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台湾社会“颂殖恋殖”现象及其原因初探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始,伴随“台独”思潮兴起及“台独”势力的逐步壮大,台湾民众价值观、历史观、统独观等发生重要变化与异化,特别是逆历史潮流与人类正义价值的“颂殖恋殖”现象日益普遍,整个社会弥漫着“亲日媚日”情绪,颂扬与肯定日本殖民统治。台湾出现这种颂扬殖民统治的价值错乱现象原因相当复杂,包括日本对台湾殖民统治时期的皇民化政策与殖民后期经济建设、战后国际冷战秩序、国共政治斗争、国民党当局的对日政策、“台独”势力崛起与统独对抗等。不论原因为何,在21世纪的今天,台湾社会颠覆人类基本正义价值的皇民史观与颂殖史观是值得密切关注与深刻反思的。 

  一、台湾社会颂扬日本殖民地统治的主要表现或现象 

  当下台湾肯定、颂扬与纪念日本殖民统治的活动与现象非常普遍,既有民间的,也有官方的;既有緑的,也有蓝的,但主要以“台独”分裂势力或緑营势力为主。 

  (一)“台独”势力对日本殖民统治相关概念的表述调整 

  台湾政治民主化之后,伴随着“台独”恶浪的兴起与高涨,台湾出现不断颂扬日本殖民统治的现象与态势。其中,台湾率先用战后日本政府对日本侵略战争与殖民统治的概念或用语,是肯定日本侵略战争与殖民统治的开始,经遇李登辉、陈水扁、蔡英文等不同时期的执政,逐步建立与强化了“皇民史观”与“颂殖史观”。 

  在本世纪之前国民党统治台湾时期,台湾当局与民间普遍使用“战败”表达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失败,用“日据”表达日本对台湾殖民统治。然而,由于台湾领导人李登辉的亲日立场与政治立场的调整,与民进党等“台独”分裂势力里应外合,共同开启对日本侵略战争与殖民统治概念、用语的调整。陈水扁出任台北市长后,开始以“终战”取代“战败”,以“日治”取代“日据”。李登辉当局并未对此表示异议与反对,进而接受,并主导写进台湾教科书或教材,台湾社会开始普遍以“日治”取代“日据”,以“终战”取代“战败”。经过多年发展,在当下台湾,除少数统派或蓝营人士外,台湾不少学者、民众已普遍接受了这一概念与用词,在各种媒体或文章中,大多是“日据”与“日治”、“战败”与“终战”等混合或交替使用。受此影响,台湾社会逐步出现正面看待日本殖民统治的现象,这反映在台湾电影等文艺作品与台湾对日本殖民统治遗迹等普遍纪念活动上。特别是2015年初,台北市长柯文哲公开表示“殖民越久就越进步”,引起很大争议。 

  马英九执政时期,试图对台湾中学课纲的错误史观进行小幅调整,提出将“日治”改回“日据”,在慰安妇前加上“被迫”两字,结果遭到以民进党为代表的緑营势力的强烈反对与扺制,还爆发了以中学生为主的“反课纲微调运动”,要维持肯定与颂扬日本殖民统治的课纲用语。结果,马英九纠正错误殖民史观的这一努力宣告失败,也足以反映台湾社会对日本侵略战争与对台湾殖民统治的错误立场有多么严重,多么令人吃惊。 

  蔡英文上台执政后,在“台独去中”思维战略下,肯定与颂扬日本殖民统治又达到一个新的高潮,整个社会弥漫着一股“亲日媚日哈日”氛围。其中台教育主管部门制订的“新课纲”删除了《开罗宣言》、《波茨坦公报》等具国际法效力的历史文件,旨在消除台湾归还中国的国际法效力,同时有意逥避日本侵略与占领台湾的历史,逥避台湾同胞抗日史与台湾慰安妇问题,彻底走向了违反人类正义价值的错误道路。 

  (二)台湾当局与地方政府广泛纪念日本殖民统治 

  近年来,台湾各地出现恢复、纪念日本殖民统治历史遗迹活动,以实际行动肯定与颂扬日本殖民统治。 

  (1)将日本殖民统治时期为日本殖民服务的日本水利专家八田舆一视为对台湾建设贡献巨大的“英雄”或“楷模”,广为宣传与隆重纪念。台湾当局(包括马英九)及多个县市政府大肆颂扬与纪念日本殖民统治时期的日籍水利专家八田舆一,包括建铜像、修纪念公园、命名街道与举办各种庆祝活动,歌颂其对台湾水利建设的贡献。他们完全忽视了八田舆一是日本殖民统治者的身份,发展台湾水利只是配合日本殖民政府从台湾获取更多粮食与资源,而不是为了台湾民众服务。就台湾近现代建设而言,沈葆桢、刘铭传等对台湾近代工业、邮政等发展贡献甚大,可是如今台湾却很少人纪念他们对台湾开发的贡献。蒋氏父子在台湾大兴水利工程,建立了七大水库,奠定了今日台湾水利工程基础,更开创了台湾经济现化化。但民进党当局完全无视这一历史事实,全面追杀国民党,将蒋介石视为“228事件”的杀人凶手,成为蔡当局“转型正义”对象,蒋氏铜像不断被破坏。更讽刺的是,台湾却大搞八田舆一的“造神运动”,开展各种纪念活动,包括建立铜像。特别是八田舆一铜像被人损坏后,时任台南市长赖清德非常伤感与不舍,第一时间动用政府资源进行维修。可见民进党及蔡当局执政扭曲历史,大搞“贬蒋褒日”运动,就是在颂扬日本殖民统治。 

