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发表了题为《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而共同奋斗》的重要讲话,全面阐述了新时代在民族复兴伟大征程中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重大政策主张,是指引新时代对台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描绘了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路线图。在这篇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探索‘两制’台湾方案,丰富和平统一实践”的政策主张。作为解决台湾问题、推进国家统一的战略构想,探索“一国两制”台湾方案不仅需要理论上的创新,也需要科学合理的制度安排与框架设计。本研究认为,在对台先行先试的部分区域推动探索“一国两制”台湾方案示范区建设,有助于为最终实施“一国两制”台湾方案提供实践支撑和案例佐证,对于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融合发展,坚定推进祖国统一进程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一国两制”台湾方案示范区建设构想的理论基础
统一后台湾地区的长治久安,离不开两岸民众尤其是台湾民众对“一国两制”台湾方案的高度认同与参与。这种认同更多体现为政治认同。政治认同是一种政治体系中的成员对政治体系的认知、情感和评价,是成员对政治体系的价值倾向。可见,政治体系中的成员要通过对政治体系的认知,形成一定的情感,最终形成相应的政治评价;这种评价是政治体系中的成员对政治体系的一种认可程度或者价值判断。另外,经典的政治学理论认为,“要达到长治久安的目的,必须使全邦人民都能参加而且怀着让它存在和延续的意愿”,这表明政治体系中的成员通过政治参与形成发自内心的政治认同对政治体系“长治久安”的重要性的价值判断。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通过各种合法方式参加政治生活,并影响政治体系的构成、运行方式、运行规则和政策过程的行为。一种开放的政治体系应能够有效吸纳成员实现政治参与。政治体系中成员的政治认同程度会影响政治参与的程度,政治参与的程度反过来会直接影响其对政治体系的认知、情感与评价的发展。可以说,政治认同与政治参与之间相辅相成、互相制约,共同影响着政治体系的发展。
政治体系中的政治参与者对自身所处政治体系的认知程度会经历一个从低级向高级逐渐发展的过程,由此产生对政治体系的情感也会经历一个从被动服从转向主动接受与参与的发展轨迹,相应的政治评价也会经历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的有逻辑、有规律的过程。政治认同的生成逻辑决定了政治认同的生成路径。政治认同除了心理层面的内涵外,还包含实践层面的内涵。与其相应的政治认同生成路径也分为心理层面和实践层面。心理层面的政治认同生成路径既包括塑造能带来现实利益、体现公平正义的制度体系,激发源自内心的认同,也包括建构公共舆论的话语体系,塑造主流价值体系,实现价值认同。实践层面的政治认同生成路径为通过开放多渠道的政治参与途径,为低层次、不稳定的政治认同向高层次、稳定的政治认同提供中介服务。
由此可见,“一国两制”台湾方案示范区建设在根本上是政治认同与政治参与理论的实践过程。通过“一国两制”台湾方案示范区建设,把认同两岸共同政治基础的台湾地区政党等社会组织和各界别代表吸引到示范区,参与示范区内相关议题的协商和制度建设。同时,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地拓宽政治认同路径,维护好示范区内台胞或者与示范区建设相关联的台胞的正当权益,把示范区打造成台胞登陆的第一家园、区域治理融合的先行示范,深化两岸民众尤其是台湾民众对“一国两制”台湾方案的认同与参与,为全面落实“一国两制”台湾方案提供可复制的经验。
