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第五节 戏剧

  请戏班子到村里或楼里来演戏,对永定客家人来说,既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娱乐活动,也是一种特殊的教育活动,可谓寓教于乐。

  汉剧是永定县最流行的剧种。1950年代末以前,永定县有不少村落自发办起了汉剧团,谓之业余剧团。经费由华侨资助或乡亲们集资,演职员均为本村具有一定演技的热心人士。劳动之余,他们经常在晚上利用村里的舞台为本村和别村义务演出传统古装汉戏,因此这些村落的客家人涌现了不少汉剧迷。大溪乡汉剧团办得最成功,闻名县内外。后来县里办的汉剧团,常常到各乡村巡逥演出,甚至到广东梅州市等许多地方演出,深受欢迎。1990年代以后,不论哪个地方逢到重要节日、庆典或迎神赛会,都会请外地的汉剧团来演几个晚上,甚至白天也演出,可见汉剧在永定客家人中扎根之深。

  提线木偶戏,俗称傀儡戏,是由演员在屏幕后提线操控木偶来表演人物和故事的一种戏剧艺术形式,明末清初由上杭县太拔乡传入永定。清道光三十年(1840),培丰镇长流村张兆登创办“明凤堂”,为永定第一班提线木偶戏班。自此,全县陆续组织演出的提线木偶戏班有22班,最有名的除张兆登家族的明凤堂和张美全(艺名学老妹)的正明凤堂外,还有培丰镇大排村丘三满(艺名三满啄)的老隆顺,蔡玉林(艺名积鬼)的大雅堂,长流村陈可庭(艺名老姐殻)的荣华堂,陈东乡古龙村艺名为牛舌的荣贵华堂,大溪乡莒溪村陈济龙、陈济先的中雅堂和小雅堂,以及陈洪筠的文雅堂。从业人员达300多人。近20年来,洪源村蔡层木偶戏班传承长流学老妹戏班,活跃于闽西各地,演出传统剧《大全镯卖相音》、《高望下山》、《大红袍》、《王虎之争》、《郭子仪拜寿》、《二度梅》、《海瑞罢官》等,深受客家人欢迎。

  提线木偶戏雅俗共赏,老少咸宜,广受群众喜爱,在永定县流行了近200年,至今仍为永定客家人所喜闻乐见。为适应社会民间多种需要,提线木偶戏班上演的剧目不断丰富,有150多出,最流行的如《双麒麟》、《大名府》、《摇钱树》、《双槐树》、《高旺下山》、《困河东》、《薛平贵》、《韩湘度妻》、《生死牌》、《珍珠塔》、《何文秀》、《游西湖》……其中还有不少连台戏出,如《五虎平西》、《龙凤再生缘》等。许多农村每逢迎神赛会,一般都会请本县或外县的提线木偶剧团到村里演出传统的古装戏。连续演四五个晚上,甚至10天半个月,每场观众都爆满,坐着的,站着的,挤得水泄不通。

  提线木偶剧团人数少、台面小,成本低廉,因此有不少大型土楼的楼主平时也有请他们到楼内演出,请村里的宗亲观看。土楼内的祖堂面积较大,布置一番便成了舞台,观众则分布在天井、厅堂、廊道等处,甚至连二楼的内通廊也容纳了不少观众。楼内演戏有两个优势,一是不用担心下雨,二是回音效果好,大家都听得清清楚楚。有些大型土楼则在楼内专门建造了戏台。比如,湖坑镇奥杳村盛全楼楼内的戏台,每年木偶戏团在此至少也得演出一二十场。

  永定涌现了许多表演木偶戏的高手。如长流的张松芬(艺名可九),出身于木偶艺术世家,人们说他把木偶演活了;他的高徒张美全被喻为木偶剧坛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此外,丘三满、蔡玉林、陈可庭、陈可渊、简洪德、陈济龙、陈济先、黎桂熙、童慎东、张洪恭等,无论唱功或演技堪称一流,在永定木偶剧坛上都是名噪一时的优伶,至今仍旧被观众称赏。人们这样称赞他们:

  簇簇人群看出神,台上傀儡活生生。
  箫笛锣鼓吹敲紧,不觉东方天已明。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