  (2)到处恢复与新建日本神社。神社是日本人纪念先祖的地方,靖国神社更是纪念日本战犯之处。日本殖民统治台湾时期,在台湾建了不少神社。其中,台湾神社更是以日本亲王、攻战台湾的近卫师团长北白川宫能久为主祀的神社,其“薨日”(10月28日)也被定为台湾神社的例祭日〔2〕。战后,台湾日本神社被废除。然而,随着岛内政治形势的巨大变化以及对日本殖民统治认识的微妙变化,近年在台湾出现一股恢复兴建日本神社热,许多县市特别是民进党执政县市动用民众纳税钱,大力恢复与整修日本神社。 

  典型事件之一是屏东县高士神社的重建。高士神社最初是1939年日本殖民政府为配合皇民化运动而建,供奉天照大神,旨在动员台湾原住民赴战场,为日本侵略战争服务。2015年,原住民高士部落在日本“李登辉之友会”募资、台湾《熏风》杂志社及屏东县政府等共同合作下重建,8月举行招魂迁座揭幕仪式,屏东县政府文化处处长吴锦发和牡丹乡乡长陈英铭等出席,感谢日本人资助重建神社。同时,日本“李登辉之友”会事务局长柚原正敬也出席,并送上李登辉“为国作见证”题字。高士神社供奉原住民战死者的“英灵”,和靖国神社性质相同,因此日本《产经新闻》称其为“台版靖国神社”。日本“李登辉之友会”成员、担任高士神社宫司佐藤健一,在日本右翼媒体“樱花电视频道”(日本“李登辉之友会”创办)上呼吁“希望更多人能来高士神社祭拜为国家牺牲的英灵”〔3〕。 

  台中市前市长林佳龙任内攻击国民党兴建孔庙是搞政治统战、庆祝妈祖活动是统战,却在台中市大力复兴日本神社活动。据台湾媒体报导,目前桃园市已成为日本境外神社最多的地方。可见,如今台湾到处都有日本神社,这成为台湾社会颂扬殖民统治的有力铁证,却未见台湾社会的反思与批判之声。 

  (3)整治与修复日本殖民统治遗迹。台湾当局与不少县市政府纷纷整修或重建日本殖民统治时期的建筑与文化遗迹等,并作为观光旅游景点。国民党籍前台北市长郝龙斌在市长任内恢复修建了日本攻占台北的纪念公园,在隆重的典礼仪式上邀请二战时期日本神风特攻队后代到台北参加纪念活动。蔡英文家乡、民进党执政的屏东县不仅重建日本神社,而且还在2016年拆除了牡丹社事件交战地点—石门古战场遗址“澄清海宇还我山河”的纪念碑文,决定重建日本殖民者最初立下的“西乡都督遗迹纪念碑”。 

  2018年,台中市与台文化主管部门合作兴建“‘国家’美术馆台中州园区”,就是要纪念日本殖民政府于1913年所设置的中州厅。同年底,台陆军特种部队在伞兵训练中心(大圣西营区)公共艺术招标工程中,要求必须有“日本元素”,即要求纳入日据时代轰炸雾社原住民的日本第八飞行联队,以纪念侵略台湾的日本飞行大队。宜兰市设立了纪念日本殖民统治者的“西乡厅宪德政碑”后,2019年3月,宜兰县“救国团”团委会大楼,经过宜兰市收购、整修后更名为“乡龙楼”。“乡龙”一词是日据时期宜兰首任厅长西乡菊次郎的出生地鹿儿岛县龙乡町,也是旨在纪念日本殖民统治。 

  (4)台湾文艺文学作品充满美化与歌颂日本殖民统治的思想。在台湾票房甚佳、也在大陆发行的台湾电影《海角七号》,被各方赞美。其实这是一部颂扬日本殖民统治时期日台之间民众感情友好的影片,充满着时代美感与台日之间的情感,却不见日本殖民统治的残酷,无视殖民与被殖民的关系。其实,台湾知名导演侯孝贤导演的电影《悲情城市》,也是“唯美情调,充沛光线,以及那份悲伤和失落的忧郁,几乎让人错认这是一部日本风情电影。就连日本影评人田志津枝都认为《悲情城市》所描写的日本是太美了,过分美化了,在另一部电影《多桑》中,失势的父亲死后,骨灰儿子带往日本,从某种程度上暗示了台湾人心中对日本的魂归”〔4〕。其实,台湾还有许多颂扬日本殖民统治的小说、散文与电影等文学作品。台湾苦劳网记者张智琦撰文指出,通过各类传播媒体(例如《民报》、《熏风》、各脸书专页),以及流行文化产品(魏德圣的《海角七号》和《KANO》、《湾生回家》的书籍和记録片、纪念《台北大突袭》的桌游等)进行宣传(日本殖民统治)〔5〕。 