二、“一国两制”台湾方案示范区建设的时代内涵和重要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就做好对台工作、推进祖国统一进程提出了“两岸一家亲”“心灵契合”“平等协商”“命运共同体”“聚同化异”以及“融合发展”等一系列重要论述,并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正式提出要探索“一国两制”台湾方案的政策主张,再次就解决台湾问题为什么要实行“一国两制”以及如何实行“一国两制”作出系统深刻阐述。因此,“一国两制”台湾方案是新时代我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新理念、新主张,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指明瞭努力方向和实践路径。基于此背景,探索“一国两制”台湾方案示范区建设,以示范区为平台载体,为“一国两制”台湾方案的研制与实施提供实践内涵和制度设想,进一步阐发和彰显“一国两制”台湾方案的重大意义与实践红利。
(一)紧扣“一国两制”台湾方案的时代内涵
“一国两制”台湾方案是原则性、包容性与现实性的有机结合,为最终解决两岸政治分歧、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找到了一个共赢方案,具有鲜明的时代内涵。
1.原则性。原则性要贯穿于探索“一国两制”台湾方案的始终,甚至应贯穿于这一方案最终落地实施的过程中。一方面,探索“一国两制”台湾方案必须遵循一个中国原则,明确“两制”的法律属性。台湾方案要在制度设计上确保一个中国的完整性、絶对性、神圣性。“一国”指的是一个国家,即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只有一部宪法,一个中央政府。“两制”是指在以首都北京为中央政府并实施中央统一领导下的两种制度,即在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在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中央政府尊重台湾同胞对自身发展道路和社会制度的选择,可以通过“台湾地区基本法”等宪制性法律予以确立其法律地位。另一方面,探索“一国两制”台湾方案必须在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共同政治基础上进行,必须坚持以确保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为前提;在制定台湾方案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台湾现实情况,充分吸收两岸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充分照顾台湾同胞的利益和感情,以达到实现两岸和平统一后,充分尊重台湾同胞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充分保障台湾同胞的私人财产、宗教信仰和合法权益的政策目标。
2.包容性。包容性是指在探索“一国两制”台湾方案的进程中,要吸纳两岸各政党、各界别代表积极参与两岸相关事务的沟通与协商,涵盖形式上的包容和实质内容上的包容。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两岸各政党、各界别推举代表性人士,就两岸关系龢民族未来开展广泛深入的民主协商。换言之,两岸可以通过协商就统一过程和统一之后的相关事项进行提前安排。首先,在形式上要吸纳尽可能多的代表性民众就两岸事务和台湾地区的事务进行交流和协商。其中涉及参与协商的主体资格认定和参与的程序性问题。就参与主体资格认定而言,只要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共同政治基础,能代表其所在的台湾政党或者所在界别的代表性人士,就符合参与两岸民主协商的基本条件;至于具体的代表人数和程序性问题可根据具体情况作出具体安排。其次,在内容上尽可能照顾到台湾同胞的各项正当权益。“一国两制”台湾方案是在中央政府在对台湾地区充分授权的基础上,两岸就共同关心的相关议题进行协商,只要涉及与台湾同胞切实利益相关的问题,都可以沟通、协商,共同探寻解决之道。而在探索过程当中,只要有助于两岸和平统一与统一后台湾社会治理的意见和建议,祖国大陆都会敞开心胸、认真倾听,集思广益、充分汲取,争取可以制定出最符合现实的“一国两制”台湾方案。就协商的议题而言,应尽可能广泛而深入,这实际上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体现。协商民主的一个显着特征是协商结果的约束性。协商产生的成果不一定具有法律效应,但是基于制度而展开的协商民主所产生的成果必然具有法律效应。因此,两岸协商民主的成果要写入“一国两制”台湾方案的具体协议安排。
