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2000年台湾地区选举对政局及两岸关系的影响

  2000年台湾地区选举于3月18日举行,经过激烈的角逐,民进党候选人陈水扁、吕秀莲当选为新的领导人,民进党取代了国民党成为台湾的执政党,遂使国民党丧失了在台湾长达半个世纪的执政权,沦为在野党,这一结果直接关系到李登辉之后的台湾政权更迭和各派政治势力的世代交替,必将对未来台湾政局和两岸关系的走向产生重大的影响。

  一、陈水扁胜选的主要原因

  这次选举是在李登辉抛出彻底背离一个中国原则的“两国论”导致两岸关系空前紧张,以及国民党发生严重分裂的背景下进行的,选举过程中各种矛盾相互交织、各种因素相互影响,竞争空前激烈,选情错综复杂,瞬息万变。最后,民进党候选人陈水扁、吕秀莲得票497.7737万张,以39.3%的得票率当选;独立参选人宋楚瑜、张昭雄得票466.4932万张,得票率为36.84%;国民党候选人连战、萧万长得票292.5513万张,得票率仅为23.1%。民进党候选人陈水扁在此次选举中,最终能以微弱的多数取胜,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李登辉执政以来长期推行分裂路线,纵容、培植“台独”势力,使民进党得到迅速发展壮大,为民进党上台执政建构了政治基础,加之在选举的最后阶段,李登辉又玩弄权术引发“弃连保扁”效应,直接把陈水扁送上了“总统”的宝座。

  李登辉上台后,在背离一个中国原则,全面推行以“两个中国”、“一中一台”为核心的分裂政策的同时,对以民进党为总代表的“台独”势力极力扶植、纵容,导致其势力膨胀,快速发展壮大。经过十四年的经营,到此次选举前,民进党已控制了台湾本岛21个县市中的12个县市,以及北、高两个直辖市中高雄市的地方政权,在“立法院”、“国民大会”中,民进党都控制了近三分之一的席位。这为陈水扁竞选提供了充沛的地方行政资源和许多有利条件。特别是去年7月,李登辉公开抛出“两国论”,彻底背弃了一个中国原则,为“台独”势力壮大了声势。今年3月,在选举的最后冲刺阶段,李登辉为了使其分裂路线得以延续,阻止宋楚瑜当选,又玩弄权谋,由一些与他关系密切又具社会影响的人物出面“挺扁”,引发“弃连保扁”效应,连战明显被挤出局,致使陈水扁以2.5个百分点的微弱优势当选。

  (二)国民党由于内部严重分裂而丧失优势,连、宋分争致使陈水扁渔翁得利。

  李登辉上台以来,在党内大行独裁之道,排斥异已,先后导致了国民党几次重大分裂。先是1992年利用内阁人事重组排挤郝伯村为首的非主流派,导致1996年选举中国民党分裂,郝伯村、林洋港脱党参选。1993年国民党十四大,新国民党连线不堪党内排挤,毅然出走重组新党。这几次分裂不仅削弱了国民党的实力,分散了政治资源,更引起党内人心浮动,各派势力纷争不断。此次选举正值国民党权力世代交替,作为执政党,国民党凭藉其所掌握的政经资源以及庞大的党务系统相较于民进党具有絶对的优势,如能团结一致,连宋配合,大可凝聚“党意民意”,民进党胜选的可能性极小。然而,李登辉不顾党内强烈呼声,一意孤行,打压政绩突出、在党内外声望甚高的宋楚瑜,导致“连宋配”破局,宋被迫自行参选并带走大批党内对李登辉不满的党员,国民党再次发生严重的分裂。竞选期间国民党内的拥李势力又不择手段以“兴票案”打击抹黑宋楚瑜,更是自暴“家丑”,其结果是连、宋两败俱伤,而原本胜选希望甚微的陈水扁反而得以出线。

  (三)台湾民众对国民党腐败统治极端不满,陈水扁主打“求新求变”牌并极力消除“台独”负面影响取得了一定效果。

  国民党长期统治台湾积弊甚深,尤其是李登辉主政以来贪渎、腐败和黑金现象日趋严重。在竞选期间,连宋之间围遶“兴票案”大爆国民党黑金内幕,使民众对国民党统治更加深感失望和强烈不满,陈水扁抓住选民“求新求变”的心理,借势猛打“反黑金”,鼓吹只有“政党轮替”才能彻底解决“黑金政治”。同时,为了迎合民众“求稳惧战”的心理极力倡导“新中间路线”,在两岸关系方面大打“安定牌”,竭力淡化“台独”色彩,反复强调要务实处理两岸关系,当选后将辞去党职,不参加民进党活动,将建立全民“超党派政府”,并提出“两国论”不“入宪”,不改“国号”,不推动“公民投票”等等承诺,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部分选民对陈水扁的“台独”疑虑,从而增加了票源。

