,特区政府又推出优化措施:一则除之前的“先租后买”模式外,还提供“可租可买”的方式,合资格者毋须经过租住期就可以以市价直接购买“置安心”单位;二则为楼价设定了“封顶价”,“置安心”单位在首次开卖时的市价会成为单位的“封顶价”,以保障参加者不会因为楼价的上升打乱置业计划,当然,若楼价跌了,那自然可以按当时的市价购入有关单位。政府预计提供5000个置安心单位,除青衣青緑街外,还包括沙田36C区。
2012年7月,新一届特区政府开始运作,对于行政长官梁振英来说,民生是其任内的一个重头,而居民的置业则是重中之重。如何在平稳楼市与解决市民置业诉求之间取得平衡,如何帮助有置业需求的市民尽快解决房屋问题,即便从功利的角度来讲,对特区政府快速赢得民心、稳固施政意义重大。8月30日,特区政府推出十项房屋政策,即“梁十招”,从短、中、长三方面入手,尽显新一届特区政策增加住宅及土地供应的决心。9月6日,又推出“港人港地”政策,即明年会推出两幅启德发展区住宅地,日后落成的单位只限出售给香港永久居民,且30年内的转售对象也只限香港永久性居民。旨在从根本上保证香港的住宅土地开发首先用于满足港人的居住需求。日前,香港的长远房屋策略督导委员会也开始运作,相信未来还有进一步解决居民置业问题的政策出台。
其实,解决居民的置业或曰住房问题,说难也难,说易也易。如果能牢牢把握住一个供需关系,然后围遶此做文章,相信问题就可以逐渐得到解决。供,涉及土地供应、房屋单位供应;需,涉及本地居民的居住、投资需求。当然,首先要解决的是最基本的居住需求。住房市场是一个特殊的市场,由于城市用地的不可再生性和地理垄断性,单靠市场的调节必然导致“市场失败”。在规划、调节住房市场的时候,既需要尊重市场规律,又需要政府的强力介入。政府的介入是自始至终的,也是多层面的,因为说到底,居民的住房具有一定的公益性和非营利性,在留给市场一定空间(如建设私人住宅)的同时,政府应该也需要担负起让民众“居者有其屋”的责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一个社会总有相对贫弱的阶层,如何让在市场中相对弱势的人群同样获得安栖之所,体现的是社会的公平与正义,无关市场。
香港在解决居民置业需求的问题上,最关键的还是得扩大供应,扩大土地的供应。在人多地少的城市里,要么填海,要么开拓新的土地(如新界的农地),要么跨出香港利用外围的土地资源,而怎样与环保分子和原居民商谈,怎样与周边城市进行协调,就要看特区政府的智慧与手腕了。
2012年9月
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