3.实践性。实践性是指鼓励台湾同胞积极参与能带来现实利益的多样化平台,增强其政治认同感。“一国两制”台湾方案要获得台湾同胞的认同,最基本的前提是要让广大台湾同胞通过参与台湾方案的探索和实践过程获益,感受到公平正义,产生利益认同,从而激发其对台湾方案的认同。首先,搭建能够给台湾同胞带来现实利益的平台。大陆应当为台胞和台企提供多样化的平台,包括农业、林业、渔业、医疗以及科教文化等专业领域的基地、协会和综合性的服务中心,为台胞尽可能创造涵盖入境、居住、医疗和生产发展等方面的资金和政策便利,为台胞台企提供与大陆民众企业同等的待遇。其次,通过这些平台培育台湾同胞的政治认同感。依据台湾方案的相关制度安排为台胞创造开放性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平台,台胞台企通过参与各个平台和示范区的建设获得相应的经济和社会利益。然而,他们在从这些平台获得利益认同增加的同时,不一定必然会产生相应的政治认同。为此,台湾方案中的相关制度设计还要为分析制度绩效(即台胞对“一国两制”台湾方案的认可度,包括经济利益与台胞台企的政治认同之间的关系)预留空间。
(二)彰显“一国两制”台湾方案的重大意义
探索“一国两制”台湾方案是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握国际格局发生的深刻变化和中华民族面临的战略机遇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1.丰富和发展国家统一理论。自“一国两制”构想提出后,学界出现了上百种有关国家统一模式和统一方案的理论讨论。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视角分析,“一国两制”台湾方案是在“一国两制”香港模式和澳门模式实践基础上的进一步理论创新,是通过借鉴20多年来香港和澳门的实践,根据台湾地区历史和现实的特殊情况,在学界对国家统一模式和统一方案的研究基础上,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螺旋上升的认识轨迹,作出的新的制度安排,为国家统一理论作出新的贡献,并提供理论扩容。同时,“一国两制”台湾方案也将为国际上其他国家和地区因民族和历史原因而带来的如何实现国家统一的难题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2.丰富和拓展“一国两制”的理论内涵。“一国两制”台湾方案同时具备原则性和包容性,即在探索过程中,能充分吸收台湾地区各政党、各界别代表共同参与协商与台湾民众切身利益相关的议题,共同制定符合台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的具体方案,最终形成的方案不仅要照顾到台湾民众的生活方式,而且要保护好台湾民众的切身利益。相较于香港模式和澳门模式而言,在推进国家统一、完善国家治理与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中逐步探索和实践台湾方案,将进一步丰富和拓展“一国两制”的理论内涵。
3.增强台胞的获得感龢民族自豪感。由于“一国两制”台湾方案是在两岸民主协商的基础上共同探索的结果,已充分考虑到台湾同胞的切身利益,其实施的最终效果将体现在各项政策对台胞现实利益保护的成效中。台湾同胞通过探索和实践台湾方案,分享大陆的发展机遇,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不断增强获得感、提升政治认同感,并逐渐培育他们作为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
4.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尽快实现。通过“一国两制”台湾方案的探索和实践,台湾地区在中国乃至整个西太平洋的地位和重要性将获得更大的提升。由此,台湾地区的发展会对祖国大陆和香港、澳门地区产生溢出效应,助力国家的全面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添砖加瓦。
三、“一国两制”台湾方案示范区建设的初步构想
