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8月9号离校的。10号到穗后,12号到海运局去转了一圈,组织处的头头让我先回家休息,这样我在14号回到汕头家里,一直住到9月6号纔来到局报到。局领导告我,本来是把我安排到局办公室的,但正应了那句“物以稀为贵”的俗语,我还未到局,这里已经是各个处都在抢了。海运局今年来了一百多名大学生,但文科生就只有我一个人,而且是六七年来纔来了我一个,刚好今年交通部让本局办一个电大文科班,可是却一个文科老师都没有,因此教育处死死抓住我不放,最后事情上交到局级会议讨论,决定我暂时到教育处工作。此事是我万万想不到的,对于粉笔生涯,我是最不感兴趣的。
此事起初我没有答应,僵持了半个月,自己思前想后,权衡利弊,我还是答应了下来。我现在的编制暂时就在教育处了,搞的是电大的工作。电大这学期开了三门课程,分别是“现代汉语”、“写作”、“中国通史”,我负责“汉语”及“写作”(“通史”还没有辅导老师)。电大的教学是这样安排的,每星期一下午上“汉语”,星期三下午上“写作”,星期六上午上“通史”(授课是采用録音带,因此这期电大只有广播,没有电视,海运局是购进了全部的讲课録音带,然后集中上课),我是两个星期向这些学生上课一次。电大的正式学生只有二十多人,但包括旁听的却有四十人之多。本来教育处长还要我搞一些行政工作,但是被我拒絶了,理由是我要备两门课,而文科的备课又非理科可比。现在我只负责学习上的事情,余者我一概不管。我曾要求不要坐班,但看来不行,因海运局没有这个惯例。但不管如何,我可支配的时间是很多的,至今我还没有实行坐班制,也即是每星期听两个下午的课后就没有什么事。电大的学生我和他们正式见面是上月23号,还不错,都是一些机关干部,大姑娘、小媳妇不少,他们对我十分恭敬,一口一个陶老师,小弟多少有些昏昏然、飘飘然、陶陶然,但还不至于忘形。我已经给他们下马威了,写作课给他们布置了作文题(题目是“往事漫记”、“当我接到録取通知书的时候”),“汉语”课也搞了一次“语音测验”。这个月的23号进行作文讲评,然后两星期后是“汉语”辅导,以后依此类推。
我的工资第一年为51.5元,余者还有5元的补贴,2元的粮差,1.5元的卫生费,合共59.5元(应为60元——编者)。每月还有少量的奬金,听说是10元左右。本来海运局往年的奬金不少,可是从今年开始就被部里卡住了。我现正在争取转正的事情,不知是否能成功?如果一转正,工资就是63.5元。我住的地方还算不错,住在海运局的“海员接待站”,它是一座8层大楼,环境设备尚可,在未结婚前,看来就是住在这里头了。两个人一个房间,和我同房的也是老师,他是大连海院毕业的,因为教育处还有一个机构,叫“船员干部培训中心”,这里头有很多专业老师。
在穗城与我为伴的只有一个王华敏,老黄至今没有他的点滴消息。我和老王经常在一起,他分到广州中医学院,各方面情况不错,但他现在也是改行了,学校暂时不让他搞教学,让他先当82级的辅导员,工作尚可以。
本月2号郭伟峰君南来(回乡奔丧,他的外祖父过世),从他那里得知了京华学友的很多消息,相形见绌,我可是不值一提了!但事情也不是絶对的,我现在觉得我暂时搞搞教学也有好处,能够多和一些人接触,此后的联系面便很广。还有就是能多充实点知识,环境逼得你不得不学了。本来我对“汉语”一窍不通,现在硬着头皮学,多少有点收获。但是不管如何,教学工作我只搞一年,我也和干部处的头头说好了,只干一年。然后待转正后才考虑是否继续留广州或是申请调回汕头,在广州我并不愁找不到一个好的工作。反正,来日方长,公婆都是从媳妇当起。
北京的同学给我写信的有隋圻、田间及寇勤,余者我还未与他们联系上。月初郭伟峰来时,我已把一些彩色照片托他带到北京去,并让郭口头告他们地址,估计在这段时间我会收到他们的来信的。建平我还没有去信,他也没给我来信,可能他还未知我的地址吧,我准备在这两天给他去信。还有梁凡、老万、老杨等等,我都想写信给他们。想到咱们这些同学,我的心情便不好受,真应了“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这句话了。阳新的老朱也给我来过信(都是写到汕头的)。
在汉如果碰到我的一些好朋友,如老张、汪芳、宋致新、骆苗、老彭、老卢等时代为问候,慢慢我会写信给他们的。不知怎么回事,我这段时间特别怀旧,强烈地萌发了想回武汉看看的念头。只是我觉得,彼时已是重逢了,也是别有一番滋味,千里相会,叙谈时间有限,哪里能够如昔日之朝夕与共,对酌长谈以排遣光阴。思想及此,又不由黯然……
编者按:
此文是陶家凯同学1982年10月13日写给刘道清信的主要内容,题目为编者所加。除删去个人问候与交流的少量文字外,未作任何改动。此文的结尾亦是该信的结尾。
陶家凯简历 (学号787024)
男,汉族,1955年12月21日生于广东省汕头一教师之家。网名:老金。籍贯:广东汕头。
1963年—1968年,就读于潮阳县司马浦小学;
1968年—1973年,就读于潮阳县成田初、高中;
1973年—1978年,潮阳县城田公社农场知青;
1978年秋—1982年夏,武汉大学中文系学生;广东(汕头)考生。
1982年—1985年,毕业分配至交通部广州海运局教育处负责电大教学,后任广州海运局《广州海运报》编辑;
1986年—2000年,广东国际信托公司部门经理;
2000年初,广东国际信托公司破产清算,后因病在家休养;
2003年11月5日,久病不治,英年早逝。终年48岁。
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