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两会新书《家为国本 善为家根》

  一、前  言

  今天,中国精神文明学(意识社会学)大型丛书之第95部即《家为国本,善为家根——〈范仲淹家风百首謡〉读感集》摆在了读者面前,我想就这本读感集的相关因缘讲点“历史”及出版的简况。

  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广东部分学者便志力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与实践的探讨,在80年代形成“中国精神文明学”这一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和特色学科体系性的尝试,于90年代之初正式出版了64万字的《精神文明学论纲》的学术专著。

  该专著写作前后均得到钱学森教授的直接指导,并在他所撰写的序言中,明确指出“精神文明学也即意识社会学,意识社会学也即精神文明学”的学科属性。

  在这部专著中,以精神文明为中心,分别论述了它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法制文明、人种文明(此后还加了一个生态文明)等的互动关系,同时论述了精神文明内部“真善美”三者的构成要素及其之间的互动关联,并对社会文明、群体文明、家庭文明和个体文明及其之间的互动关顾也作了阐析。

  可以说,广东部分学者于20世纪80—90年代初首创的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和特色学科,一开始便相当重视家庭文明与个体文明的专题研究的,并把家庭文明和个体文明的养成看作是精神文明的根据地和落脚点。

  随着广东社会学学会和广东省精神文明学会的先后成立,广东从事精神文明学学术理论的研讨均逐步有了基本骨干和基本队伍,他们在不断跟踪和参与群众性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实践中,也不停地积累了一批理论研究成果,以《精神文明学论纲》为学科体系的总纲,以中国精神文明学(意识社会学)大型丛书为载体,以广东社会学学会和广东省精神文明学会面上主抓、具体组织的研究成果为重点,该大型丛书至今已出版了95部、数千万字之多。

  其中有关家庭文明与个体文明的论著,主要代表作有《家庭文化学三论》《家庭文化与家训文化研究》《中国家风文化论略》《周恩来的人格风范》《钟南山精神研究》和《范仲淹家风百首謡》等。

  《家庭文化学三论》系指《论家庭文化学中的家庭和文化》《论家庭文化学产生的中外氛围》和《论家庭文化学研究的主要对象》三篇主体论文,初步提出了在中国精神文明学体系构架中专立“家庭文化学”相对体系的设想,认为家庭文化学是研究家庭文化的基础要素及其规律的科学;是研究家庭文化的主体要素及其规律的科学;是研究家庭文化的合育优育及其规律的科学。一句话,家庭文化学是门研究家庭文化的基础(境育、政育、法育、精育、种育和物育)要素和主体(体育、性育、劳育、智育、美育和德育)要素及其合育、优育的规律的科学。这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提出的主要观点。

  其后的《家庭文化与家训文化研究》全书共分五大部分,分别阐析了中国姓氏文化及其中的家训(祖训)文化、与中国姓氏文化紧密相关的家庭文化的基本理论与实践,旨在为促进文化强国、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服务。

  《中国家风文化论略》全书共分四大部分,分别对中国家风文化的一般概念、内容与特征;中国古近代家风文化的内容、特点与影响;中国现当代家风文化的构成、价值与追求;中国新时代家风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等,均作了简略的研究和论述。

  而《周恩来的人格风范》这一专著是为纪念人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诞辰百周年和逝世22周年而写的,书中重点突出了周恩来总理的伟大人格这一全新主题。分别对其人格风范的思想内涵、主要表现、形成塑造、完善升华、基本特征和伟大意义作出了系统的阐析,为人们培养社会主义新型人格,在精神上筑起反腐保廉的思想长城,建设中国特色的政治文明,确保社会主义江山永不变色而尽努力。这是20世纪90年代专写个体文明的作品了。

  到近几年的《钟南山精神研究》则是对中国新时代优秀个体精神文明代表的论说,认为这种精神是源于古今中外并具其个性特色的优秀精神,可以分为爱国精神、敬业精神和实干精神;开拓精神、创新精神和科学精神;求真精神、向善精神和至美精神;服务精神、民本精神和大医精神等十二个方面。

  与中国新时代优秀个体精神文明代表相对应的中国古近代优秀个体精神文明的代表范仲淹,无疑是《范仲淹家风百首謡》所要描述的主角。作为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和教育家的范仲淹,其优秀家风思想凸现出来的先忧后乐精神和家国情怀,历来受到人们的无限敬仰,今天更要大力弘扬。该书以104首五言歌謡的艺术形式,通过20个分题凸出其“家为国本,孝为家始,修为家利,善为家根”的个人品性和家风品德,为新时代人们的修身、立品、养德服务,确属非常难得的典范。