“一国两制”台湾方案的形成是一个探索的过程,不仅要体现“一国两制”构想的优势,而且要体现中华民族的智慧。因此,可以通过“一国两制”台湾方案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的建设对两岸同胞共同关心的事务设计具体制度,并进行预先尝试,有利于提高重大政策的绩效。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福建省代表团审议时,赋予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的重大使命,要求福建打造“台胞台企登陆的第一家园”,在推动两岸融合发展上作出示范。2021年初,国家“十四五”规划提出“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加快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为此,福建可以优先尝试在省内部分地区设立“一国两制”台湾方案示范区,着手研究示范区建设的必要性、定位以及主要内容,稳步推进“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付诸实践,行稳致远。
(一)示范区建设的必要性
建设“一国两制”台湾方案示范区,既可以起到作为台湾方案试验区的作用,又可以在凝聚两岸民意、汇聚民族智慧和前置对台治理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1.凝聚两岸民意,共推国家统一进程。探索“一国两制”台湾方案,需要两岸就共同关心的事务进行相互沟通和协商,达成相应的制度性安排。示范区应当尽可能吸引两岸各政党、各界别的民意代表就相关议题凝聚民意,形成最大公约数。不同民意代表作为沟通主体之间的差异性,有可能会对相关的议题产生认识分歧。任何沟通只有保持在合法理性的范围内,才能有助于政府效能的提升和社会的进步。因此,在政府龢民众进行政治沟通的过程中,民众要通过民意代表准确表达自己的意见,政府也要通过合适的渠道准确掌握民意。示范区将通过提供相关网络媒体平台、行业协会、专业平台、服务中心等渠道,创造自下而上的沟通渠道,鼓励两岸民众尤其是广大台胞就相关议题建言献策,凝聚来自不同阶层的民意,形成最大的公约数,共同推进两岸统一进程。
2.汇聚民族智慧,建设两岸共同家园。尽管当前的台海局势对两岸融合发展的进程带来一些干扰和牵制,但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符合两岸人民的根本利益,其历史趋势已不可阻挡。示范区通过提供各种平台和渠道来凝聚民意,最终要回归为涉台事务的治理层面。通过准确掌握民意,政府获得民众对政府公共供给需求的期待,而回应这种期待则体现了政府的治理水平。治理理论的核心要义就是从传统的国家、政府等公权力部门自上而下的统治和管理,转变为公权力部门让渡、下放一部分权力给民间社会,由民间社会组织以市场机制的方式进行自我管理,甚至由它们承担部分公权力部门委托的社会管理功能。示范区以建设“台胞台企登陆的第一家园”为目标。打造台胞台企登陆的第一家园不仅是政府的治理目标,也是两岸民间社会的共同呼唤,需要探索在政府主导下的民间社会与政府部门共同参与的两岸新型治理模式。示范区将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不断完善的中国之治,通过集思广益,汇聚民族智慧,就两岸相关事务探索出符合各方利益的具体安排,建设两岸共同家园,从而进一步丰富和平统一实践。
3.前置对台治理,实现台湾长治久安。解决台湾问题的“时”与“势”始终都在大陆这边,什么时候实现统一、以何种方式实现统一的决定权牢牢掌握在中央政府手中。研究统一后的对台治理方案是学界责无旁贷的任务。通过建设“一国两制”台湾方案示范区,可以就相关对台公共政策的绩效进行评估,并根据实际情况作出相应的调整,探索更合适的政策安排,以进一步推进对台渐进治理;可以针对搭建的相关专业平台、行业协会以及服务中心的运行效果进行跟踪反馈,以评估其是否能有效提升台胞的利益诉求和政治认同;可以通过构建对台公共话语体系,用主流价值观引领台胞的思想认识,进而从多维度积累统一后的对台治理经验,避免走弯路,实现台湾社会的长治久安。
(二)示范区建设的基本定位
1.强化统一氛围。两岸统一是一个现在进行时,目前进行的对台渐进治理本质上是一种统一状态。事实证明,搞“台独”只有死路一条,在岛内外热爱和平和统一的民众支持下,民进党在岛内和国际上的各种谋“独”行径必将遭到挫败。“台独”主张早已沦为民进党在岛内骗取选票的政治工具。民进党逐渐陷入“选举有方、治理无能”的尴尬局面。民进党当局拒絶接受“九二共识”,导致两岸对话协商机制中断。但是,两岸民间交流依然十分活跃,即使是自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台湾地区对大陆的经贸依赖度不降反升。在“一国两制”台湾方案示范区建设过程中,广纳海内外爱好和平、愿意为祖国统一贡献力量的有识之士共同参与,发挥自身优势为示范区的建设出谋划策,把示范区打造成为两岸制度差异的缓冲带和两岸民间交流的桥梁,大力营造“促统”的民意氛围。
