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中华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新价值

  中国文化是伫立在世界的标竿,历史上增长速度最快的经济实体是中国,21世纪全世界都在注目中国;不只是经济发展,中国几千年基底的文化正渐渐触及西方世界。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多次强调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指出:“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孕育了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品格,培育了中国人民的崇高价值追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思想,支撑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优秀传统文化可以说是中华民族永远不能离别的精神家园。老子、孔子、墨子、孟子、庄子等中国诸子百家学说至今仍然具有世界性的文化意义。”老子、孔子等人的思想中包含了许多正确反映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生存发展规律的真理性认识。

  对待传统文化的问题上,存在两种对立的观点:一种是把传统文化说得一团漆黑的民族文化虚无主义;一种是死守旧有文化传统的文化复古主义。但无论是上述哪一种,在今天看来都是不合时宜的。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要有选择地吸收和创造性地综合,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根据现代化的基本精神理念,进行有选择性的、合理的吸收、改造、发展和创新,赋予民族传统文化以时代精神和适宜形式。保护好传统优秀文化中的各种物质和非物质的文化资源和文化遗产。习总书记强调指出,要“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共同服务以文化人的时代任务”文化的生命力在于创新方针,就是立足于实践,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以兼收并蓄的包容精神,借鉴其他优秀文明成果,通过转化再造、丰富发展,焕发新的生命力。井琪:中国共产党新闻网http://cpc.people.com.cn/

  一、中华文化的源流与传承

  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文明古国之一,历史源远流长,若从黄帝时代算起,已有五千年。中华文化,是指以春秋战国诸子百家思想为骨干不断进化、发展而成的特有文化。具儒家文化与天朝思想为中心的特征。而中华民族在文化发展的源头有两个,即黄河文明与长江文明,历经数千年的演变,古代各大文明相互影响融合。产生了区域文明交流、融合,造就“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形成模式。

  从远古至秦、汉,为中国文化创造及发达期;过了汉朝,由于北方异民族多次入侵与统治,文化掺进了鲜卑、蒙古、满洲等民族的血液。汉、唐由于丝路发达,亦传入了大量西域文化。自汉末以来,则为中原文化中衰之时期。之后虽经朝代统治民族变换,但是中华文化始终保存延续下来。

  中华文化的包含范围从远古文化时期的神话传说、符号图腾、地域 (以黄河、长江为区别的南北方文化)、海洋文化、思想(法家、儒家、道家)、宗教、服饰、汉字、语言、文学、教育、建筑、宫殿、寺庙、雕刻、墓葬建筑、运河、艺术(音乐、 舞蹈、戏曲、影视、手工艺、书法与中国画)、饮食(粤菜、川菜、淮扬菜等菜系)、体育、医学、社会等等可说包罗万象。延续至今日并巍然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二、中华文化对外的传播交流

  1.中华文化圈的形成

  一般把历史上曾受中国皇帝册封和被中华文化影响的国家同称为中华文化圈或者汉文化圈。这些中国周边的国家或民族同以文言文作为交流的媒体,从中国王朝引进国家制度、政治思想幷发展出相似的文化和价值观。从古到今,中华文化对中国周边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形成了中华文化圈、儒家文化圈,除了中国外,这一地区还包括日本、朝鲜、韩国、越南、琉球等地。中华文化对世界其他地区亦产生了重要影响。儒家思想、科举制度、四大发明、以及航海造船等等,在某种程度上,也可说是开启欧洲近代启蒙运动的思想源头。

  2. 中华文化透过丝路与欧亚地区的交流及影响

  古代中国和西方文明之间的交通动线在19 世纪被德国地理学家费迪南·冯·李希霍芬男爵将横贯东西的陆上交通路线命名为“丝绸之路”,20 世纪初名法国学者沙畹提出了不仅陆上丝路、海上也有一条丝绸之路。是广义上最早的中西交往通道,古代中西文化的交流与互动由此展开。

