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香港8月23日电(作者汪毅夫)台湾民间至今有谚语“你不是辜显荣,我不是廖添丁”流行。台湾学者徐福全教授《福全台谚语典》(2003)解释说:辜显荣,鹿港人,日据时期因引日军入台北城有功于日人而成为显贵人物。廖添丁,日据时期之义贼,常劫富济贫,曾至辜显荣家索取巨款,轰动一时。后来,人遇到无理要求时,或别人对己有戒心时,常引用此语。
同辜显荣不义而附日、不义而显贵的事迹相反,包括民谚在内的所有民间版本的廖添丁故事,其主人公是藐视日人和附日的富人、仗义劫富济贫的义贼。
作为台湾历史上的真实人物,廖添丁(1883—1909)的故事在其生前、从廖添丁案发生伊始,就有官府的“凶贼”龢民间的“义贼”两个版本。一方面,日据台湾当局(台湾总督府)持续公布廖添丁案的罪行部分和侦办消息如《捕获凶犯》(1905年)、《贼党逮捕》(1909)等,在台北公演改良剧《凶贼廖添丁》(1910),发表参与侦办廖添丁案的日警饭冈秀三的《探侦实话》(1920),以此形塑了官府版本的“凶贼廖添丁”故事;另一方面,民间口口相传的,始终是“义贼廖添丁”故事。台湾学者柯荣三教授《失传的廖添丁》(2013)一文考证,歌仔册《台湾义贼新歌廖添丁》(1955)的编者梁松林,是“和廖添丁生活于同一时期、活动于同一地区”之人,他自称“彼时添丁块活动,我上知影伊的空”(闽南语,意为:当时廖添丁的活动,我最为知其底细),他的《台湾义贼新歌廖添丁》采録的完全是“彼时”就有的民间版本的“义贼廖添丁”。据说,台湾文化协会曾义演廖添丁故事而遭日据台湾当局禁演。民间“义演”而遭官府“禁演”的,想必不是官府版本的“凶贼廖添丁”,而是民间版本的“义贼廖添丁”。至于官府版本同民间版本的关联,柯荣三教授在《失传的廖添丁》结语部分指出:“廖添丁无视法律,反抗富人及有权有势者,戏弄官吏警察,如果我们同意傅珂(ModelFoucauly)所说的‘公布罪行的做法,将日常生活中不引人注目的小抗争变成了英雄史诗’,则廖添丁的所作所为,正是得到台湾民众认同的斗争”。
罗香林教授《序林培庐〈民间世说〉》(1936)谓:“民间故事和传说,可以说是人们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反应,是人们对所处环境,所营生活,所历事变的一种记忆或说明,一种解释或回想,一种智识或教材。它的性质,虽说与历史或‘写的历史’絶不相同,然而总不能说它竟是没有相当的关系。”民间版本的廖添丁故事正是日据台湾时期,台湾人民在日据当局的警察统治的恶劣环境里,艰难生活、艰苦抗争的“记忆或说明”、“解释或回想”、“智识或教材”,是日据时期台湾史研究的“参考文献”。
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