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加拿大景观掠影

  2004年3至10月,我应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之请到该校做访问学者,假日闲暇,曾偕太太庞秀声女士游览了北美洲东部加拿大的多伦多、温哥华、京士顿、渥太华、蒙特利尔、魁伯克和美国的布法罗、波士顿、纽约、费城、华盛顿、底特律、芝加哥等城市的市容和风景区,亲历这些城市以其独特的景观着称于世、而吸引世界各国的游览观光者。现先将加拿大几处具有世界第一声誉的景观报导如次,与读者分享。

  一、世界最大的瀑布

  加拿大安大略(Ontario)省是一个瀑布区,据地质学家研究指出,大约在4亿5000万年前,安大略省南部属一个盘地地貌,约在5万年前,冰原融化退却后陇起了尼亚加拉哨壁(Niagara Escarpment),而融化的冰原形成了现在的伊利湖(Lake Erie)和安大略湖(lake Ontario);大约在1.2万年时,伊利湖水流经尼亚加拉峭壁形成瀑布,从南面的尼亚加拉起,经过圣·凯萨林(Sainte Cathearine)、咸密顿(Hamilton)、柯林坞(Collingwood),直到托巴莫瑞(Tobermory),长达700多公里,形成70多个大大小小的瀑布,仅咸密顿附近就有20多个,其中最大的就是被誉为世界七大自然奇景之一的尼亚加拉大瀑布(Niagara Falls)。

  尼亚加拉大瀑布位于多伦多(Toronto)市东南面约120公里的加拿大与美国交界处。它是由伊利湖水从南面美国境向北流入尼亚加拉河而形成的,包括三个瀑布:第一个瀑布称加拿大瀑布(Canadian Falls,因其在加拿大国境),即尼亚加拉大瀑布,水落差为60米,宽733米,形如马蹄,故又称马蹄形瀑布(Horseshoe Falls);第二、三个瀑布称美国瀑布(American Falls,因其在美国境),第二个瀑布的水落差为61米,宽358米;第三个瀑布的水落差为61米,宽20米。第三个瀑布因其小而被称为“新娘面纱瀑布(Bridal Veil Falls)”。三个瀑布由月亮岛和山羊岛(Luna and Ship Island)分隔开来。据水利专家计算,尼亚加拉大瀑布的水流量为每秒150万加仑,因为有二分之一或四分之三的水被拦截作尼亚加拉水电站所用,使瀑布的水流量仅剩下每秒70万加仑了。即使如此,人们亲临其境,仍可看到和听到水从伊利湖一泻而下冲入尼亚加拉河底发出震耳欲聋的雷鸣之声,而且流水从河底激起的无数晶营如银的飞瀑直冲中天云霄,形成一条彩色缤纷的彩虹,构成一幅斑烂美丽的天然画图,令游人叹为观止。而尼亚加拉河底的汹涌激湍则犹如万马奔腾北流咆哮而去,流入安大略湖(安大湖略海拔比伊利湖低99米),在那里,无数勇敢的游人穿着雨衣乘搭名曰“雾中少女号”游船,穿越瀑布区内,倾听着瀑布诉说其神秘之自传 ,和欣赏古人听涛之乐章,留恋忘返(见上图)。

  二、世界最高的电视塔

  多伦多市中心(Downtown)耸立着一座于1976年建成的加拿大国家电视塔(Canadian National Tower,简称C·N·Tower),是目前(2004年前)世界最高的电视塔,高达553.33米。由塔底部至顶尖端共分5层:第一层高342米,第二层346米,第三层351米,第四层447米,第五层尖端553.33米,内有楼梯2570级可步登至第一层处。何以见得它是世界最高的电视塔呢?我们将世界各国著名电视塔高度列表如下,则可见一斑。

  世界著名电视塔高度列表

  由上表可见,多伦多电视塔确实是世界最高的电视塔,当之无愧,并具有每小时418公里的抗风能力。它是多伦多和加拿大的象征,只要电视屏幕一出现它,大家都会说这是多伦多电视塔(如右图)。它也是多伦多市的一个旅游景点,据统计,每年有游览者2100万人次乘电梯登上第二、三、四层瞭望台鸟瞰多伦多的市容和安大略湖的风光。如果天气晴朗,可以远看到160公里内的景物。

