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嘉宾、各位同仁,
大家上午好!很高兴能够受邀再次参加中华文化论坛。二十大报告大家都已经学过了,或正在学习过程中。在二十大报告的短短的32,000多字中,我们可以看到其中多次提到了文化、文明的概念,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提升国家文化的软实力和中华文化的影响力,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现实的结合,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等。这些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一些词了。但是在里头,我们可以看到,在建党100周年和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后,还有一个概念,就是我们今天这个主题的概念,它在二十大报告中又出现了,就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所以二十大报告把创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了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之一。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由五种文明构成一种新的文明形态——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我们可以从任何一个视角来诠释和解读“人类命运共同体”。而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它的传承发展过程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起了重要的作用,即人类命运共同文化与传统文化,可以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任何一个视角来解读人类命运共同体。所以我就从抓住其中一个视角,即在二十大报告中也提过的,推进加强家庭家教家风的问题,我想从这个视角来诠释我们人类命运共同体。
第一个想给大家分享的就是我们中国人自古以来都重视家庭教育,没有人不重视家庭教育,上至天子、国家领导人,下至平民百姓都重视家庭教育。在《左传》中有一句话,大家可能未必熟悉,“爱子,教之以义方”,什么叫“义方”,就是正确的观念、正确的道路、正确的价值观。你要是爱自己的孩子,就要把正确的价值观传递给孩子。《战国策》里有一句非常有名的话,“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就是作为父母,要真正的爱自己的孩子,你不能够只看到眼前的利益,你要看到长远的利益,从长远为孩子考虑。其实这里讲到的就是父母,我们都说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你作为父母,你就是在生而养,养而教的过程中,把正确的三观传递给孩子,就是走好人生的第一步,扣好人生的第一颗纽扣,上好人生的第一个台阶。
所以我们从历史上可以看到,从孔夫子的庭训教子,曾子的杀猪教子到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画荻教子等都是面对孩子的。从诸葛亮的《诫子书》、《诫外甥书》、到颜之推的《颜氏家训》,到司马光的《训俭示康》再到《曾国藩家书》、《梁启超家书》、《傅雷家书》等等,这些我开了个“家训品鉴”专栏在人民政协报上。通过这些家风家训家教,你可以感受到一个智慧的父亲懂得应该把什么传递给自己的孩子。
庭训教子,告诉我们人要讲规矩,咱们知道春秋时期是天下大乱、礼坏乐崩,孔夫子坚守自己的正道,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一言一行告诉孩子要讲规矩,你不讲规矩非常可怕,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对一个人、对一个家庭来说,没有规矩、不讲规矩,比没有钱更可怕。所以讲规矩应该成为我们做人一个底线。《弟子规》很多的父母都在教孩子读,其实《弟子规》它有一个当代的重要价值,就是要让孩子从小学会讲规矩,“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出必告,反必面”、“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这些都是在告诉孩子,你从小要学会讲规矩,你不讲规矩,以后我们今天可以看到的千千万万的人,毁了自己的一生。通过这个告诉我们从小学会讲规矩。
再比如通过曾子杀猪教子,告诉我们要学会讲诚信,如果做父母的都不讲诚信,你怎么指望孩子以后走上社会以后讲诚信?所以儒家文化多次强调,通过《论语》、《孟子》等儒家的经典,告诉我们“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人而无信,不知其可”,“小信诚则大信立”,“宁失千金,不失诚信”,黄金有价,但是诚信是无价,“一言为重百金轻”,这些话时常是萦绕在我们耳边的。我们可以知道,如果一个人不讲诚信,他什么违法乱犯罪、胡作非为的事情都敢干,什么话都敢说,什么违法乱纪的事都敢做。所以,“人之立身,唯在诚信”,老祖宗的话一再告诫我们。
比如通过诸葛亮的《诫子书》、《诫外甥书》,告诉我们要立志高远,一个人只有立志高远,才不会成为一个庸庸无为之人,平庸之人。人当然要立志高远,因为决定人的一生的是人的一种正确的价值观,价值观是看不见摸不着,但是人要靠它去引领,它是个航标。司马光的《训俭示康》告诉我们要学会节俭,节俭的重要性。今天这个社会上人人都以奢靡为荣,我们司马家族是以简檏为美,所以他告诉他的儿子司马康要把这种良好的家风一代一代的传下去。总书记的习式家风不是也是这样吗?清白做人,勤俭持家,国事大于天。他在2001年给他父亲那封信就讲到了,父亲的生活几近节俭,几近苛刻,他说我们要把这种堪称为布尔什维克的家风一代一代传下去。
