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邓小平等四代领导人老话重提丝绸之路

  古时人类虽然面对“地球村”相隔万水千山艰险的挑战,但是却毫无畏惧地创造了无数互联互通的奇迹。发祥于中国的丝绸之路就是一个典范,至今已经2100多年。本文拟就丝绸之路的起源、邓小平等四位领导人老话重提丝绸之路和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简称“一带一路”)决定的战略意义作一阐释,以求正于方家。

  一、丝绸之路源远流长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桑养蚕缫丝的国家。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Herodotos)在其着《历史》一书中,就称中国为丝国(seres)。公元前二世纪(西汉武帝中期,公元前138-87年),作为中国对外贸易出口商品的“杂缯”(丝绸),就从长安(今西安市)输出,到河西走廊运经中亚、西亚直至大秦(罗马);和由海路自徐闻(今广东省徐闻县)、合浦(今广西合浦县)出口南下,经东南亚、南亚至已程不国(今斯里兰卡)。以后历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前期(1840年),将丝绸、茶叶、瓷器等出口到非洲东部和跨越大西洋、太平洋到达欧洲、美洲和澳洲的各个国家和地区。

  1860年(清咸丰十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Fendinand Vor Richthofen)随德国经济代表团到远东地区(包括中国在内)进行经济考察和研究,于1887年写成并出版其专著《中国》一书。在书中首次提出“丝绸之路”(veidentrassen)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学术名称。此后128年间,中外不少学者继续进行研究,絶大多数的地理学家和历史学家都认同李氏“丝绸之路”的说法。直至今天,世界各国各界人士谈到古代东西方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路线时,均约定俗成称之为“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首先是商品贸易之路,同时是文化交流之路,又是人们和平友好往来之路,对于古代世界各国的经济、政治、文化、和平、友谊的发展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时至今日,仍为世界各界人士津津乐道。还有不少学术文化团体以至政府有关部门组织专家学者进行专题深入研究和讨论,以发挥它的历史借鉴价值。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对丝绸之路进行国际性的综合研究,拨款实施《1987-1997年丝绸之路:对话之路综合考察(Integral Study of the Si1k Roads:Roads of Dialogne)十年规划》大型项目,并于1990年10月23日组织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多位科学家和记者参加,乘坐“和平方舟”(The Ship of Pease)号考察船,从意大利威尼斯港起航,途径亚得里亚海、爱琴海、地中海、苏伊士运河、红海、阿拉伯海、印度洋、马六甲海峡、爪哇海、泰国湾、中国南海、东海的16个国家(地区)、22个港口城市进行考察,于1991年2月9日扺达广州,在东方宾馆举办了“广州与海上丝绸之路”学术座谈会,与广州的相关专家学者进行讨论和探索。会前广东省外事办公室和广东社会科学院组织出版了《广州与海上丝绸之路论文集》和《广州与海上丝绸之路图集》两书分发与会学者。会后考察船转赴福建省,于2月中旬在泉州市考察并举行“中国与海上丝绸之路”国际学术研讨会,会后出版了《中国与海上丝绸之路论文集》。之后,考察船经朝鲜海峡往日本大阪考察。

  至21世纪,丝绸之路更引起有关国家、地区的专家学者的广泛研究和政府有关部门(特别是交通系统部门)的关注、参与,大大推动和激活了丝绸之路,以促进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

  2005年,由世界公民组织(WCO)发起,组织以陆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为主,辐射周边相关国家的政府官员、商业组织、民间协会人员和专家学者等,在乌兹别克斯坦的塔什干举行首届“丝绸之路市长论坛”,以丝绸之路沿线相关国家的“经济、文化、旅游一体化发展”为主题开展研讨。论坛并决定此后每年由各个国家轮流举行一届。所以自2006-2013年,分别在中国的兰州、哈萨克斯坦的阿拉木图、韩国的平泽、伊朗的设拉子、俄罗斯的格罗兹尼、土耳其的加济安泰普、韩国的丽水依次举行第二至八届论坛。〔1〕

  2008年6月19日,在瑞士日内瓦召开的欧洲和亚洲19个国家的交通部长会议上,签署了《复活古代丝绸之路和其他一些欧亚大陆通道协议书》,决定由各国共同筹集资金430亿美元实施这一项目,以改善丝绸之路途经欧亚大陆国家之间的铁路、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简化边境通关手续,从而恢复和激活古丝绸之路的辉煌。出席会议的联合国亚太社会交通运输机构负责官员巴里·凯布在会上赞扬此项目说:

  “这是丝绸之路的新生。这一项目不仅会为那些被包围在内陆的中亚和东欧国家提供机会,也使那些与海洋相隔较远的贫瘠地区收益。通过这笔高额投资,沿线国家都将分享到全球化为各国经济带来的好处。〔2〕

  他还通报,430亿美元资金已有一半到位,土耳其答应出资115亿美元,伊朗出资84亿美元、保加利亚出资55亿美元并已入账。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埃及和中国亦已启动筹资,预计整个项目的23%工程于2014年完成。

  2014年6月14-2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卡塔尔的多哈召开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审议通过由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联合申请的《丝绸之路:长安一天山廊道的路网》项目列入《世界遗产名録》。〔3〕

  2014年9月9-10日,第九届“丝绸之路市长论坛”在中国乌鲁木齐市举行,出席论坛的有中国的乌鲁木齐、西安、喀什、连云港等15个城市,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土耳其、韩国、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阿富汗等25个国家的33个城市的政府官员、商家、专家学者等,还有世界公民组织、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部分中国驻外使领馆、外国驻华机构的官员共100多人,盛况空前。与会者围遶论坛主题“弘扬丝绸之路精神,共创丝绸之路经济带繁荣发展”,从公平贸易、文化交流、人民旅游、道路建设、通关手续、友谊关系、酒店网络、丝绸之路大学网络等多方面、多角度发表演讲和研讨。论坛最后发表《乌鲁木齐宣言》,宣称根据互惠互利原则,尊重丝绸之路各地区的经济文化传统,建立广泛、深入、持久的合作关系,确保贸易、投资、就业的平等利益,努力整合经济,促进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繁荣发展。论坛决定在乌鲁木齐设立“世界公民组织(WCO)丝绸之路门户中心”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城市联盟”两个机构,负责协调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各项事宜。最后,论坛决定第十届“丝绸之路市长论坛”于2015年在土耳其的布尔萨市召开,第十一届于2016年在伊朗的加兹温举行。

  广东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两千年来一直开放对外贸易,从而拉动广东经济的长期发展。清朝前期(1840年前),世界首富是广州十三行的伍秉鉴,广东的“银钱堆满十三行”。直到当代,广东成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地,也是从开放对外贸易开始,推动广东现代化发展,2014年全省GDP达到6万亿元,占全国GDP的十分之一,居全国首位。所以广东学术界和政府有关部门也十分重视海上丝绸之路历史文化遗产,不断研究和发扬海上丝绸之路的借鉴价值,为现代广东经济发展服务。特别是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自1990年开始,承担省政府委托研究海上丝绸之路项目,组织人力编写和出版《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史》和十卷本的《海上丝绸之路丛书》,以及《岭南文史》发表了数十篇海上丝绸之路的论文,蔚为壮观。广东省政府又拨巨款在“南海一号”沉船的阳江市建立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馆内“南海一号”沉船载有南宋的瓷器、金器等历史文物6-8万件,价值连城,为广东海上丝绸之路研究提供丰富的物证。还有2010年在南澳岛发现和发掘的明代沉船,也为研究广东海上丝绸之路提供佐证。

  以上所述,一言以蔽之,丝绸之路名称正名之后的130间,世界各国和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各界人士、专家学者和政府官员等,都关注和进行研究丝绸之路、借鉴丝绸之路,以促进相关国家和世界当代经济的发展。

  二、邓小平等四代领导人重提丝绸之路

  中国是丝绸之路的发祥地。当代中国人民更加珍惜和看好这份历史文化遗产的借鉴价值。代表中国人民的邓小平等四代领导人,为推动中国开放改革,促进世界和谐发展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更加注重弘扬丝绸之路的开放精神和促进经济发展的软实力作用,多次重提丝绸之路。

  1.邓小平重提丝绸之路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邓小平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实行经济开放政策,并以广东为实验地发展对外开放贸易开始。他以明代初期沿着海上丝绸之路七下西洋的伟大航海家郑和事迹告诫全党,在1984年10月20日召开的“中央顾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说:

  “现在任何国家要发达起来,闭关自守都不可能。我们吃过这个苦头。我们的老祖宗吃过这个苦头,恐怕明朝明成祖时候,郑和下西洋还算是开放的。〔4〕

  2.江泽民重提丝绸之路

  1991年5月21日,在访问前苏联前夕,接受前苏联记者采访时,江泽民回答记者说:

  “中国对外交往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二世纪的‘丝绸之路’和公元十五世纪的郑和下西洋,这些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说明,中华民族在历史上就致力于同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进行文化和经济交流,共同创造美好的未来。〔5〕

  1994年11月13日,在马六甲元首会晤时说:

  “早在明朝时候,中国伟大的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其中5次驻跸马六甲,与当地人民结下深厚友谊,构筑了中国向东南亚的‘海上丝绸之路’,中马之间这种友好关系一直延续至今。”〔6〕

  1999年11月2日,在访问阿拉伯时,对社会各界知名人士的演讲中说:

  “中国人民与阿拉伯人民长久以来互相学习,双方的友好关系源远流长。古老的丝绸之路作为友谊的纽带把我们连结在一起。早在一千多年前,中国的商船就曾扺达吉达港,还到了麦加。〔7〕

  2001年5月25日,在第三届亚欧外长会议开幕式上致辞说:

  “古代的‘丝绸之路’,曾经是亚欧文明交流的重要通道,为东西文明的交流发挥了独特作用。〔8〕

  3.胡锦涛重提丝绸之路

  2006年4月20日,胡锦涛访问美国,出席小布什总统在白宫举行的欢迎仪式致辞,谈到美国建国次年(1784年),由总统乔治·华盛顿组织和主持下水仪式的“中国皇后号”(The Empress of China)首航沿着海上丝绸之路前往中国广州进行首次中美贸易,说:

  “中国人民对美国人民一向怀有深厚感情,1784年,美国商船‘中国皇后号’跨过海洋,首航中国(广州)打开了两国人民友好交往的序幕。〔9〕

  4.习近平重提丝绸之路

  第五代领导人、国家主席习近平深明“以史为鉴,鉴往知来”古训和“古为今用”原则,把历史、现实和未来相结合思考治国方略,传承和提升丝绸之路的光荣传统,多次重提丝绸之路,并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思维,后在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决议,并作为中国进一步全面开放的战略国策实施。

  2013年9月7日,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的纳扎阿尔巴耶夫大学发表题为《弘扬人民友谊共创美好未来》的重要演讲,首次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和倡议,说:

  “2100多年前,中国汉代的张骞两次出使中亚,开启了中国同中亚各国友好交往的大门,开辟出一条横贯东西、不同文化相互交流和合作做出过重要贡献。千百年来。在这条古老的丝绸之路上,各国人民共同谱写千古传诵的友好篇章。

  “20多年间,随着中国同欧亚国家关系快速发展,古老的丝绸之路日益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为了使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我们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10〕

  2013年10月3日,习近平访问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在印尼国会发表题为《携手建设中国一东盟命运共同体》演讲,说:

  “东南亚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使用好中国政府设立的中国一东盟海上合作基金,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l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国愿通过扩大同东盟国家各领域务实合作,互通有无、优势互补,同东盟国家共享机遇、共迎挑战,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11〕

  2014年6月5日,习近平在中阿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发表题为《弘扬丝路精神,深化中阿合作》重要讲话,说:

  “通过古老的丝绸之路,中阿人民的祖先走在了古代世界各民族友好交往的前列。当前,中阿都面临实现民族振兴的共同使命和挑战。希望双方弘扬丝绸之路精神,以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为新机遇新起点,不断深化全面合作、共同发展的中阿战略合作关系。”

  “回顾中阿人民交往历史,我们就会想起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香料之路。千百年来,丝绸之路承载的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精神薪火相传,在文明交流互鉴史上写下了重要篇章。中阿人民在维护民族尊严、捍卫国家主权的斗争中相互支持,在探索发展道路、实现民族振兴的道路上相互帮助,在深化人文交流、繁荣民族文化的事业中相互借鉴。”

  “未来10年,对中阿双方都是发展的关键时期。实现民族振兴的共同使命和挑战,需要我们弘扬丝绸之路精神,促进文明互鉴,尊重道路选择,坚持合作共赢,倡导对话和平。……‘一带一路’是互利共赢之路。中国同阿拉伯国家因为丝绸之路相知相交,是共建‘一带一路’的天然合作伙伴。”〔12〕

  2014年8月21日,习近平访问蒙古共和国,在乌兰巴托同蒙古共和国总统额勒贝格道尔吉举行会谈,一致决定将中蒙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共谱中蒙关系发展新的历史篇章,并在蒙古媒体发表题为《历史上‘草原丝绸之路’和‘茶叶之路’》的署名文章,写道:

  “中方将继续在过境运输、出海口等方面向蒙方提供便利,同蒙方一道,促进亚欧跨境运输,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中方愿意同蒙方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框架内开展合作,希望蒙方为中国企业在蒙投资兴业创造良好环境。〔13〕

  2014年9月11日,中、蒙、俄元首在塔吉克斯坦首都杜尚举行首次三边会晤,习近平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说:

  “中方可以把丝绸之路经济带同俄罗斯跨欧亚大陆铁路、蒙古草原之路进行对接,打造中蒙俄经济走廊。〔14〕

  2014年11月6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八次会议,研究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l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规划,发起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设立丝路基金,发表重要讲话,说:

  “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顺应了时代的要求和各国加快发展的愿望,提供了一个包容性巨大的发展平台,具有深厚历史渊源和人文基础,能够把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同沿线国家的利益结合起来。

  “‘一带一路’贯穿欧亚大陆,东边连接亚太经济圈,西边进入欧洲经济圈。无论是发展经济、改善民生,还是应对危机、加快调整,许多沿线国家同我国有着共同利益。历史上,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就是我国同中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东非、欧洲经贸和文化交流的大通道,‘一带一路’倡议是对古丝绸之路的传承和提升,获得了广泛认同。〔15〕

  2014年11月7-11日,在北京召开的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APE)期间,8日在钓鱼台国宾馆召开有中国、孟加拉、泰国、老挝、蒙古、塔吉克斯坦、柬埔寨七国领导人及联合国亚太经合组织执行秘书长、上海合作组织秘书长出席的“加强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对话会”(见下页图),习近平主持会议幷发表题为《联通引领发展,伙伴聚焦合作》的重要讲话,指出:

  “自古以来,互联互通就是人类社会的追求。丝绸之路就是一个典范,亚洲各国人民堪称互联互通的开拓者。面对结构调整和改革创新的世界潮流,亚洲国家必须积极作为,在亚洲资源、亚洲制造、亚洲储蓄、亚洲工厂基础上,致力发展亚洲价值、亚洲创造、亚洲投资、亚洲市场,联手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竞争优势。实现这些目标,互联互通是其中一个关键环节。

  “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互联互通相融相近、相辅相成。如果将‘一带一路’比喻为亚洲腾飞的两只翅膀,那么互联互通就是两只翅膀的血脉经络。〔16〕

  2014年11月7-11日,“加强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对话会”会场

  三、建设“一带一路”的战略意义

  2014年11月9日,习近平主席在主持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APEC)开幕式上发表演讲,代表中国政府向世界正式宣布:中国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l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国家级战略规划,内容涵盖我国对外开放、内外经济、政治外交、全球经济布局等,意义十分重大而深远。

  第一,建设“一带一路”,将扩大和深化我国全方位开放格局。

  丝绸之路的第一要义是对外开放贸易之路。贸易属经济范畴,贸易开放就是经济开放。历史上中国通过丝绸之路开放贸易2000多年,拉动了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直至1820年(清嘉庆二十五年),中国成为世界经济最发达的国家,GDP占世界经济总量的32.4%,〔17〕居世界各国第一位。今天,我们建设“一带一路”,以经济走廊为依托,就是实行丝绸之路陆海通道的现代版,打通陆路由西北地区向西经东亚、西亚到欧洲;海路由东南沿海地区向南经东南亚、南亚前往非洲、欧洲、澳洲和美洲的各个国家和地区进行贸易,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这样,我国将向全球所有国家和地区输出价廉物美的各类商品,扩大市场空间;同时从世界各国进口各类必需的商品,互通有无。结果必然拉动我国新常态经济大转型,保证经济的稳步中高速增长,而融入世界经济系统,成为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角色,以对全球经济一体化(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通、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经济整体)作出重大贡献。

  第二,建设“一带一路”,有助我国摆脱产能过剩的窘境。

  我国开放改革37年间,政府推行相应的刺激政策(这是必要的),使得GDP高速增长,但也有不少经济行业特别是钢铁、〔18〕水泥、稀土金属、工程机械、船舶、高铁等,均有明显的产能过剩。这就困扰着我国当前新常态经济大转型。建设“一带一路”,以交通基础设施为突破,无论是国内西北和沿海省区,还是丝绸之路沿线的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都必须优先部署兴建庞大的陆海交通基础设施,如铁路、公路、港口、码头、仓库等。这些基础设施项目需要大量的钢材、水泥、重型机械、能源管网等材料,为我国解除产能过剩提供平台。