  三、世界最多岛屿的千岛湖和最短的国际桥

  在多伦多市东北298公里的圣劳伦斯河与安大略湖接壤处,有一个被加拿大人称为千岛湖的景观,岛屿集中在安大略湖东北湖面,所以确切地说,应称为安大略千岛湖(安大略湖东西长311公里,南北宽85公里,面积1.95万平方公里)。据地质学家考究,这是大冰川时代形成的,与大西洋相通,共计有大大小小的岛屿1865个(中国浙江省杭州西部淳安县的千岛湖有岛屿1078个),是目前世界最多岛屿的千岛湖。以湖中心为分界线,将湖一分为二;南部属美国纽约州;北部属加拿大安大略省。而1865个岛屿,在美国境内的有621个,且多是面积较大者;在加拿大境内有1244个。

  在千岛湖北面的伊微里(Irylea)处,建有一座连接加拿大和美国的国际高速公路大吊铁桥,犹如一条彩虹横贯湖的两岸,放眼看去,只见桥上密密麻麻的汽车南来北往,川流不息,一派繁忙景象,为千岛湖增添不少娇艳。

  在千岛湖中的扎维孔岛(Zhovecong Island)与对岸美国境内的小岛之间,建有一条世界最短的国际桥(见下页右下图)。全桥长只有33米,桥的北端悬挂一面加拿大国旗:南端悬挂一面美国国旗,以示两国国境之标志。这座国际桥短小玲珑,标志清晰,为世人所瞩目,吸引乘船游览的无数游客路过旁边时争先恐后地观赏和拍照。

  千岛湖附近还有一个叫做京士顿(Kingston)的中等城市,当地人称之为“水城”,是航运要冲,无数船只经京士顿来往于安大略湖与圣劳伦斯河而进出大西洋。京士顿不仅有“水城”之风韵,而且有古都的底藴,据历史学家考订,它曾是1840—1844年加拿大的首都所在地。

  到千岛湖游览,可在卡纳诺基(Cananogue)码头乘豪华游船绕湖一周,约需3小时。在船上放眼看去,远看可见1865个岛屿飘浮在碧蓝的湖水上;近看则见岛上树森郁郁葱葱和建筑在岛上的白墙红瓦别墅(当地人称House),树屋交相辉映,显得格外别致可人。据介绍,千湖岛是加拿大人和美国人避暑的天堂,每逢夏天炎热季节,人们成群结队,携老扶幼前来避暑消遣,享受大自然的山水之乐。世界各地的游览者也纷至沓来游湖观光。我们在此看到,无数游览客轮、私人快艇和游艇、水上摩托等竟相驰聘在广阔的湖水面上,满载着各色皮肤的游人(白种人、黑人、黄种人、棕种人等)欣赏千岛湖的迤逦风光,好不热闹。

  更有趣者是,在一个较大的岛屿上,建有一座名叫博尔特(Borlt)古堡和一座与该岛相连的水中别墅。据介绍,这是一个美国亿万富翁乔治·博尔特(Borlt)投资2500万美元建造起来的:说是博尔特原来出身贫苦家庭,但他却看上了一位出身中产阶层的中学同班女同学露易斯(Louis);露易斯也很喜欢他。于是两人恋爱并决定结婚。然而,他们的婚姻却遭到女方父母的坚决反对。虽然如此,但他们最终还是结婚了。后来,博尔特经过一番拼搏,从做小本生意开始起家发财,成了亿万富翁。为了对得起妻子露易斯和讨得其岳父母欢心,博尔特决定在这个岛上建造一座大古堡式的别墅送给其妻子,并名命曰“罗宾兰德(Robinland)古堡”。同时,在岛旁水中另建一座小别墅(见上页右上图)送给他的岳父母,请他们每年到此住两个星期。博尔特的意思是:以此来化解岳父母当初坚决反对他与露易斯恋爱结婚的怨气。今天,这四位美国老人都回归大自然了,此古堡别墅卖给美国政府,开放给游人参观鉴赏,是唯一可让游客上岛参观的景点,并名曰:“古堡岛”。其它小岛上的别墅,多是私人所建作渡假行宫,一般拒絶游人上岛参观。

