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第六节 妈祖

  迎妈祖

  永定客家人信奉妈祖相当普遍,至清末,永定的天妃宫(妈祖庙)多达40多个。凡有妈祖庙的乡村,每逢农历初一、十五日总是香火甚旺。最为典型的是条丝烟作坊老板对妈祖神的顶膜礼拜。他们在烟丝装船水运之前,一定要先去祭祀妈祖,祈求妈祖保佑一帆风顺;开船时,先烧香、祈祷,而后燃放鞭炮,表示通知妈祖,预祝平安无事;顺利回来时,老板又要去祭祀妈祖庙,表示答谢,俗称谢神。永定城关东门永定河畔也有一座妈祖庙,凡是做烟生意的人都要祭祀妈祖庙。

  旧时,高陂镇、坎市镇、抚市镇、湖坑镇、古竹乡、高头乡等乡镇,在条丝烟和烟刀业鼎盛时,均有数十家规模较大的条丝烟作坊和烟刀生产作坊,妈祖庙就建在墟场附近,每年要举行三四次大规模的祭祀妈祖活动,其中有一次是由“烟帮季”(烟帮们组成的神明会)于每年农历八月十八前去祭祀的。祭祀活动还包括接连数天演神戏。

  最近几十年来,一般每隔3年才举行一次大规模的迎妈祖活动,各地具体年份不同,均以姓氏为单位举行。逢到迎妈祖年份,春节过后就成立迎神理事会,选出总理、副总理、协理等,由多名成员组成,进行经费集资,负责购置迎神所需物品,制订计划。

  著名侨乡下洋镇中川胡氏旅居海外侨胞特别多,对妈祖更加崇拜,3年一次的迎妈祖活动也就特别隆重。农历三月二十三日,恭迎天上圣母的各路队伍从铁缘公后裔播迁的各村落汇聚来到汤子阁天后宫。恭迎队共有9个方阵,总队方阵有神轿、高灯、彩旗、舞狮、凉伞、牌匾、彩车等队列,约有300多人,抬轿人是健壮的童男。下墟、祥和路队有舞狮、彩旗、锣鼓、彩车等,约有200多人;觉川村队有舞狮、男女锣鼓队,有70多人;安定路队有彩车、彩旗、铜管、吹奏、腰鼓乐队龢民间大锣鼓吹队,有100多人;豪吉队有彩旗、乐队、锣鼓等,有100多人;新街队有彩车、彩旗、腰鼓、锣鼓游行表演等,有200人;科名里有彩车、彩旗、锣鼓队出游,有150多人;富川乌石下有彩车、彩旗、锣鼓队列阵,约150人;下坪队有舞龙、彩旗、彩车、锣鼓等,有150多人。

  1500多人的恭迎队伍声势浩大、整装待发。6点50分,进行简短的恭迎天上圣母出宫仪式。地上铺上红布,由总理抱神像踩红布安放轿内。7点整,3声铳响,在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和鼓乐声中,妈祖娘娘开始出宫巡游。先是大锣开道,接着是“逥避、肃静”牌匾、高灯,还有神具,接着是彩旗、锣鼓乐队、打狮、舞龙、喇叭、令旗、香纸、神轿,彩车列队前行。后来是各队的花轿,花轿有扮杨宗保和穆桂英的,有孙猴子大闹天宫的,还有杨门女将的等等,花轿布置得十分靓丽,以前由4人抬着走,现在改用小车来载,高达5~6米,接着是锣鼓队、腰鼓队、花环队和上百名香客,

  妈祖出巡的第一站是下坪行宫(即临时设立的神坛),在那里接受下坪村善男信女的恭拜。从下坪出来,恭迎队伍一路浩浩荡荡向下洋镇区行进,沿途经石桥行宫、新街行宫、曹屋行宫至侨兴道,然后绕回华侨新街、农贸市场、温泉路、祥和路,浩浩荡荡来到下洋镇区最后一站安定路行宫。安定路供坛汇集了安定路、农贸市场及邻近的善男信女数千人。恭迎队伍沿着福三线向中川村前进,在中川村巡游之后到达设在中川村虎豹别墅广场的行宫。广场设总供坛,安放妈祖塑像,供善男信女祭拜。广场还搭建了临时戏台,演大戏3天(即汉剧),附近乡村及广东茶阳等地都有许多人前来观看,人山人海,场面十分壮观。

