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对传统诗经范式的简思

  谢俊贵教授的大作发表在《山东社会科学》2021年第6期上、以“诗经范式”为基点追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之运用,视角独特凝练,令人耳目一新,尤其将本人所着之拙作《范仲淹家风百首謡》也作为“有效参仿了传统文化传承的诗经范式”的当代典型之一加以肯定和推介,特在此表示诚谢。

  刚拜读完全文。一觉选题新颖,所论罕见;二觉观点独特,别具生意;三觉思考周密,风行水上;四觉论古为今,其义尤要;五觉更需接续,好花成丛。因而诗曰:

  谢君大着开新题
  专论诗经范式奇
  古为今用富文化
  品传时雅精世仪

  记得2019年末,拙作《范仲淹家风百首謡》出版后,谢教授即有《传承优秀文化的诗经范式》(见范英主编《家为国本  善为家根》,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2020年5月版)之书评写就。当时更觉观点独特,很有创意。不期今天已见这一观点成熟、深刻、系统化与学术化得如此高妙,实在来之不易也。

  由此引起的几点体验与思考:

  一是中国古来之诗经范式具有独特的强大的生命力,今天如何于传承中创新确系文化强国大任中重要一环,不可轻视,不可丢弃。

  二是怎样传承这种诗经范式,又如何创新这种诗经范式,必须有学者进行自觉的研探。我认为谢论在这方面开了好头,值得赞许。也可见这一开始之路要有热心者接续。

  三是有志于对这种诗经范式进行传承与创新的作者,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藴作基础,要有不断探索的作品为本依,逐步体现传承什么创新什么的路向与效应。据我多年在这一方面的写作感受,难度很大,极不容易,稍有寸进,已觉力疲。焉所为者,如《范仲淹家风百首謡》等,却也试采众善,别开生面于古之名篇,以示已为。又如今之拙作——长卷史诗《红色精神历百年》,其实也包含了多种诗经范式的变革试验在内,并非仅颂主题之作,主题之外诗经范式的试验也在其中矣。

  《范仲淹家风百首謡》是从古代泛写识字、姓氏、百工、广爱和杂箴等转入专写一位先贤家风的诗经范式,并以其优秀家风来映现这位先贤“先天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家国情怀与忧患精神。这与此前各朝留下的诗经范式名篇有明显之别。此可称作对诗经范式的一种传承与创新?再从句式表达而论,从三言、四言或长短句不等,到一概以五言韵语四句一首为律之安排,似也是对前期文体的一种变革与试验?文为时而作,作而经世致用,《范仲淹风家百首謡》之出版,专于“国之本在家,家之根在善”上做文章,其古为今用之效应不亦适时乎?由此推之,以红色精神为本依的《红色精神历百年》这一长卷史诗,又则非专写一人之诗经范式,而是先写群体为主、后写个体为主、群体英雄与个体英模互缘方成红色百年之精神盛状也?这既与古代诸诗经范式不全同,也与百首謡专写个体先贤有所别矣……

  总之,本人对此类试验之本依不仅有以上两种,在早期散见中国精神文明学(意识社会学)大型丛书之中的亦存多件,均在诗经范式上作过不同程度之实验。但提倡白话文及白话诗应是现当代的主品,这很必要。然同时存在诗经范式自身的传承与创新与此并非相斥相碍,而是相行相益。虽因时代在前进,人们的口味并不完全相同。正所谓“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只要能传承优秀文化,在白活诗为主的当今时代,诗经范式的传承与创新无疑是前景广阔的。

  由此想到现当代中国应如何在吸纳国外尤其是西方文风之长的同时,更需传承和创新中国优秀传统文风的大事。当今有一种已成痼疾的文风,仿西、搬西、崇西的文风,正在蔓延并钻进肌内,而大多学者则以为现状正常,无需大惊小怪。差矣!若不从此状中自拔出来,坚持悠久文化传统的承继,而让位于外来文化的统领,臣服于西化的裙带之下,又谈何中国文化的优良传承?更谈何中国文化在传承中的创新?尤谈何中国文化的自强与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谢论所涉之传统文化传承诗经范式及其创新运用的内在意藴决非就事论事可止者,推而广之,关乎整个中国当今文化复兴之路向,文化人何去何从之根基,文化产品何展国威之关键焉?

  (作者范英,2021.07.12)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