  四、世界最大的地下城

  有小巴黎之称并于1992年被联合国评为世界最好城市的加拿大第二工商业大城市的蒙特利尔(Montreal)市中心,有一座世界最大的地下商场,当地人称之为“地下城”。据介绍:它是从1962年建筑华利满尼(Villemarie)摩天大厦(当地人称为十字大厦)伊始的,经这20多年分阶段建筑和发展,到上世纪80年末才连结成一座东西南北的回形地下城。它主要是以一条长30多公里的隧道连接市中心地面30%的高楼大厦而成的,包括60座商业大楼,40座银行大楼、40间电影院、1600多间商店和10个地铁站。整个地下城包括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从麦吉(Mcgill)地铁站下去,穿过达拉·查斯达尔(De la Cathedrale)大教堂购物中心,到前伊顿(Eaton Front)及伊顿中心商场、皇家突斯特(Royal Trust)商场,最后到达皇家柯尔斯蒙(Royal Coursmouts)购物中心。

  第二部分:经蕰莎(Windsor)火车站,波拿湾查(Bunaventure)商场,到华利满尼摩天大厦,与伊顿中心食肆层相接。

  第三部分:由艺术宫(Place Des Arts)开始,穿过圣·卡士莲街(Sainte Caterine)底下,经省大楼(Complele Desjardins)到唐人街(Chinatown)旁边的联邦大厦(Complexe Gug-Favreau),连结会议中心到德美斯(Dames)地铁站,最后通至旧城区。

  在地下城内,有琳琅满目的各色各样的商店、餐厅、书店、咖啡店、精品店、溜冰场、游乐场、电影院、音乐喷水池等等,俨如地面上商店一样,有十分丰富多样的商品供选购。整个地下城人头涌涌,熙熙攘攘。据介绍,每天约有50万市民,使用地下城的通道上下班、上学和购物逛街。特别是到了严寒的冬天,市民大多数选择地下城购物、上下班、吃饭、看电影和娱乐,使地下城显得更加繁荣和热闹。2003年,地下城又推出一系列新发展项目,其中包括将艺术文化溶入商业活动之中,不少艺术家利用商店的橱窗陈列展览自己的艺术作品;蒙特利尔市博物馆还把自己珍藏的文物利用橱窗进行系统的布置展览,吸引无数顾客参观,收到地面博物馆没有收到的效果;还有各式各样的音乐、舞蹈团体亦在城下的游乐场登台表演,使整个地下城更加热闹非凡,更富有文化品味。有人估计,要逛完整个地下城,二天时间是不够的。可谓大也(见下页右上图)。

  五、世界最小的国家级历史博物馆——白求恩纪念馆

  在多伦多市北面约150公里的格雷文赫特(Gravenhust)镇的约翰街(John srteet),有一个加拿大联邦政府裁定为国家级历史博物馆的白求恩纪念馆(The Norman Bethune Bemorial House)。这是一个级别很高但面积极小的纪念馆(见下页右下图)。我们进去参观看到整个纪念馆外型是一座小楼的第一层两个小房间为纪念馆,共分两室;第一室是陈列白求恩生平事迹的15幅照片,面积约8平方米:第二室是影视室;放映白求恩的生平事迹,只有五排坐椅,可容纳25—30人,面积也是8平方米左右。放映时有英、中两种语言解说供听众选择。出影视室约14米旁边,即是一栋二层楼的白求恩故居。室内接原样摆设白求恩一家留下来的生活用具文物供人参观。一楼是厨房饭厅、客厅、及卫生间,二楼是两间卧室及一个书房及卫生间。参观了白求恩纪念馆及故居可知:诺尔爱·白求恩(Norman Bethune)生于1890年3月3日,父亲马尔科姆·尼科尔森·白求恩(Molcolm Nicolson Bethune,1857—1932)是多伦多大学医学系的首创医生。

