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陈水扁的“连任之路”布满荆棘

  2003年2月14日,备受各方注目的“连宋会”如期举行,会后双方发表“共同声明”并签署“国亲合作备忘録”。国亲合作投入竞选大局已定,2004年“大选”的序幕也正式拉开。两年多来令民众大失所望的政绩,以及蓝緑两军势均力敌的情势,使得陈水扁的连任之路布满荆棘。

  一、政绩不彰 最大拦路石

  2001年底“立委”选举后,民进党成为“立法院”第一大党,泛緑阵营在“立法院”的实力大大提升,改变了过去一年半中“朝小野大”的被动局面。2002年1月,陈水扁进行了上台以来的第3次“内阁”改组,游锡堃出任台湾行政主管部门的负责人,民进党开始全面执政,陈水扁对政局的主控能力明显增强。7月21日,民进党召开十届一次全代会,陈水扁正式出任党主席,集党政大权于一身,建立起所谓“党政同步”的运作机制。

  然而,实现了全面执政的陈水扁政权,并没有吸取过去一年多来施政不良的教训,继续走意识形态挂帅、“拼政治”不“拼经济”的老路,政策混乱无序,随心所欲,结果依然是经济景气不振,失业率持续攀升,72%的大学毕业生不能就业,民众财产缩水,生活水平下降。轻率推出的教改措施导致万名教师上街游行,对农渔会信用体制的改革更引发10万农渔民的抗议怒潮等等,社会动荡不安,民怨上升。如果说一年前陈水扁将责任推给在野党还能使一部分选民保持耐心,那么这一年来的政经乱象则完全要由执政者自己来负责。施政败绩使得“中间选民”大量流失,北高市长选举的结果无疑是选民对陈水扁失去“耐心”后发出的严重警告。最新民调显示,民众对当局的施政满意度已从2000上任时的70%降到2002年12月的32.2%,不满意度则高达47.5%,超过半数的民众希望2004年“总统”大选能够“换党做做看”。

  为了唤回人心,拉抬声势。陈水扁打出了“拼经济、大改革”的口号,并推出“查黑金收押刘泰英”、“党政军退出媒体经营”等动作,以图展现“改革”的决心。但是,未来一年,陈水扁能否使政绩有明显好转,还是一个大大的问号。首先,长期习惯于意识形态挂帅、缺乏执政经验的民进党,即使真能拿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政策来整顿乱象,也很难在短期内收到立竿见影、药到病除的效果。如果陈水扁为追求速效、不经认真评估就仓促推出“改革”措施,结果必然是未蒙其利反受其害,金融改革及教育改革引发的农渔会及教师大游行就是深刻的教训;其二,在全球经济不振的大环境下,诸多欧美国家都在经济衰退的边缘挣扎,本身面临诸多产业问题的台湾经济,能够迅速摆脱困境、一枝独秀的可能性也不大;其三,陈水扁如能通过开放“三通”来为台湾经济注入一剂强心针,也许能峰回路转。然而,这就意味着陈水扁必须摆脱李登辉和“台联党”的牵制,幷且要冒泛緑票源“基本盘”松动的风险,他是否具有这样的智慧与魄力,令人怀疑。

  二、泛蓝整合 势均力敌的挑战

  过去两年多来的事实证明,国亲两党一旦合作完全具有挑战民进党的实力。目前占台湾人口15%的外省籍选民中有95%支持泛蓝军,占人口总数85%本省籍选民中有45%支持泛蓝,二者相加,泛蓝军大致可以拿到50%以上的选票。在2001年底的县市长选举中,泛蓝军整合成功的几个县市都取胜;2002年初的基层选举中国民党又取得大多数席位;当年底的北高市长选举结果,北蓝南緑“二分天下”的态势基本底定。

  在2002年高雄市长选举的最后关头,泛蓝基层选民自动整合“弃保”,给国亲两党高层巨大压力并最后实现了整合。这显示泛蓝整合已形成“自下而上”的动力,已是人心所向,泛蓝阵营无论谁违背这一趋势,都将被选民所唾弃。正是在这股强大民意的推动和压力下,经历了两年多曲折与崎岖的国亲两党结成政党联盟。这一结果意味着2004年的选举已从“三国演义”变成“楚汉相争”,必须过半民意的支持才能当选,这无疑大大提高了陈水扁连任的门槛,仅仅靠维持“基本盘”恐怕难以实现目标。2003年2月14日台湾TVBS公布的民调显示,如果“连宋配”参选,连战的支持度为47%,陈水扁的支持度为34%,可见选民对泛蓝合作有相当高的期待。

  三、中间选票争取不易

  在目前岛内蓝緑两大阵营对决的情势下,巩固“基本票源”已不足以致胜,如何争取约占选民总数30%左右的“中间选民”就成为陈水扁在2004年要面对的至关重要的问题。上台后陈水扁曾大力标榜“新中间路线”,但后来为抗衡在野势力,与李登辉和“台联党”结成联盟。正如《联合报》社论所言:李登辉及“台联党”在对陈水扁政权“支持”的同时,也对其进行“挟持”。陈水扁在两岸政策如“三通”、包机“直航”、八寸晶元登陆等问题上,均受到李登辉、“台联党”等“急独”势力的强力牵制。陈水扁事实上放弃了“新中间路线”,民进党的转型也告停滞,这无疑是导致其“中间选民”流失的又一重要因素。李登辉及“台联党”的存在,实际上使陈水扁处在开拓“中间选票”与维持“基本盘”的两难境地。如果不能摆脱李登辉的阴影,陈水扁将很难在政策上做出调整,当然也就无法争取中间选民的认同。

  四、腐败依旧 选民大失所望

  多年来,民进党攻击国民党的一项有力武器就是指责国民党贪污腐败、黑金泛滥、金钱贿选等。然而,打着“反黑金”上台的民进党,却以惊人的速度走向堕落与腐败,其与财团、地方派系勾结,赤裸裸地玩弄、滥用权力,所建构的“白金政治”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抨击。震动全台的“新瑞都支票案”越演越烈,执政后的首任民进党主席、高雄市长谢长廷卷人其中。2002年底,高雄与李登辉的结盟又使陈水扁标榜的“扫黑”工作顾忌重重,虎头蛇尾;民进党执政后两年多来举行的几次党内初选过程,金钱贿选严重、人头党员泛滥、选风日下,令人侧目;加之多名民进党要员及党籍“立委”绯闻不断、官司缠身,使得广大民众包括部分支持民进党的选民大失所望。岛内舆论惊呼“人民在两年中看到了一个正在迅速走向腐败与面临更多危机的政党”,“民进党‘清廉’的金字招牌已应声倒地”。2002年12月底,高雄市惊曝“议长贿选丑闻”,不仅多名民进党籍议员涉案,该党任高雄市民政局长的王文正也被查出与弊案有关,作为地方执政的民进党显然难辞其咎。高雄市作为民进党长期经营的南部重镇,是其稳固的“大票仓”,如今曝出如此重大“黑幕”,这对陈水扁正大力推出的“大改革”无疑是一大讽刺。有媒体评论尖鋭指出“未来民进党领导阶层素质低落与政党腐化程度,恐将超乎社会各界的想象之外”。失民心者失政权,民进党的沉沦势必成为陈水扁2004年寻求连任的一大负面因素。

  (发表于《两岸关系》2003年第4期)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