  (三)民进党当局与其执政县市不再举行抗战纪念与台湾光复活动 

  台湾民众反抗日本侵略与殖民统治的斗争是值得纪念的,是不能忘却的,这也是中国人民反抗侵略与抗日运动的重要一环。过去国民党执政时期,会举行各种抗战纪念活动,尤其是会隆重举行台湾光复纪念活动,旨在宣告日本侵略战争的失败,宣告日本对台湾殖民统治的结束,宣告台湾重新回归中国。然而,这么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与特别的日子,在今日台湾除少数蓝营县市与民间“反独”抗日爱国组织举行相关活动外,民进党当局以及民进党执政县市已不再举行纪念台湾民众反日本殖民统治或抗战纪念活动,不再举行台湾光复纪念活动,与其大肆纪念日本殖民统治活动形成显明对比,进一步彰显了緑营势力错误的历史观与价值观。 

  特别是蔡英文执政后,将推动“转型正义”作为政治改革的重头戏。然而,蔡当局主导通过的“促进转型正义条例”,只对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后到1992年11月6日国民党执政时期进行“历史追查”、揭露“历史真相”有转型正义,而对过去屠杀台湾同胞、对台湾实行51年残酷统治的日本殖民统治者却排除在历史清查与追究责任之外、不追求转型正义,这是典型的选择性转型正义,是变相肯定与颂扬日本殖民统治。 

  (四)李登辉、蔡英文等高调颂扬“台籍日本兵”,以此实现“巩固日台的恩义连结” 

  台湾前领导人李登辉与现任领导人蔡英文在琉球“台湾之塔”的所作所为,充分彰显了李登辉、蔡英文们的“媚日情怀”与“颂扬日本殖民统治”的错置价值观。 

  琉球岛南端有一座“和平祈年公园”。这里是二次世界大战时美军登陆之处,也是太平洋战争的最后决战场。这里设立了一个占地70多平方米的“台湾之塔”。2016年6月25日,举行“台湾之塔”落成仪式,蔡英文专门题字,“时代力量党”“立委”林昶佐、“台独”媒体旗手郑弘仪等人出席。蔡英文以“总统”署名的“台湾之塔”碑文如下: 

  为悼念二次大战中献身沙场的台湾战士,我们建立“台湾之塔”,在此摩文仁之丘,台湾战士崇高志节,埋没七十年无以彰显,殊感衰伤。日台两地有志之士募集善款加以援建,使世世代代、可资凭吊。当年日台战士皆为同胞,生死与共,荣辱同担。来自台湾英勇参战二十多万人中,三万人战殁,一万五千人失踪。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族群国家如何分隔,凡牺牲一己性命守护他人之义举、不应被后世遗忘。为了回报战时受到台湾各方恩泽、土地由冲绳翼友会提供,期盼成为亲善交流桥梁,巩固日台的恩义连结。祈祷台湾战殁牺牲者灵魂都能安息!也希望来访朋友们,体认前人深刻情谊,持续予以发扬光大! 

  这就是台湾领导人蔡英文的史观与殖民地立场。她将被殖民的台湾人与殖民者日本人视为“同胞”,两者“生死与共,荣辱同担”。她讲的“族群国家如何分隔”,当然不是指海峡两岸政治对立的不幸历史,而是强调台湾与日本的“族群国家”分隔,是强调日本殖民者战后投降被迫将台湾归还中国,被迫撤离台湾,就是把日本殖民统治时期的台湾与日本视为同一个国家,隐含了未来台湾还要重新回归日本的思想。她完全接受了李登辉抛出的“日本和台湾曾经‘同为一国‘”的主张。她不清算日本殖民统治、杀害数十万台湾同胞的历史,还要“巩固日台的恩义连结”,这才是台湾人真正的悲哀。 

  2018年6月23日,年迈的李登辉到琉球“和平纪念公园”参访,为所谓“台湾人日本兵慰灵碑”揭幕。石碑上刻着李登辉的题字“为国作见证”,就是将日本视为台湾人的国家。 

  李登辉与蔡英文作为台湾前领导人与现领导人,不顾历史事实,扭曲与歪曲历史,把侵占台湾与殖民统治台湾的日本视为自己的国家,大加赞美与纪念,颂扬日本殖民统治,价值错乱,是非不分,令人遗憾。 

  事实上,日本殖民统治台湾期间,不讲殖民与被殖民的关系,就台湾人与日本人的法律与政治地位也有很大差别。当时日本国内的法律称为“内地法”,台湾、朝鲜等殖民地的法律称为“外地法”或“异地法”。日本内地依“帝国宪法的法律施行一般地区”,而外地则为日本帝国宪法不涵盖的“一般统治的例外”(即“异法地区”),其法律是以殖民地长官(总督)发布的律令作为法律或中央政府以天皇名义发布的敕令把日本本土法律的一部分施行于台湾的法律。因此,台湾人称为“本岛人”,日本人叫“内地人”。所谓的台湾日本兵,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日本兵”。初期,台湾人没有资格当“日本兵”,只能当“军属”(翻译等文职服务人员)、“军夫”(后勤补给保人员),不是武装部队内的编制,不准携带武器〔6〕。只是二战最后时期日本政府才征集了少量“台籍日本兵”〔7〕。其实,台籍日本兵许多成为战犯,受到审判。二战后,在盟军组织的二战审判过程,有173名台籍日本兵被起诉,其中26人因为射杀或刺杀战俘被判死刑,另有7人一审被判死刑后改判10年有期徒刑。显然不是蔡英文讲的台籍日本兵“牺牲一已性命守护他人之义举,不应被后人遗忘”,显然违背事实,价值错乱。台湾社会科学研究会学者曾健民撰文认为,“台湾之塔和李登辉的‘为国做见证’碑,与其说在为台湾人日本兵慰灵,倒不如说在颂扬时代倒置的皇国思想,使台湾人日本兵的魂魄永无安宁”〔8〕。 