  白求恩也于1911年考入多伦多大学生物系读书。但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白求恩应征入伍当兵,参加加拿大皇家陆军医疗队,到法国当担架员。1916年回国继续完成学位课程。1923年与爱丁堡一位有名的会计师的女儿弗朗西丝·坎贝尔·彭妮(Frances Campbell Penney)结婚,后迁居美国底特律(Detroit)市,从事私人行医。1928年初,迁居蒙特利尔(Montreal)市,任萨克勒柯医院的胸外科主任医生。1936年夏,德国侵略西班牙,9月,白求恩志愿参加加拿大支持西班牙医疗队前往西班牙从事战地医疗工作,至1937年5回国。同年7月7日,以日本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为标志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1938年1月8日,白求恩携带价值5000美元的医疗器械,率领一个由加拿大人和美国人组成的医疗队前往中国参加战时医疗服务工作。当他到达汉口时,周恩来派员将他接到延安。到延安后 ,毛泽东接见了白求恩,并安排他在八路军边区医院当医生。5月,他到抗日前线晋察边区参加救护伤员医疗工作,建立流动式医院,救死扶生。10月底,在他为一名战士动手术时,由于没有橡皮手套而意外地划破了自己的手指,受到病毒感染,患了病毒性血液中毒症,经治疗无效,于1939年11月12日凌晨不幸逝世于河北省完县。毛泽东为此写了《纪念白求恩》一文,褒奬他是一个“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他的遗体于1950年移葬于石家庄市烈士陵园,并在园内树立一尊白求恩巨型塑像;又在陵园旁建造一座拥有800个床位的医院,命名为“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以纪会白求恩对中国的援助。

  1972年,加拿大联邦政府给白求恩授以“加拿大历史名人”称号,1973年建立“白求恩纪念馆”,正式对外公众开放参观;1996年,又将白求恩故居及纪念馆定为国家历史名胜,由国家公园管理局领导管理。

  六、温哥华的卡布兰诺吊桥公园

  温哥华(Vancouver)市有两个有名的公园,一个是市内的史丹利(Stanley)公园;一个是美丽而令人惊险的卡布兰诺吊桥(Capilano)公园。后者位于北温哥华,离市中心10公里处。所谓美丽,是指它有满山的跨卡布兰诺深河谷的的绳索吊桥和多条森林中吊桥,所以本地人称之为卡布兰诺吊桥公园。此桥于两个高山之间的卡布兰诺河之上,是世界上最长的吊桥,全长137米,河谷离桥面达50多层楼高,约170多米。慕名而来游览的游客当然要经此桥从东边一个高山到西边一个高山去。但当人们走过吊桥时,由于吊桥两端绳索的接力传动到桥面上,而产生人们脚底下踩弹簧似的感觉,致使人的身体左右摇晃摆动,而且越至桥中央越摇晃,令人心惊肉跳,双腿酸软,不敢再往前走而却步转回头,放弃到西山游览的机会。至于有胆量的人走过摇摇晃晃的吊桥则是絶对安全的,反而感到这种摇晃是一种不可多得的快乐感受。

  过了吊桥到西山,就是茂密的森林,每棵高耸大树都有几百年的树龄历史。所以又在高树间20多米高处搭起一座座栈道吊桥,让游客在树林穿梭行走游览鉴赏(见下页图2)。游览完西山,人们还是按原路再经大吊桥返回东山原处,再一次感受大吊桥摇晃的乐趣。此后,可自由游览东山的各处景点。当然你也先游东山景点再过吊桥到西山游览。

