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第五节 湖雷的四座庵堂

  湖雷是开发较早的地区,有载,唐大历四年(769),“析龙岩下堡设上杭场”。下堡,即湖雷,也称下湖雷,指现在的集镇周围,包括白岽、石坑、湖瑶、桐田、下寨、前坊和下湖村。过去,这一方居民,为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畜平安,吉祥如意,在东、南、西、北角,先后建起石清庵(又名水口庵)、兴福庵(又名角坑庵)、松荫庵(又名鸭嬷庵)和北角庵。这四座庵都不大,现略记于后。

  石清庵

  石清庵,坐落在湖雷东面,上、下湖雷交界处,地属上湖片的桔树村。庵所在地,是民间说的蛇、龟、狮、象把水口的上湖小溪水口处,因此,人们通常称为“水口庵”,清干隆、道光版的《永定县志》都记载为“水口庵”。

  庵坐南朝北,正庵占地50多平方米,左侧房及加建的厨房等占地60多平方米。正殿建筑考究,雕梁画栋。据说,庵内原只供奉观音,后来,不断请神入庵,现供奉的除观音外,有三宝大佛、释迦牟尼、五谷仙师、土地伯公、摩达禅师以及魁星、吉祥哥哥等神只,大雄宝殿两旁还有十八罗汉的壁画。

  据老人们回忆,抗日战争前,每年农历三月初一到初五迎水口庵观音,以祈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合境安康。迎观音从小村到大村轮流,即初一为前头板、竹山下、赤竹坑(现已消失),初二为桔树村,初三为老虎坪村,初四、初五为白岽村。除白岽村菩萨有过夜外,其余小村均上午菩萨出庵,村内搭“供”(临时搭起安放菩萨供人祭拜的敞篷)迎接,下午送菩萨回庵。白岽村因村大人多,除全村搭一大“供”外,还有五个小“供”。神轿是白岽村的,其他村都向白岽借用。迎观音时,村民十分虔诚,莫不提前三五天斋戒和沐浴。恭迎时,队伍壮观,前有花盘香案,后有锣鼓喇叭,还有两丈多长的三角大旗和各色小彩旗。庵前还高高树起“花”(烟花),与如今的烟花不同,一大串,分几层,挂上祈愿吉祥的大红纸帘,当观音回庵时,朝天祭拜,然后烧“花”。桔树村现年76岁的郑英淦老人目睹过这热闹场面。

  兴福庵

  兴福庵,位于湖雷南面湖瑶村后的山坳处,古时湖雷通往下洋方向的大道旁。庵前原有一小村叫角坑,因此,乡人都叫兴福庵为角坑庵。

  兴福庵建于清干隆年间,庵小,供奉“三圣公王”和“五谷神”,主管民间水利和庄稼事。如今,湖雷民间还流传着“宰猪杀羊,狱灵公王;天旱地赤,三圣公王”的民謡。农历六月初六日为公王生日。是日,各村都搭“供”恭迎,或敬备三牲五果到庵祭拜,善男信女蜂拥,香烟缭绕,炮声连连,热闹非常。以前,若遇天旱,祈求降雨更是虔诚,群众或迎三圣出庵巡游,或到庵内跪拜,甚至将神像抱到露天,守护过夜,直至下雨才作罢。

  兴福庵原仅一独立正殿,上世纪三十年代,加建右厢房,作为厨房和住处,后又建了庵后凉亭。八十至九十年代,善男信女先后募款再建左厢房、围墙、门楼以及在路面上建地母娘娘、庆生娘娘、地王菩萨、恒法先师等小庵小庙以及大凉亭。1992年,下湖村寺前廖姓旅台人员毓衡、毓鸾兄弟捐资将木桥改建成宽2米许,长约15米且有栏杆的水泥桥。庵外路旁原来还有“可以攻玉”、“清流激湍”、“一路福星”等石刻,均被毁,庵背凉亭的“瞻之在前”题字今尚在,常使人驻足观赏。庵内楹联也耐人寻味。门联是:

  到此处不分姓氏,入庵门便是一家。

  殿前柱联是:

  大慈大悲大家莫作亏心事,能让能忍能者方为积德人。

  三圣、五谷、观音神龛前也各有对联。

  兴福庵地处当风山口,近处溪流环绕,水声淙淙,四周鸟语花香,茂林修竹,是休闲好所在。“瞻之在前”凉亭内,有人卖石花、仙草、花生、糕饼等,来往行人常在此驻足憩息。如今,有些老人、学生,在空闲时也常来此享受自然风光。

  松荫庵

  湖雷西面的松荫庵在永定河上“鸭嬷潭”的南岸,群众都习惯称之为“鸭嬷庵”。

  据说,松荫庵兴建比石清庵早,原供奉观音。庵后有天后宫和干隆四十一年钦赐忠节文的大中丞詹天颜的石牌坊,1933年,开龙峰公路,都被毁坏。乡人便将天后宫的“天后”请到松荫庵内安身。1957年,前坊村因建瓦厂要用砖瓦、木料,就把松荫庵的桁桷瓦拆了,用不完的用于建牛栏。农业集体化时,生产队又挖庵墙泥作稻田肥料,全庵仅剩下石脚和堆堆瓦砾碎土。1979年,由善男信女募款重建。

  松荫庵坐南朝北,虽不大,布局倒整齐合理。正面并列三座独立的神殿,左右对称,中殿略高大,殿前为天井,天井北是围墙。围墙的东侧开一庵门。正殿供奉观音,左、右龛分别是五谷神和土地伯公。右殿供奉天后,其左右为花子娘娘和财神爷。左殿供奉五显大帝。左殿的左边建有三间住房,向南延伸的是厨房膳厅。庵门外约30米处有一供魁星的小庙。

  湖雷的群众有一说法,洪水淹不到鸭嬷庵,不管水有多大,它像鸭嬷一样浮在水面上。松荫庵不遭洪水之灾,并不是民间所说的它像鸭嬷一样能浮在水面上,而是庵前河道与地形的缘故。因为潭以上的河床较窄,而一到潭面突然宽大,正如民间所说的,上游水涨一丈,鸭嬷潭只涨一尺。再者,鸭嬷潭弯形,庵在弯内,而弯外,即庵对面是一片开阔的农田,其地势低于庵,不管上游来水多么凶猛,稻田成了泄洪区,庵自然不易受淹了。

  松荫庵前的鸭嬷潭,水域宽阔,水流平缓,出了潭口,水流转急。以前,每年农历七月十三日,湖雷民间打“醮”,都在鸭嬷潭烧“大士”(纸扎人像)和放送灯船,以禳解灾殃。

  北角庵

  北角庵位于湖雷北面,隔河与湖雷中学相望,传说是明朝中期风水名师熊少堂择的庵址,据此,已有五百多年历史了。北角庵坐东朝西,庵门向北,有上、下两座。民国时期,曾两次拆庵建炮楼碉堡,以围剿共产党游击队。如今的上、下两庵,都是二十世纪末由善男信女多次募集资金重建的。

  上庵有“北角庵”三字,内供奉观音。下庵门楣上写“湖山福地”,内供奉天后。上下庵的神只各有十几尊,庵门外都有魁星庙。下庵还有一尊哪咤神像,据看庵人说,这是1996年8月8日发洪水时从上游漂下来的,说是哪咤太子自选庵庙。

  旧时,庵内住持与僧众,每晨必敲钟擂鼓,击罄诵经,佛事中规中矩。如今,北角庵有人看守,每年有好多热闹日子。除了春秋社庆,还有众多神只各有生日,每逢这些节日,信徒们都会组织活动,祭拜一番。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