  2014年底,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批准陆上丝绸之路途经的陕西、甘肃、青海、新疆、宁夏等省区的铁路、公路(高速)、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资15629.22亿元;〔19〕李克强总理于2014年12月14-18日访问丝绸之路途经的哈萨克斯坦、泰国和塞尔维亚时,同哈萨克斯坦签署了我国投资180亿美元建设涉及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领域的贸易大单,并同泰国签下的我国投资106亿美元建设867公里铁路项目;同塞尔维亚、匈牙利、马其顿、希腊签下了由中国高铁企业参加建设的“中欧陆海快线项目”;加上之前我国投资支持建设的中缅铁路、缅甸皎漂港特区、柬埔寨西哈努克港开放区、泰国罗马工业区、中新铁路、土库曼铁路、中印铁路、中巴铁路等合作项目,以及高铁企业走向世界等,都是极大地有助消化产能过剩的有力举措。

  第三,建设“一带一路”,有利于我国资本输出,投资多元化。

  我国现有居世界首位的外汇储备3.84万亿美元。〔20〕在我国已经加入了絶大多数大型国际经济组织的情况下,按照国际惯例的游戏规则,这一大笔外汇储备是不能拿回国内直接补贴国家财政的。之前是拿来购买美国国债(1.35万亿美元)和投资美国的其他投资产品等。现在我们建设“一带一路”,以融资平台为抓手,可以向丝绸之路沿线缺乏资金的相关国家和地区提供资金援助,扩大投资领域。这就为我国的外汇储备找到了又多又好的投资渠道。习近平主席在北京召开的亚太经合组织会议(APEC)开幕式致辞时,向世界宣布,中国出资400亿美元成立“丝路基金”,为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提供最先融资;并于2014年10月24日率先出资4000亿元作为启动资金,与印度、新加坡等21个国家专为亚洲丝绸之路相关国家的基建提供资金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简称“亚投行”),并举行了签字仪式(见下图)。

  该行到2024年的法定资本约为8000亿元,各意向创始成员国将以GDP衡量的经济权重作为股份分配的基础投资。这样,我国又透过“亚投行”投资使外汇储备投资多元化,而“亚投行”的宗旨是投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这样又能消化我国的产能过剩,进而促进人民币的国际化,可谓一箭双鵰。根据国际证券学家预测,仅是亚太地区各国未来十年的基础设施投资需求约达78万亿美元,中国外汇储备投资空间还相当宽阔。所以,“一带一路”建设,很大程度上可以解决我国外汇储备投资这个烫手山芋问题。

  第四,建设“一带一路”,为我国解决资源不足创造条件。

  历史上我国曾是地大物博的国家。但随着人口的剧增和城镇化的发展,资源不足已经突显出来了。特别是石油、天然气、基本金属、木材、大荳、玉米、红肉等资源更为缺乏。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公布,我国的石油消费60%依靠进口,2014年进口石油3.08亿吨,价值2340亿美元,〔21〕基本金属50%靠进口。纵观世界发达国家经济发达的进程,在人均国民收入达到20000美元的水准下,其人均消费石油水准为4000公斤油当量。按此,现在我国人均国民收入按购买力平价计算是10000美元,那么人均石油消费就需3000公斤油当量。今后随着我国经济新常态大转型中高速增长,人均国民收入将会不断提高,人均石油消费水准也随着增加。同时,随着我国当前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将有2亿农民工人口移居城镇。这样一来,石油、天然气和其他消费品需要必然大大增加。所以,在我国面对资源日益不足的态势下,“一带一路”建设,一方面可以方便从陆上丝绸之路进口中亚、西亚、欧洲、沙特阿拉伯、伊拉克、伊朗、哈萨克斯坦和俄罗斯等产油国的石油、天然气等能源;另一方面,也可以从海上丝绸之路的相关国家如加拿大、澳大利亚、巴西等的海上能源通道输入石油、天然气、基本金属、木材、大荳、玉米、红肉等资源。同时,根据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还可通过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有关国家共同合作开发海洋的丰富资源,发展我国海洋经济,以成为海洋经济强国。根据世界科学家研究测算,地球海洋面积为36100平方公里,占地球总面积的70.8%,藴藏着极丰富的自然资源有待开发,还有石油地质储藏量3000亿吨、天然气54万亿立方米,占地球总藏量的50%;海底固体矿产资源20多种,其中铀结核量达40亿吨,为陆地储藏铀结核量的4000多倍;海洋鱼类2.5万多种,可供食用鱼200多种,每年向人类提供鱼食6亿吨。又据科学家估计,2l世纪海洋可提供人类的食品(蛋白质食品)相当陆地农产品的1000倍。〔22〕