  据资料介绍,卡布兰诺吊桥是一位工程师于1889年私自买下卡布兰诺河两岸东西山的6000公顷土地之后一年修建起来的。当时要修这条170多米河底下没有任何桥墩支撑的吊桥是难度极大的。说是工程师将粗大麻绳从东山谷一侧放到下面的河谷,然后再用马匹将粗麻绳拉上对岸西山上;又再将另条粗麻绳从西山一侧放到下面的河谷,同样用马匹拉上东山上,这样把两条粗绳捆缚在四棵高大的树木干上,将麻绳拉平紧后, 然后在两根粗麻绳上敷上一块块木板搭成吊桥,方便人们往来于东西山之河谷上。1903年工程师逝世,温哥华市政厅认为麻绳容易腐烂易断发生危险,于是改用坚硬的两条粗钢绳取代。之前曾担心钢绳箍住树干影响树木成长,使吊桥产生危险,后经请植物学家及相关专家测量考证,指出树木成长不断长高长粗,下面的树干也会变得越来越粗,而箍在树干上的钢绳并没有弹性,所以要适时把吊桥往上提升,因此现在吊桥已比原来提升10米了。因此今天人们在吊桥上来往行走,虽然有左右摇晃的惊险感觉,但絶对是安全可靠的。这也是今天吊桥公园吸引极多游客观赏自然风光的原因所在(见上图1)

  七、加拿大有个小镇名字叫“中国”

  去年我们去加拿大多伦多市探望儿子,度过一个严寒的冬天。今年3月末,天气转暖,春色盎然。我们全家6人(儿子、儿媳、孙儿、孙女)驱车北上加拿大第二大城市蒙特利尔(人口320多万)游览,历5小时车程到达目的地。

  第二天早上,到唐人街广东茶歺厅饮茶,席间有位移居蒙特利尔的广州华人老伯与我们寒暄。当我们自我介绍也是来自广州后,他热情地为我们推荐和建议去市西南的一个名叫“中国”小镇看看。

  第三天早歺后,我们驱车向市西南方向前去,40分钟车程即到“中国”小镇。我们先是游览“中国”镇的两条主要街道市容,所见街道两边房屋多是两三层楼高,建筑是欧陆风格,街道整洁,环境优雅,超市林立,车辆来往穿梭,真是一个宜居欧陆式消费城镇。之后,我们去游览镇东南的一条也叫“中国”的运河。运河两岸修筑堤岸整齐,设置一米多高的铁栏杆,堤岸上树林成行高耸,使运河显得非常雄伟秀丽(见下页图3)。

  后来我们回镇里进入一间旅游公司,拿到一份该镇的旅游介绍,瞭解到这个名叫“中国”的小镇已有346年历史文化底藴。它的历史可追溯到1669年,是时还没有加拿大国家。该镇所在的魁伯克(Quebec)地区属于法国的殖民地。当时先来到这个镇的先驱者罗伯特·沙勒(Rokert Cuvelier de la Salle)带着一个队伍到达此地后,称这个地方为拉纤(Lachine),因为法文“Chine”,译为中文是“中国”意思。当时法国人来这个地方,目的是寻找闻名欧洲的经济发达的中国做生意的通道,于是开凿一条运河通向东北方向的圣路仑斯河,流向大西洋,但一直没有找到中国。于是人们索性称这个地方和运河为Chine(中国)。到了1829年,该镇邮局开始正式使用“中国”(Lachine)作为收寄邮件的名字。1867年,加拿大建国,于1879年将“中国”设为镇,1999年与另一个名为山特派里(saint-pierre)镇合并,亦称中国(Chine)镇,并于2001年1月1日并入蒙特利尔这个大城市管辖。现在“中国”镇的面积17.75平方公里,居住人口41616人,其中操法语人口占62%,操英语人口占28%,操英法双语人口占12%,操其他语言人口占2%。

  “中国”运河是1689年由当时法属政府集资开凿的,目的是利用水道通向大西洋去寻找中国做生意。因工程筹集经费缺乏而未建成,到1819年重开,1825年才开通启用,为该镇的贸易龢民生发挥贡献。但到1970年代,由于水路运输量日益减少,从而失去交通运输的角色。2002年,政府将运河转型成为市民消闲休憩的地方,夏天供人们划船游览消遣,两岸变成骑单车和散步的好去处,并成为外地游客的一个景点;冬天则成为一个天然的滑冰场,让人们溜冰运动,好不热闹。

  作为中国人,到加拿大的“中国”镇游览,亲切感油然而生。

  (下附中国镇照片3幅)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