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鄞山寺前的罗公亭

  台北县淡水镇鄞山寺前有座罗公亭,合葬着罗可斌、罗可荣两兄弟。此亭至今保留完好。墓碑雕饰精美,上有碑文:“汀州永定金砂可斌、荣罗公墓,道光壬辰(十二年)年桐月吉旦重修,汀州众姓同立。”

  从罗公亭的墓碑的碑文得知,罗可斌、罗可荣是汀州府永定县金砂人,也就是现在的龙岩市永定县金砂镇人。

  罗可斌、罗可荣兄弟俩去世后被汀州众姓合葬在鄞山寺前,并建罗公亭。他们对建造鄞山寺是否有重要贡献?

  建鄞山寺前,罗可斌、罗可荣在淡水东兴街开店经商,成为当地的富商。清道光二年(1822年),由罗可斌、罗可荣兄弟俩捐献庙地,张鸣岗等人募款集资,在沪尾(淡水)建鄞山寺,奉祀定光古佛。定光古佛菩萨是汀州客家移民从武平岩前请到淡水鄞山寺的,当时在安放定光佛菩萨时还举行了隆重的仪式。鄞山寺建成后,罗可斌、罗可荣兄弟捐出庙前一带的三段田地,每年可收租谷350石,即7万斤稻谷,供寺庙作活动经费。不久,罗可斌、罗可荣去世了。道光十二年,汀州众姓为他们兄弟俩立碑建罗公亭。

  汀州众姓客家人为什么会为罗可斌、罗可荣两兄弟立碑建罗公亭呢?

  原来,在清朝嘉庆年间,罗可斌、罗可荣兄弟俩从永定金砂乡迁来台湾淡水做生意,在东兴街开店经商。当时汀州客家人渡海来台多由淡水出入,罗可斌、罗可荣兄弟深知背井离乡之苦,把他们安顿在店里包吃包住,直到他们找到去处为止。后来,鄞山寺建成后,除前、后殿堂祭祀客家保护神之外,左右两边的厢房设立专为接待客家新移民的汀州会馆。罗可斌、罗可荣非常慷慨,把自己多年的积蓄,购置每年可提供7万斤租谷的田地,除解决庙会活动的一部分经费外,其余大部分谷物都提供给汀州客家新移民吃用。19世纪初叶以来,闽西汀州客家人从福建乘船到淡水港上岸后,都会在鄞山寺汀州会馆落脚。会馆包吃包住,使原乡人有一种家的感觉。待客家新移民摸清情况,有了谋生新去处的时候,才往彰化以外的大台中地区和台北盆地迁徙,或迁往桃园、新竹、苗栗等地区,使他们能得以勤劳开垦,创建家园,生生不息,昌盛繁衍。汀州客家人当然会感念罗可斌、罗可荣兄弟的恩典。因此,鄞山寺前才会“汀州众姓同立”罗公亭墓碑。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