2.准备统一工作。通过对其他国家的统一实践进行的研究可以发现,国家统一都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工作,以顺利衔接统一过程和统一后的各项事务。首先,示范区通过完善政府机构服务体系,为两岸统一过程中涉及的事务性工作的机构、人员和制度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在政府机构方面,示范区通过设立事务性专业机构和综合性专业机构,并与台湾地区的对应机构相匹配,以确保台胞可以在示范区办理原先必须在台湾地区对应机构才能办理的相关事务。在人员准备方面,示范区通过各政府机构的人员培训,熟悉台胞和台湾地区的相关服务性业务操作规范,提升服务水平。在制度建设方面,示范区将完善旨在保护台胞生活方式和切实利益的相关法律法规,以进一步保障台胞的各项合法权益。其次,通过各种专业平台和行业协会,为两岸民间交流合作创造条件,规范、引导民间机构为两岸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的融合发展提供支持。再次,通过AI、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科学技术的综合运用,搭建模拟两岸统一的平台,为两岸统一进行科学的模拟试验,从学术角度为示范区的相关制度建设和政策出台提供智慧支撑和参考意见。
3.探索治理路径。示范区建设本质上是前置统一后治理台湾的重要举措。因此,探索对台治理路径也是示范区的定位之一。探索治理路径离不开两岸民众尤其是广大台胞的共同参与。建设示范区就是要让更多两岸民众认同“一国两制”台湾方案,为未来推广示范区经验积累民意基础。塑造政治认同路径是完善社会治理的一体两面,依据政治认同与参与理论,要通过制度塑造、政治社会化和政治参与等路径来建构政治认同。由于两岸之间存在差异等原因,在制度塑造方面目前可在低敏感性的政治领域探索具体的制度设计安排,在政治社会化领域主要通过搭建平台和构建政治话语来引领主流价值观,在政治参与方面要积极开拓两岸民间的社会“自组织”治理的渠道。此外,示范区在探索治理的路径过程中,要积极发挥基础党组织的制度优势,服务好两岸民间社会,维护好在陆台胞的切身利益。
(三)示范区建设的主要内容
建设“一国两制”台湾方案示范区,需要突出“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在民间社会、共同市场以及传统文化等领域,运用法律工具,促进和保障两岸融合发展。
1.在经济上打造两岸共同市场样板。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示范区建设是前置对台治理的重要步骤,发展好示范区的经济是决定示范区成功与否的基础工程。通过示范区建设打造经济上的两岸共同市场,让两岸民众尤其是台胞能从示范区获得现实的经济利益,感受到经济制度的优越性,从而逐渐增强两岸民众对台湾方案的认同感。自两岸开放交流以来,两岸经贸领域的交流合作日趋热络,台湾地区也从中持续受益。尤其是自新冠疫情暴发以来,两岸经贸合作不降反升,2021年台湾地区对大陆贸易顺差额突破1700亿美元,大陆仍然是台湾地区最大的贸易伙伴和贸易顺差来源地。因此,示范区应当重点培育健康发展的两岸共同市场,使得广大台湾同胞能从两岸经贸交流合作中获得切实利益。客观来说,当前两岸已经具备建设共同市场的经济基础,但是由于两岸经济发展水平和相关规定的差异决定了建设两岸共同市场仍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建设两岸共同市场,宜采取先单向后双向、先单边后双边、先区域后整体、先要素后产品、先资本后劳动力的从易到难、逐步推进的路径与举措。同时,示范区的经济发展要以满足台胞尤其是台湾底层民众的经济诉求和切身利益为主要导向,并努力平衡好台胞台企的经济受益与政治认同之间的关系,在打造两岸共同市场的过程中,不仅要服务和满足两岸民众的经济诉求和切身利益,而且要为深化两岸社会、文化等领域的融合发展创造基础条件,实现以惠促融。
2.在社会上形成两岸社会共同体。尽管受到新冠疫情影响,但是两岸民间交流仍然热度不减。示范区建设要着眼于加强两岸民间社会建设,尽可能为两岸民间交流创造一切便利。自两岸开放民间交流以来,两岸的民间社会逐渐形成,但是在发挥深化两岸融合发展、推进两岸统一进程的组织能力和动员能力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和整合。由于示范区建设本质上是两岸社会间的治理工程,而治理的核心要义是发挥民间社会的力量。要从“国家—社会”二元治理结构出发,发挥党的领导优势,整合民间社会力量,通过促进两岸社会交流和整合,推动示范区的建设。社会整合是发挥两岸民间社会力量,推动两岸社会共同体建设的过程,也是两岸民众共同生活经验、集体记忆的再造,以及“两岸一家亲”归属感的深化。在示范区社会建设过程中,要运用政治学、社会学的科学方法,通过两岸民间社会不间断的持续交流,唤醒两岸民众共同的生活记忆,从而丰富两岸社会共同体建设的内涵,实现以通促融。