  (五)緑营质疑与反对民间设立台湾慰安妇铜像 

  慰安妇问题是日本在二战期间强征中国及中国台湾、朝鲜、韩国与东南亚等地区妇女作为性奴隶的战争罪行之一。战后,日本政府对慰安妇态度一直不明确、不明朗,不愿公开承认战争责任,对受害妇女未进行真诚道歉,不愿积极赔偿,进而成为影响日本政府形象的重要历史事件。 

  台湾蓝緑两大政治阵营对台湾慰安妇问题的立场存在明显差异。蓝营相对客观,基本能够正确认识与看待,要求日本政府进行道歉与赔偿。台湾民间组织也要求日本政府正视慰安妇权益与赔偿问题。不过,台湾仍不时有政治人物发表有关慰安妇问题的不当言论。2016年,蔡英文亲信与首任“行政院长”林全就曾公开表示“慰安妇有些是自愿的”,引起很大争议。事实上,台湾中学教学大纲中,对慰安妇态度暧昧不明,未以“被迫”之名定义,緑营与中学生还对马英九执政时期试图在慰安妇前加上“被迫”两字表达强烈反对与抗议,足见台湾緑营势力对慰安妇的错误立场。 

  2018年8月14日,台湾首个慰安妇铜像举行落成典礼。这座慰安妇铜像坐落于台南市国民党党部土地上,是一位双手举起扺抗的台湾少女,象征着受害者的无奈与扺抗,象征着她们对正义伸张的渴望与期盼。铜像背面用中文、英文、日文和韩文四种文字,讲述了1937年日本军攻陷南京后30万人遭到屠杀、凌辱,各地几十万慰安妇以及联合国人权委员会认定的这些女性被日军当成性奴隶的历史。这是一个伸张历史正义的丰碑,警示后人不能忘记日本侵略战争及对慰安妇等无数受害者的伤害历史。 

  然而,这座伸张历史正义与彰显人类正义价值的慰安妇铜像,却在台湾社会内部引起不同的反应,折射出截然不同的立场与态度,彰显了完全不同的历史观与价值观,让这座慰安妇铜像成为检验当今台湾“转型正义”真相与人类正义价值的照妖镜、试金石。 

  台湾前领导人马英九,不论执政功过是非,不论有何评价与争议,但其政治人格是令人敬佩的,他能够正确看待历史,正确看待日本侵略战争与正确认识慰安妇问题,因此勇敢地为台湾慰安妇铜像揭幕,表达人类正义立场。他在揭幕式上表示,希望台湾人民要记住日本的殖民历史,不要忘记日本给慰安妇受害者带来的长期痛苦,呼吁台湾当局向日本政府要求道歉赔偿,依“促进转型正义条例”向日本求偿。 

  然而,日本政府、蔡英文当局与緑营势力在慰安妇铜像问题上的表态与立场,令人遗憾、失望与悲愤。日本政府不仅对设立慰安妇铜像一事表示“极为遗憾”与不满,“日本台湾交流协会”驻台北代表沼田干夫,还专程拜访国民党主席吴敦义进行施压,要求吴与国民党应“妥善处理”,就是要国民党拆除这座慰安妇铜像。吴敦义主席表现一个政治家的担当,当场回絶,认为不可能“移除”,强调历史不能遗忘。马英九在与沼田干夫会面时重申,日方应对台湾慰安妇道歉赔偿,并请他如实向东京回报他的立场与看法。可以说,今日中国国民党及其领导人能够坚持正义立场,伸张历史正义,能够正确看待慰安妇问题,应该给予足够的掌声与支持。更为可悲与令人愤慨的是,蔡英文与緑营势力在慰安妇铜像问题上的立场与态度:冷漠,无视,扭曲。蔡当局不是要求日本向曾受到巨大伤害的慰安妇道歉赔偿,而是极力撇清与设立铜像的关系,表示没有参与慰安妇铜像落成典礼,强调设立慰安妇铜像一事“政府并未参与”。蔡当局完全丧失了基本的尊严,向日本政府表态效忠,向日本表明蔡当局与国民党、民间社会设立慰安妇铜像的作为、立场是不一样的,是不参与的,是不主张给慰安妇道歉赔偿的,希望日本政府体谅,完全是一副奴性嘴脸。 