  二、对台湾政局的影响

  这次选举结束了国民党在台湾长达51年的统治,将对台湾政局发展产生重大而深刻的影响。大选之后,台湾的政治生态、政党政治版图处于急剧的变动和重组之中,台湾政局将进入一个激烈动荡的时代。

  (一)这次选举结果意味李登辉时代的结束,台湾政局从此进入多事之秋。

  民进党上台,结束了国民党在台湾长达51年的统治,台湾政局发生了天翻地覆、改朝换代的重大变化。李登辉虽然实现了要将政权和平转移给民进党的梦,但与此同时也结束了他的政治生命,就在他一手把国民党变为在野党,甚至弱化为第二在野党的同时,也引爆了国民党内大规模的要他下台的群众怒潮,迫使他不得不在还未交出政权大棒之前,无奈先交出党主席职位,李登辉的下台宣布了李登辉时代的结束。而面对这1949年以来首次政权更替,台湾政坛和社会都没有足够的准备,旧有的政治格局在一夕之间被打破,而新的格局形成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各方势力的分化组合,各种矛盾的相互交织,将使台湾政局进入多事之秋。

  (二)各种政治势力加速分化组合,台湾政党政治格局将发生结构性变化。

  这次选举过程和结果对台湾政党政治格局产生了巨大冲击。民进党取代国民党成为台湾的执政党,结束了台湾政坛上半个世纪以来一党独大、国民党以党领政、党政不分的时代,各派势力政治版图面临重新划分,台湾政坛也由此进入政党重组、以及各派势力版图重新划分的关键时期。刚上台执政的民进党、政权易手的国民党以及刚刚组建的亲民党三大主要政治势力,将在未来政党重组和政治势力重新洗牌的过程中确立各自在未来台湾政坛上所扮演的角色,一个崭新的台湾政党政治生态正在逐步形成中。

  作为新的执政党的民进党无疑将有更大的成长空间,势必借其手中所掌握的政治资源大量吸纳新的加盟者,同时一些过去支持国民党的地方势力也将转而支持民进党,民进党的实力将会有较快的发展与壮大。但与此同时,在权力分配中民进党内产生的各种反弹,以及长期以来党内派系之争,也不可避免会影响民进党的发展。在选战中遭到惨败的国民党,在丧失了执政权后,许多对国民党失望至极的党员将会出走,一些过去靠行政权势笼络的政、军、警、司等系统的国民党员或保持中立或转向民进党,国民党将面临党员人数下降、各种专业党部功能萎缩、党借“民代”出走、整体实力呈下降的局面。虽然李登辉已被迫交出了党主席的职位,由连战来主导国民党的改造,但能否挽救沉屙,唤回溃散的人心,令人甚忧。宋楚瑜借竞选时所凝聚政治资源以及466万张选票的资本组成亲民党,成为台湾政坛一股新的政治势力。未来如能顺利完成对新党和其它在野势力的吸纳与整合,特别是对已没有执政资源的国民党阵营中人发挥磁石效应,将会在未来台湾政坛占据重要的一席之地,甚至成为与民、国两党分庭抗礼的一方。

  目前,台湾各主要政治势力正发生激烈的变动,而明年底的“立委”选举和县市长选举结果,将确立今后一段时期内,台湾各政党实力及其发展前景的基本态势,成为影响未来台湾政局走向的关键性选举。

  (三)以39.3%得票率当选的陈水扁能否完全控制台湾政局仍受诸多因素的制约,并直接影响台湾政局的稳定。

  首先,陈水扁在“立法院”内将会受到在野势力的制约。在“国民大会”被虚级化后,“立法院”就成为台湾政治权力一大中心及朝野各派政治势力较量的唯一舞台。目前,民进党在“立法院”的71席,又有3人入阁,实际上只剩下68席,而国民党、亲民党、新党等在野党的“立委”占三分之二以上的絶大多数,为了对付民进党,以上各党在“立法院”有“共同利益”的基础上进行“议题合作”势所必然。因此,陈水扁施政要过“立法院”这一关可以说是困难重重。今后“行政院”包括预算案在内的任何议案,随时都有可能遭到各在野党的杯葛,难以顺利通过。