3.在文化上建构两岸共同价值体系。文化是社会建设的情感连接纽带,也是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示范区建设的过程中,既要注重经济基础建设,又要注重构建以意识形态为核心的上层建筑。尽管两岸同属中华民族,两岸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两岸之间的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存在明显差异,难免会影响两岸共同市场和社会共同体建设的顺利推进。在两岸经济合作与社会交往过程中,示范区要尽可能为两岸民众展示各自的特色文化提供各种平台,同时为深化两岸文化交流提供更加完善的服务支持。例如,妈祖文化起源于福建莆田湄洲岛,在2300多万台湾同胞中,有2/3信仰妈祖文化,每年来湄洲岛参加各种妈祖信俗活动的台胞不分蓝緑、络绎不絶。多年来,海峡两岸已形成稳定的、形式多样的妈祖文化交流态势。两岸民众在妈祖文化交流中感受彼此并相互欣赏。两岸还存在以闽南文化、南音文化、客家文化、茶文化等为载体的其他民间文化交流形式。两岸文化通过交流,互相渗透、筛选、吸收和融合,可以将双方的优点和长处提炼并凝聚为两岸的共同价值,逐步建构具有两岸特色的共同价值体系。同时,示范区通过加强文化建设,提供各种文化展示平台,在服务经济和社会建设的同时,研究双方共同的文化传统、提炼并凝聚出两岸共同价值。由此,两岸民众的精神纽带将逐渐增强,相应地,政治互信和政治认同也会获得提升,实现以情促融。
4.在法律上完善涉台法治体系。法治是现代社会的显着特征,体现公平正义的良法善治也是示范区在法治建设方面的目标。在示范区经济、社会、文化共同体的建设中,对于两岸通过沟通、协商、探索出的制度安排要通过法律的形式予以确定,为实践“一国两制”台湾方案提供法律保障。实际上,《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就是两岸协商谈判的结果,为打造两岸共同市场和两岸经济合作制度化提供了法律框架。两岸协商谈判从单纯的经济领域拓展至社会领域,乃至暗含了具有一定敏感度的政治议题,已经产生溢出效应。示范区可就两岸共同关心的事务作出制度安排,从低敏感度的议题做起,逐步完善涉台法治体系,不仅包括行政机构内部的涉台权限、具体职责及其相关安排,也包括涉台行政机构之间的协调性制度安排,还包含行政机构涉及台胞台企的事务性规定,甚至可尝试在示范区内作出有条件开放部分涉外自媒体平台的制度安排。当然,为了尽可能让不同阶层的台湾同胞从涉台法治建设中受益,还可以把评估涉台法治体系绩效的机制规范化,跟踪其对示范区建设的积极意义。
四、“一国两制”台湾方案示范区建设构想的实践路径
加快建设“一国两制”台湾方案示范区,不仅将要打造为台胞台企登陆的第一家园,还要在准确把握示范区建设的基本定位和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运用政治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理论,强调社会多元主体的共同参与,实现对两岸社会的共同治理,丰富和拓展示范区的内涵,探索出“一国两制”台湾方案的实践路径。
(一)加强示范区的顶层设计
“一国两制”台湾方案是一个科学的战略构想,推进这一战略构想的前提条件除了对方案自身的科学性要求外,更需要有利的国际和国内环境。首先,从宏观上,要统筹国家发展和国际格局变化的两个大局,制定长期规划和短期规划、区域规划与整体规划,稳妥推进台湾方案的实践;并就不同阶段和外部情况可能变化的不确定因素制定相应的策略,形成从时间跨度到空间跨度交叉幷存的长期、中期和短期等各类规划。其次,从中观上,中央政府要对台湾方案的实施作出相应的顶层设计,赋予示范区在发展两岸关系方面更多权力,赋予示范区在和台湾地区进行相关涉台事务交流、协商以及探索具体制度安排方面的追认权,以鼓励示范区大胆开拓对台工作思路,进一步夯实两岸和平统一的实践基础。再次,从微观上,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授予“一国两制”台湾方案示范区的特区地位,升格其行政级别,提高示范区根据实际情况决定自身在打造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中的自主权。另外,由国务院授予相关行业协会与台湾地区对口部门和相关行业协会根据双方交流、协商的实际情况签订有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为促进两岸融合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二)争取中央因地制宜的政策倾斜
