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第四节 民间节日差异

  永定民间过节差异点滴

  永定人过传统节日——春节、端午节、中元节和重阳节的活动,全县大体相同。但是部分乡村某些方面却又略有差异,而且这差异的由来都有一段传说,现在略举数端如下。

  黄泥丘春节不蒸年糕

  抚市镇鹊坪村的黄泥丘自然村,春节只做糍粑而不蒸年糕。相传他们的上祖,在某一年春节的前几天,刚刚出锅一大床年糕,就见有窃贼来偷。上祖大喊“捉贼”,那贼见不能得手,就把整床年糕放在大门槛下,然后撒腿就跑。上祖追贼心急,不曾留神脚下,跨出门槛时竟一脚踩在热气腾腾、滚烫滚烫、尚未凝固的年糕上,当时疼得昏倒。那年春节这一家子因此过得很不愉快。从这以后,黄泥丘人春节再也不蒸年糕了,而代之以做糍粑。

  提前一日过节的洪坑和岩太

  洪坑、岩太两地相去二十华里,而两处的始祖都是林茂青的原配詹氏所生,传说当年这两兄弟为共同报答老母养育之恩,商定了轮流奉养的办法:春节至端午节前夕,在洪坑奉养;从端午节至中元节前夕,由岩太迎养;从中元节至重阳节前夕,复归洪坑;重阳节后则又由岩太负责。因此,洪坑分别于农历五月初四日和农历九月初八日,趁娘亲还在此而提前过端午节和重阳节,而岩太亦如洪坑之法,于农历七月十四提前过中元节,以尽孝心。如此几年下来,竟成定例,直传到现在。

  高东、高北中元节不做米粄

  永定习俗,每逢过节日喜做各式各样的米粄,不仅家人享用,还用作走亲访友的礼品。然而高头乡的高东、高北则中元节取消做粄,代以特制的白米饭。其原因据说是,高东、高北的上代婆太——天有婆太和天成婆太,妯娌间如同胞姐妹。一年中元节制米粄,操作时其中一个不慎,右手被碓子砸伤,另一个因此也非常伤心。于是决定,此后过中元节不再做米粄,而代之以特别加工的白米饭。

  不过重阳节的古竹部分地方

  “每逢佳节倍思亲”,过节;一向被视为家人团聚,畅叙天伦的大好时机。传说好几百年前的一个重阳节,古竹苏姓上祖正在高高兴兴地操办过节之际,突然传来兄弟在归途中被洪水冲走的噩耗。一家人不但这年无心过节,以后每年重阳节也总因想起这个不幸而变得索然寡欢。几年之后,干脆决定不过了。如此载载代代相传,古竹部分地方不过重阳节就成了习俗。

  端午节宴改为晚餐的故事

  端午端午,节宴一般在中午举行,然而永定有不少地方却在晚上摆设筵席过节。这也有它的来历。

  1920年代以前,“永定条丝烟”享有盛誉,县内大部分地区农家户户种烟。这烟叶是利用日光晒干的,但是收摘期都在忽晴忽雨的黄梅季节,所以曝晒这一关,就显得特别艰巨了。话说有一年端午节的中午,家家户户正在开怀畅饮之际,忽然下起雨来,烟农们立刻不分男女老少,倾家出动赶赴晒烟场抢收晒烟。等到抢收完毕而重新入席时,有一家发现摆在桌上的酒菜竟被馋犬吃得狼借不堪了,一家人啼笑皆非。从此,这一家就把端午节宴改为晚餐,以解决烟叶曝晒与安心宴饮的矛盾。这一改革,受到烟农们的赞赏,群起仿效。直至今日,虽然没有晒烟了。但是,不少地方一沿旧习,端午节宴还是设在晚上。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