  远古中国就已经养蚕织丝,丝绸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之一,西方最初认识中国就是从丝绸开始的。根据考古研究,远在公元前四世纪,中国的蚕丝已传到西方;希腊帕德嫩神庙中的命运女神雕像、浮雕陶壶上的彩绘人物都身着透明的丝长袍,古希腊的著作及波斯宫廷文字记载中,把中国称作“赛里斯(拉丁文:Sinae、Serica、Seres)”,意为“丝之国”。

  在西汉时期,雄心勃勃的汉武帝于公元前 138 年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陆上丝绸之路。由此,中西文化交流开始了新纪元。中国的丝织品源源不断地运往中亚、西亚及更遥远的西方。同样,汉武帝也开辟了海上通道。他派遣人员携带丝织品和黄金等出海,换回明珠和其他珍宝异物。对于西方世界来说,中国就是产丝之国,在一定意义上,汉文化就是丝绸文化。汉代中国丝在地中海地区大受欢迎。根据记载,埃及艳后及罗马西泽大帝身上所穿的丝袍,就是用中国丝织成。

  中国的丝绸、瓷器源源不断地销往世界各国,改变了欧洲时尚,同时宗教融合改变世界民众的世界观、价值观,推动了世界各地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互传播和影响,这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做出的重大贡献。

  “丝绸之路”是文化交流之路。中国的纺织、造纸、印刷、火药、指南针、制瓷等工艺技术,绘画等艺术手法,通过陆上、海上丝绸之路传播到海外,在中国周边国家和地区及西方各国的发展也产生了重要影响,火药西传,促使近代兵器出现,影响了军事的装备,以至战略和组织;指南针西传,促使新航路的开辟;造纸术和印刷术西传,更为后来的文艺复兴提供了有利条件。丝路带来了文明交汇,互惠互利。中华民族亦受益良多,除了葡萄酒、夜光杯、琵琶、汗血马、胡豆、西瓜、胡椒、菠菜、犀角、象牙、胡琴等物质层面,值得大书特书的还有西方的音乐、舞蹈、绘画、雕塑、建筑等艺术,天文、历算、医学等科技知识,更有宗教方面,佛教、祆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摩尼教、景教,正是从丝路传入中土的,从而对中国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以至哲学、文学、艺术等领域产生深远的影响。经过中国化改造,与传统文化互相融合,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丝路作为中外文化交汇的要道,是中华文化向西发展的难得管道,在这广阔的地域更增厚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人民网-文史频道 海上丝绸之路报导http://history.people.com.cn/

  三、以一带一路思维创新赋予中华文化新价值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既要守本更要创新,文化本来就是一个历史沉淀所造成,如何保存其根本,如同文物之千年流传,有记载的、有形体的,保存守本较为容易,但有些语言或技艺,就得靠人为代代相传,然随着时代变迁,种族的融合,诸如前文所提,原来是西域的乐器,经丝路来到了中国,俨然发展成为中国的民乐或称为国乐,在新的“一带一路”的思维中又可创新代表着中国文化的一部乐章,借由乐曲伴奏着西洋的歌舞,其表现中华文化是包容的,是王道而非霸道;台湾的木偶戏,是台湾民俗文化的缩影,也是中华文化通俗的代表,木偶戏源于大陆泉州,来到台湾不但守本,并随着不同时期不断创新,从野台戏到电视台,再到电影屏幕,最后结合动漫,成为电玩一部分,文化通过包装,在现代社会中创造新价值。

  西汉时,张骞以长安为起点;东汉时,班超以洛阳为起点,将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带往西域;相对的也带回了些许西方文化。而今日,我们要创造新的丝绸之旅,以一带一路开始,从陆上到达欧洲,由海上串联东南亚,达到中西方的交流。这不只是肩负强大世界的责任,更要利用民族乐器和技艺,用经典表演艺术揭开新丝绸之路的篇章,把中国固有文化全面渲染到世界各地!通过戏剧舞台让全世界来瞭解中国新的丝绸之路理念,赋予中华文化新价值!


  张家献:作者为财团法人国学文化艺术基金会董事长。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