  从前述中国精神文明学(意识社会学)大型丛书之第95部即《家为国本,善为家根——〈范仲淹家风百首謡〉读感集》历史因缘的简略回顾来讲,可能有助于读者对广东首创的精神文明学(意识社会学)及中国精神文明学(意识社会学)大型丛书的大致瞭解,有助于读者对本大型丛书中有关家庭文明、个体文明历来考察的大致瞭解。

  有了这两个大致瞭解,当会有助于广东社会学学会和广东省精神文明学会何以在要《范仲淹家风百首謡》于2019年初甫一出版便在社会上开展广泛的评读、感读和品读活动;这次活动后收到的近70篇文章或诗歌何以要集成《家为国本,善为家根》这样的读感一书了。这本集子中的絶大部分均在《文明与社会》《忧乐天下》刊物与多家网站上先后多期发表过,广东省社科联、广东社会学学会、广东省精神文明学会还特地联合起来,以“国之本在家,家之根在善——广东推出新著《范仲淹家风百首謡》助力中国优秀家风的传承与创新”为题在《中国社会科学报》主办了两个专版的推介。今以《家为国本,善为家根——〈范仲淹家风百首謡〉读感集》为名时,全书大致分成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中国社会科学报》编发的咨讯;第二部分是《文明与社会》等与多家网站编发的咨讯;第三部分是附録,包括《范仲淹家风百首謡》原作等多篇咨讯在内。

  《范仲淹家风百首謡》的出版、发行,以及这本读感集的写作与编成,均离不开社会各方的鼎力支持。一要感谢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把《范仲淹家风百首謡》作为重点课题,立马批准立项并作为主办单位之一在《中国社会科学报》上的推广活动,新老主要领导又同时撰文大力鼓励。二要感谢广东社会学学会、广东省精神文明学会及相关单位、作者个人的积极参与,为了写好读感,其中有的作者几易其稿,有的一连写了几篇。三要感谢为《范仲淹家风百首謡》的广泛发行而作出切实支持的一批同仁。四要感谢以上两书的校编者、出版者作出的努力。特别是通过《家为国本,善为家根——〈范仲淹家风百首謡〉读感集》的成书过程,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各位同仁对弘扬中国古近代优秀家风杰出代表范仲淹精神的共识愈来愈强烈,这是相当可贵的。因此,留在这个集子里的所有文字饱含的意藴,都可说是这种可贵共识的见证。为此,在反复拜读《家为国本,善为家根》的许多文章并编成集子时,便以如下数句诗话作结:

  弘扬古代好家风  历贤最数仲淹公
  先忧后乐众尽知  报国为民亿仰颂
  公留家风千载誉  吾试新歌百謡融
  序结四首作开合  中设廿目论其宗
  家风首从孝道始  孝道为头各目丰
  各目所言皆修器  主根应种唯善终
  国家本自家中来  家国源系脉相通
  新探范公家风骨  诚谢同仁感读功

  二、后  记

  本书系范英等于20世纪80年代中至今长期主编的中国精神文明学(意识社会学)大型丛书之第95部,约10万字。她对范英2019年1月出版的《范仲淹家风百首謡》的解读、感读和评读为主,收进发表在《中国社会科学报》《忧乐天下》《文明与社会》《探求》和国内多家网站上近70篇文章或诗话。

  本书共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发表在《中国社会科学报》和《忧乐天下》的近20篇,第二部分主要是发表在《文明与社会》等的40多篇,第三部分为本书的相关附録,包括原作《范仲淹家风百首謡》、原作者与记者访谈録和“首届岭南优秀家风论坛”上的学术报告等。全书为弘扬中国古近代优秀家风文化的典范精神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也为建设新时代优秀家风文化作了相应的借鉴。

  本书主编:范英、董玉整;编委:范英、董玉整、吕志、戢斗勇、刘俊荣、李季、骆风、何艳玲、温朝霞、邹建军、杨松、谢俊贵、王心旺、严书翔、任映红、谭昆智、张居永、宋立;编务:李小雾、陆红、范鸿飞。

  在本书出版之际,特向所有作者及其单位、上述编委和编务人员表示真诚的致谢;特向关心和支持本书编辑出版的所有同仁和出版社的领导、工作人员等表示真诚的致谢。同时欢迎热心读者对本书提出宝贵意见。

  (前言、后记作者范英,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顾问,广东社会学学会、广东省精神文明学会终身名誉会长,中国精神文明学(意识社会学)大型丛书编委会主任兼总编,发表在《文明与社会》2020年4月1日总第428期)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