  不仅如此,还有一批緑营媒体、緑营政客、緑营学者在慰安妇铜像问题上表现出了极为丑恶的一面。“台独”电视台媒体“民视”新闻台在一个专题节目中,对台湾民间团体设立慰安妇铜像一事,不是客观看待,不是正面看待,不是理性看待,而是以“台独”势力惯有的“媚日、颂殖、仇中、恨马”心态视之。他们竟然在电视媒体上不断质疑马英九为何不在他任内设立慰安妇铜像而在他卸任后设立,认为在南台设立慰安妇铜像一定有政治动机,是马英九“在消费慰安妇”,认为马英九“仇日”,设立慰安妇铜像会撕裂台日关系,会影响日本游客到台南市旅游,甚至让日本人承受莫须有的罪名,国民党应先对台湾人道歉。听到这些荒谬的言论,你才会认识到今天台湾社会緑营势力价值观扭曲之严重,緑营势力人格分裂之严重,緑营势力人性扭曲之严重,緑营势力心灵丑恶之严重,緑营势力“媚日仇中反马”之严重,緑营势力是非颠倒之严重。 

  (六)“台湾民政府”组织的“亲日恋殖”闹剧 

  台湾曾有一个颇具知名度的“恋殖”民间组织“台湾民政府”。该组织成立于2008年2月,是一个未登记在案的非法组织,发起人兼秘书长为林志升,其宗旨是以做日本人为荣。“台湾民政府”认为,依据国际法、《旧金山合约》等,二战后授权美国军政府统治台湾,即台湾是由美利坚合众国军事暂时占领,但台湾主权则属于日本,“日本天皇仍然悬置持有台湾主权”。他们认为,台湾已永久割让给日本,因此台湾属于日本,美国只是暂时代管,将来最终会回到日本怀抱,并“呼吁本土台湾人推动日本台湾觉醒运动”。林志升表示,“台湾民政府”不想要台湾独立,因为现在他们想当美国人,未来要当日本人。“台湾民政府”依日本殖民统治时期的方式,将台湾岛行政区划分为台北州、新竹州、台中州、台南州、高雄州、宜兰州共六个州,并将原有的区、市、镇、乡合并为郡,州,负责人称为“知事”。他们建立了一套政府组织体系,最高领导人为行政长官,下设七人组主席团,主席团下设国安参谋联席会、内阁、参议院、众议院与司法院。其网站号称成员5万人,官员约3700人。他们组建了自己的武装力量即“黑熊部队”,有自己的车牌,发行身份证件,还经常组织游行活动。每到日本天皇庆生活动,他们也会举行庆祝活动,并不断参拜靖国神社。 

  2016年6月,“台湾民政府”因违规进行公开募款活动被举报,进而被台警政当局搜查,结果发现“台湾民政府”原来是一个打着亲日旗号的庞大诈骗集团。 

  然而,令人不解的是,这个违背人类正义价值的非法组织,在马英九执政时期大发展,不断进行各种“亲日”与颂扬日本殖民统治的活动,而马当局却没有采取任何积极有为的干涉或管制政策措施,未对其颂扬日本殖民统治活动与其他非法活动给予取缔(其中一位成员还曾打骂一位老兵,曾引起社会很大关注,也没有进行调查与取缔),纵容其发展与壮大,吸引了大批人参加。还有一位国民党籍“立委”成为其“导师”,公开上课,更让人感觉时光倒置,更令人深思。 

  二、台湾出现“颂殖恋殖”现象的主要原因 

  台湾民主政治化之后出现的“颂殖恋殖”现象原因复杂多样。这里作简要分析与探讨。 

  (一)日本对台湾殖民统治的历史后遗症 

  日本侵占台湾图谋已久,先后两次侵略或侵占台湾。中日甲午战争,清政府失败,为日本侵占台湾提供了难得机会,并在武力威胁下通过不平等条约侵占了台湾,开始了对台湾长达51年的殖民统治。在日本侵占台湾的历史进程中,台湾同胞进行了顽强扺抗,付出了巨大牺牲,在扺抗斗争中被日本屠杀的台湾同胞超过40万人,加上以后受各种迫害等伤亡人数总计超过60万人。然而,在日本完成镇压与统治稳定之后,开始了较为温和的治理方式,采取怀柔政策,在台湾进行全面的“去中国化”与“皇民化”教育,通过数十年的努力与推动,对台湾民众的心理与价值观产生深远影响。尤其是一部分社会政治精英进入日本殖民统治的治理体系或受益于日本殖民统治,形成一批皇民化分子。据统计,1945年日本投降前,台湾皇民化家庭占总户数的3.5%〔9〕,也是一个不小的群体。这些亲日精英或皇民化家族及后代普遍亲日媚日,辜宽敏、李登辉、黄昭辉等是其典型代表,他们自然怀念与肯定日本殖民统治。 

  台湾近代化始于清朝时期,是中国近代化起步较早的省份。日本殖民统治期间,进行了公共设施与基础经济建设,客观上或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台湾经济与现代化发展,而且发展程度远远领先于受外敌入侵与战火不断的祖国大陆。这成为日后台湾民众肯定日本殖民统治的重要历史背景与原因之一。也是柯文哲提出“殖民地越久发展越进步”的原因所在。问题是,这种殖民统治客观造成的经济发展不应逥避日本殖民统治本身,不能否定日本殖民者对台湾同胞屠杀的历史,不能否定日本殖民统治的民族不平等与歧视政策,更不能作为颂扬日本殖民统治的理由与藉口。如果没有日本殖民统治,台湾没有遭受日本的殖民经济掠夺,台湾经济发展可能更好,尽管历史不能假设,但可反证与反思。 