福建省处于中央对台工作的最前沿阵地,也是向台湾民众展示大陆发展进步的重要窗口。首先,中央政府要通过政策倾斜,对福建省的经济、社会、文化等全面发展尽可能提供资金、人才、技术、市场和政策等全方位支持,推动福建实现跨越式发展、高质量发展,向广大台胞展示祖国大陆无限美好的发展前景,也为台湾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经验和借鉴。此举既能实现国家统一的目标,又能实现统一后国家的长治久安。其次,允许示范区对台先行先试,在一定范围内探索建立允许试错和容错免责机制。如孙亚夫所言,我们首先要做的事,最需要做的事,就是要坚持在发展的基础上解决台湾问题的战略思想,把我们自己的事情做好。地方各级政府在处理涉台事务中没有国际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只要不违背“九二共识”的政治基础,对两岸同胞尤其是广大台胞有利,能针对两岸共同关心事务积极达成相关的制度性安排,都是有积极意义的。至于相关制度安排的绩效如何,可以在实践与认识的过程中通过不断跟踪反馈环节予以考察。
(三)搭建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各类平台
鉴于两岸长期分隔的现实,大多数台胞仍未来过大陆,对大陆发展状况的认识还停留在民进党当局的政治宣传中,存在误解和偏差。“一国两制”台湾方案要获得两岸民众尤其是广大台胞的认同与参与,最终得落实到各种平台载体上,并通过平台经济推动两岸社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要“适应新经济发展趋势,既加强对平台经济的监管,又要鼓励平台经济创新,培育有一流国际竞争力的平台企业”。一方面,通过搭建从国家层面到地方层面的各类平台,促进两岸各个层级的交流,以化解误会、增进感情。通过优化海峡论坛、厦门“9·8”投洽会、妈祖文化旅游节等各类大型平台,进一步营造两岸一家亲的良好氛围。同时,地方政府要主动作为,积极培育各类经济平台、文化平台、农业平台等专业性平台,引导两岸民众共同参与各类平台。作为大陆唯一对台综合实验区,平潭打造了全省首个“链融通”区块链金融服务平台,有效解决了平台经济等轻资产企业筹融资难、开票成本高等问题。同时发挥好平台对台胞带来的经济、文化、社会和科技乃至政治认同的积极影响,注重平台的溢出效应。另一方面,发挥民间自组织的力量搭建两岸民间交流平台,丰富两岸民间交流合作的基础,进一步加快示范区建设。两岸社会的治理既需要公权力部门自上而下的治理,也需要民间力量自下而上的参与。唯有两者良性互动,才会催生出一个公正和谐的社会。要充分发挥民间自组织的专业性、灵活性和自律性等优势,在示范区内搭建相应的各类平台,共同汇聚两岸民意,凝聚民族智慧,丰富和平统一的实践。
(四)探索示范区的模拟实践与智库支撑
“一国两制”台湾方案的探索和实践涉及两岸民众的切身利益,作为公共政策一部分的相关具体制度安排也会对台湾社会和广大台胞带来全方位的影响。因此,有必要通过现场模拟治理和虚拟模拟治理两种渠道,强化对台治理的模拟实验,并根据两岸之间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对台湾方案具体制度安排的实施效果进行必要的预判。一方面,通过建设示范区的实践,积累对台治理经验。通过在示范区内设立县区级台胞服务中心、村社服务中心,在台胞台企比较集中的园区或者行业探索涉及两岸民众共同生活的治理方案,由党组织自上而下引导台湾民众认同示范区和台湾方案的具体制度安排,由基层“自组织”自下而上参与涉台治理的模拟实践。通过“国家—社会”二元模式双向互动的政治行为,在模拟治理实践中评估示范区各项涉台制度的绩效。另一方面,通过两岸统一模拟实验,为在不可预测的情势下实施台湾方案提供智库支撑。台湾方案不仅涉及岛内政局和社情民意,而且涉及复杂多变的国际政经格局。因此,需要运用AI、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的科学技术,就岛内政局、社情民意的不确定因素和外部势力干预因素可能给台海局势带来的意外后果进行必要的科学模拟推演,以获取不同情况下的最佳解决方案,为深化两岸融合发展、推进国家统一进程提供智力支持。