  第五,建设“一带一路”,为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发展营造国际和平环境。

  纵观世界各国现代化经济发达的过程,都是在没有战争硝烟的国际和平环境下取得的。我国开放改革37年问,全国GDP由1978年的3000亿美元增加2014年的10.355万亿美元(人民币636463亿元),而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也是在和平环境下取得的。建设“一带一路”,就是要传承丝绸之路各个国家的民心相同、和平友好、真诚相待的传统,以人文交流为纽带,与丝绸之路的相关国家保持和平友好关系,并在独立自主原则下,运筹与大国的关系,塑造周边安全环境,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积极参与地区和全球的治理,为世界和平发展贡献力量,从而营造一个互联互通、合作共赢的国际和平环境,以保障我国新常态经济大转型稳定中高速发展。

  上述五方面说明,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和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一带一路”决定,既是我国新常态经济发展的国家级战略国策,也是国际大自由贸易区(SRT)顶层设计的构想,是完全正确的。2014年至今的实践已经证明,“一带一路”建设规划公诸世界后,已经有60多个国家领导人表态支持和参与,也得到东盟、欧盟、非盟等多个国际组织的大力支持。同时,我国已同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卡塔尔等多个国家签署相关合作备忘録。所以,我们深信和坚信,“一带一路”这一横跨35年、预算投资4万亿元人民币〔23〕的战略国策的实施,一定强有力地拉动我国新常态经济的稳步发展,从而实现邓小平于1984年同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进行相关香港回归的中英谈判(见上页图)时提出的以香港50年不变的实践,“让中国现代化,在经济上发展为发达国”;〔24〕和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到2049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从而促进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和平发展。

  注释:

  〔1〕《加中时报》2014年9月12日,《看新疆》。

  〔2〕《环球华报》2008年6月22日,转引《黄启臣文集(三)》,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201O年版。

  〔3〕《加拿大商报》2014年9月3日,《今日西安》。

  〔4〕《邓小平文集》第3卷第90页,人民出版社1 993年版。

  〔5〕《人民日报》1991年5月13目。

  〔6〕((人民日报》1994年11月13日。

  〔7〕《人民日报》1999年11月13日。

  〔8〕《人民日报》2001年5月26目。

  〔9〕《人民日报》2006年4月21日。又,2009年11月16日,美国总统奥巴马访问中国时,到复旦大学演讲,与学生对话,说:“美国与这个国家(中国)的纽带,可以追溯到美国独立初期,乔治·华盛顿组织了‘皇后号’的下水仪式,这艘船成功前往大清王朝。华盛顿希望看到这艘船前往各地,与中国结成新的纽带,希望与中国开辟新的地平线,建立新的伙伴关系。”(请参阅《清代海上丝绸之路的中美贸易》,《岭南文史》2014年第2期)。

  〔10〕《人民日报》2013年9月8日。

  〔11〕《人民日报》2013年10月4日。

  〔12〕《人民日报》2014年6月6日。

  〔13〕《人民日报》2014年8月22日。

  〔14〕《加拿大商报》2014年9月12日。

  〔15〕《人民日报》2014年11月7日。

  〔16〕《人民日报》2014年11月10日。

  〔17〕Angus Maddison,chinese Economic Performanice in the Long Run,DECD Development,Paris,1998年。

  〔18〕我国年产钢铁达1 0万亿吨(香港《星岛日报·星周刊》,2014年11月2、 3日)。

  〔19〕香港《星岛日报》2015年1月18日。

  〔20〕〔21〕香港《星岛日报》2015年1月15日。

  〔22〕以上数据参见《黄启臣文集(二)》第30页,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2007年版。

  〔23〕香港《星岛日报·星周刊》201 4年11月2 3日。

  〔24〕香港《星岛日报》201 5年1月1日,《香港50年不变,助华现代化》。

  (原载:《岭南文史》2015年第1期)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