所以一个父母要给孩子是什么?做父母的,有一种正确的价值观传递给孩子,从古到今没有改变。那么反过来,这是《资治通鉴》里司马光讲的一句话,“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如果你教孩子没有一种正确的价值观,那么你是害了自己的孩子。咱们看历史,从古到今天,多少家庭,多少父母,因为溺爱自己的孩子,害了他,亲手杀了他。春秋时候卫庄公极端的溺爱自己的儿子州吁,对他来讲,他爱自己的孩子没有错,哪有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但是过度了,所以最后亲手杀了自己的儿子。咱们再看看晚清的大富豪,富可敌国的盛宣怀,非常有钱,但他太溺爱儿女,他的女儿有一头口头禅,“我不听,我不管,我就要”九个字,成了她的人生的准则了,任性到了极端,这就是溺爱的结果。他的儿子被称为“民国第一败家子”,挥金如土,但最后活活饿死在自己家的祠堂里,所以溺子如杀子,溺爱宠爱不是爱,而是一种十足的伤害。所以过度的溺爱,过度的宠爱,不但会毁了一个人,会毁一个家庭乃至一个家族。所以我们讲中国文化,我们的儒家思想,我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就一再在告诫我们,道德传家十代以上,富贵传家不过三代,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总书记讲的是家风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不好,殃及儿孙,危及社会,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那么在一个家庭教育中究竟什么是最重要的?这是从古到今每一个人无法绕开的一个人生话题,一个哲学话题。什么最重要?品德的教育,做人的教育是至关重要的。就像蔡元培先生讲的,决定孩子一生的不是考试分数,而是人格修养,就是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孩子这种健全的人格,高尚的品德,良好的习惯,应该放在第一位,没有这种品行的支撑,才能有什么用?就像康熙皇帝讲的,“心术不善,纵有才学,何用”,德行不好,品行不佳,你光有能力有什么用?能力越强,本事越大,它的危害就越大。也就像儒家讲的,你没有德行,你保不住你的一切,“得其位,得其禄,得其名,得其寿”,就是你有德行可以保住你的财富,你的职位,你的光环乃至你的生命。如果没有德行,一切都将化为乌有,成为明日黄花。所以我们看到中国文化中,从古到今评价任何一个人,都是把品行德行放在首位,评价一个学生,品学兼优,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把德把品放在首位。评价一个艺术家,一定是德艺双馨,把德放在首位。评价一个知识分子,一定是道德文章,若干年以前季羡林先生去世,我写过一个怀念的文章,就讲的是道德文章,把德行放在第一位,把道德放在第一位。如果一个知识分子品行不端,你文章写得再好,你字写得再漂亮,别人看不起你。对于领导干部也是这样,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把领导干部的德行放在第一位。
所以在一个家庭教育中,从小就要培养孩子这种品行的教育、做人的教育、德行的教育、诚信的教育、敬畏的教育、廉耻的教育、礼仪的教育、自律的教育、知行合一的教育、节俭的教育,让孩子这一棵幼小的树苗能够长成参天的大树。
那么在家庭教育中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读书和学习,我不去展开了。这些年我是一直在推动读书学习,有一期的领导干部学国学的读书会,是我和文化部的部长王蒙先生在我们中央党校的一个对话,那次参加的人非常的多,现在李书磊部长讲过,“官员不读书,终究是一个俗吏”,黄庭坚也讲过,“三日不读书则面目可憎”。所以读书学习应该成为我们这种生活态度,生活方式。“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黑发不知读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少儿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所以读书学习在今天要跟上时代的步伐,要不被时代所淘汰所抛弃,读书学习应该伴随我们终生。
另外,在一个家庭教育中,我们还不要忘记了孝道的问题。百善孝为先,孝为德之本,读尽天下书无非是一个“孝”字,那么为什么孝敬父母?道理不用说了,在世界上像咱们中国这样的重视孝道的国家几乎没有。为什么孝敬父母?父母这种生而养,养而教,这种陪伴,这种付出,这种牵挂,这种操劳,这种心甘情愿,这种任劳任怨,我们做儿女用多少金钱无法计算,用多美丽的语言无法诉说,有多长的尺子也没法衡量,所以儿女长大了以后孝敬父母,天经地义,义不容辞,责无旁贷。“人不孝其亲,不如禽与畜”,乌鸦有反哺之恩,羔羊有跪乳之德,所以我们做儿女的不管从事什么职业,也不管地位多高,权力多大,不管财富有多少,在爹妈面前我们就是儿女,是儿女就应该尽孝,尽孝不能等,尽孝要及时,不要等到子欲孝而亲不在,否则这种人生的缺憾会发生在我们儿女的身边。所以孝敬父母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满足,更多的是精神上、心理上、情感上对父母一种关爱,一种慰借,人格上的尊重。所以我们做儿女的孝敬父母永远都不晚。
我们看到中国文化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包括天下观、军事人格、民本等方面来解读,那么我想选择我们每个人都绕不过去的视角,就是家庭的一个视角,这种孝文化的视角,也就是说我们传承以家庭以家教,因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中,它可以起到一种引领的作用,在整个世界未来的发展中,我们要贡献我们中国的智慧,中国的力量。所以从这个方面来讲,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未来发展可以说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一个作用。我就说到这里,谢谢大家!
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