  日本殖民统治自然会对台湾社会文化带来深层影响。当今台湾社会日本殖民统治的历史文化痕迹十分广泛,台湾不少用语仍延续使用日本的,如土地面积用“坪”、银行有“合作金库”等。特别是当今台湾非常流行的棒球运动,就是日本殖民统治影响的直接结果,日据时代由日本引进,上世纪60、70年代开始兴盛。台日在棒球运动上就有一种亲近感,《KANO》电影就是描写日据时代台湾少年棒球运动的台日之间的情感故事。如今棒球在台湾更被视为“国球”,赋予瞭高度的政治性。棒球国际比赛,如果中华台北队输给日本认为自然,如果输给大陆队则被认为是“国耻”。这就是日本殖民统治对台湾社会的深层文化影响。据最近一个资料,全球曾被殖民的96个国家或地区中,如今只有台湾还在肯定与宣扬殖民统治。这是非常可悲的。 

  (二)国共斗争与对抗,对日本殖民统治与侵略罪行未能进行彻底清除 

  1949年10月,新中国建立,国民党政府败退台湾生存,形成海峡两岸长期政治军事对抗局面。退踞台湾的国民党政府,为了争取更多的国际朋友尤其是发展对日关系,尽管在重大历史原则问题上态度明确,在教育和文化上推动“去日本化”和“再中国化”,在各地拆除神社和日本殖民者的纪念碑,但在“冷战体制”与“反共思维”下,对日本展现了相对友善的态度,对日本战争罪行追究与侵占台湾、殖民台湾等问题的历史清算做得不够彻底。特别是蒋介石为了“反共复国”,希望有朝一日打回大陆,对日本以德报怨,不仅建议美军保留日本皇室,轻处日本战犯,甚至将日本战犯秘密请到台湾作为军事顾问,建立了历史上有名的“白团”,蒋氏政权成为典型的亲日派。在这种情况下,蒋介石当局自然对日本侵占台湾与对台殖民统治未能进行彻底的“去殖民化”工作,留下后患。 

  台湾左翼统派学者普遍认为战后国民党当局“反共”与“白色恐怖”政策等也是造成颂扬日本殖民统治现象的重要原因。台湾中兴大学历史系教授孙若怡在“当代台湾社会畸形:亲日情结的历史根源”一文中认为,亲日情结的根源包括日本殖民统治的影响、国民政府“反共抗俄政策下的偏失”等〔10〕;张智琦撰文指出,“国民党在二二八事件和1950年代的白色恐怖中,大举肃清日据时期以来台湾进步的左翼人士,像简吉、锺浩东、李友邦等人,形同消灭了最坚定台湾人民一方的抗日先烈,同时却保全、起用了日据皇民阶层,1949年后确立的反共戒严体制,更禁锢了所有左翼思想——包含反帝国主义、反殖民主义的史观和立场的可能性,加之蒋介石和美国、日本右翼结成反共同盟,甚至聘请日军战犯组成‘白团’指导国军,导致台湾人民长期活在美日帝国主义羽翼下”〔11〕。蒋介石当局这种“反共”与“亲日友日”政策在台湾社会起长期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台湾政治民主化后新的特定历史条件下进而发展为肯定与颂扬日本殖民统治的“颂殖”现象。可以说,蒋介石政府的“亲日反共”政策负有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

  (三)战后国际冷战格局的出现,与美国推动“扶日助台遏华”战略有直接关系 

  二战后,美国主导了战后国际秩序与诸多规则或制度的建构。为了遏制新中国,大力扶持日本、协助台湾,形成对华包围圈,美国对日本的侵略战争罪行与殖民统治未能进行彻底清算,保留了对侵略战争负有直接责任的日本皇室,释放多名战争罪犯,进而将日本、台湾纳入美国主导的对抗包括中国在内的共产主义阵营的西方政治阵营。战后台湾在政治经济上又全面受美国影响与控制,台湾当局对日态度与殖民观的认识在很大程度上追随美国,不再追究与清算过去日本的殖民统治与侵略战争罪行。对日本扭曲、否定“南京大屠杀”与慰安妇等问题,美国与台湾只有制式的外交语言,但均缺乏足够的反对与抗议立场,缺乏对日本错误史观的批判精神。可以说,战后国际社会尤其是包括美日台在内的西方阵营的反共反华与遏华格局的形成,对日后台湾社会对日殖民统治错误史观形成有很大关系。 

  (四)岛内政治格局变化,国家认同出现严重分歧,“台独”分裂势力将“亲日颂殖”作为争取日本支持与制衡中国大陆的战略手段 

  在台湾岛内,以国民党代表的蓝营尽管亲日,强调台日友好,但较能正确认识日本殖民统治问题与抗日问题,没有明显的媚日情绪,也较少“颂殖”现象。相对的,台湾整个“台独”分裂势力或緑营不仅亲日媚日,而且普遍颂扬殖民统治。这与其谋求台湾独立的政治立场密切相关。其中,李登辉们、民进党或緑营用“日治”这个概念还有一个政治企图,即将历史上中国中央政府对台湾的管辖与管理视为“明治”、“清治”等,这样以来明清政府与日本殖民者均是外来的,均是在台湾进行不同时期的治理,也是达到建构“台独”合理化的目的。 