  其次是民进党内部的各派系之间的矛盾与斗争也将成为影响政局稳定的一大潜在威胁。此次选举,是一个“团结”的民进党打败了一个分裂的国民党。然而,成为执政党后,民进党内部的问题就会显现出来。目前,民进党为了应付政权交接时期的困难局面,内部尚能求同存异,一旦渡过执政初期的难关,内部原本就存在的各派系之间冲突和矛盾会逐渐激烈化,由于权利分配不公而引起的明争暗斗亦将接踵而至,另外,围遶是否修改“台独”党纲将有可能在民进党内部引发理念之争甚至严重分裂,作为执政党的民进党内部这些潜在的问题一旦爆发,将直接影响到台湾政局的稳定。

  其三是陈水扁所谓“全民内阁”中由于存在多党派人员,尤其是一些国民党籍成员与民进党有根本的理念差异,可能由此引发各种矛盾与冲突。民进党与陈水扁的“台独”立场是众所周知的,而在目前陈所延揽的“内阁”成员中,有相当部分的国民党籍成员,从“行政院长”唐飞到“国防部长”伍世文都是不赞成“台独”的,这种理念上的根本对立,在未来政策实施和行政运作过程中随时都会引发矛盾冲突。选后民进党主席林义雄关于“内阁”成员应执行统一政策的讲话,已引起国民党籍成员的反弹,而“内阁”人事的这种复杂性和不稳定性,也会影响台湾政局稳定。

  (四)未来国民党、亲民党、新党三个在野党之间的互动关系将对台湾政局产生重大影响。

  选举结束后,台湾各在野党派都在思考未来的发展,败选的国民党想要东山再起夺回政权,刚刚组建的亲民党要为其在政坛取得重要地位而全力以赴,新党则要力争“不缺席”。而他们所共同面对的是想要再争取连任的民进党,在这种情况下,三个在野党之间的互动就成为可能,并将产生重要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三党将会逐渐淡化选战之中的恩怨情结,为了共同的对手和相同的利益而走向和解与合作。在“立法院”中,三党有可能进行选择性的议题合作,共同牵制民进党的施政,另外,在未来各种选举中,这三股力量也有可能进行策略性的合作。当然,在野各党派之间有合作也会有竞争,因此,未来三党是否走向全面合作尚有待观察。但无论如何,几个在野党之间的合纵连横将对民进党形成一股巨大的牵制力量,并对台湾政局的稳定与走向产生重要的影响。

  三、对两岸关系的影响

  陈水扁上台,民进党执政使未来的两岸关系发展进入了极不确定的状态。

  首先,民进党的“台独”党纲和陈水扁的“台独”理念与祖国大陆处理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根本冲突出的。虽然陈水扁为了选票在选前曾多次表示,不会宣布“台独”,不推动“两国论入宪”,任内不会推动“统独公投”,幷且在他上台后,出于内外压力和考虑,不敢因而也不太可能会公开地搞“台独”。但是,如果民进党不修改“台独”党纲,陈水扁不能正面地回应一个中国原则,祖国大陆就不可能与其打交道,两岸也就不可能有正常的互动关系。

  其二,近期内两岸关系出现正常状态的前景仍不容乐观。虽然陈水扁当选以来讲了很多要改善两岸关系的话,表示要推进“全方位、建设性、积极的、善意的对话、协商与谈判”,“推动两岸经贸关系的正常化”,但并没有具体的政策和建议出台,更为重要的是他对于改善两岸关系的关键点一个中国原则,始终采取逥避与抗拒的做法。从其5.20讲话的内容来看,陈仍然一面大唱“两岸共创和解”的高调,一面对一个中国原则采取表面逥避、实际拒絶的态度,甚至将一个中国说成是一个“问题”显然他并没有真正的诚意来缓和两岸关系。而祖国大陆在领土主权问题上是絶对不会让步的,一个中国的原则不可动摇。在此种情况下,近期内两岸关系出现转机仍难以乐观。

  其三,从长期来看,在民进党执政期间,两岸关系出现反复或重大曲折的可能性更不能排除。当前民进党和陈水扁为化解各方面的压力以稳定政局,巩固政权,频频施放各种要缓和两岸关系的气球。但其搞“台独”的基本理念不会改变,在权力和地位得到一定的巩固后,无论是内政,还是在对外关系方面的施政,都有可能要凸显其“台独”色彩,甚至或明或暗地挑战一个中国原则,这势必会不同程度甚至严重地影响到两岸关系的正常发展。

  当然,如果台湾新领导人和民进党在今后的施政过程中,能够充分认清并尊重海峡两岸的主流民意,放弃“台独”立场,真正接受一个中国的原则,切实做一些有利于改善和发展两岸关系的事情,两岸关系纔可能出现“柳暗花明”的转机,这是所有中国人所衷心期盼的前景。

  (发表于《台湾研究》2000年第2期)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