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关于“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的思考

  2021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重要讲话中提出,新的征程上,必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4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年版,第10页。这个论断深刻反映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地位和作用新的认识。2022年10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进一步强调:“我们必须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年版,第18页。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许多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具有高度契合性。当前,我们国家的现代化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对“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的论断进行深入的思考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具有高度的内在契合性

  马克思主义是19世纪30—40年代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产物。它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批判地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空想社会主义优秀、合理因素的同时,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深入详细地考察、对工人运动的科学总结、并同各种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思潮作坚决斗争的基础上形成的科学理论。“马克思的思想理论源于那个时代又超越了那个时代,既是那个时代精神的精华又是整个人类精神的精华。”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新华社,http://www.gov.cn/xinwen/2018-05/04/content_5288061.htm。事物的精华谓之精髓。理论的精髓自然是理论体系所包含和反映的精华部分。在此意义上,理论精髓,就是一个理论体系得以建构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一个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都是以理论精髓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博大精深,是工人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工人阶级实现自身解放的理论应答,其精髓是这一理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表达,更是这一理论所追求的价值目标的高度概括。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将其概括为: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

  “——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

  “——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新华网,http://www.gov.cn/xinwen/2018-05/04/content_5288061.htm。

  中华文化是以农耕文化为根基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血脉”。在人类文明史上的古代中国、古代印度、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古代希腊等文明古国中,有的衰弱了,有的落后了,有的断代了,有的消亡了,唯有中华民族一直延续着创造着五千多年有文字记载的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一直延续着创造着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人类文明与进步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国能够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多民族文明古国持久发展,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包容性的中华文化功不可没。正如党的二十大报告所概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其中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年版,第18页。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年版,第16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正是在于它能同中国具体实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时代化发展,并在此过程中彰显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良性互动的逻辑,这也说明瞭二者之间有着高度内在契合性。

  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都有着开放性的特征和意识形态上的融合基因,使得两者之间的融合发展具备可能性,使得马克思主义可以作为另一种异质文化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壤里存在发展,并在不同时期与时俱进地产生一脉相承的理论形态。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科学社会主义的主张受到中国人民热烈欢迎,并最终扎根中国大地、开花结果,絶不是偶然的,而是同我国传承了几千年的优秀历史文化和广大人民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念融通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年版,第120页。由此可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内在基础和内在动力,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文化涵养和渊源。

  二、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的实践探索

  就实践探索而言,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贯通,实际上是自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发生的。毛泽东在1938年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命题后,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集中概括为:“中国共产党的二十年,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日益结合的二十年。”《毛泽东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95页。

  毛泽东所说的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也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当时党内存在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苏联经验神圣化的教条主义错误倾向,几近使党和革命事业陷入絶境,毛泽东一再强调“要分清创造性的马克思主义和教条式的马克思主义”,斥责后者“只会片面地引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个别词句,而不会用他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具体地研究中国的现状和中国的历史,具体地分析中国革命问题和解决中国革命问题”。《毛泽东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97页。

  毛泽东所说的中国具体实际隐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毛泽东多次指出“割断历史,只懂得希腊”,就“不懂得中国”。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指出,一要研究现状,二要研究历史,三要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只有这三者结合才能真正做到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而毛泽东本人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典范。毛泽东一直主张和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分析阐述、继承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党的六届六中全会后,毛泽东专门组织了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会,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对中国古代哲学进行再发现、再认识。1939年在给张闻天信中,毛泽东从马克思主义立场与观点出发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知仁勇”进行了新的阐释和转化:“知”就是理论、思想、计划、方案、政策等理性认知;“仁”就是“亲爱团结”;“勇”则是“克服困难”;“仁勇”是在实施理论、政策等主观认识的实践过程中应采取的态度、情感。《毛泽东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163页。

  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明确提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倡导“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

  首先,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需要。马克思、恩格斯生活在19世纪资本主义,面临的历史任务是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暂时性,指明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勾画社会主义的大致轮廓。这决定了我国革命和建设时期的重点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中国实际问题,但进入新时代,我国面临的历史使命是“怎样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是一个再创造的问题,必须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尤其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滋养、充实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就尤为重要,“只有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才能根深叶茂。”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年版,第18页。由此“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由隐含走向凸显。

  其次,是中国发展的需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包含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复兴。习近平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汪晓东、张炜、吴姗:“凝聚起中华儿女团结奋斗的磅礴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重要论述综述”,人民日报2021年10月2日。要求“讲清楚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年版,第155页。

  最后,是世界发展的需要。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难题需要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随着全球性问题的凸显,“人类向何处去”日益成为急需面对和回答的问题,习近平以心怀天下的历史担当,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大同社会的理念,同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人类社会由“自然共同体”经“虚假共同体”向“真正共同体”演进的规律性认知进行融会贯通和创新,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支持和认同,2017年2月初,“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被写入联合国决议。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自觉地坚持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指导下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中国共产党百年实践的辉煌成就充分证明,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哪一个都不能丢,无论丢了哪一个都不利于中国社会的持续发展。高长武:“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四题”,《红旗文稿》2018年第5期。

  三、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的实现路径

  进入新时代,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贯通起来,是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应有之义。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年版,第18页。的重要论述,守正创新,谱写好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的新篇章。

  坚持理论创新,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拓宽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迫切要求我们把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精髓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特质融会贯通起来,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贯通起来,以更加宽阔的视野审视当代马克思主义发展的现实基础和实践需要,在理论和实践上彻底贯彻辩证唯物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加以补充、拓展、完善,加快构建具有中国底藴、特色的思想体系、话语体系和学术体系,建立较为完善的中国文化基因理念体系,提炼民族文化精神标识,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体”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魂”融合,让当代马克思主义不断彰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

  深化现代化实践,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贯通起来,既是理论创新命题,更是实践探索命题。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必须把握深入探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和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实践要求,坚持在守正基础上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文明尤其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理念和价值观、制度和机理、文化和思想等方面的深度融合,推动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要从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视角,分别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理念和价值观层面的成果传承发展为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将制度和机理层面的成果传承发展为国家治理体系的深厚支撑,将文化和思想层面的成果传承发展为厚植文明根基的重要基础,以新的时代内涵丰富中华文明,阐明其历史逻辑、价值取向、文化底藴,以文明之光照亮复兴之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作者系中央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