  同时,为对抗追求两岸统一的中国大陆,力争实现台湾独立,民进党等“台独”势力自然要争取美日支持,于是就会有“亲美友日”主张。不仅如此,緑营势力为了获得日本好感,得到日本支持,就不敢正视、批评日本的殖民统治与侵略历史,还要对日本歌功颂德,以便建立共同的“反中抗中”统一战线。 

  事实上,上世纪60、70年代,日本是“台独”分子的海外大本营。这就是“台独”势力与日本(尽管不一定代表日本政府)存在着密切关系,“台独”势力自然视日本是“台独”的保护伞。 

  緑营在“台独”政治立场与政治需要下,违背人类的基本价值,为争取日本好感与支持,赞美日本殖民统治,更极端化为“留恋”日本殖民统治。从这个角度看,民进党一直高喊维护台湾主体性是假的,甚至“独立”也是假的,实际上只不过是美日的政治傀儡。 

  (五)台湾社会对日本的亲近感,逐步形成的“亲日媚日”心态,也会影响日本殖民统治史观 

  日本对台湾的殖民统治,客观上造成台湾受到日本社会文化的诸多影响,会认同所谓日本文化的进步性与先进性。当今日本成为台湾民众最亲近与最喜欢的国家,也是往来最密切的国家。2017年3月,台湾民意基金会对台湾民众最喜爱与最讨厌的国家或地区调查结果显示,日本是台湾民众最喜欢的国家之一,达83.9%,仅次于新加坡(87.1%)〔12〕。日本也是当今台湾民众最喜欢旅游的国家或地区(中国大陆除外)。台湾赴日本旅游人数从2014年的297万人次上升到2018年的482万人次,日本赴台旅游人数也从163万人次上升为197万人次。 

  台湾民众对日本的好感还可从对日本大地震的自发捐款中得到体现。2011年,日本发生“311大地震”,台湾民间捐款达57亿元新台币,超过其他92个国家或地区捐款总额(包括美国、欧盟与G7工业国),是台湾史上最大的民间对外捐款额(台湾对大陆灾区或灾难性捐款也比较积极,其中以2008年5月四川汶川大地震捐款最多,政府与民间合计为15.1亿元人民币。所不同的是,台湾同胞对大陆捐款以企业为主,其中又以台资企业为主,在捐款最多的外资企业前10中台资企业占了4家)。不过,被认为全岛最緑的地方台南市大地震时,日本人却只捐了5000万新台币。显然,台湾民众对日本“友好”与慷慨,日本对台湾却未必有同样的情感与慷慨。 

  (六)台湾颂扬日本殖民统治的文学艺术作品对台湾民众尤其是青年一代的日本殖民史观有着巨大的潜移默化作用 

  文学与艺术作品对民众的价值观有重要影响,尤其是会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多年来,台湾许多影视作品与亲日媒体等,逥避日本殖民统治台湾的历史,逥避屠杀台湾同胞的历史大背景,大量描写日本殖民统治时期台湾与日本之间民众的“感人”与“动人”故事,建构“台日亲如一家”的情感。这种隐晦颂扬日本殖民统治者的“日台故事”,对台湾民众尤其是青年一代的价值观、史观有着重大影响,而且是带有怀念、思念、向往日本或日本殖民统治的潜移默化作用。这是今日台湾社会弥漫着亲日媚日与颂扬日本殖民统治的社会根源之一。台湾苦劳网青年记者张智琦在“台湾‘亲日恋殖’现象批判”一文中指出,“在近年的台湾电影中,如电影《海角七号》、《虽然妈妈说我不可以嫁去日本》都反复再现了一种日本人和台湾人彼此‘相爱’、‘依恋’的状态,进而强调日本和台湾在历史和现实中密不可分、相互依存的情谊。这些流行文化作品,反映的是台湾整体的意识形态氛围,也就是有意识或者无意识地将日据台湾当成是和日本‘同一国’,并把当前的台日关系呈现为‘一家亲’、‘友好’的关系。这样一种以爱包裹的意识形态,一则有美化殖民历史的效果,一则也强化了亲日的政治现实。”〔13〕。2014年,台北市长柯文哲在观看电影《KANO》时痛哭流涕,声泪俱下,足见影视作品对民众感情的影响之大。 

  (七)战后日本强势经济文化对台湾社会的影响 

  战后,日本在美国扶持下在战争的废墟上迅速崛起,成为世界经济强国与文化强国。由于地理与历史的关系,台日经济文化关系一直很密切,日本曾是台湾最大的交易伙伴,最大的出口市场与最大的进口市场,台湾生产与生活受到日本经济文化影响重大,台湾不仅在经济与技术上长期依靠日本,而且在流行文化上追随日本。于是台湾一切跟日本学习,模仿日本,出现了长久不衰的“哈日族”与“哈日现象”,对日本好感增加,自然容易淡化或忘却过去伤痛的历史,不再刻意追究日本对台湾的侵占与殖民统治。 

