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第七节 文溪西灵寺

  西灵寺坐落在永定县培丰镇文溪村西口,文溪廊桥附近的公路边。走近西灵寺门口,只见两根红色瓷砖方柱门框底部是一对狮像,上面有一副对联:西寺鸣钟声闻玉界,灵峰舞鹤影映莲池。拱形门上方是寺名:西灵寺。

  跨进寺门,有一个门坪,门坪不大,约200多平方米,靠近围墙的左右两侧各有一棵香樟树。微风吹来时,发出一阵阵令人心旷神怡的芳香。在香樟树边有一个葫芦形状的神库,也叫化钱炉,专供善男信女们烧纸化钱。

  西灵寺结构为一殿两落。左边一落是厢房、厨房与膳厅。它们与正殿之间有走廊、门户相通。右边一落则为旧的西灵寺厢房,由于缺少资金,还没有修复。

  远远望去,西灵寺神殿格外醒目。神殿坐西朝东,地基比门坪高出约40厘米。屋顶为重檐九脊歇山顶,青瓦红檐,隆脊翘角,彩塑鲜艳,壮观秀丽。屋脊上塑彩瓷双龙戏珠,相对而舞,造型生动。四端脊处翩然高翘。两层屋檐之间正中书“大雄宝殿”四个大字。

  西灵寺神殿前面由六根柱子支撑,中间两根支柱雕龙画凤,正前面摆放着一张大神桌,全是玻璃制成,供人们放置供品。旁边对应两柱有一副对联:“西寺雷音瑞绕菩提法座;灵地宝刹妙藏贝叶真经。”最外边两柱又有一副对联:“十八罗汉开光庆典;三宝大佛普渡众生。”

  登上中间的六个台阶,便是神殿。殿内四周宽阔,空间高旷。天花板上装饰着八卦图案。神龛高出地面一米多,上面是三宝佛像:四根支柱中间为如来佛祖,左边为阿弥陀佛,右边为药师佛。端坐着的三宝神像金碧辉煌,慈眉善目,端庄安详。释迦牟尼佛两边各有一尊站立的伽蓝尊者佛像。神殿左右两侧摆放着十八尊罗汉像。

  转到神台的背面,即正殿的西面也有三尊神像:中间为阿弥陀佛,左边为观世音菩萨,右边为大势至菩萨,合称“西方三圣”。站立的西方三圣佛像比神台正前面三尊显得小些,也有3米多高。

  三尊菩萨神像下面左边是五谷神像。五谷神专管庄稼,没有龛位,不受香火朝拜。但当地人对五谷神极为虔诚,以前,每年农历十月十五日五谷神生日,扛着它巡游四乡,祈求丰衣足食。五谷神右边是地藏菩萨以及他的两个儿子神像。每年农历七月三十日,为地藏菩萨诞辰之日,这时来朝拜的人会特别多。再右边是五显神像(又叫五圣大帝、五通大帝、华光菩萨),再右边是弥勒佛神像,右手握念珠,始终充满笑容。这些神像比三宝佛像和西方三圣神像要小得多,但各具神态,栩栩如生。

  后殿正中开一拱门,门后就是山丘,终年緑意盎然。

  神殿外面的左侧有一神龛,上面写着“灵霄殿”,正中供奉着玉皇大帝,左为托塔天王及哪咤,右为太上老君、五显大帝及千里眼、顺风耳等神像。神殿右侧摆放着一碑刻,镌刻着为西灵寺捐资者的姓名及款物。

  西灵寺原来在文溪与坎市交界的一个大土墩处。此处两边山峰相向,树木茂密,形成一个天然的大门,叫做矮门墩,地势险要,前面临河,背靠大山,是进出文溪的必经之路,文溪人称它为西大门。很早以前,人们在这里建造一座庵堂,名为西灵庵。里面供奉观音菩萨和五显灵官大帝。

  明朝洪武年间,原居住在文溪村的蓝姓人迁移他乡,到后来,蓝家祠堂变得破败不堪。蓝家祠堂地处村口,前面一派稻田,地势平坦,后面紧挨山丘,旁边有隐堤桥(即今文溪廊桥),交通便利。人们便把矮门墩西灵庵里的全部神像迁移到蓝家祠来供奉,又增加五谷神(当地人称它为巡禾菩萨)。有文字记载的是,西灵庵于明崇祯八年(1635)重修一次,清朝曾多次重修。西灵庵在康熙版、亁隆版、道光版龢民国版的《永定县志》中均有记载。

  1928年7月,王海萍、林一株、林梅汀等人在西灵寺策划太平里秋收暴动,可惜西灵寺如今见不到太平暴动的任何资料。

  1960年代破“四旧”时,西灵寺内神像全部被毁,神殿一度被改作碾米厂。改革开放后,饶大姑当住持时,开始募集资金,重新雕塑神像。西灵寺大规模修建是在2000年。丘家森带头,慷慨解囊,并牵头募集资金,出工出力,扩大庙宇规模,重塑神像,将西灵寺整修一新。

  西灵寺现在的管理人是郑月兰。她与佛缘颇深,15岁时便吃素厌荤。1985年,她20岁,不愿嫁人,遭到父母反对后,离家出走,进入西灵寺,出家为尼,向往佛法,吃斋念佛。

  来西灵寺朝拜的,不仅有当地的文溪人,还有培丰及其他乡镇的信士。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