(五)构建涉台公共话语体系
政治认同的形成离不开政治社会化,通过政治社会化塑造主流价值观,深化对社会制度的认同。在“一国两制”台湾方案的探索与实施过程中,要在两岸和国际两个层面构建引领公共舆论的话语体系,平衡好充分表达言论与引领主流价值观之间的关系,牢牢把握台湾方案的话语主导权,对推进台湾方案的政治社会化进程和两岸和平统一起到推动作用。一方面,在两岸间要构建涉台公共政策体系的话语权,在媒体机构批准、资金供给、政策松绑、技术服务和人员配备等方面给予倾斜和支持,为台湾方案在两岸获得不同阶层台胞的普遍认同创造条件。要注重提高媒体机构的专业素养,从新闻内容生产加工到传播方式的拓展等,都要以台胞喜闻乐见的方式将复杂的台湾方案以形象生动的图文、视频、访谈、深度报导等方式在两岸间广泛传播。在网络自媒体时代,尤其要尝试通过有条件松绑台胞比较喜欢和常用的境外自媒体平台,与“台独”势力争夺在上述平台的话语权。另一方面,在国际层面要通过学术研讨和舆论宣传等方式,构建有助于传播台湾方案的国际舆论话语权。客观而言,台湾方案会涉及区域内和国际政经格局的变化,创造有利的区域和国际格局对台湾方案的顺利推进具有积极意义。因此,要大胆采取“走出去”战略,在全球范围内举办台湾方案的学术论坛以及在国际主流媒体上宣传好台湾方案,讲好深化两岸融合发展、共同推进祖国统一的故事,消除域外国家和国际社会对两岸统一的误解。通过在国际场域构建涉台公共话语体系,逐步在国际社会形成共识,即实施台湾方案的目的在于建设更好的台湾,不但将促进中国的国家统一、完善国家治理和实现民族复兴,而且将保护好台湾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将符合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更将有助于维护区域和平稳定和推动世界和平发展。
五、结语
进入新时代,党把握两岸关系时代变化,丰富和发展国家统一理论和对台方针政策,推动两岸关系朝着正确方向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就对台工作提出一系列重要理念、重大政策主张,形成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面对愈加复杂严峻的两岸关系形势,我们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坚决反对“台独”分裂行径,坚决反对外部势力干涉,牢牢把握两岸关系主导权和主动权,推动两岸关系克难前行、稳中有进。顺应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融合发展以及祖国统一的历史大势,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探索“一国两制”台湾方案的重要论述,应加快建设“一国两制”台湾方案示范区。
当然,“一国两制”台湾方案示范区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示范区建设,不仅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想,做好对台湾民众的思想引领工作,更要注重发挥对台湾社会的示范效应和溢出效应。建设好示范区,不仅体现国家统一后完善对台治理的高度自信和精心准备,彰显祖国大陆对于推进两岸和平统一的坚强意志与坚定信心,更体现中国共产党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包括台湾民众在内的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两岸民众美好生活而奋斗的坚强决心、坚定意志、强大能力!我们坚信,无论台海形势如何风云变幻,时与势终究有利于主张国家统一的力量,祖国完全统一的历史车轮滚滚向前,这是任何人、任何势力都无法阻挡的!我们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两岸同胞都要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共同创造祖国完全统一、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伟业。
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