  孙若怡教授认为日本对台湾文化渗透是主要原因之一,认为“日本在台湾可谓是具有无孔不入与无所不在的影响力量”,“具有日资背景的便利商店、汽机车与日式餐饮馆,可谓遍及全台;往往成为日本右翼政治势力,支持台独势力的一只看不见的手。电视台中的日本广告、卡通影片以及日本流行商品,则深深影响青少年的审美与价值认同”〔14〕。 

  另外,现在台湾年轻一代“重现在轻过去”的现实感觉意识,不会刻意追究过去历史上日本对台湾的殖民统治,而更看重当下日本的角色与日本对台湾的态度,自然无视台湾社会出现的“颂殖”现象。 

  (八)日本尤其是日本右翼势力扮演了重要角色 

  观察台湾出现的“颂殖恋殖”现象及原因,除了前述诸多原因外,日本政府尤其是日本右翼势力也扮演了重要角色。战后,日本政府不仅否认“对亚洲各国战败”(认为是美国原子弹让日本战败),一直用“终战”替代“战败”,而且一直未真诚对侵略战争与殖民统治进行忏悔与道歉,就是不愿正面承认战争的失败,不愿承担战争责任,对冷战夹缝中的台湾社会有重要影响。特别是日本国内一直存在一股强大的右翼势力,他们成为当今台湾颂扬与纪念日本殖民统治遗迹、修建神社的重要推手。 

  近年来,日本“李登辉之友会”、日本樱花频道、台湾研究论坛等日本右翼亲日团体,与台湾岛内“台独亲日”势力勾结,策划与发动了一次次“颂殖恋殖”活动,如整修乌来高砂义勇队慰灵纪念碑、重建屏东高士神社、修复八田舆一铜像及“2020东京奥运台湾正名公投”等,均有日本右翼势力的参与与推动。 

  日本右翼势力还与岛内“台独”势力合作,将代表日本文化的“赏樱”活动有计划地在台推广,也增加了台湾民众对日本与日本文化的亲近感。“赏樱”原本是每年3至5月樱花盛开季节日本国民特有的“年中行事”之一。2002年,日本“育樱会”,通过日本“李登辉之友会”,与台湾的“李登辉之友会”合作,由台湾“李登辉之友会”总会、“台独”大佬与李登辉的“国策顾问”黄昆虎负责,与台湾各县市的“李登辉之友会”分会,在南投、新竹、嘉义、台北、新北等建立了20多个赏樱地点,将日本“赏樱文化”在台湾发扬光大。 

  注释:

  〔1〕本文主要探讨当今台湾社会对日本殖民统治的立场与态度及其原因,因此用“颂殖恋殖”概念,未探讨台湾社会“亲日媚日”现象,因此未用“亲日恋殖”或“日本情结”等概念。 

  〔2〕谭建川(西南大学日本研究所所长),“近代日本教科书如何臆造‘台湾故事’”,来自澎湃新闻,2014--11-708:38:43. 

  〔3〕张智琦,“台湾‘亲日恋殖’现象批判”,“两岸融合视野下台湾史论坛”论文,2019年4月16-18日,福建厦门。 

  〔4〕王晓笛,“民进党这么搞,是想让台湾二次沦为日本殖民地?”,观察者网,2017-07-2308:36:51

  〔5〕张智琦,“台湾‘亲日恋殖’现象批判”,“两岸融合视野下台湾史论坛”论文,2019年4月16-18日,福建厦门。 

  〔6〕黄光国,“为‘大日本帝国’招魂—‘台湾之塔’的媚日史观(上)”,台湾《海峡评论》,2019年1月,第337期。 

  〔7〕1993年,台籍日本兵后代组成“台湾人原日本兵、军夫及遗族协会”,向日本政府索取赔偿未付军饷、储金,要求与日本复员军人享受一样的赔偿和年俸,还到日本东京示威游行。当时执政的李登辉因亲日却不敢声援与支持。最后,经过努力与协商,日本政府对有登记在案的日本兵军夫以每人200万日圆给予象征性的补偿。 

  〔8〕曾健民,“李登辉的慰灵碑—评琉球的台湾之塔和题字”,台湾《海峡评论》,2018年8月,第332期。 

  〔9〕张智琦,“台湾‘亲日恋殖’现象批判”,“两岸融合视野下台湾史论坛”论文,2019年4月16-18日,福建厦门。 

  〔10〕孙若怡在“当代台湾家长会畸形:亲日情绪的历史根源”,“两岸融合视野下台湾史论坛”论文,2019年4月16-18日,福建厦门。 

  〔11〕张智琦,“台湾‘亲日恋殖’现象批判”,“两岸融合视野下台湾史论坛”论文,2019年4月16-18日,福建厦门。 

  〔12〕郭伟峰,“习近平的人民观与如何正确对待台湾同胞”,《中国评论》(香港),2019年第3期。 

  〔13〕张智琦,“台湾‘亲日恋殖’现象批判”,“两岸融合视野下台湾史论坛”论文,2019年4月16-18日,福建厦门。 

  〔14〕孙若怡在“当代台湾家长会畸形:亲日情绪的历史根源”,“两岸融合视野下台湾史论坛”论文,2019年4月16-18日,福建厦门。 

  (全文刊载于《中国评论》月刊2019年7月号,总第259期)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