  仙师乡三坝村地处黄潭河畔,汀江支流,船舶运输在旧时最盛行,但不安全,村民祈求水母娘娘保佑,外出船运能平平安安。旧时,建造了一座高5米、塔顶30平方米的妈祖娘娘塔作为祭坛。每年农历四月十五日那天,传说是妈祖登基日,村民到村里原中心坝妈祖娘娘塔,奉上供品,进行祈福,保佑撑船出行平安。

  坎市“十年一趟扛天后”妈祖巡游民俗

  “十年一趟扛天后,自带被铺自带床”这句民謡在永定县坎市地方口口相传了200多年,形象表达了历史上扛天后民俗活动的热闹盛况。据说,以前扛天后有六供,各供均有特色。好事者还编了顺口遛,如“一供社坛下,围屏嵌篱笆”,“二供溪腹垄,两只狮子称英雄”,“三供五通宫,玻璃嵌疏窗”,“四供大路下,供厂搭得不会差”。天后甚至还要扛到大溪尾和湖洋坑,所到之处,路要拉直铺平,街道扯起五色布篷,非常隆重。此项民俗活动本意是请天后(妈祖)出宫巡游地方,庇护阖境黎民平安顺意。然而自清末以来,由于时世不宁,此活动已有近百年没有举行。如今欣逢盛世,又值传统扛天后的壬年,坎市卢氏族人决定于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天后诞辰恢复此项民俗活动,按照相传的古老仪式和程序进行。

  当日上午8时, 妈祖巡游踩街活动开始。走在最前面的是礼炮车,沿途一边发射礼炮,随后是开道大锣、长彩旗、高灯、凉伞、大鼓,接下来便是提宫灯的“仙女”引导,四人扛香案紧随,其后是8位身穿统一黄色服装的后生扛天后圣母八抬大轿,后面还有乐队、腰鼓队、秧歌队、三角彩旗队以及两列长长的龙灯。队伍长达800米。巡游队伍经坎市云川老街至新街、金业大桥、南洋小区、小溪大厦,最后回到老街旁总供场。巡游途中,沿路有数千民众注目观看。

  临时搭起的总供场,天后圣母玉轿安置供桌正位,供桌上摆鸡、鸭、鱼、肉、墨鱼五牲及苹果、桔子、雪梨、香菇、木耳、斋须等祭品共60多盘。民间艺人塑制的各类斋果、禽兽,造型逼真,制作精巧。

  祭典设主祭一人、陪祭若干人,由三位礼生司仪,行古典三献礼仪式。先由两道士作法,之后主祭随礼生司仪分别向妈祖敬献各种祭品,最后读祝文,焚祝文。整个祭典过程大约一个半小时。

  坎市卢氏族人还邀请抚市、龙潭、陈东的卢氏宗亲前来助兴。亦有远在厦门、泉州外地的卢氏族人赶回来参加活动。前来进香祭典的各方信众数以千计,可谓盛况空前。

  厦门理工学院刘芝凤等三位教授带来文化传播系20多个学生进行三天民俗文化遗产专题研究。闽西日报、龙岩电视台均派数名记者前来采访。

  第二天,妈祖分别迎往东联、日社、大路下、庵排、田心等分供场接供祭典。分供场由各片区搭建,祭典亦由其组织,每一供亦举行隆重的祭典,只是规模比较小,参加活动人数也没有那么多。

  第三天,妈祖又分别迎往召彦楼、高坑、排下、大溪尾、文馆、溪园等分供场接供祭典。分供场搭建、祭典活动也由他们自己组织。

  三天活动期间,每晚均有汉剧团、木偶剧团在老街街头演出, 并有热心人士捐款公映电影。家家户户都有亲朋好友前来做客观看,少则数桌,多则十几桌。

  迎圣王公、圣母娘

  圣王公、圣母娘是善男信女心目中的灵神。永定有些地方每年农历正月初六日善男信女诚心迎神,年轻的男青年组织8人扛神圣王公,未出嫁的村姑组织8人扛神明圣母娘,其余善男信女拿大旗,小旗,特别注目的是2面黄凉伞,一路放铳、鞭炮、敲锣打鼓,浩浩荡荡。神轿一进村,一路炮铳连天。人们在圣王公、圣母娘神轿前祈求平安,求财、求子、求媳、求上大学。神坛对面搭戏台连演3夜大班戏。农历初八日送神回庵。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